《中国执业药师》(曾用名)杂志自2003年创刊以来,秉承“合理用药,呵护公众健康”的办刊宗旨,服务于药师、医师及药学教育、科研,药品生产、流通、使用领域的技术人员,力求使杂志成为药学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水平、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第一步:作者在《中国合理用药探索》官网http://chinahlyy.com进行在线投稿
第二步:稿件进入初审程序(投稿后系统自动分配稿件编号)
第三步:编辑审稿(投稿后3~5天)
第四步:审稿通过后,发放纸质防伪录用通知
第五步:按照相关规定收取编辑审查费用
第六步:专家终审编辑出版
第七步:通过文章编号查询发表状态及论文证书相关信息
第八步:出刊后邮寄当期杂志
第九步:作者递交职称评审部门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头孢菌素为目前临床应用为广泛的抗感染药物,其口服制剂具有使用方便、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可用于临床常见致病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软组织等部位感染和外科术后预防感染,并可作为后序药物用于序贯治疗.近年来,有关口服头孢菌素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致力于提高对革兰阳性菌活性、增加抗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和MRSA敏感性的新型口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正在研制开发中.
作者:王攀;王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对本市食品药品检验所2008-2011年的检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当前药品抽样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抽样、完善标准、跟进检测条件等改进措施,为推动基层药品监督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张志根;黄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自从1952年发现了第一个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结束了没有一种对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特征性症状如联想障碍、幻觉妄想、思维内向性有效的药物,氯丙嗪也成为精神疾病治疗史上的里程碑,现在虽然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不断涌现,氯丙嗪等吩噻嗪类药物依然是精神科医生的主要选择药物,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在一些基层医院用药量占据首位,与其他药物联用的几率非常高,其药物相互作用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陈福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精神药物的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罕见但有致命危险性,本文对精神药物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及精神药物种类与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关系等作一综述,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孙振晓;于相芬;孙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陕西省传染病院(西安市第八医院)2014-2016年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现状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陕西省传染病医院核苷类抗肝炎病毒药物使用信息,对各类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值、日均费用(DDC)值及药品排序比(B/A)值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6年我院核苷类抗肝炎病毒药物的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恩替卡韦的销售金额和DDDs值3年来一直排名第一.2014-2016年我院核苷类抗肝炎药物的B/A值大部分接近1,表明使用频度与销售金额的同步性比较好.结论:我院核苷类抗肝炎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陈悠;杨世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患儿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5 mg/(kg·d),q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1 g/(kg·d)]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CT、CRP和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T、CRP、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 PCT、CRP 和 CK-MB 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丽;张林霞;梁晓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二尖瓣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脑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32例择期首次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于麻醉诱导后静滴依达拉奉0.5 mg/kg,对照组静滴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切皮前(T1)、主动脉开放后5 min (T2)、6 h(T3)、24 h(T4)、48 h(T5)采血,测定血浆神经组织蛋白(S-100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记录两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无死亡,均顺利出院.两组在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通气时间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SE和S-100含量在T1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均达到峰值,后逐渐回落.对照组NSE在T2~T5时与T1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且在T2~T3时明显高于治疗组(P< 0.05);对照组S-100在T2~T4时均显著高于T1(P<0.01),且在T2~T4时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S-100在T5时基本降至正常.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有效清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的自由基,可减少NSE和S-100蛋白在围体外循环期的表达,呈现其脑保护的作用.
作者:李树斌;李俊杰;李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市2013年1月-2016年1月皮肤附件损害不良反应的致病药物及临床表现.方法:收集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013年1月-2016年1月的皮肤附件损害不良反应,对其致病药物及皮肤附件损害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皮肤附件损害不良反应2117例,其中,主要为感染疾病用药(50.44%),中药及其制剂(24.52%).主要皮肤附件损害类型为斑丘疹(85.92%),红斑疹(10.25%).引起斑丘疹、红斑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均为感染性疾病用药和中药及其制剂.好转1239例,治愈869例,有后遗症9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预防和减少药物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
作者:莫小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本丈从中药注射剂质量研究与风险控制的现状及相关研究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中药注射剂在原料、辅料、生产、贮藏与使用等各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源于设计、源于产品研究与生产流通的全过程,因而中药注射剂质量研究与风险控制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研究工作,应充分反映各项研究成果,以尽可能地控制风险,从而保证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均一、稳定,安全、有效.本文提出应用风险控制理念开展中药注射剂质量研究,加强风险评估与控制的思路与策略.
作者:阳长明;马秀璟;张永文;张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胃癌化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胃癌化疗过程中的方案制定、方案调整、不良反应监测、患者教育等,阐述临床药师在胃癌化疗过程中的药学实践活动。结果:医师接受临床药师提出的用药建议,患者在临床药师指导下改善了用药依从性,治疗过程顺利。结论:临床药师在胃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应该从方案的制定、调整,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患者的用药教育等方面,与医师形成良好的协作与沟通,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临床药物治疗。
作者:刘雪丽;赵彤;仇妮;曾卫强;周学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急急,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昨天联系了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尊敬的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