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树脂锚杆安装工艺与顶板管理.
作者:高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介绍了球罐组装工艺、现场焊接与监检.
作者:李慧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文章以一次励磁机振动超标,通过应用振动频谱分析手段,准确、快速地判断旋转设备振动故障的实例,说明了采用先进的设备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有利于分析判断故障原因,缩短检修工期,达到快速消除设备缺陷、提高检修效率、降低检修成本的目的.
作者:彭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丙烷脱沥青装置实施优化运行后能够提供更多重催蜡油原料:(1)将纯丙烷溶剂换成1:1丁烷和丙烷混合溶剂,使VR的溶解率提高;(2)从两个方面来解决硫化氢腐蚀问题,一方面是设备管线防腐,另一方面是二段脱硫工艺防腐.以上措施采用后取得了VR处理量和DAO收率提高的良好效果.DAO产量由13.5万吨/年增加到24万吨/年,重油催化原料结构VR+二次蜡油+VGO改为VR+DAO+VGO,DAO占重催原料比率上升到30%,VR比率相应降低了5-6 %.DAO增产对重催原料供应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重催装置长周期运行.
作者:贾文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讨论了低压本电系统中漏电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作者:徐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讨论了高压同步电动机拖动的空压机保护的几个问题.
作者:陆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介绍了采煤机进刀方式与作业工序.
作者:栾兆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按照一般定义,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可解释为矿井通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其工作参数值的能力,以保证井下有足够新鲜风量的供应.由此可见,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取决于两类因素:决定通风网络风量分配因素和决定排除通风网络空气中污浊物质的因素.本文仅就风量分配因素来探讨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作者:杨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介绍了一次成巷及作业方式.
作者:王晓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介绍了东风煤矿通风系统改造.
作者:王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详细介绍了某石化厂催化重整装置改扩建后开工运行情况,特别是对装置开工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为装置今后的正常运行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同类装置的改扩建提供参考经验.
作者:谭永革;刘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介绍了有关住宅设计的几点设想.
作者:邢勇龙;杨谊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巩固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金南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工作.
作者:于风臣;孙英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介绍了深刻认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区别与联系充分发挥其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作者:李艳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介绍了松软破碎岩层采取在工作面锚杆超前支护、短段掘支的施工方法,具有安全快速高效等优点,为软岩巷道施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以酒石酸锑钾、氯化镍为原料,NaH2PO2为还原剂水热条件下合成了γ-NiSb纳米晶体,通过XRD、TEM对样品进行表征;把它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研究,通过充放电测试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纳米γ-NiSb晶体有稳定的充放电平台,首次循环其脱离容量为428mAhg-1.
作者:王娜;李学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高质量的MCAI课件的开发已成为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的核心问题,本文就化工原理MCAI课件的开发思路、设计原则做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强调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在MCAI实践应用效果中的作用,体现了先进教学理念.
作者:黄云华;李星;杨劲;杨玲;李学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严格考核方式,加强技能训练,注重科学素质培养,建立一套新的实验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作者:周毓;刘艳;丁亚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根据有机合成单元过程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与体会,对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旨在突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吴梅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作者:冯铁成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制备了铅沉积下的超电容器用炭气凝胶.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循环伏安法对其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炭气凝胶具有微米级的球状结构和理想的电容行为.通过铅沉积,炭气凝胶的比电容得到了显著提高,是超级电容器的理想电极材料.
作者:苏涛;李学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为了深入研究利用废弃聚酯制品,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综述了近年来采用废弃聚酯制品制造纤维的加工技术、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采用化学再生法,可利用废弃聚酯制品制得高质量纺织纤维.并认为今后研究重点应放在聚酯解聚、分离提纯和再聚合纺丝上,以提高再生纤维品质;醇解法等新型分解提纯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袁礼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分析了复合包装的溶剂残留一般产生于油墨、溶剂、生产工艺过程.油墨的质量性能、稀释溶剂的干燥速度、机器的性能、环境、包装结构都会影响到溶剂残留量.并从油墨、溶剂、生产工艺过程、包装结构等方面论述对溶剂残留量的控制,同时介绍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塑料复合膜、袋溶剂残留原理和方法.
作者:伍嘉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湿化学法是制备纳米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但采用湿化学法制备的纳米粉体均存在干燥的过程,干燥方法的选择将对材料终性能将产生明显的影响.微波干燥技术是近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干燥技术,作者对几种微波干燥的模型以及微波干燥制备纳米粉体的进展作了说明.
作者:赖振宇;李凯;谢小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综述了国内外桔皮精油的提取技术,包括传统方法(压榨法、浸提和蒸馏)和新方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C-CO2),阐述了每一种技术的优缺点,并将新技术和传统提取方法做了简要的对比.
作者:程昊;张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随着对纳米靶向载药微球的重视,目前对纳米载药微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在制备过程工艺、药物种类、性质等的不同,给微球中药物含量的测定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方法对载药微球中的药物含量进行测定,本实验结合自身工艺和药物性质,介绍一种间接测定微球中替莫唑胺含量的方法,通过验证,说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便捷性.
作者:曹小毅;朱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有害气体、易爆气体普遍存在于石油化工、煤矿等企业中.有害气体的存在会导致工作环境中的作业人员发生中毒、窒息等人身伤害事故;易爆气体的存在会因遇火花、明火产生剧烈燃烧、爆炸等恶性事故.为了避免上述事故的发生,对作业现场进行气体检测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介绍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工作原理,讲述了如何选用合适的检测报警仪及如何进行检测报警仪的检定.
作者:周颖;尹晓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煤与瓦斯突出是发生在煤矿生产中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地质动力现象,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由煤体向巷道空间喷出大量的煤与瓦斯,造成窒息和爆炸条件,致使风流紊乱或短时逆转,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
作者:商德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通过详查、精查地质报告只能初步判定一个煤田大中型构造分布规律,而那些中小型构造却判定不那么准确,它需要后期的生产实践进行判知.对于一个采区而言直接影响其开拓布置、生产规模及经济效益的不是那些已经判知的大中型构造,而那些中小型构造才是真正影响采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采区的生产能力、开拓投入成本及经济效益.
作者:段瑞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了解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环境质量提供信息,也为制定环境管理措施,建立各项环境保护法令、法规、条例和为执行它们而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监测数据良好与否势必直接影响环境保护决策的正确与否,为此必须加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本文首先指出了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着问题,然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对策.
作者:侯文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介绍了电石法生产PVC工艺中电石渣和氯乙烯尾气的处理.电石渣用来代替石灰石生产水泥或直接生产石灰.用膜分离的方法循环利用氯乙烯尾气.
作者:刘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Ni0 30Cu0.20Zn0 50)Fe2O4·xMnO(x=0,0.1,0.2,0.3,0.4)铁氧体粉末,压制成型,在750℃、850℃、900℃下,烧结形成致密的陶瓷体.用XRD、SEM对烧结体的相结构和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Mn有利于提高Ni-Cu-Zn铁氧体烧结密度,改善微观结构.
作者:刘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通过对精甲醇中乙醇组分分析方法的逐步建立和探讨,得出了用外标法对乙醇痕量组分定量的新的分析方法.运用气相色谱知识来分析与优化色谱条件,使用做实验的方式介绍其整个方法的特点.比较目前行业所使用的内标法而言,测量更为方便,更适合分析频率较高的实际生产情况.
作者:张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中规定,氢醌在祛斑类化妆品中是被禁止使用的.本文针对美白祛斑类产品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讨论了氢醌的检验方法并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对美白祛斑类产品监督管理的建议.
作者:伍嘉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主要阐述利用乳化液泵站、移溜器制作W型钢带机,并计算了其毛坯尺寸及所需压力.
作者:姜景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石化厂从环已烷液相氧化制环已酮,产生大量的废碱液_酸性黑油,通过添加一些助剂制成燃料重油,其可燃性好,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一项变废为宝的好举措.
作者:张秀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探讨了2-羟基-3-甲氧基-5-硝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HMeONDAA)与汞的显色反应.在Triton X-100存在下,于pH 9.0的NH4Cl-NH3·H2O缓冲介质中,汞(Ⅱ)与试剂形成1:2的稳定红色络合物,其大吸收波长位于52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6×105L·mol-1·cm-1,汞质量浓度在0~30 u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重金属离子中仅镉有干扰,可用氨三乙酸掩蔽.本法用于废水中汞的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柯玉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介绍了工厂供电的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造.
作者:刘伟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排烟热损失是发电厂锅炉各项损失中大的一项.文章分析了影响电厂锅炉排烟温度高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针对#1炉排烟温度过高现象具体分析,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彭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局限性,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作者:申晓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介绍了知识经济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作者:刘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对于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策略.
作者:张利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对供暖技术的经济指标进行了探讨.
作者:田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