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虚拟支气管镜系统在支气管镜操作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方法,将已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3个月支气管镜培训的30名学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实验组采用虚拟支气管镜系统进行支气管镜操作考核,对照组采用临床患者(事先征得同意)进行支气管镜操作考核.比较两组学员的考核成绩和考核用时.结果 实验组学员考核成绩为(64.8±7.2)分,对照组学员考核成绩为(67.6±8.4)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P=0.16).实验组学员考核用时为(611.8±43.9)秒,对照组学员考核用时为(602.1±23.3)秒,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P=0.82).结论 采用虚拟支气管镜系统在支气管镜操作考核成绩和考核用时方面效果可靠,未来可以尝试更多地应用于支气管镜操作考核中,希望能够为其他单位开展支气管镜的操作考核提供参考.
作者:唐纯丽;周子青;陈愉;钟长镐;陈小波;刘宇平;李时悦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用人单位对泰山医学院2010届~2015届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为高校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山东省102所公立医院的102名院级业务分管领导、102名人事处负责人、102名临床科室负责人和244名临床科室医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对泰山医学院2010届~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结果 用人单位对泰山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思想素质评价较高,对其科研素质评价尚可,对其工作业绩评价一般.结论 高等医学教育应当整合校内外资源,增强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作者:赵谦;袁力;吕思凯;李文秀;王倩;刘城言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缓和医疗的认知程度,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参加2014年和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夏令营的全国33所医学院校的43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学生基本信息、死亡态度、缓和医疗相关知识等.采用相关分析和秩和检验对医学生缓和医疗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34.05±2.00)分、本科学历(34.07±2.04)分和硕士研究生(34.11±2.11)分、来自于大家庭(34.15±1.57)分、接受过死亡教育或培训(34.34±1.81)分、参加过志愿活动(34.03±2.06)分、家中谈论死亡的氛围坦白开放(34.01±1.99)分、有探望或看护濒临死亡患者经历(34.11±2.00)分的医学生的缓和医疗认知得分较高.结论 医学生缓和医疗认知程度与其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和是否有过死亡接触经历有密切关系,这为医学教育者未来利用有限资源给有需求的人群进行缓和医疗教育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缓和医疗知识提供了参考.
作者:杨锡宇;潘慧;赵峻;宁晓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前对死亡与临终关怀的态度,为优化在校临终关怀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和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B表,对广州中医药大学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中医学和护理学专业191名本科学生进行有关死亡和临终关怀态度的调查,并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 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中立接受(3.95±0.55)分、趋近接受(2.64±0.60)分、死亡逃避(2.64±0.69)分、死亡恐惧(2.59±0.61)分和逃离接受(2.45±0.72)分,护理学专业学生得分从高到低为中立接受(4.10±0.44)分、死亡恐惧(2.76±0.71)分、死亡逃避(2.59±0.71)分、趋近接受(2.56±0.55)分和逃离接受(2.47±0.80)分,2个专业学生中立接受维度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9,P=0.045).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临终关怀态度量表总得分为(103.98±7.63)分,护理学专业学生为(109.66±9.06)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78,P<0.001).2个专业学生的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与死亡恐惧得分均呈负相关,与中立接受得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虽然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死亡与临终关怀的态度优于中医学专业学生,但是2个专业学生对死亡与临终关怀的态度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医学院校应当加强临终关怀教育的力度,以帮助学生改善死亡观和提高对临终关怀的认识.
作者:肖文莉;余玲;李兵;蚁淳;孙晓宁;高婧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进需要高水平的医学教育研究作为支撑.本文介绍了2014年在Medical Teacher上发表,并作为欧洲医学教育委员会提供给医学教育工作者作为实践指南的2篇医学教育研究方法的论文,其目的 在于为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者、管理者和教师提供参考,以便使之理解医学教育研究方法 的特点,明白医学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在提供医学教育证据上的不同贡献,便于根据所研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医学教育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和规范地开展医学教育研究.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研究范式、研究过程、定量研究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等6个部分,期望能够对开展医学教育研究有所参考和借鉴.
作者:吴红斌;王维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住院医师的医患沟通态度、能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住院医师掌握医患沟通的方式与技巧.方法 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随机抽取2018年参加规范化培训的163名住院医师和研究生(以下统称学员),通过发放匿名问卷和采用沟通技能态度量表(communication skills attitude scale,CSAS)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了解和评估学员对于医患沟通技能的态度,所具有的医患沟通能力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部分学员认为影响医患关系的两大因素主要为外在形象和个人修养;近半数的学员认为目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大部分学员将医患沟通出现问题的原因归结于医务人员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CSAS分为2个次级量表,积极态度分量表(positive attitude subscale,PAS)和消极态度分量表(negative attitude subscale,NAS).PAS得分(51.44±7.72)分;NAS得分(34.99±7.75)分.PAS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员类型、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热爱所学专业、是否有信心成为合格医师和人际沟通能力水平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过降低学员工作负担,增强学员职业信心,帮助学员掌握人际沟通的方式与技巧,以提高住院医师学习医患沟通的热情和医患沟通能力.
作者:汪卓赟;王静;朱雷;王秀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基于影像学习教学方式在影像医师超声医学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2017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轮转的其他影像科室50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培训时间将这些住院医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5名学员,对照组25名学员.实验组在培训中采用基于影像学习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学员的出科考试成绩,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实验组学员对基于影像学习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以评估基于影像学习教学方式的培训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员的出科考试成绩为(87.74±6.21)分对照组学员出科考试成绩为(81.99±9.84)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5).调查结果表明,100.0%(25/25)的实验组学员认为基于影像学习教学方式有助于巩固超声专业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及提高超声技能;96.0%(24/25)的学员认为基于影像学习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及参与意识.结论 基于影像学习教学方式在影像医师超声医学规范化培训中具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赵博;陈文;崔立刚;江凌;张帆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通过系统回顾梳理法国医学教育体系相关文献,重点分析法国院校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比较中法医学教育全周期培养过程的异同,借鉴法国成功经验,为我国医学教育相关政策制定提出建议.
作者:胡丹;刘美岑;王仪思;刘晓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通过对金砖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将经济学领域的制度变迁理论引入继续医学教育领域.利用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对现阶段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改革和完善,从国家理论的视角明确了国家要作为制度供给者,应该新增国家法定专门管理机构、推动实施医师注册制度与继续医学教育挂钩、建设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大数据管理体系.从产权理论的视角梳理行业、单位、个人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的权利义务,应该实行继续教育学分个人管理、明确个人付费制度.
作者:马真;佟赤;朱滨海;张彦文;王雄国;毕晓明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