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0年10期文献
  • 洛丁新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新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洛丁新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近期影响.

    作者:高中度;费民毅;刘立;张丽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活动性结核标志物与聚合酶链反应对照检测诊断肺结核探讨

    我院于1997-1998年对42例肺结核、27例结核性胸液进行痰、血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的同时采用患者血清进行活动性结核标志物(ATM)检测.探讨ATM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刘建英;冯明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脐带缠绕可否成为剖宫产手术指征探讨(附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脐带缠绕在分娩中的风险性和并发症,及如何权衡利弊选择佳分娩方式以大可能保障母婴安全.方法:比较200例产后证实为脐带缠绕(缠绕组)和170例无脐带缠绕的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围产儿监护情况及围产儿结局.结果:缠绕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发病风险随缠绕周数的增加而增加.而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1),缠绕组急诊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脐带缠绕患者产时风险性显著增加,加强产前产时胎儿监护十分重要.必要时应放宽剖宫产手术指征.

    作者:黄坚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布-加综合征伴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伴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83年5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43例患者.结果:手术治疗42例,1例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术.发生肺动脉栓塞6例,4例经药物治愈,2例死亡.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下腔静脉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联合应用可提高对血栓的诊断率,治疗主要采用切开下腔静脉驱除血栓的术式.

    作者:赵龙栓;赵永福;许培钦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吲达帕胺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我们应用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并与硝苯地平控释片作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其骏;冯晓宾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理观察与临床相关问题的探讨

    本文对我科1983-1997年经病理证实的39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理资料进行观察研究,并就病理特点与相关的临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常家聪;刘弋;王瑞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4例

    我们近五年利用股动脉注射尿激酶联合肝素、阿斯匹林等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对照组相比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锡国;孙晓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肺动脉栓塞致猝死8例临床分析

    自1998年以来,在处理医疗纠纷中,有8例猝死的患者,尸体解剖证明死亡原因为肺动脉栓塞.本文对此8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

    作者:刘明溱;彭柏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诊断和治疗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8月至1999年8月收治的19例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1995年8月前诊治的12例中有5例死亡,1995年后行不同长度肠切除术+外周抗凝治疗及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持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7例病人均存活.结论: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诊治,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留置导管持续给予溶栓治疗是一具有诊断与治疗双重作用的好方法.

    作者:周志强;汪忠镐;余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动态血压检测及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65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平均脉压将病人分为两组:(1)脉压大组(n=49),平均脉压>40 mmHg;(2)脉压小组(n=16),平均脉压≤40 mmHg.结果:脉压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PFV)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及A/E比值呈明显正相关(P<0.01,P<0.001),与收缩功能指标无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众多因素以后脉压与A/E比值、年龄呈明显正相关(P<0.05,P<0.01).脉压大组血肌酐、血清总胆固醇、收缩压、甘油三酯均明显高于脉压小组(P<0.05、0.001、0.001、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主要影响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王富文;余炜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十二指肠旁疝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报告)

    目的:为了提高对十二指肠旁疝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1982-1998年间收治的12例十二指肠旁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行剖腹探查术10例,均为完全性肠梗阻,延期探查2例,均为不全性肠梗阻,疗效满意.远期疗效:4例并发粘连性肠梗阻,与术前病情危重程度相关.结论:十二指肠旁疝术前诊断较困难,一旦疑及本病,应尽早剖腹探查,可提高疗效.

    作者:黄琪雄;陈增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舒氨西林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评价

    我院自1997年3月~1999年10月用舒氨西林(深圳海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呼吸道感染7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海彦;董敬波;张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诺维本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诺维本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以便寻找更安全有效的药物,及早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晚期肺癌患者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12例,所有患者分为诺维本治疗组(29例),其他药物治疗组(25例).所有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诺维本25 mg/m2,博莱霉素40 mg/m2,顺铂60 mg/m2,丝裂霉素6 mg/m2,长春花碱2 mg/m2,均用2%利多卡因5~10 ml溶解,将药物注入胸腔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夹管,患者每15 min变动体位至注药后2 h松开引流管,记录每日引流量,如每日胸水引流量<100 ml,经胸透或胸腔B超检查证实基本无胸腔积液后则可予以拔管.结果:诺维本组有效率96.55%;其他药物治疗组有效率33.33%,两组疗效差异显著性检验有极显著意义.结论:诺维本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其治疗效果可能与其抗肿瘤作用和引起化学性胸膜炎有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金先桥;陆建红;陈钦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对心肺复苏顺序的重新认识

    在过去30年,人们对心肺复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一直围绕着心搏骤停的流行病学、心肺复苏的血液动力学、早期除颤的作用和复苏的加压药物进行探索.

    作者:李培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治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虽然少见,在消化道肿瘤中不到1%,但十二指肠长度仅为小肠的8%,癌的发生率却占小肠的40%~50%.再者十二指肠腺癌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不易早期发现.加上涉及胆、胰、门静脉和肠系膜血管的复杂解剖关系,其临床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作者:姚榛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十二指肠瘘的诊治问题

    十二指肠瘘是胃肠手术和腹部外伤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引起一系列全身和局部病理生理紊乱,处理上十分棘手,死亡率高达25%~42%[1],是普外临床上一大难题.本文仅就十二指肠瘘诊治中的几个问题加以探讨.

    作者:刘承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十二指肠在解剖学上位置深,周围有许多脏器.又由于流经它的消化液量大、刺激性强,一旦发生损伤,诊断和处理较为困难.十二指肠损伤约占腹内脏器损伤的2.5%~5.0%[1,2],多合并有其他脏器的损伤,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约占闭合性腹部损伤的0.2%~0.4%,儿童损伤的发生率高于成人.腹部钝性损伤是引起十二指肠损伤的主要原因,车祸所致的腹部挤压伤为常见,偶为一般外力所致,尤其在儿童[3,4].

    作者:张建国;杨维良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临床上并不罕见.1974年Akin[1]命名为十二指肠血管性压迫综合征,又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慢性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性梗阻.

    作者:杨维良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十二指肠良性梗阻的病因及处理

    十二指肠良性梗阻多数表现为慢性、不全性、持续性或间隙性的排空障碍.十二指肠呈现不同程度的代偿性扩张,又称十二指肠壅滞症.十二指肠梗阻占消化道梗阻的比例虽然不高,但其位置和周围器官具有特殊性,病因比较复杂,处理也与一般肠梗阻有所不同,进一步了解十二指肠梗阻的病因和处理应当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王炳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与治疗

    十二指肠憩室并不罕见,在普通人群中,其发生率从0.16%到27.00%,由于90%的十二指肠憩室无症状,因此在临床上较少见.憩室可发生于十二指肠的任何部位,但90%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且多数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周围2.5 cm以内,此处的憩室称为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ivertrticula,JPD).部分病人的十二指肠乳头可开口于憩室之中,称为憩室内乳头(IDP).

    作者:彭淑牖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氧气趋动雾化吸入全乐宁加爱喘乐佐治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我们选择1999年6月~1999年10月确诊为重症肺炎住院患儿60例,在抗炎对症的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全乐宁加爱喘乐佐治小儿重症肺炎,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玲媛;周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外伤性脾破裂62例临床分析

    我们自1984年6月~1996年12月共收治脾破裂患者6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世友;李家琼;夏连贵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乳杆菌制剂治疗糖尿病妇女霉菌性阴道炎

    我们于1996年9月~1999年11月观察了乳酸杆菌制剂对糖尿病妇女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丽;刁海丹;董晓红;蒋寒青;邓燕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肺隔离症误诊3例

    肺隔离症为罕见先天性肺血管异常,本院自80年代至今共收治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保;孙浩明;王征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肺弥漫性疾病新概念

    弥漫性肺炎症病(diffuse inflammatory lung disease)即过去的肺弥漫性疾病(diffuse lung disease),它包括一组很广泛的疾病,表现为肺的边缘部位,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内有明显的细胞和细胞外浸润,病程可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种约有200多种,肺弥漫性疾病的分类很不容易,因包括的疾病很广泛,有些是十分罕见的疾病.

    作者:侯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一氧化氮在呼吸系统中的研究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具有多重生理功能的介质逐渐被人们重视,并已成为医学与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有关NO在体内的代谢以及其生理作用的报道日益增多,现就NO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顾月清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