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3年10期文献
  • 阿糖腺苷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观察

    目前,阿糖腺苷和单磷酸阿糖腺苷作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其降酶和使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的疗效,临床已经肯定[1].但是,其是否可以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CH)患者的免疫功能,还鲜见报道.为了解阿糖腺苷是否可以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作者:刘伟;赵伟;罗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舒利迭治疗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32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吸入舒利迭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对比.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实验观察指标包括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测定、肺功能(FEV1、PEFR)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PD20-FEV1).结果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总有效率为81.5%,治疗后患者CD8细胞增加,CD4/CD8比例下降,FEV1、PEFR、PD20-FEV1增加,P值均<0.01.结论吸入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

    作者:李雅莉;孙秀珍;张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经三通管行支气管肺灌洗术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通气下危重病人进行支气管肺灌洗术(BAL)治疗的新措施.方法运用呼吸机三通管连接,在保持人工机械通气的同时,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经呼吸机三通管的另一接头沿气管导管腔内插入气管内行BAL治疗.比较BAL治疗术前、术中和术后5 h的动脉血气结果以及疗效.结果 8例病人共10次行BAL治疗均获得成功.BAL治疗术中与术前比较PaO2、SaO2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PaCO2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而BAL治疗术后5 h与术前比较PaO2、SaO2均显著升高(P<0.001),PaCO2显著下降(P<0.001).结论该方法行BAL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的方法.

    作者:周光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妈富隆治疗女性青少年多囊卵巢综合征36例分析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是发生于青少年女性的一种常见病,是内分泌及糖代谢异常的病理状态,并将对以后的生育产生影响.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克罗米芬(CC )促排卵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我们对36例患者采用妈富隆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蒲力力;蔡公丽;徐丽颖;于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46例重度妊高征的心电图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度妊高征的心电图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6例1994年2月~1999年11月住院的重度妊高征患者入院时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结果 46例重度妊高征患者中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32例,异常心电图中有ST-T波异常、Q-T间期改变、左前分支阻滞者13例.结论重度妊高征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供血不足所致,及时有效地采取解痉、降压、镇静等综合治疗,尤其是终止妊娠之后心脏负担减轻,心肌缺血得以改善,心电图可恢复正常.

    作者:尚红梅;张端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状况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所致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主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们健康.母婴传播是造成我国HBV流行的重要途径:因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致的HBsAg携带儿童占总携带人群的32.3%[1].但母婴传播机制尚不清,推测可能与经胎盘、分娩时以及产后密切接触有关[1,2].

    作者:刘海意;乔福元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菌分析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为了解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及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情况,对2001年7月~2002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进行病原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珊;华春珍;李建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带蒂脂肪瓣转移预防硬膜外疤痕形成

    目的为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减少术后根性神经痛.方法从1992年1月~2000年12月应用带筋膜蒂脂肪瓣转移,覆盖硬膜外30例.结果手术30例,随诊30个月,术后优良率90%.结论带筋膜蒂脂肪瓣覆盖硬膜外是预防疤痕形成、减少根性神经痛较好的方法.

    作者:姜滨;姜长明;马凯;张羽飞;张卫国;王鹏;周福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肺血流动力学与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的关系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浆生长因子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Swan-Ganz右心漂浮导管测量肺动脉压与肺毛细血管楔压,用ELISA法测定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果 12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TGF-β水平[(168.08±34.21) μg/L,P>0.00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与平均肺动脉压呈正相关(r=0.78,P>0.01);与动脉血气pH呈负相关(r=-0.64,P>0.05)、与PaO2呈负相关(r=-0.55,P>0.05),与PaCO2呈正相关(r=0.63,P>0.05),与肺毛细血管楔压的改变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TGF-β在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浆水平升高且与肺动脉压的变化呈正相关,进一步说明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联系.

    作者:金先桥;陆建红;陈钦;王裕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我院用经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衰35例,并与同期同类未经呼吸机治疗的32例患者进行比较,以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治疗价值.

    作者:李建龙;张宏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易善复加丹参治疗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易善复加丹参在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应用易善复加丹参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血脂(TC、TG)、肝功能(ALT、γ-GT)、B超脂肪肝图象及临床症状等项目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易善复加丹参治疗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对促进肝脏脂肪代谢、降低血脂、修复损伤的肝细胞,且阻止或改善肝纤维化均有明显的功效.

    作者:姚展成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大黄对肝硬化腹水及其血清中TNF-α、内毒素、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3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给予大黄治疗,并与双氢克尿噻单用及联用疗效对比,疗程21 d,检测肝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一氧化氮的变化.结果经大黄治疗后,腹水明显减轻,肝功、TNF-α、内毒素、一氧化氮的水平明显下降,与双氢克尿噻联用效果更好.结论大黄有改善肝功、消肿、利水等作用,与血清中TNF-α、内毒素、一氧化氮的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黄以群;林珍辉;许正锯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

    目的研究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HU)的临床特点,探讨心得安对HU的疗效.方法 HU 56例及消化性溃疡(PU)50例,观察其临床表现、溃疡部位、Hp感染率、出血率.设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奥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合用心得安治疗HU的效果.结果 HU发病年龄较PU晚10年余,溃疡以<1 cm的居多(21.4%比12.0%,P<0.01).出血率高(51.8%比28.0%,P<0.01).Hp感染率与原发性溃疡(PU)无差异(44.6%比60.0%,P>0.05).心得安可提高HU的愈合率及总有效率,缩短疼痛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HU与PU临床特点不同,HU与胃酸、门脉高压等因素有关,与Hp感染无关.适当剂量的心得安有助于HU的愈合,缓解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王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细菌L型败血症与发热待诊

    目的分析确诊的25例L型败血症,评价其在发热待诊中的意义.方法 (1)对发热待诊病人连续做普通血培养和L型菌血培养各3次;(2)诊断标准:具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并连续2次或以上从血液和/或骨髓液中培养出细菌L型,返祖后为同一种细菌,且普通血培养阴性者.结果 (1)热型与热期:弛张热型占80%.热期在30 d以上占50%;(2)原发疾病:约一半病例有原发基础病如肿瘤性疾病、糖尿病等;(3)临床上均有发热、多有寒战,白细胞增高或降低占80%,骨髓呈感染骨髓像,血沉增快,约1/3病例胸片肺间质影增生;(4)治疗情况:难度较大,平均退热天数26.3 d;(5)误诊情况:疑为败血症或L型菌败血症的仅3例.结论未明热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约占1/3,仍有5%~38%的病例不能确诊.L型败血症确属未明热的病因之一,应予注意.

    作者:王衍富;雷振之;张英丽;贾玉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SARS病原学、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1 病原学1.1 新型流感病毒广东暴发非典型肺炎时,曾怀疑与禽流感病毒有关,2003年2月19日在香港一儿童体内分离出禽流感病毒A(H5N1),与1997年香港禽流感病毒株相似[1].

    作者:张忠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现有的治疗药物并不能延缓其肺功能的逐年下降,因此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支气管扩张剂发挥了主要作用[1].

    作者:赵蓓蕾;施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现状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endocrine therapy)经历了100多年的演变,巳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在激素受体被发现以后,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能有目的地选择,并可预测疗效.

    作者:余峰彬;杨映弘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重症哮喘的治疗

    1 重症哮喘的评估1.1 病史确诊哮喘,并因此就诊达2年以上;有持续症状,生命质量下降;患者已接受了哮喘佳治疗(包括大剂量吸入激素);既往有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或濒死发作史[1],尤其既往发病中曾出现高碳酸血症、纵隔气肿或气胸,特别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更易再发,有学者甚至认为是否进行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哮喘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2].

    作者:刘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危重病人营养与代谢支持的新策略

    现代营养支持概念的提出距今已近40年,以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为支柱的现代营养支持方法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近年来随着对危重病营养与代谢研究的深入,TPN的不足(主要是感染和肝功能障碍)日益突出.为达到给予危重病人合理的营养支持、维持与改善机体器官及细胞的代谢与功能、促进病人康复的目的,国内外有关专家提出了危重病人营养与代谢支持的新策略.

    作者:吴向东;万献尧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危重症的出血问题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治疗手段、监测方式及对疾病认识程度的提高,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然而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某些并发症,常常对病人造成二次性的打击,导致病情的复杂化,其中危重症伴发的出血就是临床上的一个棘手问题.

    作者:王育珊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包括一系列的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目前全世界有30%的危重病患者在实施CRRT治疗,其中常用的方法是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

    作者:陈惠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治进展

    机械通气时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称之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所谓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 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VAP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定义为在发生肺炎前48 h内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持续机械通气直至撤机拔管后48 h以内所发生的肺炎.

    作者:万献尧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ARDS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肺间质和肺泡的水肿,肺泡和小气道的陷闭;病变的分布有一定的重力依赖性,即下肺区和背侧肺区病变重,上肺区和前侧肺区病变轻微,从前部到背部分为正常、陷闭和实变三部分,三者比例约为30%~40%、20%~30%、30%~40%.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肺内静-动脉分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现就其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分析如下.

    作者:朱蕾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左乳囊状水瘤1例

    患儿,男,6 周岁.出生时即发现左乳房部位一约5 cm×5 cm的以乳头为中心的圆形包块,质软,边界欠清,无触痛,无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无肿大.肿块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长大,小儿生长发育无明显异常.就诊时查体见包块约15 cm×15 cm.

    作者:厉周;方素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乳晕切口乳房缩小术

    我们自1996年10月采用乳晕切口巨大乳房缩小术,共11例,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塑形满意.

    作者:郑妍丽;郭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36例误诊分析

    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小儿[1].我们自1988年3月~2002年3月共收治气管、支气管异物76例,其中有36例为误诊病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宫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胸内结节病8例误诊情况分析

    结节病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原因未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较困难,特别是肺结节病Ⅰ期常与中央型肺癌、肺门淋巴结结核、淋巴瘤、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等混淆,导致误诊误治.本文对8例确诊为肺结节病患者的诊断经过及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杨霞;尹梅;张锦;郑西卫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危重病患者合并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时机

    念珠菌感染约占全部院内感染的7%,是各种危重病患者面临的严重威胁,近10年来发病率迅速上升,高危患者的死亡率在50%以上,甚至接近100%[1~3].然而,念珠菌在普通人群特别是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患者中的定植率可大于50%,并不发展为侵入性念珠菌病[1,2].另一方面,播散性念珠菌病缺乏特殊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率<50%,诊断颇为困难[1~5].

    作者:任少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抗生素选用

    1 院内外肺细菌感染院内外造成肺感染的细菌很多,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军团菌,将其应用抗生素情况作叙述.

    作者:陶仲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华医学会大连分会传染性非典性肺炎学术研讨会纪要

    中华医学会大连分会于2003年8月22日召开了传染性非典性肺炎学术研讨会.会议对2003年4月中旬至6月大连市非典疫情作了系统性回顾.总结了在筛查、诊断和治疗传染性非典性肺炎中的经验、体会;介绍目前国内外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诊疗的前沿状态.

    作者:张忠鲁;刘音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