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年2期文献
  • 颅脑损伤早期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急救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早期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119例颅脑损伤早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急救处理.结果 119例患者中,因脑疝、脑干损伤引起低氧血症48例,经抢救后GOS Ⅰ、Ⅱ级48例.因后颅窝血肿、小脑损伤引起低氧血症7例,经抢救后GOS Ⅰ、Ⅱ级2例.因误吸引起低氧血症33例,经抢救后GOS Ⅰ、Ⅱ级2例.因肺栓塞引起低氧血症2例,经抢救后GOS Ⅰ、Ⅱ级2例.因肺组织基础病变引起低氧血症5例.经抢救后GOS Ⅰ、Ⅱ级1例.因合并胸外伤引起低氧血症24例,经抢救后GOS Ⅰ、Ⅱ级2例.结论 及时正确诊断、纠正低氧血症,并针对其原因进行抢救,能提高颅脑损伤早期低氧血症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樊永忠;李杰;颜汉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较大肿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手助麦默(Marnmotome)微创旋切术对较大乳腺肿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00例直径为2.5-6.0 cm的乳腺肿块(试验组)进行超声引导下手助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开放手术10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试验组经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切除,平均旋切25次,平均用时(20±10)min,无一例操作失败.术后5例(5%)有轻度皮下淤血,2例(2%)压迫松动致创道出血,无切口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外观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在手助和超声引导下能很好地进行乳腺纤维腺瘤等较大乳腺肿块的微创切除术.该手术安全、高效,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兼具微创和美容效果.

    作者:高学忠;金玮泉;周英;董树枫;刘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0月19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共发生皮下积液5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皮下积液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手术方式、引流管数量、拔管前日引流量与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显著相关,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701、0.408、0.523,而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换药时间、皮瓣是否缝合固定及是否使用电刀游离皮瓣与皮下积液的发生无明显相关.结论 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双管负压.引流、引流管无明显渗液后拔管等措施有助于减少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

    作者:沈晓军;田力平;秦磊;钱海鑫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腕掌侧切割伤防止肌腱粘连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腕掌侧切割伤术中及术后防止肌腱粘连的方法.方法 常规清创,并根据术后应用支具情况将病例分为两组:甲组64例,肌腱以改良Kessler法吻合后修复腱周组织,神经行外膜缝合,血管吻合,术后于腕屈曲20°位被动手握绷带卷石膏托固定;乙组77例,同上修复后行Keineit石膏支具固定,术后2~3 d即开始行功能锻炼,观察肌腱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10~36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甲组优36例,良12例,可16例;乙组优52例,良19例,可6例.甲组肌腱粘连16例,其中10例为轻度粘连未行松解,6例为粘连较重行松解;乙组肌腱轻度粘连6例,未行松解.结论 腕掌侧切割伤应注意彻底清创及组织修复技术的提高,特别是术后应用支具等综合治疗可有效防止粘连,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王希林;郭岩凤;吴瑞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40例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为Ficat分期Ⅰ~Ⅲ期,采用单次足量冲击波治疗,能量密度为0.5~0.6mJ/mm2,以股骨头缺血坏死部位及其边缘为靶位,共选取4~6点,每点冲击1000次,共冲击4000~6000次,术后3个月内不负重,4~6个月内部分负重.所有病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及12个月进行MRI检查(同时测量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满分100分)和双侧髋关节X线片.结果 40例患者体外冲击波治疗后3、6及12个月,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应成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殷胜春;王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二孔法完成LC105例.结果 5例改为三孔或四孔法LC,余均采用二孔法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40 min,平均32 min.术后未出现并发症.随访87例,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除3例有轻度腹痛经对症处理1周内好转外,余术前症状均消失,无腹泻和黄疸,饮食正常,化验肝功正常,B超示肝及胆总管无异常,无包裹性积液.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二孔法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何力;段明科;熊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5例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总结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完成的35例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左主干病变7例(并三支病变4例),两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24例.手术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平均完成血管移植3.2根.结果 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8~36个月,全组患者无死亡,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的成熟,OPCAB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龙驹;陈生龙;吴文森;张赋;杨柳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Ⅰ期和Ⅱ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Ⅰ、Ⅱ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0-2004年Ⅰ、Ⅱ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1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100%,局部复发率为5%.患者术后创面渗血量相对减少,恢复快,乳房外形满意,两侧乳房基本对称,患肢功能恢复好.结论 保留乳房根治术加放疗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可取得满意效果,应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徐绍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对称单蒂真皮乳腺复合组织瓣乳头凹陷矫正术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对乳腺导管损伤小的乳头凹陷矫正方法.方法 收治21例39只乳头凹陷患者.根据乳头、乳晕、乳腺导管的解剖关系,设计以乳头为中心,乳晕边缘为蒂、对称的两个单蒂真皮乳腺复合组织瓣.在乳腺导管间形成隧道,将对称的两个单蒂瓣交叉穿过隧道,固定于对侧乳腺组织上,重塑乳头.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乳头乳晕血运障碍,外形良好,术后17例经3~23个月随访,除1只乳头单侧轻度回缩,2只乳头高度欠佳外,其余乳头高度及外形均满意,感觉良好,勃起功能正常,瘢痕小.术后哺乳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 对称单蒂真皮乳腺复合组织瓣是矫正乳头凹陷的有效方法,创伤小,美容效果好,能保留哺乳功能.

    作者:刘慧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改良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目的 探讨改良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开展的改良二孔法LA63例患者(改良二孔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展的三孔法LA(三孔组)62例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二孔组63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中转三孔法或开腹阑尾切除术.腹壁上只有两个戳卡孔(10 mm或5 mm)和一个针孔(1.8 mm).手术操作时间:改良二孔组(48.16±19.34)min,三孔组(47.36±18.63)min;术后自行下床活动时间:改良两孔组(17.56±10.56)h,三孔组(17.67±11.09)h;住院时间:改良两孔组(4.19±1.42)d.三孔组(4.32±1.36)d;术后镇痛药使用:改良两孔组7例,三孔组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两孔法LA对某些类型的阑尾炎的治疗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作者:周明德;牛靖志;刘晓芳;王长凯;陈建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残胃癌的诊治体会

    胃、十二指肠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原发癌称为残胃癌[1],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且对其认识不足,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屑晚期,因此早期诊断对残胃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传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附45例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病情凶险,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且病死率高.目前随着对SAP认识的逐步加深.其治疗效果已显著提高,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能提高SAP的临床疗效.我院1997-2007年共收治SAP患者45例,现结合文献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德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创伤性膈疝的诊断与治疗

    创伤性膈疝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严重外科急症,常合并多发损伤,容易漏诊和误诊,及时正确的诊断与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丛德刚;王胜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胃镜钛夹治疗全、胃切除机械吻合口出血1例

    患者男,54岁.因贲门癌侵及胃小弯行全胃切除,以强生25号圆型吻合器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术后第2天,胃管引出新鲜血性液,50-100 ml/h,患者心率加快,血红蛋白进行性降低,考虑吻合口出血,予静脉应用止血剂、制酸剂,胃管注入冰0.9%NaCl溶液加去甲肾上腺素及云南白摇,出血量未见减少.

    作者:汪洋;何学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前降支肌桥2例

    心肌桥是指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该部分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这段血管则称为壁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常见累及前降支,并以前降支中段多见[1].

    作者:李瑞冰;郭立新;夏晓君;王铁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巨大食管平滑肌瘤1例

    患者女,23岁.因发热伴胸闷5 d于当地医院行胸部透视检查时发现胸部肿物,经输液治疗发热症状消失.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右锁骨上下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晰,右肺下叶呼吸音稍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作者:汪树峰;马兰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肾上腺血肿误诊为肾上极肿瘤1例

    肾上腺血肿临床少见,2007年3月我院收治1例误诊为肾上极肿瘤的肾上腺血肿,现报道如下.

    作者:习明;胡卫列;王元利;张利朝;姚华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同种异体骨的灭菌方法研究进展

    随着骨移植术的发展和骨库的建立,同种异体骨的应用日趋广泛.但有报道骨库收集的异体骨不合格率为30%,而临床应用大段异体骨移植的感染率达11.7%[1],故对异体骨的无菌处理技术至关重要.

    作者:杨诚;彭建强;张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

    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postsurgie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PDGE)又称胃瘫、胃麻痹、残胃无力、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等.

    作者:陈幸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胃癌腹膜种植机制与外科治疗现状

    胃癌的腹膜种植是仅次于淋巴道转移的远处播散方式,占总体胃癌病例的10%/~15%,占术后复发病例的33%~50%[1,3],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术前诊断率低,多数病例经术中探查或冰冻病理切片确诊,对该类患者的处理,尤其对P2、P3型腹膜种植及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者,即使在胃肠外科医师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看法.

    作者:何裕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胃疾患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胃是食物的储存与初步消化器官,也是经口进食后的食物必经之路.胃的功能与器质性病变均可导致各种营养底物的摄入不足,进而导致营养不良.

    作者:任建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胃癌手术的规范化

    胃癌是常见的实体肿瘤.在实体肿瘤中,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高而血行转移率相对较低,如何对胃癌进行局部控制仍是胃癌治疗的一大难题.

    作者:林锋;吴伍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发生电切综合征的教训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7年8月,施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432例中发生TURS 26例的教训.结果 本组发生TURS的患者经治疗病情均得到了妥善控制,无死亡病例.结论 TURS是TURP严重的并发症,短期内大量冲洗液吸收是TURP术后发生TURS的主要原因.当确诊为TURS时,应立即给予呋塞米(速尿)、吸氧、高渗盐水、地塞米松等治疗,同时应终止手术.

    作者:王剑锋;郑典宝;荆志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医学名词中常见不规范用词对照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