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1485
  • 国内刊号:11-602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2002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27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4年10期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级高职护理专业2个班学生93人为研究对象,一个班46人设为实验组,另一个班47人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教学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实验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85.26±3.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6.39±4.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对问卷项目中有助于提高学习自主性、有助于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对疾病内容的掌握作出肯定评价的人数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干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模式下心电图教学方法改革

    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clinical pathophisioligy and therapy,CPPT)模式下心电图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法 选择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4人)、对照组(52人).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讲授诊断学心电图理论,实践教学采用自行编制的图谱教材.实验组理论授课以心电图教材改革为基础,强化心电图与电生理、心血管疾病的结合;同时,实践教学采用预习-讲图-读图-病例讨论-再读图的方式,强化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两组心电图教学完毕后进行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分组进行心电图图谱测试、心电图理论知识考核;应用SPSS 10.0对上述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右室肥大、室性颤动、预激综合征等读图方面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喜欢心电图课程的比率、对心电图教学方式的认可比率高于对照组,而觉得心电图难学的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优异率、良好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成绩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 CPPT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攻克心电图学习中的阅图难点,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作者:王智泉;熊世熙;雷红;陈慧芳;张光宇;余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形成性评估对医学生基本生命支持技能与知识保留的影响

    目的 观察形成性评估对医学生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技能与知识保留的影响.方法 237名医学生随机分入对照组(C组,115人)与试验组(F组,122人).所有学生完成BLS理论大课后,接受BLS理论测试.随后,C组接受技能培训.而F组学生在BLS培训前先接受BLS技能评估.之后,依据F组学生在技能评估中的操作给予反馈,再进行BLS技能培训.两组在培训结束时及培训后1、3、6个月时再次接受BLS技能评估和理论测试.组间成绩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培训结束时F组技能评估成绩[(85.2±7.3)分]优于C组[(68.2±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随访各时间点F组技能评估成绩也均优于C组(P<0.05).随访中F组在培训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理论测试成绩优于C组(P<0.05).结论 形成性评估可以显著改进医学生BLS技能与知识的保留.

    作者:李崎;林静;肖红;马尔丽;梁鹏;石庭伟;方利群;罗朝志;刘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形成性评价在《妇产科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 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妇产科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2011级护理本科学生设为实验组(556人),2010级护理本科学生为对照组(339人).教授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理论课采用传统讲授或双语教学,实验课采用PBL或PBL结合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实验组引入形成性评价,建立学生学习小组,对课堂活动、书面作业、操作考试、出勤、随堂测试情况进行评价,占期末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对照组采用单一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即为期末总成绩.采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期末护理学院评优活动中,本课程荣获教学质量一等奖;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妇产科护理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24名(86%)实验组学生对应用形成性评价持肯定态度.结论 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学本科教学,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江颖;王富兰;廖碧珍;谢莉玲;王龙琼;杨晓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医学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亟待突破的难点与对策

    针对目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面临教学和专业脱钩的难点问题;提出从公共英语向医学英语转移,并以医学英语为主,改变课程设置模式,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制,开展多语种教学的对策.

    作者:卢宁;赵琳;张宏斌;刘文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LCD教学模式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结合本校教学实际,重庆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在解剖实验教学过程中建立了LCD(learning,communication & discussion)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3个基本环节;L指学习(learning),包括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进行学习(syllabus orientated learning)、拓展性学习(extended learning)以及基于专题的自主学习(topic based learning);C和D(communication & discussion)是指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讨论.LCD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解剖学知识的兴趣,加深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促进基础和临床的结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等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杨美;孙善全;冉建华;汪克建;贺桂琼;龚霞;甘胜伟;朱淑娟;徐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导师+团队”制培养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为提高药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尝试引入“导师+团队”制.并从学术团队的组建与运行、“导师+团队”制的保障性措施、培养药学研究生的监控机制、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导师+团队”制的和谐发展等方面探讨该制度的实施措施.从药学研究生的科研培养过程和师生反馈结果可见,“导师+团队”制在培养药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但仍需要继续总结与完善.

    作者:余瑜;杨竹;冯涛;李勤耕;杨俊卿;范琦;胡湘南;黄华;刘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结重庆医科大学2006至2012年来华研究生的发展规模、生源地、专业分布、资助状况等情况,剖析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基本状况.发现存在学校生源质量差、汉语学习渠道少等问题,提出优化招生措施、提高生源质量、多渠道拓展汉语学习、培养儒雅中国通的对策.

    作者:刘晓琴;杨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社会需求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目的 分析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潜在及在读在职研究生的进修意愿和期望,为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接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至2012级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44名在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抽样调查其所在单位从事卫生管理工作人员120人.调查内容涉及基本情况、进修意愿及动机、对培养模式的认识及建议.采用Excel 2013完成数据录入,对各选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28份.87名(85.3%)的被调查者具有进修学习的意愿,仅15名(14.7%)被调查者不愿意进修学习.被调查者中,71名(55.5%)对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倾向于研究与应用复合型人才;90名(70.2%)在职研究生认为课程设置要以职业为导向,79名(61.7%)认为课程内容应理论与实践并举;77名(60.0%)认为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弹性学制,分别有61名(47.7%)、45名(35.0%)认为课程安排双休日或晚间授课,73名(57.0%)推荐小组教学法;学位论文允许多种形式展现,如97名(75.6%)选择调查报告等;104名(81.3%)选择采取双导师制.结论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教育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高校应及时洞察社会需求,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毕业论文环节入手,不断优化其培养模式.

    作者:文盈;黄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新疆民、汉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目的 了解新疆高校民、汉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现状,提出相应教育对策.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新疆一所医学高校中抽取850名民、汉本科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学习自主性自我陈述问卷》,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态度与习惯两个维度进行调查.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在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态度方面,持积极态度的民、汉学生分别为319名/67.6%和259名/73.8%(P=0.009 3),总体满意度达到70.3%(579名).在民、汉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习惯方面,有38名/8.1%民族学生会选择到图书馆学习,而汉族学生选择到图书馆学习的有132名/37.7%,两组学生在选择学习地点和查找资料方式时民、汉医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9、0.037 0).结论 针对民、汉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差异,可通过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载体与方法、开展有区别的自主学习培养策略,以提高民、汉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马俊军;汤先萍;王贞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家庭经济困难与非困难医学生心理现状调查

    目的 对比研究家庭经济困难与非困难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高校医学生885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应用SPSS 11.0进行计数资料的描述、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92.7%(667/719)的困难生认为自己经济情况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家庭经济困难对41.9%(294/702)的困难生心理有积极影响;92.3%(664/719)的困难生不担心周围人知道自己从事勤工助学工作;87.5%(629/719)的困难生对目前生活状况满意.困难生在生活不满意方面及在面对心理问题时的求助对象(除心理咨询中心和恋人)与非困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非困生,家庭经济困难医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对于“夹心层”学生和少数因家庭经济困难出现负面心理影响的困难生,学校要给予更多心理关注.

    作者:张凤云;田振;徐震雷;黄丹;柏中胜;卢旻昱;王维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媒体视频技术在外科见/实习学生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媒体视频技术在见/实习学生外科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教学要求自主制作多媒体教学视频.试验一:选择在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实习的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多媒体教学组(40人)和传统教学组(40人),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培训,课后比较2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并问卷调查多媒体教学组学生的满意度.试验二:见习学生49人参加外科技能试验课程,其中多媒体教学组26人、传统教学组23入.通过操作考核及电话调查临床带教教师以比较教学效果.组间情况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 多媒体教学组理论考试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P=0.000),操作考核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7).针对多媒体教学组的问卷调查显示,100%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视频教学可帮助外科操作技能的学习.针对临床带教教师的电话调查显示,多媒体教学组学生操作技能临床应用情况优于传统教学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 针对外科操作技能的多媒体视频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可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各项操作技术,并促其有效应用于临床.

    作者:阮侠;梁乃新;叶欣;赵琳;赵晶;邱贵兴;李琦;潘慧;于健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儿科学》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

    自2013年6月起建设的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更个性化、更高效的学习平台.在此介绍网络课程的应用平台基础、课程构架及使用;总结该网络课程依托优秀教学资源,采用双语建设,让学生成为课程重要参与者,课程表现形式更符合学生学习习惯等特点;并思考课程后续建设发展.

    作者:禹金蕊;冀石梅;王爱华;张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医学生音乐喜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探究医学生音乐喜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提出对策.方法 用音乐喜好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ale,CCSMHS)对随机抽取的538名医学生进行测试,并用SPSS 20.0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①不同音乐风格喜好的医学生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偏执、强迫、社交退缩、依赖、冲动、精神病倾向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音乐类型喜好的医学生在焦虑和自卑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不同音乐参与方式的医学生在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社交退缩、依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同音乐参与态度的医学生在躯体化、焦虑、自卑、偏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不同音乐活动喜好的医学生在心理各因子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音乐喜好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医学生音乐喜好进行培养和引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范尧;唐珊;周建雄;郝晓睿;洪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实施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与思考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已连续在6届450名学生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内容包括拓展项目、队列训练、人文讲座、励志电影等;目的是开发学生心智,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学院聘请并辅助专业教官开展全程训练.处于特定情境中的集中训练,给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产生强大的正能量.在学生参训前后使用相同问卷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的综合能力、情商、班级凝聚力都得到提高.

    作者:王翠萍;杜永洪;白晋;邹建中;赵海钧;王智彪;颜家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全科医师对自身岗位培训的需求和评价

    目的 从全科医师角度探讨其岗位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模式以及现有培训的优缺点,为管理机构提高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效果和质量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 2013年10月对197名全科医师就自身岗位培训的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依据访谈提纲对北京市西城区2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和全科医师就全科医师培训的优缺点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所有调查资料用FoxPro 6.0建立数据库,双录入,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汇总;定性资料用率来表示;访谈资料用文字描述,编码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70.00%以上的全科医师有加强临床医学、人文社科知识和临床科研方法培训的需求;但对全科医学的理论和基础医学知识培训的需求量较小,仅占22.50%.90.00%以上的全科医师赞成采用有针对性灵活的培训方式.85.00%以上全科医师认为现有培训教师水平很好,赞同在医学院校开设全科医师培训项目.受访医师对现有培训部门太多,培训质量不高,培训项目多,培训内容重复等方面提出批评.结论 应根据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需求,增加人文和科研等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宜采用病例讨论,现场参观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并应协调各部门制定培训激励和考评机制,保证培训质量.

    作者:谢朝辉;顾利;傅丽东;姜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澳两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培训比较

    从住院医师培训计划的安排、实际临床带教的安排、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制度等四个方面,详细比较了澳大利亚和中国上海两家著名医院神经病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利弊,以期为我国住院医师培训提供参考.

    作者:马建芳;傅毅;陈生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因与疾病》国际化办刊的实践与体会

    我国当前面临“论文强”与“期刊弱”的现状.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我国科研论文的发表需求,突出的供需矛盾成为大力发展英文科技期刊的内在动因.随着“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通过国际合作办刊“借船出海”.《基因与疾病》确立了国际化的办刊理念,欲通过“借船出海”实现“造船出海”.在稿源组织方面充分调动了主编、编委会、编辑部的积极性.在生产出版方面,严格遵循国际出版惯例,采用优先出版缩短出版时滞.在宣传推广方面,充分利用网站横幅广告、推送电子邮件、组织评论文章,利用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参与学术活动和会议等形式提高期刊和论文的显示度.《基因与疾病》编辑部在稿源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宣传国际化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体会,以期对即将创刊或已经创刊的英文科技期刊提供借鉴.

    作者:唐秋姗;罗萍;张学颖;唐宗顺;蔡镇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参加国际疾病编码和手术分类继续教育的思考

    正确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手术分类ICD-9-CM-3的编码方法、提高编码准确度和专业水平,对当前医院信息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通过系统性的继续教育培训,相关人员应熟练掌握ICD-10和ICD-9-CM-3编码规则,并不断积累相应临床医学知识,以提高自身编码水平.编码员应做到“一个基础,六个多”:以国际疾病分类和手术分类编码规则为基础;多阅读病案,多与临床医师沟通,多了解临床医学知识,多翻书检索查询ICD编码,多总结编码经验,多跟踪医学及ICD编码新动态.

    作者:李胜利;陆召军;刘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