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1485
  • 国内刊号:11-602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2002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27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4年11期文献
  • 通过分层次教学提高老年医学教学质量

    为提高老年医学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学与分层次教学结合起来.一方面注重全部学生整体思维、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等共同理念的培育,另一方面区分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三个不同的学习群体进行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层次学习群体的特点,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方式,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姜泓;王丽梅;张昕;张利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研究性学习在《临床技能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综合性学习方法.我校在总结多年的临床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地方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在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由学生自主选题,设计实验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查阅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并完成实验论文.实践表明,严格实施研究性学习计划后,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及协作精神大有提升.

    作者:何建明;徐敬湘;胡可锦;周小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乳腺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乳腺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见习生分为两组.对照组24名学生采用课堂讲授(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试验组24名学生采用PBL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教学.向试验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对PBL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教学的认可程度.向试验组和对照组教学中各5名参与示教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是否感觉隐私权受到侵犯.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满分50)、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满分50).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91.7%(22人)的实验组学生认同PBL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教学.参与试验组示教的患者20.0%(1人)感觉隐私权受到侵犯,参与对照组示教的患者60.0%(3人)感觉隐私权受到侵犯.试验组及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分别(46.23±2.45)分和(45.52±3.2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0,P=0.225);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47.23±2.45)分和(36.52±3.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91,P=0.000).结论 PBL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其临床思维,并可保护患者隐私权,避免医患纠纷.

    作者:牛兆河;董蒨;王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病例分析教学在肌肉骨骼康复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病例分析教学和传统教学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肌肉骨骼康复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3名2011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进行肌肉骨骼康复学的临床实践教学(共12学时).其中针对一班41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针对二班42名学生采用病例分析教学,以小组为单元,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实践操作及病例讨论.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试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均以(x±s)表示,两组间行配对t检验.结果 采用病例分析教学的二班学生的理论成绩为(83.37±5.59)分,优于一班的(80.85±6.98)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而在实践操作成绩方面二班(72.65±8.05)分优于一班(66.49±12.86)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二班学生对病例分析教学的各项满意度均高于一班对传统教学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例分析教学在肌肉骨骼康复学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可推广至康复治疗专业的其他临床课程教学.

    作者:张明;周敬杰;韩良;李书钢;徐付国;陈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模拟诊断教学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模拟诊断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妇产科见习教学中,将带教学生92人随机分为模拟教学组(46人)和传统教学组(46人).利用问卷调查、考试成绩等评估教学效果.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两组学生在所受教学方式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方面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教学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理论考试、P=0.001,操作考试、P=0.000).结论 模拟诊断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技能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

    作者:孔众;张静艳;温秋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情境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妇产科临床技能培训可采用情境教学,通过模拟临床工作实景,有效增加医学实习生的实践机会.在专科检查教学中,由教师和仿真模型共同模拟患者,可帮助医学生提高检查技巧并及时反馈错误;在危急重症教学中,通过引入真实病例,采用仿真模型、相关仪器设备、多专业合作等方式,可训练医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在医患沟通教学中,通过场景资料库的建立,由教师引导,可训练医学生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在技能考试中,通过整合多种临床技能考核内容与形式,可更加准确地反映医学生临床实践效果.情境教学要求准备大量的情景培训材料,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高素质并能够有力地掌控整个教学过程.

    作者:孔令伶俐;邢爱耘;姚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医学免疫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初探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探索有效教学理念和实施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医学免疫学教学为例,结合课程特点,初步探讨有效教学的特征,探索实施课前思维引导、课上创建情境、课间自主学习、课后教学反思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为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有效性提供借鉴.

    作者:钱丽丽;官杰;吴艳敏;王琪;罗晓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桂林医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讨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存在诸多困境:一是学校在培养模式上混乱,缺乏明确的专业定位;二是课程体系设置繁杂,理论与实验教学相脱节;三是缺乏稳定的、专业性的实践教学平台.桂林医学院在综合借鉴多个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创新实践课程群、联合社区卫生机构构建实践平台等路径,为当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提供参考.

    作者:陈默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形态学课程融合教学初探

    滨州医学院2012年开设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班,将课程模式由“以学科为主”转变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rgan-systems based curriculum,OSBC).OSBC模式的形态学融合教学按照“系统为框架,器官为中心”,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病理学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注重形态特点、机能状态与病理改变的内在联系,采用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易位式教学及双语教学等多种形式,并运用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标准,全面评价教学质量.形态学融合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配套教材不完善、师资素质要求较高等局限性,但已进行的教改实践显示取得较好成效、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作者:李雅娜;赵冬梅;刘鲁英;石磊;许勇;栾希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人体寄生虫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初步探索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实践证明,学校的大力支持是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前提,教师对课程内容讲授深浅的把握和用心的教学设计是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基础.同时,还应兼顾较高的拍摄制作技术要求,只有主讲教师和摄制人员充分合作,才能保证摄制出高质量的视频公开课.

    作者:晏容;刘晖;刘流;周必英;贺莉芳;李晓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医学功能学网络虚拟实验室构建与使用探索

    为克服传统功能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室资源、课时限制等不足,尝试构建与初步应用医学功能学网络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相应虚拟教学软件采用C#语言、PhotoShop、3DS MAX、Flash等编写制作,并通过TCP/IP建立的Web服务器实现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网络实验室平台架构中,包含学生实验操作前台系统和实验教学管理后台系统.通过3届医学生的使用表明,网络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已初步实现其教学功能,其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了课时缩减和资源短缺等实验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

    作者:倪雯雯;胡优敏;李稻;沈国舜;冯雪梅;王艳霞;张颖;郁松;郭晓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心电图实验教学系统软件的研发与应用

    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心电图数字化技术,以Microsoft Visual C++ 6.0作为开发平台,以C++语言为主要编程语言,采用目前应用广泛的关系型数据库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集理论学习、阅图练习、报告书写练习、作业管理于一体,研发心电图实验教学系统软件,构建心电图实验网络教学平台.2013年和2014年分别在不同专业的2 000余名学生中使用,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系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心电图的能力,同时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又可以充分拓展教学空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祥林;韩旭;郭玲;王海静;张秀利;吴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人性的回归与新型医患关系的建构:医学伦理学视角下的探究

    在医学伦理学视角下,医患关系是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伦理规范所形成的一种包含生物、心理和社会等综合因素在内的特定社会关系,伦理属性是医患关系的基本属性.在当前的医疗实践中,医患关系空前紧张,医患冲突不断,医闹事件频频发生,医患不和谐已然成为社会焦点而备受关注.为使医疗中的人性得以回归,建构体现平等合作的新型医患关系,以医学伦理学为视角,从提高医患伦理素养、重筑医患信任关系、重塑尊重生命和人格的医学人文精神、维护医患双方主体地位的平等、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论证,以期为我国不断深化的医疗体制改革指明方向和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于海燕;梁九业;许晓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医患关系趋紧状况下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工作受到明显的影响,表现为实习教学制度不适应新形势、实习教学工作“避重就轻”、忽视了对学生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培养等.实习医院针对医患关系趋紧下存在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目标的实现,包括进一步完善各项实习制度并有效实施,如强化实习前的思想动员,实行实习生资格许可制度,加强实习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促进学校与实习医院的定期沟通,严格实习结束出科考核;实习教学中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及必要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实习教学中注重现代自动化技术与经典形态学的融合;实习教学中增加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等,以确保实习教学工作的效果,培养出优秀的实习生.

    作者:陈克平;李丽;芦慧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管介入模拟器结合案例教学在周围血管介入进修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模拟器结合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在周围血管介入进修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进修医师30人,随机分为模拟器CBL组(15人)和传统教学组(15人).模拟器CBL组采用CBL教学并结合使用血管介入模拟器,传统教学组采用固有培训方式.培训后对两组进修医师实施理论考试和真实环境下操作技能考核;并向模拟器CBL组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进修医师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模拟器CBL组进修医师理论成绩平均为(84.5±7.7)分,高于传统教学组的(72.6±8.7)分(P=0.024);模拟器CBL组进修医师技能成绩平均为(85.3±9.3)分,高于传统教学组的(70.2±10.2)分(P=0.013).模拟器CBL组医师平均操作错误率、术中造影剂平均使用剂量、平均造影时间、术中X线平均透视时间、术中X线平均累计曝光剂量、单位面积X线累计曝光剂量均少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00%(15/15)的模拟器CBL组进修医师认可CBL结合血管介入模拟器的教学方式.结论 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结合CBL可有效激发进修医师的学习兴趣,使之较快地掌握周围血管介入技术.

    作者:崔世军;罗涛;杨盛家;齐一侠;张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儿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儿科临床医师提高诊治能力和成长的必要阶段.根据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制定儿科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认真落实相关培训内容、方法、时间节点及阶段考核制度;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实行“一对一”教学指导,旨在提高住院医师基础理论、临床技能水平和医疗质量;注重培养住院医师的科研教学能力;并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住院医师需通过全市统一的结业综合考试才能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在此,也对当前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和初步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傅晓燕;谢晓恬;乔晓红;李福兴;顾昶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模拟培训对在职医师心电图理论和操作学习效果的影响

    目的 评价模拟培训对在职医师心电图理论和操作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工作1年医师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授课+模拟训练方式实施心电图理论和操作继续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式.对两组医师培训前后心电图理论和操作水平进行考核,并在培训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用t检验和x2检验分析两组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培训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医师心电图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90.87±6.67)分和(85.83±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1,P=0.003);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93.40±4.31)分和(77.03±7.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04,P=0.000).实验组医师对心电图模拟培训在增强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强化人文关怀理念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x2=34.737,6.405,42.088,41.713,P=0.000,0.011,0.000,0.000).结论 模拟培训应用于心电图理论和操作学习中,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培训方式,有助于医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冯军强;朱靓;牛晓琳;安琦;邹乐;马飞燕;余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我国高校卫生监督及相关专业设置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高校卫生监督及相关专业的设置情况.方法 采用二次资料利用法,利用高等职业学校拟招生专业设置备案结果数据检索系统和中国大学信息查询系统,以及7所专科、167所本科院校官方网站,获得本专科卫生监督及相关专业设置情况等信息,通过Excel2007录入和整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 卫生监督专业专科层次2004年批准设置,2014年备案院校有6所;本科层次2012年设立,目前仅有1所院校招生.167所本科医学教育院校中开展卫生监督、卫生法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向教育的高校分别有2所、74所和65所.结论 本专科层次的卫生监督专业设置时间较短,招生数量较少;预防医学、卫生法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等与卫生监督相关的专业(方向)教育开展相对广泛.

    作者:曹文妹;张帆;张蓓蕾;陈刚;马莎;刘薇;匡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国际化背景下新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校根据新型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应用以及师资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率先提出夯实化学基础、拓展检疫能力、凸显医检优势、强化外语应用能力的四项原则;通过优化课程结构、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推动国际化教育,以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多方面能力、较强适应力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

    作者:王苏华;王琰;李芳;邵启样;陆荣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加强麻醉教学中重症思维培养的思考

    整体与局部、目标与终点、治疗与再损伤是三种常见的重症思维,对麻醉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堂上对整个发病机制的讲解,指导学生发现整体与局部中的首要问题、找到疾病治疗的切入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整体与局部”思维.通过案例教学,指导学生选定目标、确定终点,分阶段解决问题,使学生模拟的危重病人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操作性,促进学生“目标和终点”思维不断强化.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指导学生通过广泛讨论和查阅资料,懂得如何实现治疗效果佳化,培养学生的“治疗与再损伤”思维,同时增强其“整体与局部”思维.

    作者:杨艳丽;马骏;卿恩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对麻醉学科教育改革的思考

    目前,麻醉学本科教育设立的大环境已经不再存在,其专业面狭窄的副作用日益显现,取消麻醉学本科专业势在必行.麻醉学科教育必须进行改革,但是改革的方向并不明确.“麻醉长学制教育”和“麻醉和围术期医学教育”是两个可能的方向,各具优点和缺点.比较而言,“麻醉和围术期医学教育”是麻醉学教育改革的一个较优方向.

    作者:刘苏;王光磊;齐敦益;刘岳鹏;刘公俭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