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以病例为基础结合多学科协作治疗的教学模式在妇科实践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方法 将12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按年级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教学内容为妇科课间实习的三个恶性肿瘤病例,分别是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总计12学时;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实验组采用以病例为基础结合多学科协作治疗教学.教学结束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和考试.应用SPSS 19.0对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结果 以病例为基础结合多学科协作治疗的教学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论文作业成绩和总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讲授教学组(P<0.05).学生对文献检索分析能力、获得信息能力、理解信息能力、分析信息能力、综合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的自评成绩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病例为基础结合多学科协作治疗的教学可行性强,可以提高妇科临床实习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值得提倡和推广.
作者:焦伊胜;张清富;马宁耶;刘笑默;齐殿君;周洋;倪莎;韩雪;李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妇产科规范化培训中,宫腔镜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妇产科探索采取理论教学、教学查房、PBL、见习培训、实际操作一对一培训、技能考核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培训,以期提高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以及住院医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朱赟珊;张松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本研究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展开,分析了人文素质与专业教育精准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列表归纳入文素质与妇产科知识的精准融合点.继而以妇产科典型教学为例,阐释了“珍爱生命”“抗挫折能力”等融合点的具体实施,以及对这种精准融合教学的反思.
作者:刁桂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rgan-system-based curriculum,OSBC)的医学课程模式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内容紧密联系,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科间的界限.重庆医科大学为进行OSBC改革重新构建了教学体系,将传统的24门课程合理整合成12门,同时从各基础和临床教研室遴选人员组建了全新的整合教学团队.从201 1年开始组建卓越班进行OSBC教学试点,通过与传统教学班相比较,在学生满意度调查、考试成绩和及格率等方面,试行OSBC的卓越班均优于传统教学班;相关教改经验有利于在全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面推行OSBC.
作者:吴晓云;常静;肖忠秀;余湘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医学标本摄影是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本研究通过大量的拍摄实践,总结出医学标本拍摄的原则、取材方法、拍摄器材、背景、光源、参数等拍摄技巧.医学标本摄影应做到拍摄过程真实,标本取材准确,图像质量清晰,主体背景有层次,画面美观,摄影器材选择及使用正确.本研究还据此设计了一套符合医学标本拍摄使用的一次性小型摄影棚,以期能够帮助医学工作者提高医学教育和科研标本的摄影质量.
作者:佘颖;范京川;谢续万;邹坤航;刘哲然;林欢;胡瑶;董江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网络环境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web problem-based learning,WPBL)在呼吸系统整合课中的应用.方法 将在齐齐哈尔医学院2014级实验1、2班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48人)和实验组(48人).对照组实行传统PBL教学.即学生版病例打印纸质资料,每次上课发一幕的纸质材料然后进行讨论.实验组采用WPBL教学,课前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课堂播放视频呈现病例情境,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汇报成果展示.通过PBL评价表、调查问卷和期末成绩评定教学效果.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整合课内容,在提升学习的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和支持此方法等方面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实验组PBL成绩(16.65±2.82)、实验成绩(8.21±0.44)和期末成绩(76.77±12.31)得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PBL教学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可以提高呼吸系统整合课的教学质量.
作者:张海燕;林岩;姚立杰;卢长柱;刘丹阳;廉洁;郎尉雅;董海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前重症医学教育教学仍存在理论体系不完善、教材不统一、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缺乏实践机会及场所等问题.重症医学教学应结合以“器官和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方向,加强理论体系建设,带动师资队伍发展,打造优质实践基地,促进课程向更专业、优化、规范的方向进步,从而促进学科发展和教学质量.
作者:范晶;张苜;林时辉;吴婧;张皑平;刘春晓;袁飞;徐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课-CPT(case,problem and team-based learning,CPT)教学在病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36名2015级医学影像学本科生分为两组,实验组(1 18人)采用微课-CPT教学,对照组(118人)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教学课前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共享与病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相关的大纲、微课、多媒体课件、病例及相关的问题.课上采用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就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采用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比较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实验组基础理论得分[(57.86±2.32) vs.(58.23±2.06)]低于对照组;而病例成绩和实验成绩得分[(11.27±1.24) vs.(7.40 ±0.90);(18.04 ±0.87) vs.(14.75±0.9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微课-CPT教学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所获评价均高于传统教学.结论 微课-CPT教学在病理学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张玉辉;陈振文;王艳华;张朝霞;徐义荣;柴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为探讨“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结合实际运行情况,以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卓越医生班全体学生为对象,就“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教学模式开展学习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在“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下收获较大,对此项改革的总体评价较好,对课程安排、课堂教学、教师因素、教材内容等方面满意度较高,并赞同学校开展此项改革.学校应该充分总结“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果,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编写整合课程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和整合课程教学组织建设、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陈戈;徐晨;李兵;钟朝晖;宗晓琴;彭斌;向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军事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军事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3所军事医学类院校全日制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对428名军事药学研究生进行现场问卷调研.用SPSS16.0对问卷数据作描述性统计、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军事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整体处于中上水平(中间值为3),建构知识明显高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提升转化能力(F=39.024,P<0.001);博三研究生创新能力高于各年级硕士研究生(F=2.602,P<0.05);外在动机明显高于内在动机(t=4.327,P<0.001),师生互动明显高于生生互动(t=6.755,P<0.001);培养理念、培养主体、培养条件、内在动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系在院校类别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62,P<0.05;t=2.697,P<0.01;t=-2.593,P<0.01;t=2.938,P<0.01;t=4.595,P<0.001;t=2.984,P<0.01);培养理念、培养方式、学术氛围、内在动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提升军事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48.711,P<0.001).结论 军事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自身及学校是影响其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应从创新培养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建设科研团队、营造创新氛围、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构建军事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作者:李连杰;李海涛;边岳;高艳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通过分析当前传染病学研究生教育的课程相对陈旧、培养模式欠规范、师资不足等现状和问题,提出进行传染病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并从优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提高传染病学研究生的临床和科研技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雷宇;康娟;周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实践中面临观念不一致、认识不到位、政策不配套以及两种学位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与挑战.由此建议,明确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积极开展相关医学教育改革,系统追踪评估改革成效,完善配套政策;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立足我国国情,加快医学学位制度研究与改革.
作者:尹定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批判性思维是医学专业胜任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批判性思维的终目标是将极具个性的体验和领悟与有着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认识体系有机结合.针对医学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在教学理念上应该体现批判性思维的目标和理性约束、辩证思考、移情实践与科学评价的基本特征,还要注重应用原则和条件;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巧妙地选择适宜的切入点,设置适于展开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内容结构模式,强化批判性思维方法学实训和以学“问”为抓手等.
作者:翟羽;翟建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环境和现代医疗体系的发展与变化,公众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医师职业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研究发现,医师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遭遇职业精神困境.本研究针对职业精神困境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首先界定职业精神困境的概念,指出职业精神困境对于个人、团队及整个医疗行业的危害.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探讨职业精神困境的影响因素,后提出对职业精神困境有效预防和改善的几个建议:一是医师自身加强自我反思能力;二是医学院校通过培训增强医师面对职业精神困境的解决能力;三是医疗机构提供政策支持给予医师切实的保护措施.通过对医师职业精神困境的研究加强医师职业精神水平,增强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更好地履行自身义务,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促进整个医疗卫生事业良性发展.
作者:赵惟越;李鸿鹤;闻德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为适应新时代医疗体制改革政策的落实,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能力提升,实现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服务的无缝对接;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论证和现场调查,提出以“注重全科基础、强调专长教育、坚持分工统筹”为内涵的全科医生专长化概念;分析其产生背景和概念内涵,尝试探索“以人的全生命周期和器官系统”为依据的专长教育模式,展望全科医生专长化发展前景并思考需要解决的问题,旨在为我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提升基层服务效能提供借鉴.
作者:王永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对自主学习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推行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与意义、自主学习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方法,提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认为当前自主学习研究中研究者思想认识不到位,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研究范围过窄,必须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学科分类不均衡,必须进一步加大覆盖面;研究对象有局限,必须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思辨性研究较多,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证性研究.
作者:黎莉;周润明;牛玉敬;丁朝飞;韩耀萱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