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在H9C2细胞中姜黄素衍生物H79L43H3对高糖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以及对ERK、NRF2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心肌细胞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2.5、5、10μmol/L).以不同浓度姜黄素衍生物H79L43H3干预1h后,模型组和干预组予以高糖(33mmol/L)干预.高糖干预24h后,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炎性因子IL-6、TNF-α分泌量的变化: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ollegan-Ⅰ、TGF-β、ANP、MAPK和NRF2通路mRNA及蛋白表达;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显示肌动蛋白肌丝的结构.DHE染色显示活性氧簇(ROS)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ollegan-Ⅰ、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H79L43H3干预组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ERK通路明显激活,NRF2通路被抑制,H79L43H3干预组可逆转这一改变(P<0.05).结论 姜黄素衍生物H79L43H3可明显抑制H9C2细胞中高糖诱导的心肌肥大和纤维化改变,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及抗氧化作用有关,提示H79L43H3可能有望成为防治糖尿病心肌病的新药.
作者:洪莹;郑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双扳机是否有益于接受体外受精(IVF)治疗的高龄女性.方法 回顾两年来不孕高龄女性在笔者所在科室接受IVF治疗的699个周期,根据扳机用药不同分为3组,即单用HCG组、单用GnRH-a组、GnRH-a联合HCG组.比较3组间的获卵、胚胎质量、并发症等情况,并对其后续冷冻胚胎移植(FET)周期进行分析,比较3组间妊娠结局.结果 双扳机组与GnRH-a组相似,其获卵数、成熟卵数、有效胚胎数均显著多于HCG组(P=0.000),但3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为3.07%,而其他两组中均无发生.GnRH-a组有获卵失败比例升高的趋势,但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扳机方式的后续FET妊娠结局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HCG或GnRH-a扳机方式比较,GnRH-a联合HCG双扳机更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卵子数和成熟卵数,同时避免发生诱导排卵失败、或中重度OHSS的风险.
作者:肖宇;王旻;刘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比较右美托咪定(Dex)复合低浓度罗派卡因(Rop)股神经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肌力的影响.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ACLR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30)和对照组(B组,n=30).A组以0.125%Rop 20ml+Dex 25μg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B组以0.25%Rop 20ml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分别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徒手肌力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4、8、12、18、24h)疼痛程度及股四头肌肌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补救情况,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VAS评分:术后4、8、24h相似(P>0.05),术后12、18h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追加镇痛药患者两组例数相似(P>0.05),A组追加镇痛药用量低于B组(P<0.05).术后4、12、18、24h两组肌力相似(P>0.05),术后8h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对照组5例,观察组心动过缓2例.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减少局部麻醉药术后镇痛浓度.与单纯Rop比较,Dex复合低浓度Rop股神经阻滞,能为ACLR患者提供相似的镇痛,作用时间更长,且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小.
作者:张亮光;李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维生素D缺乏对新疆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2016年12月~2017年7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同期7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进行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差异,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与NIHSS评分及脑梗死面积关系,同时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健康体检组显著偏低(P<0.01);NIHSS评分与25(OH)D3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梗死面积不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是影响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4,95%CI:0.91~0.97,P=0.001).结论 血清25(OH)D3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越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越重,可以作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那扎克提·努尔买买提;马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海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aspase-12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表达及其在早期脑损伤(EBI)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7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36只)与SAH组(36只).将假手术组和SAH组分别于1、6、12、24、48、72h,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6只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后处死.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光镜及电镜下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改变、CHOP、GRP78、caspase-12相对表达水平、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水平、脑水肿严重程度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情况.结果 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CHOP、GRP78和caspase-12的表达,SAH组与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在12、24、48、72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SAH后24h达到峰值.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显示,SAH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在6、12、24、48、72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电镜下,SAH后24h节点可见明显的神经元凋亡.SAH组12、24、48、72h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脑水肿程度明显重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在24h达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大鼠的CHOP、GRP78和caspase-12 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脑水肿严重程度及神经元凋亡结果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SAH后72h内确实造成了EBI,同时发生了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与EBI严重程度之间均呈正相关,揭示内质网应激在SAH后EBI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齐文涛;曹德茂;彭爱军;王友伟;武永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和(或)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体内含量的差异,探讨改两种生化指标含量表达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具体影响.方法 2012年8月~2017年1月期间,对笔者医院收治的50例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居民、50例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冠心病患者、50例2型糖尿病复合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组别对象和不同影响因素(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家族史、病情、病变支数)钙素原和同型半胱氨酸表达含量、Gensini评分(冠脉病变评分)的具体差异,分析不同组别对象钙素原、同型半胱氨酸、Gensini评分的相互差异;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钙素原和同型半胱氨酸表达含量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的综合影响.结果 4组对象降钙素原和同型半胱氨酸含量、Gensini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具体两两比较发现,健康组和DM组、健康组和CHD组、健康组和DM复合CHD组、DM组和DM复合CHD组之间均有3项指标(降钙素原、同型半胱氨酸、Gensin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M组和CHD组降钙素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个组别对象均进行降钙素原、同型半胱氨酸含量、Gensini评分分别进行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均显示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对同型半胱氨酸和Gensini评分影响明显(P均<0.05),病情、家族史、病变支数均对Gensini评分影响明显(P均<0.05),不同基本情况对象降钙素原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因素对Gensini评分影响程度依次为病变支数(OR=7.24)、PCT含量(OR=5.87)、Hcy含量(OR=5.75)、病情(OR=5.21)、长期饮酒史(OR=3.63)、长期吸烟史(OR=2.86)、家族史(OR=2.56).结论糖尿病和(或)冠心病发病情况对降钙素原、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表达均有明显影响,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影响尤为显著,通过多项指标或资料联合采集、检测,有助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的具体评估.
作者:任开涵;余涛;张志;王明伟;张芳;陈玉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使用老年营养风险评分(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评价因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GNRI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因CAP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病房的年龄65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114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老年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GNRI评分及PSI评分.以GNRI=92分为界限,将糖尿病组分为GNRI<92分(n=43)和GNRI≥92(n=71)分两个亚组,比较亚组间PSI评分,呼吸机(有创、无创)使用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出院患者2周内再住院率的差异.分析GNRI等各因素与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GNRI评分低于非糖尿病组(89.27±6.30,93.26±8.29,P<0.05);糖尿病组内比较,GNRI<92亚组PSI评分及住院病死率均显著高于GNRI≥92亚组(99.65±18.85,92.19±13.36,P=0.015;25.6%,8.45%,P=0.013);对糖尿病组住院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GNRI评分,血浆白蛋白水平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呈负相关(r=-0.247,P=0.008;r=-0.303,P=0.001),同时PSI,冠心病史与住院死亡发生呈正相关(r=0.168,P=0.024;r=-0.153,P=0.016).结论 老年糖尿病CAP患者存在较大营养风险,营养风险高的短期预后较差,使用GNRI评分有助于预测短期预后.
作者:翟文亮;刘利欣;李俊芬;王晶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三七皂苷Fc对体外高糖诱导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RAOEC),加入30mmol/L D-葡萄糖造成细胞损伤.加入不同浓度三七皂苷Fc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筛选出适用药浓度.将细胞均匀接种于6孔板内,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高糖组、正常对照+Fc组、高糖+Fc组,用Hochest33342荧光染色法对各实验组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伤口修复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蛋白表达.结果 高糖+Fc组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糖组,而修复率却明显高于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Fc组PPAR-γ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高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七皂苷Fc可抑制高糖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并促进高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三七皂苷Fc促进高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的PPAR-γ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刘晶晶;马旭;冯丽帅;王建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考察妊娠糖尿病小鼠机体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妊娠小鼠建立妊娠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NB)、正常饮食妊娠组(NP)、高脂高糖饮食未妊娠组(HB)和妊娠糖尿病模型(HP)组,收集小鼠尿液,应用GC-MS的方法检测各组小鼠尿液中代谢物,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偏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各组小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的分析.观察各组间代谢轮廓差异并寻找生物标志物.结果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偏小二乘-判别分析能将样本分开,谱库分析得到18种生物标志物.结论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代谢组学可以很好的从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过程反应妊娠糖尿病的发生情况,为妊娠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王彬;陈君君;王军;苟小军;张若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65只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EPO组、HBSP组.分布检测大鼠血肌酐、尿素、血常规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肾脏组织TNF-α、NF-κB表达水平、尿Kim-1、NGAL水平.结果 EPO组与HBSP组血肌酐和尿素、尿Kim-1与NGAL以及肾组织Tunel染色阳性百分比、免疫组化染色TNF-α、NF-κB肾脏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与顺铂组相比均显著下降.各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P对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以及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王锋;柴璐;范亚平;杨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PET-CT在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6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ET-CT检查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68例,其中50例血肿瘤标志物正常,CT和(或)MRI诊断为妇科恶性肿瘤;18例CT和(或)MRI检查正常但血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结果 68例患者中宫颈癌21例,卵巢癌40例,子宫内膜癌6例,输卵管癌1例.50例CT和(或)MRI怀疑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中,17例(34%)患者PET-CT为阴性,改变了治疗方法,避免了不必要的干预.18例CT和(或)MRI阴性但血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的患者中,12例(67%)患者PET-CT阳性,比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更及时、准确的诊断肿瘤的复发,从而指导治疗,改善预后.结论 PET-CT作为一种有效且无创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于临床制定和调整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雪洁;陈香娟;陈杨宗;张秀云;朱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多学科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8月就诊于笔者医院行多学科保守治疗(卧床休息、抗凝、镇痛、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支具固定、康复理疗)的43例OVCF患者,评价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半年及1年腰背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参数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VAS评分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7.4±1.3分、3.2±1.1分、2.4±1.5分和1.4±1.1分(F=73.1,P=0.000).ODI评分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64.2±11.0分、31.4±9.9分、25.1±10.5分和15.1±8.5分(F=63.4,P=0.000).椎体前缘高度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78.6%±4.7%、88.3%±5.7%、89.7%±5.6%和90.7%±6.1%(F=15.8,P=0.000).椎体中央高度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84.9%±7.8%、93.0%±5.5%、92.2%±6.2%和93.1%±5.1%(F=4.8,P=0.008).椎体后缘高度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95.6%±3.1%、94.4%±3.3%、95.5%±2.6%和95.4%±2.7%(F=0.384,P=0.765).Cobb角度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17.90°±8.0°、15.40°±4.7°、16.20°±3.7°和16.60°±3.6°(F=0.326,P=0.806).BMD值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4.0±0.7SD,-3.8±0.6SD,-3.3±0.5SD和-3.2±0.7SD(F=8.798,P=0.000).经过1年保守治疗,VAS(P<0.05)和ODI(P<0.05)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椎体前缘和中央高度恢复明显(P<0.05),椎体后缘和后凸角度没有明显改变,BMD值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 OVCF多学科保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少致残率,有效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
作者:何玉宝;任龙喜;王洁颖;刘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自2010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有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病检结果分为慢性前列腺炎组(CP)及非慢性前列腺炎组(NCP),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无生化复发率及无无生化复发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中位随访50个月.171例患者中,50例出现生化复发,其中CP组18例(36.00%),NCP组22例(18.19%),生化复发时间为11~72个月,平均49个月.CP组术前PSA、术前Gleason评分及术后Gleason评分均高于NCP组(P<0.05).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慢性前列腺炎是生化复发的高危因素(HR=2.262,95%CI:1.180~4.336).Kaplan-Meier分析示CP组无生化复发率及无生化复发生存期明显低于NCP组(P<0.05).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的高危因素,慢性前列腺炎可能促进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曹彬;陈平;徐胜利;肖和;徐德强;张新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内囊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外科治疗的方法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6年3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囊性脑膜瘤17例,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外科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根据Zee分型,其中ZeeⅠ型7例,行SimpsonⅠ级切除6例,SimpsonⅡ级切除1例,其中病理非典型、上皮型、微囊型和纤维型各1例,过渡细胞型3例;ZeeⅡ型2例,1例行囊壁完整切除,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另1例囊壁大部分切除,达到SimpsonⅡ级切除;病理提示血管瘤型1例和上皮细胞型各1例;ZeeⅢ型7例,5例行SimpsonⅠ级切除,2例位于颅底深部行SimpsonⅡ级切除,病理提示上皮细胞瘤型4例,过渡细胞型、纤维型和混合型各1例;ZeeⅠ和Ⅲ型混合1例,病理提示上皮细胞型,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4.2年,其中据GOS预后评分,轻残1例,重残1例,肿瘤均位于中央区;1例蝶骨嵴巨大囊性脑膜瘤因术后出血,出院后1个月死亡;余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 Zee分型可较好的对囊性脑膜瘤囊性变特点进行区分,有利于指导手术治疗.
作者:崔太峰;费小瑞;曾明慧;牛朝诗;傅先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Er:YAG激光对口腔黏液腺腺泡组织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口腔黏液腺囊肿患者32例,留取每例患者囊肿旁体积均匀的腺泡组织3块,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W激光能量照射组、2.0W激光能量照射组.对照组不做处理,两激光组均采用德国Fotona牙科双波长激光中的Er:YAG激光进行处理.将以上3组组织在离体10min内进行固定,经包埋、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光镜下观察显示,对照组未见明显腺泡细胞的萎缩及坏死;两个激光组均见有腺泡细胞萎缩,且2.0W激光组腺泡细胞萎缩数目较空白对照组及1.0W激光组增多,甚至出现腺泡细胞坏死,坏死细胞体积变小,胞核可见固缩及碎裂,胞质深蓝染或蓝黑染.两个激光组腺泡萎缩数量及萎缩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W激光组腺泡萎缩率达51.6%±4.0%,2.0W激光组腺泡萎缩率达88.4%±2.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30.4,P=0.000).结论 激光照射腺泡后出现了腺泡萎缩的形态学改变,且升高激光能量照射腺泡后可使腺泡萎缩数量增加.
作者:胡晨凡;余芯乐;郁晓丹;沈亚峰;李胜男;孙碧文;徐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各项超声心动图指标在胎儿主动脉缩窄方面的诊断价值,探讨不同超声参数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性,进一步综合评估多个超声参数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笔者医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可疑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峡部偏细的胎儿62例,以出生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尸检证实为金标准,分为缩窄组与正常组.对两组的超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右心室/左心室横径(RV/LV)、主肺动脉/升主动脉内径(PA/AO)、主动脉峡部/动脉导管内径(AI/DA)、主动脉峡部/升主动脉内径(AI/AO)、主动脉峡部Z分数(AI Z-score)、升主动脉Z分数(AO Z-score).结果 AI/DA、PA/AO、AI Z-score、AO Z-score、AI/AO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UC)>0.5,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0.05).当以PA/AO>1.78、AI/DA<0.56、AI Z-score<-2、AO Z-score<-2、AI/AO<0.57为截断值,诊断胎儿主动脉缩窄的敏感度分别为63.6%、90.9%、90.9%、63.6%、72.7%,特异性分别为80.0%、77.5%、65.0%、67.5%、57.5%.单一指标诊断的价值有限,2~3个任意指标超过界值时,其超声联合诊断价值提高.结论 以AI/DA<0.56为截断值,推荐作为诊断胎儿主动脉缩窄的一项超声指标.单一超声指标诊断胎儿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有限,联合多个超声指标诊断及综合评估心脏大血管情况可提高该病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性.
作者:程跃跃;赵雅萍;阮如慧;周奕嘉;刘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老年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以评价其脑保护效应.方法 择期行CABG术老年患者40例,患者年龄65~75岁,体重指数22.4~27.5kg/m2,性别不限,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对照组(N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诱导后右美托咪定以0.2μg/kg剂量输注负荷量后再以0.4μg/(kg·h)速率持续输注至术毕,N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切皮前即刻(T0)、术毕即刻(T1)、术后24h(T2)、72h(T3)时采颈内静脉血4ml,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采用MMSE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与T0时比较,N组和D组T1~3时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升高(P<0.01).与N组比较,D组T1~3时S-100β蛋白及NSE血清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术前第1天值相比,N组术后第3天MMSE评分值降低(P<0.01);与N组相比,D组术后第3天评分值升高(P<0.05),术后第3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N组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负荷量,随后以0.4μg/(kg· h)输注至术毕可降低体外循环下CABG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具有脑保护效应.
作者:赵聚钊;李硕鹏;王洪武;薛玉良;王国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水平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且年龄>65岁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入院时即抽取静脉血行HMGB1、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生化、血常规等检查.并对入选的患者随访1年,观察1年内患者终点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确定其与HMGB1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9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终点不良事件组患者HMGB1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终点不良事件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T-proBNP、射血分数以及血清HMGB1水平与急性心衰患者1年内的全因病死率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与年龄、NT-proBNP、射血分数比较,HMGB1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具有更好的评估价值.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一步证实血清HMGB1水平较高的患者发生终点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更大.结论 发生心血管终点不良事件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HMGB1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终点不良事件者,表明HMGB1可以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霞;张维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技术(CBP)治疗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的影响及其治疗脓毒症的机制.方法 将笔者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分为CBP组及非CBP组.在两组患者治疗过程的0、12、24、48、72h时相点,留取外周血标本,检测其mCD14及白细胞弹性蛋白酶表达量的变化.将治疗24h后的两组患者分离出外周血单核细胞,并于体外培养,以LPS刺激后,在4、8、12、24、48h时相点检测单核细胞中mCD14表达量的变化;同时用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6、IL-10水平.结果 随着治疗的进行,CBP组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较非CBP组下调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BP组mCD14水平较非CBP组上调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P组在孵育前及孵育后4、8h时相点mCD14水平明显高于同时相的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单核细胞接受LPS再刺激后对炎性反应能力也较脓毒症组强.结论 CBP治疗可通过高效清除循环中的炎性因子及白细胞弹性蛋白酶,使mCD14水平上调,使部分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从而改善机体内环境,参与重建机体免疫内稳状态.
作者:李智鑫;应利君;金烈洲;吕铁;严一核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主动脉瓣形态结构、主动脉瓣血流动力学变化、合并畸形、左心室及升主动脉的变化.结果 80例患者中,二叶式畸形74例,四叶式畸形4例,单叶式畸形2例;合并主动脉瓣狭窄6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6例,主动脉瓣钙化50例,升主动脉扩张60例,左心室前后径增大42例,左心室壁增厚58例,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16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诊断主动脉瓣畸形及其引起的心脏改变及合并畸形,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随访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崇寿;陈芳芳;李小芳;赵雅萍;吴道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本研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眼的发病特点,并对干眼的严重程度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对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的发病机制能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对类风湿关节炎干眼提供诊疗帮助.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风湿免疫科经临床确诊的2014年3月~2016年12月住院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眼患者48例,同期就诊于眼科门诊的非类风湿关节炎干眼患者(单纯干眼组)50例和正常志愿者5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评分、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干眼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并同时采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类风湿活动度相关的指标.依据干眼BUT、SⅠt、FL客观检测指标,对干眼严重程度分级,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强度分级采用DAS28积分方法.对研究对象间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度指标、干眼指标、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度强度与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OSDI、SⅠt、BUT、FL的检查结果比较,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单纯干眼组SⅠt、BUT低于正常对照组,OSDI、FL高于正常对照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与单纯干眼组比较,BUT低于单纯干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高于单纯干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DI、SⅠt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与单纯干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风湿活动性指标ESR、CRP、RF检查结果比较,单纯干眼组、正常对照组ESR、CRP、RF低于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干眼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中BUT与ESR、CRP、RF均呈负相关(P<0.05),FL与ESR、CRP、RF均呈正相关(P<0.05),SⅠt、OSDI与ESR、CRP、RF无相关性(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疾病活动度强度与干眼指标BUT呈负相关(P<0.05),与FL呈正相关(P<0.05),与SⅠt、OSDI无相关性(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干眼的严重程度与类风湿活动指标ESR、CRP、RF呈正相关(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干眼患者较单纯干眼患者干眼症状重,推断类风湿关节炎干眼与单纯干眼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越高,干眼的症状越重,推测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可能影响干眼的严重程度.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度与干眼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推测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眼症状检查,可以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与病情.
作者:郝晓琳;刘坚;朱婧;宿梦苍;丁秋玲;张仲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基因多态性与浅表性膀胱癌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30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初发膀胱癌150例、复发膀胱癌150例,同期选取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TLR4、TLR9基因多态性,分析TLR4 rs10759932、TLR91486T/C、C2848T基因多态性与浅表性膀胱癌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3组TLR4 rs10759932、TLR91486T/C、C2848T基因多态性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与对照组比较,初发膀胱癌组及复发膀胱癌组TLR4rs10759932基因多态位点T/C、C/C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T等位基因明显升高(P<0.05),且复发膀胱癌组TLR4rs10759932基因多态位点T/C、C/C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初发膀胱癌组(P<0.05),T/T、T等位基因明显高于初发膀胱癌组(P<0.05).3组TLR91486T/C、C2848T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4基因rs10759932多态性与浅表性膀胱癌肿瘤复发密切相关,该基因位点T/C、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可能会降低浅表性膀胱癌复发风险.
作者:汪小明;杨占斌;凌凯南;王波;陈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空气栓塞建立家兔慢性栓塞肺动脉高压的可行性,并研究肺血管重构.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C)、空气栓塞1组(air embolization 1,AE1)、空气栓塞2组(AE2)、空气栓塞3组(AE3),经过多次预实验的总结,后3组每日分别经家兔耳缘静脉注入洁净空气0.6ml[0.05ml/(min·kg)]、0.8ml和1.0ml,连续28天后测定4组家兔肺动脉收缩压(PASP)、舒张压(PADP)、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内皮素-1测定;光镜下结合图像软件观测肺小动脉的病理变化,中膜厚度比值(WT),新生内膜和血管阻塞计分(VOS).结果 与C组肺动脉压力和RVHI、内皮素-1比较,AE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E2组PADP和RV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SP、mPAP和内皮素-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3组均显著增高(P均<0.05).肺小动脉病理:与C组比较,AE1组肺小动脉未见变化,AE2组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WT,新生内膜形成和VOS均出现轻度改变(P均<0.05),AE3组肺小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WT,新生内膜形成和VOS均升高(P均<0.05).结论 家兔持续空气栓塞28天后成功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出现肺血管重构.该模型较为理想、经济.
作者:鲍丽刚;屈百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子宫肌瘤发展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子宫肌瘤患者142例.选择子宫肌瘤合并高脂血症口服20mg/d阿托伐他汀患者为用药组,选择子宫肌瘤合并高脂血症未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为高血脂组,选择同期子宫肌瘤且血脂正常未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为正常血脂组.观察比较2年内各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结果 高血脂组、正常血脂组1年后及2年后肌瘤体积呈增大趋势,且与同组肌瘤原始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1年后及2年后肌瘤体积与原始肌瘤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脂组1年时肌瘤体积变化明显大于用药组1年时肌瘤体积变化(P<0.05).高血脂组、正常血脂组2年时肌瘤体积变化均大于用药组2年时肌瘤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育龄期女性子宫肌瘤总体呈增大趋势,治疗高脂血症的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抑制子宫肌瘤的发展.
作者:盛波;沈昭君;涂权梅;朱雪琼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黄酒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大动脉弹性的改善作用.方法 纳入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90例,另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40例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AS患者随机分为AS对照组(n=45)和AS+黄酒组(n=45)并进行相应干预.干预前后各组均行颈动脉、股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血管阻力指数(RI);另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大动脉弹性,计算血管壁与血管内血液的应变率比值(B/A).后对各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干预前,AS对照组与AS+黄酒组IMT、RI、B/A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AS+黄酒组RI、B/A值较AS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IMT较AS对照组略降低(P>0.05),但上述指标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AS+黄酒组RI、B/A值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IMT较干预前略降低(P>0.05).结论 黄酒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大动脉弹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方便、快捷、无创地评估大动脉弹性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茹翱;季政;范晓华;沈艳;李金晶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对A型流感病毒(IAV)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促炎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30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3组:①正常对照组(C组):经鼻吸入15μl生理盐水;②感染对照组(I组):经鼻吸入40空斑形成单位(pfu)IAV;③PDTC组(P组):经鼻吸入40pfu IAV,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10mg/kg),每天1次.感染后第9天处死小鼠,切取心脏组织进行病理及生化检查.结果IAV感染可诱导心肌中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显著上调(P<0.01,P<0.05),引发心肌急性炎性反应,部分心肌组织坏死.PDTC显著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在心肌中表达(P<0.01),有效抑制IAV病毒复制(P<0.01),减轻心肌炎性反应.结论IAV感染心肌组织后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诱导心肌中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调,抑制NF-κB激活可能为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性心肌炎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薛陆静;潘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在Aβ处理海马神经元后,观测H3K4甲基化水平的变化,以及BDNF表达和神经元死亡的改变.方法 在Aβ处理后,用蛋白免疫印迹以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神经元中总H3K4甲基化水平和BDNF启动子H3K4甲基化水平.在siRNA敲减Ash1l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测BDNF表达.同时,使用MTT实验检测敲减Ash1l后Aβ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改变.结果 在Aβ处理海马神经元后,BDNF启动子和总H3K4甲基化水平均显著上升,而敲减Ash1l可以阻止这一现象.另外,在敲减Ash1l后,Aβ诱导的BDNF表达下调被抑制,同时海马神经元损伤也得到缓解.结论 Ash1l蛋白被发现可以在Aβ多肽下游调节BDNF启动子区的H3K4Me2水平,通过抑制BDNF的表达促进神经元的死亡.
作者:刘琪;徐志伟;王立群;朱宗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低锌处理对第5腰椎(L5)脊神经结扎横切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NPP)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和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SD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模型组(NPP)及低锌NPP组(LZn-NPP).3组术后分别在3、7、14天进行机械痛阈检测,14天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量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结束后,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变化.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方法测定血清锌离子,来观察低锌处理对脊神经结扎致痛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和行为学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NPP组、LZn-NPP组机械痛阈值逐渐降低(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中,NPP组21.88±11.67m/s,LZn-NPP组24.80±8.32m/s及对照组9.62±3.90m/s,隐藏平台潜伏期逐渐缩短(P<0.05).甲苯胺蓝染色法结果显示,NPP组海马区细胞数量减少,LZn-NPP组海马区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对照组海马区细胞形态完整.原子吸收光谱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NPP组及LZn-NPP组锌含量逐渐减少.结论 低锌处理可以使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锌离子对疼痛模型的学习记忆功能有显著影响.
作者:袁颖;王豪升;张裕实;刘瑶;罗云鹏;王月静;孙丽慧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驱动蛋白超家族4A(kinesin family member 4A,KIF4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的GSE3494公共数据集和TCGA数据库的乳腺癌样本及其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KIF4A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通过基因富集分析预测乳腺癌中高表达KIF4A所富集的基因集.结果 KIF4A在不同Elston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的乳腺癌肿瘤样本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GSE3494和TC-GA数据库中KIF4A与ER水平、PR水平均显著相关(P=0.000);与年龄仅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此外,GSE3494数据集中,KIF4A与肿瘤大小、淋巴结浸润均显著相关(P=0.000);TCGA数据库中,KIF4A仅与T分期显著相关(P=0.000),与N分期(P=0.081)、M分期(P=0.372)均不相关.KIF4A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其疾病特异生存期(P=0.001)和总体生存率(P=0.005)均远低于KIF4A低表达患者,且富集了与细胞分裂、细胞周期调控、DNA复制及DNA损伤修复有关的基因集.结论 KIF4 A与乳腺癌多个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可作为潜在的乳腺癌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标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亚男;王艺臻;董学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揭示不同剂量FTY720对颅脑损伤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175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35只,再根据2、6、12h、1、2、3和5天7个时间点分成7个亚组,每组5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分别按0.5、1和2mg/kg剂量予FTY720腹腔注射,其他组大鼠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海马组织凋亡神经细胞、caspase-3蛋白活性和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浓度.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神经细胞比例、caspase-3蛋白活性和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浓度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且作用效果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 FTY720可能通过抑制中枢炎性反应从而减少颅脑损伤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且呈现剂量依赖性.
作者:蔡建勇;吴艳;林群;巴华君;陆川;陈献东;陈茂华;孙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经静脉超声造影特点.方法 采用经阴道实时静脉超声造影技术对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74例患者按年龄分组进行超声造影灌注特点及TIC曲线各参数的对比分析.7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年龄分组,即绝经期女性30例,绝经后女性44例.所有病灶根据以下3个超声造影灌注特点进行观察:增强强度与均度、灌注时相、病灶中心主要供血血管.结果 30例绝经前女性子宫内膜癌中,在增强强度与均度上表现为均匀高或等增强为主,占24例(24/30,80%);灌注时相上早进早退类型共14例(14/30,46.7%),其他16例;病灶中心主要供血血管表现为病灶中心无粗大可辨认供血血管占25例(25/30,83.3%),其余5例.与绝经后女性内膜癌比较,增强强度与均度、病灶中心主要供血血管这两个特点上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时相上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P<0.05);对两组病灶进行TIC曲线分析,两组各参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前、后女性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存在共性,亦有一定的差异,有助于全面认识子宫内膜癌.
作者:陈丽霞;黄丽群;吴琪;杨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FBXW7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控制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周期进程、凋亡、癌变等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现已在广泛的人类癌症组织中发现了FBXW7的缺失和突变,这表明异常的FBXW7可能是多种人类癌症的重要特征.FBXW7基因的改变可直接调控其下游底物,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将重点讨论FBXW7基因的下游底物与恶性肿瘤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邵芳斐;杨洋;包晓燕;袁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肠道菌群失调是指一种因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出现的肠内菌种比例失调、菌种数量改变及肠内细菌(或毒素)移位的病理状态.脓毒症作为急重症监护室极为常见的高致死性综合征,是肠道菌群失调的常见原因,而肠道菌群失调反过来会显著加速脓毒症的发展.肠道虽然是人体内大的微生物库和内毒素库,但临床医生在救治脓毒症致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时,往往会忽略肠道菌群失调所带来的危害,终可能会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本文简要地从脓毒症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流行病学、可能的发病机制和相应的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谢吐秀;吕菁君;魏捷;叶璐;张东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房间隔缺损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血液分流易引起房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而且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会使脑卒中风险增高,需要更为积极的抗凝治疗.行介入封堵或外科修补术后,可以减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房间隔缺损与心房颤动之间关系、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脑卒中风险与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骆儒光;赵继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高尿酸血症是继糖尿病之后的另一代谢性疾病,它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本综述主要阐述了在高尿酸血症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时,血尿酸、尿尿酸排泄与蛋白尿和肾损伤的关系.现有的研究表明,不论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血尿酸与蛋白尿和肾损伤的发生、发展均有密切关联,血尿酸可能是蛋白尿和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关于尿尿酸排泄和蛋白尿、肾损伤的研究过少,仍需要广大学者深入探寻.
作者:胡竹萌;陈海冰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