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既往被认为是一种毒性极大的可燃性气体,近年来的研究显示CO在机体内类似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也是一种化学气体信使,对心血管、呼吸、免疫等多系统起多种生理调节作用.
作者:周宁;徐美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中VitB6浓度越低,其作为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越大[1].现已明确,高半胱氨酸血症、C反应蛋白也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2-5].低VitB6血症、高半胱氨酸血症、血浆中C反应蛋白水平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本文就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李自力;李培杰;陈天铎;杨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前,糖尿病(DM)已成为一种发病率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常见病,具有遗传异质性,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性长期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代谢紊乱综合征.
作者:冯润荷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血管新生概念新血管的形成在很多生理过程中是必要的,如胚胎发生、女性生殖、疮口愈合以及缺血组织的新血管形成等.
作者:孙劲松;奚九一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随着心脏介入治疗及心脏外科手术(如球囊介入扩张术、人工瓣膜置换等)的进一步开展,近几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作者:苏长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镁的稳态与失衡镁是细胞内第二个重要的阳离子,成年人体内镁的总含量为1400~2000mmol(21~28g),其中50%的镁沉积于骨骼中,其余分布在骨骼肌、肝脏、脑组织等软组织中,心肌中的含量也较高.
作者:黎国伟;许岸高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妊娠期特发的产科常见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高达7%~10%.然而,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直不清楚,给妊高征的防治带来了困难.
作者:汪敏;谭进成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为内科常见多发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急性加重期,易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现将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伴发神经精神症状的常见原因及其处理综述如下.
作者:高士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长期以来,心脏糖苷不仅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并能有效地控制包括心房颤动在内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其中以地高辛为常用.
作者:严铭玉;杨钢;王鸣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一种疾病状态.它以慢性、间歇出现的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厌食和恶心等上腹不适为症状,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消化内科常见的临床症候群[1].据估计约25%~30%的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一时期曾出现过消化不良的症状.
作者:刘风霖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自1987年法国Mouret首次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至今已有14年的历史.因LC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使腹腔镜技术迅速发展.
作者:康禄慧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间歇期正常,是由遗传特征与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者:杨运栩;霍芳亮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988年Reaven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即Syndrome X),此后出现了世界范围的研究热潮.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hyperrinsulinemia,HI)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冠心病、高血压、肥胖及脂质代谢紊乱有关[1].现已证明HI是缺血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2].近来研究发现脑血管病亦存在IR[3,4],但两者关系尚不十分清楚,成为目前研究热点问题.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为安;包仕尧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指宫内缺氧及生后严重窒息使脑组织受到缺氧缺血性损害[1],致生后一系列脑病症状.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遗传和一些环境因素已被证实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但是近的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葡萄糖耐量减低以及胰岛素抵抗.产生这些代谢紊乱原因认为部分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产生的儿茶酚胺(COAM)过多.
作者:付敏敏;张君良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茶碱,尽管用于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目前对其药理作用的机制仍然存有很大争议.它在体外实验中非选择性地抑制磷酸二酯酶(PDE)的所有同工酶,故传统认为茶碱是通过抑制PDE,减少cAMP的水解而起作用.然而近几年研究结果显示,体外实验的茶碱浓度远远高于其有效的血浆浓度,治疗浓度的茶碱对PDE的抑制率仅为5%~20%,而且它在小剂量下也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作者:王阳顺;陈娜;梁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CHD预后密切相关,但CH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发现与血管活性肽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这方面研究的有关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丁建东;陆凤翔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各器官或系统可同时或相继受累,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部分患者可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
作者:万学峰;沈大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哮喘的防治因此也成为各国学者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
作者:邓朝胜;陈美云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非发酵菌的分类与检出现状非发酵菌是一大类不能以发酵形式利用糖类的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的统称.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土壤和空气中,有的是人体皮肤粘膜表面的正常菌群组成成分,是条件致病菌.
作者:侯天文;尹晓琳;许素菊;陈兴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结核性腹膜炎(TBP)是临床常见病,近几年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TBP临床常有腹痛、发热、消瘦等表现,但这些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诊断常有赖于化验检查甚至于经验性抗结核治疗.本文仅就近几年TBP诊断方法的发展综述如下.
作者:宋吉波;柳东青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是指耐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链霉素(S)五种中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或者是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而不论是否还耐其他药的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这种结核病是耐药结核病中后果严重的一种,给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1].
作者:李东方;姜维周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肝癌(hepatic cell cancer,HCC)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4%,在我国肝癌的死亡人数为各种肿瘤的第二位,每年约有11.2万人死于肝癌.肝癌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探明其发病机制并制订相关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作者:张颖;张效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细菌,由于其抗菌谱广、疗效佳且费用低廉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庆大霉素的血清有效浓度与毒性浓度很相近,安全范围较小,因此在其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肾毒性和耳毒性屡有报道.
作者:黄巨恩;徐志文;陈纡;朱贻;梁祖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如阿司匹林等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近来研究还发现其具有抗肿瘤作用如大肠癌[2].
作者:冯兴;舒志刚;邢学森;黄志文;杨兴海 刊期: 2002年第09期
CD4+T辅助细胞(Th),按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分为Th1和Th2两个功能性亚群,Th1型细胞可分泌IFN-γ、TNF-β和IL-2,Th2型细胞可分泌IL-4、IL-5、IL-6和IL-10.
作者:陈晓;邓昌辉;陈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孕妇解剖和生理的改变常常使肝胆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生改变,熟悉这些改变和掌握妊娠期肝胆疾病外科治疗的佳适应证,对降低母婴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宪华;刘凤芝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随着围产保健知识的普及,我国孕妇对孕期保健意识逐渐加强.但往往陷入一个误区,片面强调营养,营养过剩,使妊娠期体重过度增加,导致妊娠期肥胖.
作者:马亚红;张博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的常见病,胎儿娩出24h内阴道出血超过500ml,称产后出血.分娩24h后产褥期发生的子宫大出血,称晚期产后大出血.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我国仍居首位.
作者:武秀菊;盛晓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1989年初Ferrara和Gospdarowicz等分别在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体外培养液中首先纯化出来的.
作者:陈勇华;郭凤婵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胎盘在正常情况下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孕28w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先露部,称前置胎盘.
作者:张景春;钟梅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