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为临床合理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统计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和临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采用SPSS 13.0软件对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和主要病原菌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3年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频繁,其中头孢硫脒DDDs排第一,其次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临床主要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离率高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结论抗菌药物DDDs与细菌耐药率有一定相关性。医院应加强细菌监测,提高病原送检率,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刘俊;安益国;刘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探讨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CRA)对烟曲霉(A.f)生物膜(BF)的体外影响。方法扫描电镜(SEM)鉴定体外烟曲霉BF;二倍稀释法测定绿原酸的低抑菌浓度(MIC)及低杀真菌浓度(MFC);各浓度的CRA分别作用于BF 48h后, XTT减低法测定生物膜内菌细胞的代谢活力;结晶紫(CV)法定量生物膜。结果受试菌株经过培养24h、48h后可形成稳定的BF。药物作用48h后,各浓度CRA对菌体代谢活力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高浓度的CRA组(256、512、1024μg/ml)生物膜量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烟曲霉体外经培养24h、48h后可形成稳定生物膜;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不能杀死烟曲霉生物膜细胞,但可以抑制生物膜胞外基质的形成,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作者:邬丽红;陈一强;孔晋亮;黄宏;张瑾钰;蔡双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脑动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所有脑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标本,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标本中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脑动脉瘤标本经HE染色后显示出较为完整的结构形态。对照组TGF-β1总阳性表达率为28.57%,观察组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TGF-β1高表达可能在脑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辉;闵有会;吕国伟;姜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探讨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相结合对妊娠早期胎儿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孕11+0~13+6周胎儿的颜面部及鼻后三角的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重建图像,后者包括三维断层超声成像( tomographic ul-trasound imaging,TUI)及透明模式成像。对比观察及分析颜面部腭及鼻后三角的完整性。结果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断层超声成像及透明模式成像)均可获得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冠状切面及横切面;可观察鼻后三角及腭的连续性。发现腭裂3例,漏诊1例。结论二维及三维超声相结合明显提高了鼻后三角及腭的显示率。观察腭及鼻后三角的连续性是否中断是诊断妊娠早期胎儿硬腭裂的重要指标。
作者:樊建群;戴冀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探讨经会阴前列腺分层饱和穿刺活检在首次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4例因直肠指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前列腺MRI检查异常而接受经直肠标准12针穿刺活检且结果为良性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分层饱和穿刺活检,计算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84例患者行经会阴前列腺分层饱和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23例(27.4%),良性前列腺增生61例(72.6%),其中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慢性前列腺炎5例。结论经会阴前列腺分层饱和穿刺活检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对于初次活检阴性,但直肠指诊、前列腺MRI检查异常并且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持续升高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此穿刺活检方法再次穿刺活检予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和延误治疗。
作者:郭宝印;李刚;权昌益;牛远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分析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对排卵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49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作为观察组,本组患者均伴有胰岛素抵抗;选取同期来我院就诊的49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组患者均有自发排卵。观察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比较两组间质、腺体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及PR、ER、AR表达。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用药后总排卵率为29.23%,观察组排卵前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间质、腺体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PR、ER、AR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提高排卵率,使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也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叶飞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评估川崎病患儿血清中内源性血管弹性蛋白酶(EVE)含量检测对该病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诊断明确的川崎病患儿共60例作为病例组,抽取其发病0~11d(病理Ⅰ期)、12~25d(病理Ⅱ期)时外周静脉血;将60例同期因发热就诊的非川崎病患儿作为对照组,于发热急性期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EVE含量,病例组分别于发病7d和14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分析患儿血清EVE含量与其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Ⅰ期和Ⅱ期时的血清EV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Ⅰ期时有冠状动脉损伤者3例,Ⅱ期时有冠状动脉损伤者17例,病例组中有冠状动脉损伤患儿血清中EVE含量均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E含量测定可能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柳颐龄;王献民;李焰;石坤;郭永宏;杨艳峰;陈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探讨妊娠期各种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妊娠结局,从而掌握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处理方式,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38例患有糖尿病的孕妇进行各项指标调查,对患者妊娠过程中出现的合并症及分娩后新生儿情况进行统计和评价,同时对138例非糖尿病孕妇进行同样的调查统计,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糖尿病对孕妇妊娠过程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妊娠过程中糖尿病患者的羊水指数、孕期母体体重以及新生儿体重均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性明显(P<0.05);糖尿病患者组剖宫产比例高于正常组,羊水量出现异常情况也高于正常组。糖尿病患者的早产例数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早产率可高达6.5%;糖尿病患者组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出正常组(P均<0.01)。结论糖尿病不仅影响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影响围产儿结局,应提早预防。
作者:覃红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检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率变异(HRV)时Ⅱ定量指标SDNN、SDANN 、RMSSD、三角指数,观察其与CHF病情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选取80例老年CHF患者和50例无心衰老年受试者,测定HRV时Ⅱ指标,对两组间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HRV与心功能NYHA分级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RV时Ⅱ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的各项时Ⅱ指标均显著低于Ⅰ~Ⅱ级患者(P<0.05)。结论 HRV的变化与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监测心率变异的变化,对于老年CHF患者病情的评价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克强;胡嘉涛;邹海平;李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卵巢切除或卵巢囊肿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因卵巢囊肿在我院行卵巢切除或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的患者110例,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及开腹组(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各55例,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①计量资料: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术后抗炎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②计数资料:腹腔镜组术后镇痛率与开腹组比较明显较低,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对卵巢囊肿患者实施卵巢切除和卵巢囊肿剔除术能使其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改善预后。
作者:王静娴;苏赞妍;潘成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即钬激光肿瘤汽化剜除术+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4月~2010年6月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剜除术后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并保留膀胱的48例患者,术后给予膀胱灌注化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32.0个月。46例患者无复发及转移。2例术后复发。复发患者均行全膀胱切除术,无死亡病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采用钬激光剜除术保留膀胱手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采用膀胱内灌注化疗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玉杰;赵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研究拖入式内支架吻合技术对小口径胆肠吻合的影响。方法18只小型猪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常规行间断缝合胆管空肠吻合术(n=9,对照组),另一组行拖入式内支架胆管空肠吻合术(n=9,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3.1±1.8min vs 25.8±2.0min,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胆肠吻合口内径明显小于实验组(2.9±0.2mm vs 3.8±0.3mm,P<0.05);所有内支架管都在56d内自行脱落排出;对照组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其余16例(对照组7例,实验组9例)肝功能、肝组织形态均正常。结论新的拖入式内支架吻合技术在小口径胆肠吻合中安全易行。
作者:王新军;王亚军;梁乃超;康凤君;董树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缺血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下消化道出血病变之一,症状、体征不典型,误诊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但其价格昂贵,操作要求高,不易普及。结肠镜检查及CT检查亦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但常需要行肠道准备,患者痛苦大、检查费用高,且有导致肠穿孔的危险。据报道术前血清D-二聚体(D-dimmer)、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浓度可作为判断缺血性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的依据[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血清D-二聚体、CPK 浓度在诊断急性缺血性结肠炎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峰;范辉;徐伟松;王一平;李振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严重腰椎不稳定型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腰椎疾病[1]。手术治疗是该病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2]。但是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3]。我院近年来采取前后联合入路的方式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宗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应用急诊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肾感染1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甘星;许远兵;马治贫;黄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特点是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的电活动,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房颤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现对我科于2011~2013年收治的37例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志国;郭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松潘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例全身麻醉行剖宫产的患者。3例为择期(1例为脊柱自L3重度侧弯,2例为孕前严重腰痛),7例急诊(3例妊高症胎盘早剥,其中2例伴失血性休克,1例胎盘卒中和急性胎儿宫内窘迫;1例脐带脱垂伴急性胎儿宫内窘迫;3例椎管内穿刺失败)。年龄23~34岁,体重62~87kg,孕周36~42周;术前禁食禁饮达6h者4例,4~6h者3例,小于3h者3例。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作者:张秀平;袁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是位于硬脊膜外的血肿压迫脊髓,从而产生较严重的症状。一般急性起病,发生原因可能与血管畸形有关,多数原因不明,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急症[1]。临床表现为突然的颈背部疼痛、双下肢麻木和迟缓性瘫痪,要求及时诊断和治疗。 MRI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血肿持续压迫脊髓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及时确诊和早期手术干预对改善预后非常重要。我们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5例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治疗结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作者:丁胜超;胡世文;金永成;孙晓东;林贵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甲型流感在全世界的迅速蔓延,我国各地先后出现了甲型流感病例报告[1]。长沙航天学校属于中职教育学校,是一个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大部分学生年龄在14~17岁,独生子女多,自理能力差;特别在假期后学生从各地返校,极容易发生甲型流感传染病传播,学生属于高危群体。
作者:李燕;刘爱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肝癌(HCC)是世界第5大常见恶性肿瘤,占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全球每年大约50万人死于该病[1]。据报道,我国是HCC高发地区,其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第二位。 HCC具有自发性破裂的倾向,约3%~15%的HCC患者可发生肿瘤破裂出血,是危及生命的急性腹腔内出血性疾病,可导致出血性休克,急性期死亡率可高达25%~75%,占HCC死亡率的10%。
作者:汪一平;冯斯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并发多种疾病,其中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治疗较复杂,也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作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氨溴索治疗62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士只有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接受在职继续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在职培训已成为医院对护士继续教育的重要举措。2012年《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护士培训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1]。根据这项意见的要求,2012年9月我院对全院护士的在岗管理明确了分层管理的标准,按其不同的工作年限、职称、工作能力分为不同层级后实施分层培训。2013年1月我院护理部制订了各层级护士培训考核实施细则,对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方法进行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禹继敏;宋艳;刘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是冠脉搭桥术(CABG术)的重要危险因素[1]。高龄患者器官老化,生理储备降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高龄患者行 CABG 围手术期处理的危险性和复杂性。CABG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对患者顺利恢复起着重要作用[2]。我院2012年7月~2014年2月共行冠脉搭桥术68例,其中80岁以上高龄患者4例,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单立梅;张国华;孟倩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绝大部分患者为女性。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3%,在大城市中,乳腺癌更是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其发病率年年攀升,而且未来几十年可能仍旧呈上升趋势。乳腺癌的治疗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指手术、放疗等,全身治疗指化疗、内分泌治疗、中医药治疗等。本研究着重对乳腺癌肺转移的全身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徐佳琪;谢瑞芳;周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近来已经肯定炎症反应、脂质代谢、斑块动力学、血小板和凝血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反馈通路,在AC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破裂所触发的血小板和凝血酶激活、血栓形成是ACS主要的发病机制。冠脉病变不稳定、内皮损伤、斑块破裂、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等导致血管重度狭窄或血栓形成,进而激活心肌的利钠肽系统,导致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分泌[1]。研究显示,NT-proBNP在ACS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中有重要意义[2~4]。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用新的敏感方法检测出低浓度CRP。CRP是一个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在炎症、感染和组织损伤中均表现出浓度增高,被公认为是ACS强炎症标志物,临床研究显示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进展相关[5]。
作者:张艳芳;赵美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胃间质瘤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病约占全部胃肠道肿瘤的1%~4%[1]。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巨大胃间质瘤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盛国才;曹秀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目前唯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方法,主要用于脑缺血疾病的早期诊断。近年来,随着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 imag-ing,EPI)等快速序列的应用及磁共振硬件的发展, DWI在肝脏疾病的研究方面亦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现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内常见占位性病变的DWI表现,通过测量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探讨 DWI 在肝细胞癌、肝转移瘤及肝海绵状血管瘤三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卢振志;翟小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定义为[1]:在明确的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相应措施防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做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各级各类医院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者:张银华;陈燕;刘敬伟;易霞;刘红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而开展的学习,又称 PBC(problem based cur-riculum,以问题为中心),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PBL教学主要是在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让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 PBL教学模式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全世界有60多所医学院校采用了PBL教学。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较多的优点:①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②促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得结论的能力。
作者:王博;吕昕;陈永进;张旻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