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主办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9-0959
  • 国内刊号:11-4395/R
  • 影响因子:1.40
  • 创刊:1999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492
  • 全年订价:3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2007年2期文献
  • 心肌缺血后处理研究新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时,挽救濒死心肌的有效方法是再灌注治疗,但大量研究证实再灌注治疗又有其不利的一面,即再灌注损伤[1].

    作者:吴慧颖;张英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性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性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363例ACS患者(男性244例,女性119例)的临床和冠脉造影病变特征、介入成功率、院内和随访(22±1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男性多支病变的比例较高,侧支循环较多,而女性双支病变的比例较高,钙化病变多.两组介入成功率(91.4% vs 94.1%,P=0.361)、院内MACE(5.7% vs 5.9%,P=0.956)和随访期间MACE(13.3% vs 13.4%,P=0.982)相似.结论:本研究中性别不是影响ACS介入治疗近期和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郑建勇;李田昌;史旭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力衰竭(HF)的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了划时代的进展,心脏重塑是HF发生的主要原因,神经内分泌的激活是致心脏重塑的根本所在,因此对HF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阻滞剂(B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已成为治疗慢性HF(CHF)的主要药物,并使CHF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作者:那开宪;余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2001年,经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400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慢性并发症调查,发现中国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DN)的患病率为33.6%[1],这个数据基本上反映了我国DN的现状.

    作者:钟山;伍冀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我院心内科住院且资料完整的AMI病例507例,依据患者发病时实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324例,对照组(<60岁)183例.结果:(1)老年组女性AMI发病率高(37.35%比14.76%,P<0.001);发病前老年组合并高血压(57.40%比43.17%,P<0.005)、糖尿病(28.30%比15.30%,P<0.001)、脑卒中(16.98%比4.92%,P<0.001)、陈旧性心肌梗死(18.21%比7.10%,P<0.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58%比1.64%,P<0.001)、慢性肾功能不全(4.01%比0.55%,P<0.05)多,有统计学差异.(2)老年组发病时有明显诱因者所占比例低(16.36%比30.60%,P<0.001)、无痛性心肌梗死所占比例高(20.67%比8.20%,P<0.001)、就诊时间晚[(13.58±3.47)比(6.53±1.68),P<0.001]早期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少(37.35%比60.66%,P<0.001)、接受β-阻滞剂治疗的少(54.94%比85.25%,P<0.001),有统计学差异.(3)老年组住院期间梗死后心绞痛(28.09%比12.57%,P<0.001)、心力衰竭(30.56%比10.38%,P<0.001)、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16.05%比6.01%,P<0.001)发生率高、病死率高(11.42%比3.28%,P<0.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AMI患者预后差.

    作者:王静;郑刚;张德铭;黄自平;杜闻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ACEI与ARB肾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阻断剂(ARB)在慢性肾脏病(CKD)中应用十分广泛,不但能降低高血压,而且能保护肾脏.

    作者:谌贻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近半个世纪来,随着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临床上抗生素使用日趋广泛,由此而引起的菌群失调,以及免疫抑制剂、激素、抗肿瘤化疗和细胞毒性药物的广泛使用,所导致的条件致病菌感染剧增,真菌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大幅度上升[1].

    作者:徐红冰;屠晓萍;汤静;张霞;刘皋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

    抗心绞痛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长期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尼可地尔(Nicornadil)是一种具有类似硝酸酯类药物特性的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其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在IONA[1,2]等试验中已得到肯定,下文着重介绍尼可地尔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和机制及其安全性.

    作者:马虹;陈小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生血宝颗粒对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生血宝颗粒对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采用低铁饲料喂养加失血的方法制备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观察生血宝治疗后动物体重、进食量,外周血细胞数量、形态,及血铁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生血宝可使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外周血RBC、Hb、Hct增加,红细胞的小细胞、低色素状态改善.并使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及血清铁蛋白含量提高,总铁结合率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降低,使模型动物的缺铁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且生血宝使造模动物体重、进食量等方面的改善作用较硫酸亚铁强.结论:生血宝有治疗模型动物缺铁性贫血的作用,并能使其缺铁状况得到改善.

    作者:邱赛红;耿强;汤淮波;蔡颖;孙必强;高顺国;张俊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通量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药代动力学研究已经是新药开发、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评价方面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研究.基因组学、组合化学、生物靶向的发展,导致候选新药呈倍数增加,另外制剂工艺改革、仿制药物的发展,均需要进行大量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魏敏吉;张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氧化苦参碱对心肌损伤大鼠心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皮下注射ISO诱导大鼠心肌损伤模型,观察OMT对心肌损伤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并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SO组大鼠LVESP降低30.8%(P<0.01)、LVEDP增加145.8%(P<0.05)、±LVdp/dtmax分别降低37.4%、40.1%(均P<0.01),且血浆LDH、MDA的含量分别增高45.5%、23.8%(均P<0.01),SOD、GSH-PX的活力分别下降14.8%、12.4%(P<0.05);与ISO组比较,OMT低高剂量治疗组均可明显减轻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性损伤,并改善心肌损伤大鼠的心功能.结论:氧化苦参碱可通过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心肌损伤大鼠的心功能,对损伤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杨晓明;徐华;王恬;杨晓玲;李桂忠;曹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药品质量、疗效与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药品质量评价与合理用药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仿制药品众多,同一种药物有许多厂家生产,有的为了标新立异更换包装,有的为了提高价格改变剂型,其生物效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不尽相同,导致临床医生无所适从,只是听从药品经销人员的宣传.如何选用和比较同种药品的质量和临床疗效已是当前所必须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推进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损害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张渊;袁学露;方忠宏;盛俊珊;刘皋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门诊抗菌药的横断面应用情况及处方书写规范分析

    目的:了解门诊抗菌药横断面应用情况及处方书写规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规范化书写处方.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收集门诊西药房2006年10月19日0~24时门诊处方,对抗菌药应用及处方书写规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处方中抗菌药应用比例为23.59%;联用比例为18.48%;抗菌药应用频率排序前三位的分别是第三代喹诺酮类(31.58%)、第一代头孢菌素类(23.16%)和硝基咪唑类(15.09%);门诊处方书写不规范情况主要是药品用法用量书写不规范(67%)和药品名称书写错误(55%).结论:门诊抗菌药应用基本合理,但应加强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避免抗菌药滥用;门诊处方用法用量书写应符合规范,应避免因药名书写错误导致的医疗失误.

    作者:汤静;刘皋林;徐红冰;胡道德;田丰;张霞;顾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科学、探索与求知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临床营养治疗卫生经济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1 概述营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营养不良会降低机体抵抗力,使患者的手术和麻醉耐受能力减弱,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疾病死亡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终导致医疗成本和费用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梅;刘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第11届亚洲医疗器械协调工作会议报道

    1 会议概况第11届亚洲医疗器械协调工作会议(AHWP)于2006年9月12~15日在韩国首尔召开.来自于13个经济体成员政府机构及成员内医疗器械企业的19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柬埔寨及沙特阿拉伯政府代表作为AHWP的新成员首次参加了会议.

    作者:常永亨;吴爱军;韩德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整体医学——医学发展之大势所趋

    1 人作为有机整体需要整体服务21世纪的医学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科技的进步带来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过去让医生束手无策的顽疾绝症得到根治成为可能.同时,随着预防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发展,人们的医疗观念在不断深入,对于疾病不单是早期救治,而是要早期预防;对于患者,不单是要医病,而是要医人.

    作者:胡大一;刘梅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国外心脏病治疗新动态报道

    1 贯彻指南,重视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新近在ACC学术会上公布,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电子版同日全文发表,美国畅销报纸US today的2007年3月27日头版报道了对比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和根据指南强化药物治疗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预后(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Revascuarizaton and Aggressive Guideline-driven Drug Evaluation,COURAGE)试验的结果,引起医学界与社会的关注.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心房颤动治疗的回顾与展望——访马长生教授

    问:马教授,您能否对近年心房颤动(房颤)发病情况作一简单的介绍?答:有关房颤的问题是老生常谈,虽然是个老问题,在心血管疾病里,第一位是高血压,第二位是冠心病,第三位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常见的就是房颤.接下来是心力衰竭,还有心肌病、瓣膜病等等,但是房颤作为独立的病种,排在高血压、冠心病之后,它的流行是很广泛的.我们国家现在高血压有1亿人,冠心病有3000万人,房颤有1000万人.Go等报告美国有230万房颤病人,估计2050年可能增至560万人.

    作者:黄宏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1 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分类1984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次在Lancet上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论文[1],从此人类对上胃肠道疾病的认识和研究翻开了崭新的一页.Hp的伟大发现使Warren和Marshall获了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作者:成虹;胡伏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中的临床问题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下称Hp)感染处理中的临床问题不仅是目前Hp研究中的重点课题,也是临床医师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欧洲1997年Maastricht-1共识和2000年的Maastricht-2共识[1]以及2005年的佛罗伦萨共识[2].我国2003年的安徽桐城会议[3]对Hp感染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都成为了当前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下面将对这些共识意见进行讨论.

    作者:胡伏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非甾体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在体内外的相互作用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并被认为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io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特别是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被认为是导致胃黏膜损害的另一重要的致病因子.

    作者:王蔚虹;胡伏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可定植于人体胃黏膜,全球平均感染率50%以上,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指食管黏膜异常暴露于胃内容物所导致的疾病,主要包括反流性食管炎、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ERD)和Barrett食管.

    作者:高文;胡伏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ASSURE(R)快速血清学检测试剂盒在北京地区诊断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的价值

    目的:通常血清学抗体检测被认为不能诊断幽门螺杆菌的现症感染,因此,缺乏一种简便、可靠、价廉的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本研究评价了一种新的血清学方法(ASSURE(R) Hp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在北京地区诊断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方法:纳入半年内未进行根除Hp治疗,一月内没有服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断剂,铋剂及任何抗生素的门诊患者,以ASSURE(R) Hp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诊断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并同时与13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计算该药盒在北京地区诊断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9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34例,阴性64例;ASSURE(R)HpIgG抗体检测-CIM带检测阳性45例,阴性53例.该试剂盒检测诊断Hp现症感染的敏感性为88.2%,特异性为75.4%,准确性80.6%.该试剂盒对半年前曾经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者诊断Hp现症感染的敏感性100%,特异性68.4%,准确性76.9%.对从未接受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者诊断Hp现症感染的敏感性85.2%,特异性80%,准确性81.9%.结论:ASSURE(R)HpIgG抗体快速测定检测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经济、安全的新型的非侵入性的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其敏感性为88.2%,适合于临床上患者的初次筛查,尤其适合于从未接受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患者现症感染的诊断.

    作者:董欣红;王蔚虹;张孝平;李江;成虹;胡伏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共识意见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的发现已有20余年的历史.通过20年来的研究,H pylori感染与上胃肠疾病的关系已十分清晰[1],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H pylori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2],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素[3,4].因此H pylori感染的治疗一直是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2003年全国幽门螺杆菌学组在安徽桐城达成了针对H pylori相关疾病、诊断方法和治疗的共识意见[5].

    作者:田雨;王蔚虹;胡伏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