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睡眠剥夺模型,以正常组和大平台组作为对照,检测大鼠海马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变化,并以Y型迷宫测量大鼠学习能力.结果:(1)睡眠剥夺1d、3d、5d组海马NO含量分别为(5.26±1.34)、(7.63±1.86)、(7.96±2.15)μmol@mg prot-1,NOS含量分别为(2.46±0.68)、(2.97±0.73)、(3.18土0.82)U@mg prot-1,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3.49±1.18)μmol@mg prot-1、(1.32±0.67)U@mg prot-1]和大平台组[(4.35±1.09)μmol@mg prot-1、(1.89±0.62)U@mg prot-1(P<0.01,0.05)];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睡眠剥夺3d、5d组迷宫正确反应所需电击次数分别为(28.1±5.2)、(41.4±7.9)次,所需时间为(136.4±21.7)、(186.7±29.8)s,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2.9±4.7)次,(109.6±16.5)s和大平台组的(16.8±3.5)次,(82.9±13.2)s(P<0.01).(3)NO含量与迷宫正确反应所需电击次数及时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睡眠剥夺导致的大鼠学习能力下降可能与NO/NOS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
作者:吴兴曲;杨来启;王晓峰;杨喜民;李拴德;王倩云;张宏斌;马文涛;刘光雄;张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期航行对艇员血液细胞成分和某些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特点,探讨这些影响对艇员健康的意义.方法:设水面舰艇组、核潜艇组,并以岸勤组为对照组,观察两长航组艇员血液细胞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红细胞系:与航前比较,水面舰艇组航后HGB升高11.63%(P<0.05),HCT升高40.55%(P<0.01);核潜艇组航后RBC升高24.69%(P<0.05),HGB升高19.96%(P<0.01),MCV升高17.41%(P<0.05),同时HCT升高33.44%(P<0.05).(2)粒细胞系:与航前比较,水面舰艇组航后WBC升高59.64%(P<0.05),GRAN升高59.71%(P<0.05),LYMF降低21.61%(P<0.05);核潜艇组航后WBC和GRAN分别较航前降低35.01%和33,24%(P<0.05),LYMF升高72.57%(P<0.01).(3)巨细胞系:与航前比较,核潜艇组航后PLT降低46.13%(P<0.05),PCT降低30.30%(P<0.05),LPCR则升高46.13%(P<0.05).(4)血液流变学:与航前比较,水面舰艇组航后全血粘度升高46.03%(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则缩短31.27%(P<0.05);核潜艇组航后全血粘度升高39.36%(P<0.05),血浆粘度升高15.33%,血小板凝集功能则降低22.17%(P<0.05).结论: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航均可影响艇员的血液细胞成分和某些流变学指标,但指标变化各有特点.
作者:房芳;吴力克;毕可玲;梁冰;赵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调查研究集训后期新兵的体格、体能及其相互关系,为其体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常规法测量354名新兵的身高、体重、身体四个部位的围度、三个部位的皮褶厚度,并计算体重指数(BMI)、上臂肌围、体脂率及去脂体重等;采用踏梯运动试验法测量244名新兵的PWC170和VO2max.结果:(1)统计描述了新兵14项体格指标和2项体能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大和小值、以及百分位数,为体格体能评价提供了参考值.(2)新兵中BMI正常和超重的人数分别占84.5%和10.7%,瘦弱和肥胖者分别占4.2%和0.6%;上臂肌围正常者占70.3%,肌消瘦者29.6%、多属轻度;PWC170和VO2max在良好以上者分别占76.0%和86.1%,未发现体能很差的新兵.(3)BMI与体重、上臂围、上臂肌围和胸围的r分别为:0.815、0.730、0.670、和0.648(P<0.01);PWC170与VO2max的r为0.837(P<0.01),体脂率与三个部位皮褶厚度也显著相关;对体能与体格各指标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4)BMI低于正常的新兵,其PWC170为(1 098±176.2)kg@m@min-1,明显低于正常的(1 328±234.5)kg@m@min-1,(P<0.01);细长体型组的PWC170为(1 203±217.8)kg@m@min-1,低于匀称组(1 331±229.6)kg@m@min-1,(P<0.05);体脂率在高四分位的新兵,其VO2max为(56.5±8.94)mL@kg-1@min-1,显著低于体脂率在其它三个四分位的新兵.结论:集训后期新兵的体能多数已达正常、良好和优秀水平;某些体格指标和体能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其中低BMI、高体脂率和细长体型可能是新兵体能的负性影响因素.
作者:何英强;王凯;李权超;胡和文;胡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以溶栓、扩血管、高压氧、植皮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家兔烧冻复合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寒区自然条件下制作烧冻复合伤的模型,于伤后4 h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结果:对照组及常规治疗组创面水肿分别于伤后13 d治疗后10 d消失,两组皮温基本保持在25℃水平,常规治疗组5 d后皮片开始有生长,2周后75%皮片成活.综合治疗组治疗1 d后水肿开始消退,7 d水肿消失,其创面皮温在治疗过程中基本保持在30℃水平,3 d后所植皮片生长,10 d后表皮完全修复.皮片生长速度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烧冻复合伤在积极采用溶栓、扩张血管的基础上,再辅助高压氧、植皮等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马海;隆孝才;李杨;杨爱德;李炳强;朱海荣;李文溯;李强;孙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高原建立富氧室对机体运动后肌肉代谢产物的影响.为研究部队在高原运动中抗疲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拔3 700 m高原的10名健康青年在进入富氧室前后分别进行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检测血乳酸、氨、肌红蛋白含量,并以安静时作对照.结果:安静时血乳酸、氨和肌红蛋白分别为(1.68±0.42)mmol@L-1、(53.68±5.42)μg@L-1和(66.27±10.88)μg@L-1,均低于进入富氧室前运动后的数值(P<0.01).富氧后运动后的血乳酸与氨分别为(6.38±0.53)mmol@L-1与(66.71±6.53)μg@L-1,非常显著低于富氧前运动后的(7.52±0.69)mmol@L-1与(82.09±7.94)μg@L-1,(P<0.01),而富氧后运动后的肌红蛋白(86.96±17.02)μg@L-1,显著低于富氧前运动后的(108.53±17.98)μg@L-1,(P<0.05).结论:高原富氧室能增强机体能量代谢,减轻体力性疲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原供氧途径.
作者:崔建华;张西洲;哈振德;王伟;朱永安;马勇;张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部队甲肝疫苗接种的佳策略,为部队甲肝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为效用指标进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在现有的卫生经济条件下,采用先筛选后接种方案(Screen-Vaccination,SV)的接种甲肝疫苗的成本效用比(Cost-utility ratio,CUR),干部为-140.37元/QALY,新兵为2 661.04元/QALY,明显低于直接接种方案(Direct-Vaccination,DV)的CUR,干部为8 044.05元/QALY,新兵为9 142.96元/QALY),且干部CUR值小于新兵,因此部队接种甲肝疫苗应首选SV方案并优先接种干部人群.灵敏度分析表明,疫苗保护期、筛选实验费、疫苗保护率等是影响决策方案CUR的主要因素,但除疫苗保护期外,决策结果不随各参数的波动而发生根本变化.结论:在目前状况下,部队接种甲肝疫苗宜首选SV方案,优先接种干部人群.
作者:张治英;徐德忠;苏景宽;李远贵;方沈应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高原官兵吸烟的心理状态及动因,探讨降低官兵吸烟率的方法及对策.方法:采用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RRSQ)对949名吸烟官兵调查,并在军官与士兵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军官吸烟率为75.0%,士兵吸烟率为41.2%,士兵吸烟意象及镇静分显著高于军官(P<0.01),士兵的刺激、成瘾、手口活动及享乐分显著低于军官(P>0.01),自动及依赖分二者无差别(P>0.05).结论:军官吸烟的基本原因为减轻工作生活压力及成瘾,士兵吸烟的基本原因为模仿他人或作为交际手段.开展健康教育和群体性心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官兵吸烟率.
作者:符中明;叶坤琴;任雨笙;蔡习利;达文玲;郭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解部队官兵菌痢致病原因与生活、训练的相关关系,以便作出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防治.方法:根据国家卫生部1990年菌痢诊断标准,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和个案调查相结合.结果:全部调查人数1 080人,菌痢发病人数72人,未发病人数1 008人,菌痢的平均发病率为6.67%.驻海岛部队、沿海部队、内陆部队的发病率分别为7.91%、6.07%、5.50%,没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P>0.05),但与个人体质、卫生习惯密切相关(P<0.01).饭前不洗手的发病率是洗手者的23倍;不良饮食习惯官兵的发病率是良好者的8倍;饭前不洗碗的发病率是洗碗的10倍;训练强度不当的发病率是适度训练的30倍,其AR为45.6,有明显的关联.结论:教育官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调整好劳动训练强度,是预防菌痢发病的主要措施.
作者:邓建辉;席云珍;邓舒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并筛选提高高原部队战士体力作业效率的药物.方法:在海拔3 700 m将已习服半年的40名士兵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人,用踏车式心脏功量机让受试者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为25 W,每3 min递增50 W,递增至225 W 3 min时踏车终止.记录初始负荷和每次负荷递增后2.5 min时的血氧饱和度(SaO2)和运动心率,踏车终止后第1、2、3、4、5 min时的恢复心率,计算其平均值.然后3组受试者分别口服酪氨酸,乙酰唑胺,依那普利加硝苯地平,对照组给予炒面胶囊,均每天2次,连服15 d.在服药第10天、第15天、停药第10天、第20天时重复上述运动实验.结果:服药第10天酪氨酸组SaO2为(85.8±1.8)%,高于依那普利组(83.7±1.6)%和对照组(83.3±0.9)%,有显著性差异(P<0.05).服药第15天酪氨酸组和乙酰唑胺组SaO2分别为(86.0±1.8)%和(86.4±1.7)%,均高于对照组(83.2±1.6)%的水平,运动心率分别为(132.6±11.3)b@min-1和(133.1±3.7)b@min-1,均低于对照组(145.7±6.4)b@min-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依那普利组SaO2高于对照组,运动心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酪氨酸组恢复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停药第10天酪氨酸组和乙酰唑胺组运动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和依那普利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酪氨酸组恢复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乙酰唑胺组恢复心率也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酪氨酸或乙酰唑胺对提高高原部队战士体力作业效率有显著作用,建议选用.
作者:张西洲;崔建华;王伟;马勇;朱永安;哈振德;张芳;张素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武警某部伤残官兵的回顾性调查,探索其致残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武警某部1995~2000年551份评残存档资料为依据,并逐一查阅伤残官兵的原始病历,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结果:武警某部干部的伤残率为1.02‰,士兵的伤残率为7.19‰,其中入伍第一年度的士兵占39.20%;从伤残部位来看,脊椎骨折占22.87%,四肢骨折占15.61%,椎间盘突出占14.16%,关节损伤占13.97%,手外伤占11.25%,颅脑损伤占9.98%;从伤残原因来看,擒敌技术训练伤占34.85%,军体训练占30.67%.结论:入伍第一年度的士兵是伤残中的主要人群,伤残部位居前6位的依次是:脊椎骨折、四肢骨折、椎间盘突出、关节损伤、手外伤和颅脑损伤;擒敌技术训练、军体训练是发生训练伤的主要课目.
作者:谭玉军;关家文;闫金波;赵继臣;董红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导致飞行人员体育锻炼损伤的原因及特点,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查阅病史资料的形式,对某航空兵部队1990~2000年期间312名飞行人员运动性损伤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出能直接影响飞行训练的病例.结果:体育锻炼损伤累计24例,发生率7.7%;器械锻炼2例(8.3%),球类锻炼19例(79.2%),中长跑3例(12.5%);骨折4例(16.7%),关节脱位2例(8.3%),关节扭伤10例(41.7%),软组织挫裂伤8例(33.3%);损伤以骨关节多见.22例愈后恢复飞行,2例停飞.结论:引起飞行人员运动性损伤因素有准备质量、自我防范意识、训练场地质量等多方面因素.要减少飞行人员运动性损伤,必须选择安全有效的训练项目,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加强对体育锻炼的指导和运动场地设施的改建.
作者:张学凡;宋永安;施国富;王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部队自助餐餐具消毒效果,为更好地指导餐具消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随机抽样法对某部自助餐食堂4种餐具及炊事人员的双手进行4项指标的消毒后检测,并与合餐制食堂餐具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检测的所有样品按2000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消毒技术规范>评价,总合格率仅为38.82%.单项指标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75.88%,大肠菌群总数合格率为44.12%,所有样品HBsAg检测均为阴性,总数合格率为100%,均未检出致病菌;检测种类中以餐盘和小碗的合格率高,快餐炉及炊事人员双手的合格率低,主要是大肠菌群阳性检出率高;自助餐食堂与合餐制食堂餐具检测结果比较,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两项指标结果均前者合格率明显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部队应提倡实行自助餐食堂,但应加强餐具消毒及监测力度,严格规范消毒制度及方法,确保部队自助餐食堂餐具卫生合格及就餐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安江燕;王学平;楚小红;冯晓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以提高海训卫勤保障能力为中心,积极探索部队濒海训练的卫勤保障方法,增强部队官兵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回顾多次参加部队濒海训练卫勤保障,认真总结经验体会.结果:通过组织和参加多次濒海训练卫勤保障,总结出以下几点主要做法和体会:(1)严密组织,充分准备保障物资;(2)加强教育,提高自我防范能力;(3)采取综合措施,增强卫勤保障的实效性.部队濒海训练卫勤保障工作,对于进一步保障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高度重视卫生防病工作,不断探索适应海训特点的新方法,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加强卫生机构保障法训练,提高卫生机构综合保障能力.结论:通过海训卫勤保障工作实践,总结出的几点做法对今后更好地组织海训卫勤保障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姜勇;沈付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为提高师以下基层部队卫生防疫工作水平,探讨基层部队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的路子,为做好部队卫生防疫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分析目前制约师以下基层部队卫生防疫工作的主要因素入手,针对所面临的困难,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得出,目前制约师以下基层部队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的主要因素:一是卫生防疫专业人员少,部分防疫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偏低;二是部队卫生防疫装备少,部分装备维修保养困难;三是部队卫生防疫工作缺少专门经费;四是部队各部门之间协同不够密切.结论:提高卫生防疫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卫生防疫装备建设、设立卫生防疫专项经费和搞好部门间的协同是开展好师以下基层部队卫生防疫工作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进军;谢汉明;王超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使基层部队卫生人员掌握和了解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进一步做好基层部队对O157:H7感染的防治工作.方法:结合有关资料,对某部近几年预防O157:H7感染的防治工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总结出基层部队防治O157:H7感染五点对策:(1)提高思想重视;(2)发挥好防疫部门卫生监督网络作用;(3)重点把好入口关;(4)加强防疫队伍建设;(5)设立肠道专科门诊.结论:只有结合基层部队防疫工作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及处理O157:H7的感染,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
作者:陈彬;孙荣;黄保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为探索做好干休所预防保健工作经验,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全所离休老干部健康服务.方法:通过具体工作实践,采取边工作、边积累、边总结的方法,后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结果:通过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点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的基本经验:(1)领导重视,是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保证;(2)抓好人才培养,注重业务学习,是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前提;(3)加大卫生宣传力度,是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措施;(4)针对不同季节、时机采取预防用药,是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方法;(5)坚持每周巡诊和定期体检,是随时掌握老干部健康状况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途径;(6)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是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结论:由于干休所卫生所积极采取了上述有效措施,及时预防了流行病对干休所的侵袭,减少了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保障了全所离休老干部的身体健康.
作者:王慧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贯彻落实<军队健康教育方案>和全军爱卫会工作要求,在基层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官兵的健康水平,保障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转变观念,强化认识,根据机关实际,制订出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在不同人群、不同职业、不同层次、不同季节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结果:官兵树立了现代健康观念,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了广大官兵的健康水平,有力地保障了部队的战斗力.结论:通过健康教育持续深入地开展,官兵的健康水平、预防保健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部队发病率明显降低.
作者:万向明;许素芬;樊筱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驻湘武警某部传染病发病特点及规律,加强防治,我们对该部1981~2000年20年间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孝荣;吴心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掌握海训期间官兵发病情况并制定防治措施,做好参训官兵卫生防病工作,我们对某部2001年7月9日~9月8日海训期间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倪敬富;马忠发;李淑艳;马艳军;张子青;陈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001年7月31日,驻京某院校培训班学员发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表明该起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海蛎子引起.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萍;李申龙;邱立建;常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医疗技术干部实行伞降训练是做好部队卫勤保障的需要.为做好伞降训练损伤的防治,我们于1999年3月~2001年11月,对某部参加空降训练的医疗干部发生损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吴小云;程霞;李菊成;熊南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们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对河南地区90例抗-HCV阳性献血员血清及北京地区269例各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CVRNA检测,并对5'-非编码区(5'-NCR)PCR阳性扩增产物用酶切法进行HCV基因分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月;许青田;杜绍财;陶其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掌握部队传染病病谱及发病情况变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对1991年1月~2000年12月住院的体系部队传染病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兆文;赵启龙;梁绍勇;王孝勤;张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机关办公室空气及电话机污染情况,我们于2001年3月12~22日,对驻杭某部机关112间办公室及117部电话机进行了卫生学检测.
作者:金保中;董厚彬;吴景清;沈瑛;周正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部队炊事员卫生行为与技术等级的关系,给部队厨房卫生整治和卫生监督以及炊事人员的选拔等提供依据.我们于2000年6月13~28日,对某部52个伙食单位的炊事人员进行了卫生行为与技术等级关系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伟;吴国斌;张华平;罗勇;刘道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高原低氧环境对机体有很大影响,平原人进入高原后,劳动能力明显降低,部分人可发生急性或慢性高原病.但人体对高原环境也具有强大的习服适应能力,在一定限度内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可以有效加快个体或群体的习服过程,促进高原习服.促习服的措施和手段主要有阶梯习服、适应性运动锻炼、缺氧预适应、高原富氧室、药物、促习服因子、营养和高原耐缺氧食品等.平原人在由平原进入高原的过程中阶梯习服复合适应性体格锻炼是促进高原习服有效的措施,在此过程中,辅以药物预防可能会起到更为有效的效果.有关其作用的模式和效果更为显著的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提高高原睡眠质量,合理的营养均有利于促进高原习服.预缺氧作为一种新的促习服措施,目前正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对预缺氧方式的选择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积极研究寻找有效的生物促习服因子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综述国内外有关促进高原习服措施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钰琪;黄庆愿;刘福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有组织的促进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提高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本文在论述军队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战略地位的基础上,对我军健康教育事业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简要回顾,主要表现在:成立了全军健康教育中心;完善了全军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成立了全军健康教育委员会;创办了<军事健康教育>杂志;开展了健康教育工作调研;培训了健康教育骨干.同时指出了军队健康教育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军队健康教育今后工作重点提出如下建议:(1)明确军队健康教育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2)规范军队健康教育法规制度,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3)加速军队健康教育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加强院校健康教育工作;(4)着力解决部队军事训练任务重、时间紧与健康教育的矛盾,把健康教育工作摆在适当位置.使健康教育更好地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
作者:石凯;王登高;姜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由于当前大量的转基因生物体作为食品或其它生活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因此,本文拟就转基因食品的健康问题及安全性评价进行概述.主要内容包括:(1)何谓转基因食品;(2)研究转基因食品的意义;(3)转基因食品研究的现状及展望;(4)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环境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评价及评价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其遗传修饰物的检测;(5)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可以肯定,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将更多有益于人类.
作者:刘继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