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饮食核酸对小鼠增龄性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青龄(12周龄C57BL/6)、老龄(15月龄BALB/c)小鼠各随机分为3组,在普通饮食饲喂的基础上,各组分别每日灌胃20mg/kgbw的低剂量、100mg/kgbw的高剂量饮食核酸提取物(低、高剂量实验组)和0.1mol/L的柠檬酸钠缓冲液(对照组),另选6周龄BALB/c小鼠作为幼龄对照组,每日灌胃柠檬酸钠缓冲液.观察中枢免疫器官胸腺与外周免疫器官脾脏的脏器指数、脾淋巴细胞DNA合成能力、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的变化.结果青龄鼠高、低剂量饮食核酸补充组与其对照组比,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IL-2及TNF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但不同剂量核酸补充组间无显著差异.老龄鼠高剂量核酸补充组的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IL-2及TNF活性均显著高于低剂量核酸补充组和其对照组(P
作者:李蓉;佟晓永;潘宏志;张素梅;赵鑫;何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检测麦胚黄酮类提取物对人体乳腺髓样癌细胞株Bcap-37凋亡的诱导作用,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麦胚黄酮类提取物对人体乳腺髓样癌细胞株Bcap-3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1.麦胚黄酮类提取物主要阻断乳腺癌细胞由G2-M向S期转变,并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呈现剂量-效应关系(P<0.0001).2.麦胚黄酮类提取物亦能明显抑制人体乳腺癌细胞株Bcap-37中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其表达率与麦胚黄酮类提取物浓度成负相关(P<0.01).3.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乳腺癌细胞出现凋亡特征性形态学改变,细胞体积缩小、胞浆浓缩、胞核固缩、染色质靠核膜凝集成不同形态,如马蹄型、月牙型、肾型,形成凋亡小体.结论麦胚黄酮类提取物具有诱导人体乳腺髓样癌细胞株Bcap-37凋亡的作用,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是促进细胞凋亡的重要条件.
作者:徐贵发;赵秀兰;赵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肉碱对不全饥饿大鼠脂肪利用的影响.方法用限食的方法造成不全饥饿大鼠模型,在给予高脂饲料基础上观察对照组与给予肉碱的实验组血浆肉碱浓度、附睾脂肪垫重量、粪便中脂肪含量、尿酮体、糖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补充肉碱后,实验组动物血浆总肉碱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附睾脂肪组织重量及粪便中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前期和中期实验组尿酮体排出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补充肉碱对不全饥饿大鼠脂肪利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冯宇;郭长江;韦京豫;高兰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硒在前列环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低硒饲料、补硒饲料和常规饲料饲养雄性大鼠14周后,测定血液和某些组织中硒、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PGHS)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并采用RNA折叠程序对3个前列环素合成酶(PGIS)基因3'非翻译区(UTR)的二级结构进行计算机预测,与已知的39个真核生物硒蛋白基因的硒代半胱氨酸插入序列(SECIS)进行比较.结果低硒大鼠血浆PGI2浓度、血和组织中硒含量及GSH-Px活性显著下降,LPO水平升高,但三组之间血浆TXA2水平和组织中PGHS-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在PGIS基因中未见到硒蛋白所特有的SECIS.结论PGIS可能不是硒酶,硒可能是通过GSH-Px或其他硒蛋白抑制过氧化物的产生而影响PGI2的合成.
作者:黄开勋;瞿祥虎;邓利群;刘红梅;田涛;徐辉碧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儿童皮下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及其与年龄和膳食的关系.方法81名年龄为7天~10岁的儿童在外科手术时采取少量皮下脂肪标本,并调查膳食史.脂肪标本用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的构成,对11种脂肪酸的百分率与年龄的关系用相关与直线回归法做统计分析.结果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和随年龄增长而减少,但硬脂酸(C18:0)与油酸(C18:1)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则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通过与各年龄组膳食史的变化比较,认为,皮下脂肪脂肪酸构成的变化可反映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日常膳食中摄入脂肪的质的变化.
作者:满洪升;周光前;阮初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限食对仔鼠胸腺细胞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Wistar大鼠从怀孕16天进行限食喂养直到生后45天,进食量分别为对照组的50%,观察限食对仔鼠胸腺细胞凋亡及凋亡有关基因Bax、Fas的影响.结果限食组仔鼠死亡率增加,并出现胸腺皮质萎缩、髓质囊性变有细胞碎片等病理改变,胸腺细胞凋亡数(27.0%)明显高于对照组(7.8%,P<0.01).凋亡细胞主要位于胸腺皮质及皮髓质交界处,且此处Bax及Fas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增高,结论限食可使仔鼠胸腺萎缩,凋亡增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机体有不良影响.
作者:徐世侠;叶广俊;薛彬;吴育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测定大鼠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达到高时所需的饲料硒水平.方法以低硒酵母配制低硒基础饲料,在此基础上加不同剂量的亚硒酸钠配成8种不同硒水平的饲料来喂养雄性Wistar断乳大鼠.饲料硒水平分别为0.01、0.02、0.03、0.04、0.05、0.06、0.10和0.20mg/kg.20周时处死大鼠,分别对各种组织中的硒(Se)、细胞内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cGPX)、细胞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GPX)、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GPX)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在Wistar大鼠的各种组织中cGPX发挥佳活性时的低饲料硒水平高于其它两种硒蛋白.雄性Wistar大鼠发挥佳cGPX活性所需低饲料硒水平为0.20mg/kg,eGPX和PHGPX发挥佳活性所需的低饲料硒水平分别为0.04和0.05mg/kg.结论确保满足雄性大鼠cGPX、eGPX和PHGPX三种硒蛋白合成的饲料硒水平为0.20mg/kg.
作者:张在香;杨晓光;田园;朴建华;夏弈明;陈孝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日粮电解质平衡对21日龄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D)发生、血液酸碱平衡、生长板和干骺端胶原蛋白合成和降解的影响.方法在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3个水平的MgO和(NH4)2SO4,使日粮中的硫、镁水平分别达到0.40%、0.65%、0.90%和0.17%、0.37%、0.57%,组成9个处理日粮,饲喂405只Avian肉用公雏.结果高硫诱发了肉鸡TD,日粮中添加镁降低了TD的发生.日粮电解质平衡与肉鸡TD发生率呈线性负相关(γ=-0.825).虽然日粮镁、硫水平对血液pH影响不显著,但高硫降低了碱超和碱贮(P<0.05),酸化了血液;高镁则增加了碱超(P<0.05),起到了碱化作用.日粮高硫降低了血清和生长板酸性磷酸酶(ACP)活力(P
作者:汪尧春;呙于明;周毓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螺旋藻(Spirulina,SP)在热环境下是否能改善血乳酸、血尿素和糖原含量及提高体能、抗疲劳的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实验分五组:1组为基础饲料添加0.5%的SP,2组为基础饲料添加2.5%的SP,3组为基础饲料添加0.5%的SP+0.1%的L-天门冬氨酸(L-Asp)+0.3%的酪氨酸(L-Tyr),4组为基础饲料高温对照,5组为基础饲料常温对照.热应激实验方法为实验的第1~4组为高温应激,第5组为常温对照组.高温环境应激条件:干球温度为(39~40)℃,湿球温度为(32±1)℃,相对湿度为60%左右,热暴露90min.结果1.饲料中添加0.5%SP+0.1%L-Asp+0.3%L-Tyr(3组)和饲料中单纯添加2.5%SP(2组),都能明显地降低血乳酸;2.高温下随着受热时间的延长,血尿素含量明显增加,而3组血尿素明显低于对照组.3.补充0.5%SP及2.5%SP都能显著提高小鼠在高温下肌、肝糖原的储备量.结论螺旋藻可提高热环境下有氧代谢能力,降低血乳酸,增加肌、肝糖原的储备,从而具有提高体能、抗疲劳的作用.
作者:罗海吉;吉雁鸿;卢晓翠;孙峻松;闫舫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锌缺乏与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表达的关系及锌调节胶质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给处于孕期及哺乳期的ICR母鼠喂饲含不同锌水平饲料,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其仔代胚胎、大脑、小脑及肝组织中GFAP的表达情况;同时在穿梭箱内检测成年仔鼠(70日龄)的学习能力;行为实验结束后,在仔鼠的海马脑片上进行诱导长时程增强(LTP)实验.结果实验仔鼠小脑在新生期(出生第1天,P1)开始表达GFAP,而大脑在出生后第5天(P5)才开始有GFAP印迹出现;之后至成年小脑及大脑持续表达GFAP;实验鼠肝组织在发育全过程中均未见有GFAP印迹.比较各实验组GFAP表达量为:P1至P5期非缺锌组(30mg/kg及1OOmg/kg)GFAP杂交条带明显强于缺锌组(1mg/kg及5mg/kg);P1O至成年期,缺锌组(1mg/kg及5mg/kg)大脑及小脑GFAP的杂交条带反而强于非缺锌组(30mg/kg及1OOmg/kg),其强度与膳食锌呈负依赖关系.行为学检测表明,轻度缺锌组(5mg/kg)达到学会标准所需次数明显多于高锌组(100mg/kg);电生理检测表明,轻度缺锌组仔鼠海马脑片上诱导的LTP明显低于高锌组上所诱导的.结论补充锌在发育早期可促进神经前体细胞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及GFAP表达;神经胶质细胞分化成熟后锌缺乏又刺激GFAP过度表达,说明锌缺乏引发神经胶质细胞发生病理改变;发育期锌缺乏与GFAP过度表达及海马突触可塑性下降间存在直接关系.
作者:王福倐;赵法伋;郭俊生;景乃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松花粉对缺锌幼鼠的营养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70只,体重(42±4)g,随机分为7组.1组为对照组,饲料含锌32.2mg/kg;2组为锌严重缺乏组、饲料含锌3.4mg/kg均自由进食.3组饲料含锌84.9mg/kg;4与6组饲料中分别添加2%与5%的松花粉,5组和7组是4组与6组的对照组,采用与松花粉能量和蛋白质含量相同的交换饲料配制;5组饲料含锌与4组相等(4.4mg/kg)、7组与6组相等(5.5mg/kg).3~7组均同2组对喂.结果摄入基础饲料组和含等量锌的松花粉的饲料组间生长情况和生化、血液学指标均未见差异,其营养作用是等同的,松花粉添加组大鼠体重增加量均稍低于其对照组.在饲料能量、锌和蛋白质含量及其它营养素都一致的情况下,尽管松花粉添加量已达饲料的2%与5%,但对幼鼠仍未显示刺激生长作用.结论松花粉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用于儿童作补锌食物.
作者:赵霖;鲍善芬;U.Eidelsburg;K.Eder;M.Kirchgessner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SI)对大鼠血脂水平及体内过氧化状态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分别接受正常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添加SI糖甙300mg/kg和高脂饲料添加SI甙元300mg/kg处理.实验期7周.结果SI显著抑制高脂饲料所致的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但对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几乎无影响.SI对进食高脂饲料引起的体内过氧化物水平升高具有显著拮抗作用,表现在降低肝脏及心肌中的自由基水平,升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肝脏及心肌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少血清及肝脏、心肌和主动脉中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SI糖甙与其甙元的作用特征一致,仅在作用程度上略有差异.结论SI对高血甘油三酯有降低作用,并能改善高脂所致体内过氧化状态异常,减轻对机体的过氧化损伤.在大鼠饲料中SI甙元的效果略优于SI糖甙.
作者:闫祥华;顾景范;孙存普;刘佃辛;吴可;何传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孕期不同钙摄入量对孕产妇钙代谢的影响.方法36名孕妇通过膳食指导和监测按钙摄入量水平随机分为传统膳食组、膳食钙干预组和膳食加钙剂联合干预组,对孕产期有关钙代谢指标、骨钙素及产后45天骨密度监测.结果血清钙磷各期各组间无差异(P>0.05),随孕期进展钙吸收率、钙贮留量、血清碱性磷酸酶和尿羟脯氨酸增加,孕末期达高峰,产后下降;骨钙素也增加,产后仍增加;粪钙和尿钙降低,产后粪钙略增加而尿钙明显降低.母体腰椎骨密度组间差异显蓍(P<0.01).钙摄入量与尿钙、钙贮留量和骨钙素呈正相关(γ>0.53,P<0.01),与钙吸收率呈负相关(γ=0.51,P<0.01).结论我国传统膳食导致孕期低钙摄入情况下,母体虽可通过降低尿钙和粪钙的排泄,增加肠道钙吸收率和骨钙动员等调节,维持胎儿钙需要和自身血钙稳定,产生对摄入低钙的适应,但这种适应是有限的,不能达到较高钙贮留来满足妊娠期钙需要,对自身骨健康和代谢有一定影响,因此孕期应强调富钙食物、钙剂和VD的补充.
作者:邱玲;苏宜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锌缺乏和锌过量对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胚胎长骨体外培养,通过骨组织的形态图象分析及长骨肥大区软骨细胞计数和骨化区破骨细胞计数以及羟脯氨酸(Hyp)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测定研究锌缺乏和锌过量对骨形成的影响.结果当培养基锌浓度高至1×10-3,mol/L时,长骨总长度及面积和骨干长度及面积、羟脯氨酸的含量、肥大区软骨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破骨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当培养基锌浓度为5×10-4mol/L时,AKP活性开始降低,当为1×10-3mol/L时,AKP活性降低更为明显,锌缺乏时,AKP活性也降低.结论锌缺乏和锌过量均可影响骨的发育.AKP在锌对骨发育的研究中是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
作者:马丽英;李灵芝;李云;王瑞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以奥美拉唑(OM)致低胃酸的人体和动物模型进行有关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钙、磷、镁与锌)吸收,以及血浆β-胡萝卜素水平的研究.方法分别以1.全胃肠道灌洗法;2.血清β-胡萝卜素升高反应;3.小肠细菌培养;4.65Zn标记试餐法进行四项实验.结果1.健康成人口服OM(40mg,qd×9d)并不影响食物中上述矿物质的吸收;2.口服OM(40mg,bid×9d),人体血清中总β-胡萝卜素水平升高反应低于对照组;3.这一剂量所致低胃酸时,小肠细菌呈过度生长,但细菌并未与β-胡萝卜素结合而干扰其肠道吸收;4.OM诱发低胃酸并不影响大鼠肠道锌吸收.结论膳食中的H+可能具有代偿低胃酸对营养素吸收的作用.
作者:郑家驹;汤光文;Alastair J. Turmbull;Catherine Serfaty-Lacrosniere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一种以体重、上臂围和握力建立的判别式所作新营养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方法用传统的营养状况综合评价法和新营养评价法对127例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评价,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程度及新评价法与临床常用营养指标的关系;同时还分析了新评价法对手术治疗病人临床结局的预示作用.结果新评价法与传统的评价法有良好的一致性,总符合率为88%;在新评价法划定的两组病人间,营养不良组的绝大多数营养指标值低于正常组;手术病人中,不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30,47%高于正常组(13/66,20%),住院时间也长于正常组.结论新评价法是可靠的营养状况评价方法,可用于估计手术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传瑸;马大权;章魁华;胡晓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膳食硒(Se)、维生素E(VE)水平对糖尿病中间性状--胰岛β细胞合成及分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DM)易感性的作用.方法用低Se膳食造成大鼠低Se模型,再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成DM模型,结合放免技术观察胰岛功能的变化.结果低Se、低VE大鼠对DM易感性明显增强,表现为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胰岛素分泌贮备显著减少,血清果糖胺水平明显升高.分别或联合补充0.2mgSe及500mgVE/hg饲料可程度不同地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及其分泌贮备,降低血清果糖胺含量,其中联合补充Se和VE的生物学效应佳.结论DM发作前,Se和VE的联合生物学效应,可拮抗DM致病因素引起的胰岛损害,具有重要的胰岛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张桂珍;郑德明;高申;王维忠;李广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作者:李茂;郭松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作者:田园;张在香;牟维鹏;杨晓光;李卫东;徐建茹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作者:韩丽凤;朱芳麟;祝增红;王心阔;郑秀贤;周有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作者:王映强;赖炳森;颜晓林;路萍;郑成贵;谭亚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作者:邵良平;周伦江;费政芳;李国平;林藩平;金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作者:张亚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作者:赵文;蒋东升;边庆荣;马晓彤;王庭欣;秦淑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作者:刘剑秋;张清其;吴文珊;李晓青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