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营养学报杂志

营养学报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营养学会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0512-7955
  • 国内刊号:12-1074/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5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2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营养学报杂志   2001年4期文献
  • 镁对入脐静脉内皮细胞D NA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Mg2+对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取新生儿脐带内皮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实验分四组:1.阴性对照.2.阳性对照,培养液中加H2O2.3.补镁组,培养液中加不同浓度的MgSO4.4.补H2O2与镁组:培养液中加H2O2与镁.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各组拖尾细胞率与拖尾细胞长.结果:与H2O2组相比,H2O2+Mg2+各剂量组拖尾细胞率下降、拖尾细胞尾长减小.结论:Mg2+对H2O2诱导的DNA氧化损伤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作者:吕晓华;王瑞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铬对大鼠肥胖基因表达及血糖血脂的影响

    目的:证实铬对肥胖基因表达和体重的影响及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将80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基础饲料对照组、基础饲料加铬组(不同剂量的葡萄糖酸铬)、高脂饲料对照组、高脂饲料加铬组(不同剂量的葡萄糖酸铬),每周称重1次,并于第8周末断头取血,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血中的瘦素,用酶法检测血糖、血脂等指标,同时称取肝、脾、肾及睾丸等脏器,计算脏/体比值.结果:加铬组与对照组相比,瘦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5).结论:铬对大鼠体重的影响不大,但可抑制肥胖基因的表达,同时具有降低血糖、TC、TG和升高HDL-C的作用

    作者:孙长颢;张薇;王舒然;刘庆敏;张毅;宋丹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碘缺乏对子代大鼠不同脑区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胚胎期和新生期碘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大鼠不同脑区(海马、小脑、大脑皮质)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复制缺碘大鼠动物模型,取子代第2、3胎大鼠各24只分别测定大脑匀浆蛋白质和NO含量.结果:胚胎期和新生期碘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子鼠尿碘含量、血清T3、T4含量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为低(P<0.01),有明显的生长发育障碍(P<0.01),学习记忆低下(P<0.01).子鼠脑NO含量的测定表明,海马NO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11.61±2.31/2.36±1.18μmol/g prot,P<0.05).小脑NO含量也明显降低(10.77±5.16/4.70±1.95μmol/g Prot,P<0.05).大脑皮质NO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胚胎期和新生期碘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子鼠脑组织NO含量有影响.大脑不同区域对碘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损伤敏感程度不同,海马内与NO有关的代谢异常明显,这一变化可能参与了碘缺乏大鼠学习记忆低下的发病机制.

    作者:杨勤;庄惠君;陈昊;郭兵;马启铃;庄宗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香菇蛋白多糖抗疲劳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香菇蛋白多糖的抗疲劳作用.方法:香菇蛋白多糖分三个剂量组即:10 mg/(kg@d),20 mg/(kg@d),50 mg/(kg@d)给小鼠灌胃,对照组为生理盐水.7 d后小鼠游泳造成疲劳,测定肌糖原、肝糖原、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氮(BUN)等指标.结果:三个剂量组香菇蛋白多糖均能显著提高小鼠体内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储备量;提高运动前后LDH活力;降低运动后血BUN的增量,加速体内BUN的清除速率.结论:香菇蛋白多糖有抗疲劳作用.20 mg/(kg@d)为佳用量,高剂量无明显优势.

    作者:杨娟;吴谋成;张声华;梁光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β-胡萝卜素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给橄榄油溶液1 ml/kg bw,9 w;四氯化碳对照组:给50% CCl4橄榄油溶液1 ml/kg bw,每周两次皮下注射持续9 w;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组:注射50% CCl4橄榄油溶液3 w后,分别给以维生素A0.1 g/kg bw,每周两次皮下注射,β胡萝卜素150mg/kg bw,每周两次灌胃,持续6 w,之后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羟脯氨酸含量和Ⅰ型胶原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普通病理切片显示,各治疗组中无明显肝细胞损害,纤维化程度计分明显低于四氯化碳对照组(P<0.05);超微结构显示维生素A组的星形细胞中的脂滴数量明显多于正常对照和四氯化碳对照组;而β-胡萝卜素治疗组中脂滴数量多于四氯化碳对照组;治疗组间质中的胶原纤维亦明显减少;2.治疗组羟脯氨酸含量亦明显低于四氯化碳对照组(P<0.05);3.治疗组中的Ⅰ型a2胶原的RNA表达水平亦低于四氯化碳对照组.结论:维生素A 0.1 g/kgbw每周两次皮下注射,持续6 w和β-胡萝卜素150 mg/kg bw,每周两次灌胃,持续6 w能降低由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其作用途径可能与抑制肝脏星形细胞中的脂滴丢失有关.

    作者:许青;李石;贺平;刘彦君;王杰军;张贤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城市轻体力劳动成年人能量需要量的探讨

    目的:了解我国现阶段城市轻体力劳动成年人能量摄入量和消耗量状况,为修订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提供参考.方法:在北京、武汉、广州选择轻体力劳动成年人980人作为调查对象.用24 h回顾法进行全天膳食和活动调查,采用WHO报告的要因加算法估算总能量消耗量.结果:能量摄入量与消耗量,男性组分别为163±42和167±21 kJ/(kg.d)(P>0.05),女性组分别为155±50和159±21 kJ/(kg.d),(P>0.05);以公斤体重计算,男女组的能量摄入量和消耗量均比我国1988年修订的RDA低.蛋白质摄入量男女组分别为93.1±32.8和72.0±30.8 g/kg,供能占总能量15%;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比例,男女组分别为28%和34%;糖类男女组分别为57%和52%;早餐供能不足总能量的20%;广州男女组晚餐供能占总能量40%;北京和武汉女性间餐供能大于12%.结论:我国轻体力劳动成年人能量RDA(1988年)可能偏高,评价能量摄入量时应考虑体重因素的影响.脂肪摄入量偏高、糖类偏低和早餐摄入量不足可能是我国现阶段城市轻体力劳动成年人的普遍现象.指导人们选择合适的餐间小吃对达到平衡膳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卓勤;杨月欣;周韫珍;苏宜香;黄连珍;何志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微量营养素对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IL-4、IL-10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微量营养素硒、铬、钒、维生素E(VE)的联合生物学效应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发病过程中对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对IDDM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小剂量、多次注射方法,制造大鼠IDDM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不同组合给予硒、铬、钒、VE对IL-4、IL-10表达调控的影响及与血糖、活性氧产生等指标的关系.结果:IDDM大鼠外周血和脾脏表达IL-4、IL-10淋巴细胞数目总体偏低于非糖尿病大鼠(P<0.05~0.01).联合给予一定剂量的硒、铬、钒、VE可不同程度地明显提高IL-4、IL-10的表达(P<o.05~0.01),降低升高的血糖水平(P<0.01)和减少组织活性氧的产生(P<0.05~0.01).结论:微量营养素可通过上调IL-4、IL-10的表达减轻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害,防治IDDM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桂珍;刘霆;高申;郑德明;张文岚;杨绍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间隔补铁对防治孕妇缺铁性贫血效果的评价

    目的:研究间隔补铁对孕妇缺铁性贫血(IDA)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91名孕中期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每周补铁组和每日补铁组,连续补铁12w,追踪观察两种补铁方案对孕妇缺铁及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效果.分别于实验前后测定血红蛋白(Hb)、全血红细胞压积(PCV)、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并观察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1.两个补铁组实验前后比较,主要铁营养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贫血患病率及铁缺乏率明显降低(P<0.001);而对照组孕中、晚期妇女的五项铁营养指标均显示,铁营养状况随孕期增加而明显下降,贫血患病率及铁缺乏率明显上升;2.实验结束时,每周补铁组与每日补铁组间血液学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每周补铁组在防治孕妇IDA以及改善体内铁营养状况方面取得了与每日补铁组相似的临床效果,且节约了铁剂,降低了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更易于被孕妇接受.

    作者:周瑞华;李占山;唐咏梅;王健;唐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类视黄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了视黄醇、视黄酸、维生素A醋酸酯三种类视黄醇在体外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及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IL-1)的影响.方法:测定RRI患儿PBMC分泌IL-1、IL-2活性以及在10-9mol/L浓度时上述三种类视黄醇作用下分泌IL-1、IL-2活性,与正常儿童相比较.结果:RRI患儿PBMC分泌IL-1、IL-2活性较正常儿童低,但经类视黄醇刺激后明显增高,可达到正常水平.三种类视黄醇均能明显促进IL-1、IL-2分泌,其中视黄酸作用强,VA醋酸酯次之,视黄醇弱.结论:RRI患儿PBMC分泌IL-1、IL-2活性经类视黄醇刺激后能明显增高,达到正常水平.

    作者:张俊红;钱幼琼;郑德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β-胡萝卜素对大鼠红细胞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利用四氧嘧啶诱发大鼠体内广泛脂质过氧化,研究β-胡萝卜素(βC)对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和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选用2 m龄Wistar大鼠44只,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A、B、C、D四组,其中A、B两组分别喂予基础饲料,C、D两组分别喂含维生素E(VE 200mg/kg)和含天然βC晶体(200 mg/kg)的基础饲料.饲养4 w后,除A组外,在空腹状态下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成人工高自由基动物模型,48 h后宰杀动物,收集血液,摘取肝脏,测红细胞膜、血清、肝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细胞膜流动性.结果:1.四氧嘧啶可使GSH-Px、Na+,K+-ATP酶活性下降(P<0.01),MDA含量增高,红细胞膜流动性下降(P<0.01).2.添加βC或VE后,GSH-Px、Na+,K+-ATP酶活性、细胞膜流动性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βC或VE能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从而保护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稳定.

    作者:申慧琴;高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硒和维生素E对白血病细胞凋亡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Se和VE对白血病细胞凋亡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白血病细胞株HL-60、K562,培养时分别添加Se(8μmol/L)和VE(100μmol/L).利用DNA凝胶电泳技术及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癌基因表达.结果:Se和VE均能诱导白血病细胞HL-60和K562细胞凋亡.VE(100μmol/L)能够抑制HL-60细胞中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有显著性;VE却不能抑制K562细胞内c-Myc基因的表达.相反,Se(8μmol/L)不能够抑制HL-60细胞中c-Myc基因的表达,却能抑制K562细胞内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有显著性.结论:抑制c-Myc基因的表达,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是Se、VE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髓系和非髓系白血病细胞,Se与VE对c-Myc基因的表达的影响迥然不同,提示二者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

    作者:张敬;张军;赵燕;石红军;蔡梅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下丘脑腹内侧核损伤性肥胖大鼠动力相脂肪代谢研究

    目的:探讨下丘脑腹内侧核损伤性肥胖大鼠在肥胖形成动力相中脂肪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变化.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下丘脑腹内侧核损伤肥胖组(VMH)和下丘脑腹内侧核非损伤对照组(sham),于下丘脑腹内侧核损伤和伪性损伤1w后,留取肝脏、皮下脂肪、子宫外周和肠系膜脂肪组织以及腓肠肌分别测定脂肪合成和分解酶活性.结果:VMH组大鼠肝脏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肝脏以及子宫外周和肠系膜脂肪组织的磷脂酰磷酸水解酶、苹果酸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VMH组子宫外周和肠系膜脂肪组织激素敏感脂酶(HSL)活性没有变化,皮下脂肪组织的HSL活性升高,相反腓肠肌的HSL活性下降.在VMH组,皮下脂肪组织、子宫外周脂肪组织、肠系膜脂肪组织以及腓肠肌中的脂蛋白脂酶活性均升高.结论:在动力相,VMH肥胖大鼠肝脏合成和转运甘油三酯能力,以及脂肪组织如子宫外周和肠系膜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和储存增强;另一方面,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也增强.

    作者:薛长勇;郑子新;张荣欣;陆信超;井上修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姜油树脂调节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姜油树脂(GO)对大鼠体外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和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作致聚剂诱导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采用比浊法检测GO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通过小鼠实验性高脂血检测(GO)对血脂和肝脏的影响.结果:GO能有效抑制ADP、AA诱导的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分别高达58.93%和97.53%,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能显著降低高脂膳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硬化指数和肝脏丙二醛(MDA)的异常增高,分别达16.45%、60.45%、37.30%和54.27%;防止甘油三酯(TG)升高,且对肝脏无影响.结论:长期食用GO有一定调节血脂,预防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陈燕;田泽;葛毅强;蔡同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锌对红细胞膜转运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锌对红细胞膜离子转运功能的影响.方法:分体内和体外实验.雄性断乳期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低锌(LZ)、正常锌(NZ)和高锌(HZ)三组,每组10只,分别用锌含量不同的饲料(2.2,28和128 mg/kg diet)喂饲4 w,观察锌摄入量不同对大鼠红细胞膜上Na2/K2泵、COTS-1、COTS-2、Gardos和RF等通道转运活性的影响;体外实验观察加入不同浓度锌(0、5、10、50、100和500μmol/L Zn2+)对人红细胞膜上这5种阳离子转运通道活性的影响.结果:适宜的锌是保证Na+/K+泵、COTS-2和Gardos通道活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体内外过高或过低的锌均会抑制其离子转运功能,COTS-1和RF随锌浓度的升高转运活性增强,提示了其部分代偿功能.结论:锌对维持红细胞膜的正常离子转运功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军花;杨月欣;门建华;王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乌龙茶减肥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乌龙茶是否能抑制由于喂饲高脂饲料而引起的肥胖.方法:以添加乌龙茶的高脂肪食喂饲小鼠10w,检查小鼠体重、肝脏重量、脂肪组织重量以及肝中甘油三酯的含量;从乌龙茶中分离促进脂肪分解的活性物质并检查在脂肪细胞中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导脂肪分解的作用.结果:乌龙茶可以抑制喂饲高脂饲料引起的肥胖和脂肪肝.乌龙茶的水提取物能够促进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脂肪分解,其活性成分之一经鉴定是咖啡因.咖啡因能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诱导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作用.乌龙茶能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结论:乌龙茶的减肥作用可能是由于乌龙茶中所含具有促进脂肪分解作用的咖啡因和乌龙茶中其他有抑制脂肪吸收的物质所致.

    作者:郑毅男;李想;韩立坤;张晶;木村善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采用BMI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病发病率调查及其价值探讨

    肥胖病在全世界愈见增多,肥胖儿童也逐步增加.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提出,肥胖病已日益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流行病.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许多地区儿童肥胖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尤甚.为了解近年上海市区的发病情况,1999年我们对上海市区5 000余名6~14岁儿童进行了体格发育的调查.

    作者:汤庆娅;蔡威;万燕萍;费延文;夏韶民;孙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麦胚黄酮类提取物对血脂和抗氧化的影响

    近年来,对黄酮类化合物降血脂作用有一些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降低实验动物血脂水平.麦胚以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良好的保健功能倍受重视,本研究观察麦胚黄酮类提取物(Flavonoids extract of wheat germ FEWG)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为其在营养、保健及医药等方面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于长青;张东杰;牟光庆;付世新;柳巨雄;张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酸角的营养成分分析

    酸角(Tamarindus indica Linn.)又名酸豆、罗望子、酸梅、罗晃子、九层皮果、油楠等[1,2],属豆科酸豆属常绿乔木植物,高10~15 m,原产非州,现各热带地区均有栽培.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南部、中部和北部(金沙江河谷)常见,栽培或野生,以云南分布面积广,产量高.其荚果圆柱状长圆形,棕褐色,长5~14 cm[1 2.成熟酸角肉味酸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糖类、氨基酸、B族维生素及各种矿物质营养成分[2].可生食或熟食,或作蜜饯、调味酱和泡菜;果汁加糖水是很好的清凉饮料[1].在热带地区的国家,人们常将酸角挤汁加入牛奶、冰淇淋、蛋糕等食品中,制成具有特殊风味的地方小食.

    作者:赵静;冯叙桥;吴永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谷氨酰胺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营养与免疫的关系是现代营养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谷氨酰胺(Gln)是人体血浆和组织中含量丰富的游离氨基酸,也是体内快速增殖分化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肠细胞、肾小管细胞等氧化代谢的燃料,是器官组织间N转运的载体和核苷酸、谷胱甘肽合成的原料.本研究旨在观察基础饲料条件下小鼠灌喂Gln后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耀凌;邹思湘;陈伟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锌和金属硫蛋白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在心、肝、肾、肠等多种器官均可发生,并导致再灌注器官机能、形态及代谢的异常改变n].IRI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研究在外科手术、器官保存与移植等方面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作者以前的工作表明,补充Zn或金属硫蛋白(MT)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究竟哪种更为有效,本实验进行了两种方式的比较研究.

    作者:蒋与刚;郭长江;杨继军;洪燕;高兰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991~200O年本刊发表学术论文的综述(Ⅰ)

    1991年在本刊复刊十周年之际,曾对1981年四季度复刊至1990年末,十年来的论著进行过营养学论著的综述[1].现将1991年至2000年在本刊发表的900余篇学术论文再进行综述.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近十年我国营养学的进展和我国人民营养水平的提高,以增强我们作好营养工作的责任心,并促进与其他学科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现将综述列为以下几部分,分述如下.

    作者:《营养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去除大豆抗营养因子的研究

    凝集素和致甲状腺肿素是大豆中的两种抗营养因子.凝集素能够凝集A型红细胞[1],还对肠壁、肠道细菌生态物质以及免疫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2].致甲状腺肿素包括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和恶唑烷硫酮,其前体物质是硫代葡萄糖苷.致甲状腺肿素主要影响动物甲状腺的形态,是导致甲状腺肿大的主要物质.因此,在利用大豆作为饲料或制取大豆制品时,好除去大豆中的凝集素和致甲状腺肿素.

    作者:于平;励建荣;顾振宇;陈秋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国营养学会历史画册》序

    作者:张文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国营养学会复会二十周年庆典开幕词

    作者:葛可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祝贺中国营养学会复会和营养学报复刊二十周年

    作者:郑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庆祝中国营养学会复会二十周年

    作者:沈治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国营养学会复会二十年工作回顾

    作者:顾景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历届营养知识更新学习班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历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历届全国营养各专业学术会议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全国科普工作会议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