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60Co γ射线损伤小鼠的防护效果.方法:体重23~29 g的8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阳性对照组(即单纯辐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大豆异黄酮实验组.照前正常对照、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天分别以溶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50、100及400mg/kg bw)连续灌胃14 d,灌胃至D7,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接受5Gy60Coγ全身性照射1次,照射后继续灌胃2 d及7 d后宰杀,取血和肝、脾组织标本.结果:(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可显著提高肝组织抗氧化酶CAT和GSH-Px活性;(2)实验组辐照后短期内肝组织MDA含量一过性升高,但很快即显著降低至正常水平,降低幅度和速度均优于单纯辐照组;(3)照射后期实验组小鼠白细胞上升幅度均高于单纯辐照组,且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能升高受照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刺激指数.结论:大豆异黄酮具有提高受辐照小鼠抗氧化能力和增强免疫功能,有利于受辐照后机体的恢复,能显著减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
作者:宋立华;蔡东联;陈小莉;李雅慧;马莉;胡同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豆皂甙(soyasaponins,SS)预防小鼠高脂血症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56只昆明雌性小鼠,根据胆固醇水平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饲料对照组、高脂饲料对照组、高脂饲料+绞股蓝(gyPenosides,GP)20 mg/kg.d对照组、高脂饲料+大豆皂甙5、10、20、30 mg/kg.d四个剂量组,连续实验6 w.结果:摄入适量的SS能够显著降低喂以高脂饲料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SS还能降低肝脏组织中TC和TG的含量.SS能显著降低进食高脂饲料小鼠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能提高肝脏组织中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验显示高脂饲料降低小鼠LPL mRNA水平,SS能升高LPL mRNA水平.结论:SS是通过调节肝脏LPL转录水平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物而达到预防高脂血症的.
作者:肖军霞;彭光华;张声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大鼠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及维生素B12(VB12)的干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及VB12干预组.测定各组血浆Hcy,血清VB12水平和Y迷宫学习记忆情况,并对大鼠海马区进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实验组血浆Hcy水平比对照组升高,并出现空间认知障碍,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海马区AChE阳性纤维减少,呈弱阳性(+).VB12干预组血浆Hcy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变化,但VB12升高,无空间认知障碍发生;VB12干预组海马区有大量的AChE纤维,呈强阳性(+++). 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可引起大鼠空间认知障碍,而VB12可降低Hcy水平并干预空间认知障碍的发生.
作者:彭海;李方明;叶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为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基因1784G>C位点多态性与高胆固醇血症人群膳食干预效果的关系.方法:从北京市西城区8个社区居民中筛出110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所在社区随机分为干预组(64人)和对照组(46人),对两组人群进行血脂谱水平检测、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及SREBP-2基因1784G>C位点多态性检测(PCR-RFLP方法),并对干预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膳食干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干预后膳食结构趋向合理,血清TC、LDL-C和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SREBP-2基因1784G>C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TC和LDL-C水平降低幅度大于GC/CC基因型.结论:本研究初步得出SREBP-2基因1784G>C位点多态性可部分解释高胆固醇血症人群膳食干预易感性的差异,但仍需进一步证实.
作者:段雪英;朱文丽;刀京晶;李勇;肖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无水乙醇灌胃13 w,EGB采用预防性给药的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RT-PCR检测肝组织中血红素氧化酶-1(HO-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酒精组相比,EGB组ALT、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非常显著降低(P<0.01);SOD、GSH-Px活性和GSH含量较酒精组均显著升高(P<0.05);此外,EGB可以诱导HO-1 mRNA高表达.结论:EGB通过减少酒精所致GSH的耗竭,增加抗氧化物质活性或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预防酒精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诱导HO-1表达有关.
作者:宋方方;姚平;周绍良;李珂;孙秀发;刘烈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olyri,Hp)全菌抗原免疫奶羊,观察羊奶中特异性抗体产生规律.方法:采用菌液浓度为60亿cfu/ml全菌抗原,通过滴鼻、多点皮下注射、妊娠期肌肉注射三种途径免疫3只产奶山羊.前两组都于0、14、21、28 d接受四次免疫接种,妊娠组于分娩前后1个月每隔2 w注射1次.收集血清、乳清样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gA、IgG抗体.结果:经滴鼻、多点皮下注射、妊娠期肌注三种途径免疫奶羊后产生了抗体.血清中IgA变化幅度不大,三组血清中IgG较免疫前都有很大升高.羊奶中IgA抗体较免疫前都有升高,抗体水平:滴鼻组>妊娠组>皮下组,羊奶中IgG抗体水平:妊娠组IgG>皮下组>滴鼻组.结论:滴鼻粘膜免疫、多点皮下注射、妊娠期肌肉注射三种途径都能激发奶羊机体的免疫应答,使羊奶中抗Hp-IgA、抗Hp-IgG抗体水平升高,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升高,尤其是滴鼻免疫能够诱导机体同时产生不同部位的粘膜免疫和系统免疫,且所需的抗原量远远少于其他两组,是一个敏感、安全、可行有效的免疫途径.
作者:袁聚祥;武英;张天哲;徐应军;张铁民;马立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膳食中常见的两种环境类雌激素大豆异黄酮(genistein,GS)、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影响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MCF-7细胞在DMEM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中进行常规传代培养,实验前将细胞转移至无酚红DMEM(含5%活性碳葡聚糖苷处理过的FBS)中继续培养5 d,收集细胞,PBS洗涤后接种于内置血盖片的六孔板或75 ml培养瓶,32×10-9mol/L ZEA和75×10-6 mol/L GS对细胞分别处理72 h,用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GS对核增殖抗原PCNA、bcl-2及bax mRNA表达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75×10-6mol/L GS对MCF-7细胞处理72 h可显著提高bax mRNA表达而抑制bcl-2和PCNA mRNA的表达,随后的免疫组化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结果;ZEA的作用效应则与GS相反.结论:膳食雌激素GS和ZEA可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调节基因PCNA、bcl-2和bax表达而调节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和凋亡作用.
作者:余增丽;张立实;吴德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乳酸菌源有机硒保护肝损伤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及其机制.方法:选择93只健康、雌雄对半成年小鼠,分两个系列进行实验.系列Ⅰ:36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CCl4组、CCl4-有机硒保护组(CCl4-Se组),通过腹腔注射CCl4诱发肝损伤后,分别在第2、4 w观察肝组织匀浆中的GSH-Px、CAT、SOD和MDA的变化.系列Ⅱ:48只小鼠随机分为C组、CCl4组、CCl4-低剂量有机硒保护组(CCl4-LSe组)、CCl4-高剂量有机硒保护组(CCl4-HSe组),饲养7 d后通过腹腔注射CCl4诱发肝损伤,再分别在D4、D8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各组动物肝细胞[Ca2+]i的变化.结果:在整个实验期内,肝组织匀浆CCl4组MDA含量明显高于C组和CCl4-Se组,CCl4-Se组与C组接近;CCl4-Se组GSH-Px和CAT活性较CCl4组高,但低于C组;SOD活性三组间虽无显著差异,但C组和CCl4-Se组均较CCl4组高;实验D4,CCl4组肝细胞[Ca2+]i浓度的平均荧光像素是C组的2.8倍,到了D8是C组的5.5倍,而CCl4-Se组均明显低于CCl4组,与C组较为接近.结论:乳酸菌源有机硒可能通过抗损伤保护肝细胞[Ca2+]i稳态而减轻由CCl4诱发的肝损伤过程.
作者:蒋英子;陈龙;潘道东;曹萌;朱善良;周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明牛磺酸能否有效防护谷氨酸兴奋毒性引起的大鼠视网膜尤其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lion cells,RGCs)损伤.方法:通过玻璃体注射谷氨酸建立大鼠视网膜谷氨酸兴奋毒性损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谷氨酸组,牛磺酸干预高、低剂量组,MK-801干预组(阳性对照组)和玻璃体注射PBS对照组.观察谷氨酸兴奋毒性对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结构、超微结构、视网膜电图、RGCs数量的影响及牛磺酸的防护效应.结果:玻璃体注射谷氨酸使视网膜内层尤其是内网状层厚度变薄;内核层细胞:RGCs的超微结构发生变性改变;视网膜电图的a波、b波下降;神经节细胞层的细胞数显著减少(减少53%),以RGCs的减少为主(减少75%).腹腔注射高剂量(25mg/kg bw)牛磺酸可有效防护谷氨酸所致上述损伤及RGCs数量的减少,而低剂量(5 mg/kg bw)牛磺酸的作用不明显.结论:牛磺酸可有效防护谷氨酸兴奋毒性引起的视网膜尤其是RGCs损伤.
作者:许红霞;糜漫天;徐朝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牛磺酸拮抗铅对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用不同浓度醋酸铅染毒和给予牛磺酸干预,观察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终浓度为10-8mol/L的醋酸铅即可抑制神经元突起生长,导致细胞生长活力下降,终浓度为1.6×10-3mol/L的牛磺酸能够抑制这种损害作用,促进神经元生长.结论:牛磺酸能够拮抗铅抑制神经元生长和存活的毒性.
作者:杨烽;李积胜;杨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考察膳食纤维与植酸对动物模型结直肠癌发生的作用.方法:用86只4w龄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纤维素组、果胶组、植酸组、纤维素+植酸组、果胶+植酸组和对照组六组,用1,2-二甲肼(DMH)皮下注射诱发结直肠癌,观察大鼠结直结直肠肿瘤的发生率、肿瘤的数量及体积;测定大鼠结肠粘膜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各组大鼠结直肠肿瘤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植酸组平均每只鼠的肿瘤个数和肿瘤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果胶组、果胶+植酸组平均每只鼠的肿瘤个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植酸组大鼠结直肠粘膜细胞的增殖活性比对照组显著降低.果胶组大鼠结直肠粘膜细胞的增殖活性比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膳食中添加果胶能增加诱癌大鼠患结直肠肿瘤的危险,而饮水中添加2%的植酸可降低诱癌大鼠患结直肠肿瘤的危险.
作者:宋扬;张海平;张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I)对高血脂小鼠记忆的影响及有关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基础饲料对照组;高脂饲料对照组;低剂量SI组:高脂饲料+SI(50mg/kg bw);高剂量SI组:高脂饲料+SI(100mg/kg bw).连续灌胃SI 30d后,测定小鼠记忆能力,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β-脂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液、大脑皮质和海马中胆碱酯酶(AChE)活性以及大脑皮质和海马中氨基酸神经递质(Asp、Glu和Gly)含量.结果:在实验期内造成高脂模型,与对照组比较,高血脂小鼠记忆明显降低,而SI明显改善高血脂小鼠记忆能力,同时使小鼠血清中TC、TG和β-脂蛋白含量以及大脑皮质和海马中AChE活力显著降低,而血清SOD活力及大脑皮质和海马中氨基酸神经递质含量显著提高.结论:SI可改善高血脂小鼠的记忆,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及调节神经递质的代谢有关.
作者:辛天蓉;刘燕强;吕宪禹;王永明;刘德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沙棘籽渣和果渣中黄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用STZ成功地制造了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用沙棘籽渣中黄酮(FSH)和沙棘果渣中黄酮(FFH)连续灌胃4w.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FSH极显著地降低STZ糖尿病大鼠血糖、果糖胺、血脂水平,提高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对乳酸和肝糖原影响不大,同时可调节糖尿病大鼠的饮食水平;而FFH的作用效果不及FSH.结论:FSH能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纠正其物质代谢紊乱.
作者:曹群华;瞿伟菁;牛伟;邓云霞;王意文;谢晶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丙酸钠对肥育猪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6头体重45kg左右的杜长加肥育猪按饲养试验要求分成4组,每组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分别饲喂添加0、0.5%、1.0%、1.5%丙酸钠的饲粮45 d.饲养试验结束后,从每组选出体重相近的8头猪(公母各半)屠宰.结果:(1)添加1.0%和1.5%丙酸钠使血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使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率显著提高,添加1.5%丙酸钠使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2)添加1.0%和1.5%丙酸钠使肝脏中胆固醇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3)添加丙酸钠对肥育猪生长性能、结肠和血清中短链挥发性脂肪酸、粪便中胆固醇和胆汁酸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丙酸钠可以抑制肝脏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有效地减少肝脏胆固醇的合成.
作者:胡彩虹;夏枚生;张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首选的治疗方法[1].抗氧化剂是治疗肿瘤常用的辅助方法[2].维生素A和维生素E是常用的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对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损害,降低肿瘤发病率有一定的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是机体免受氧自由基损害的主要抗氧化酶系,能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免受过氧化物刺激和防御癌变的作用[3].我们先前曾对鼻癌患者血中CuZn-SOD和GSH-Px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放射治疗前后鼻咽癌患者血中CuZn-SOD和GSH-Px均处于较低水平,放射治疗后本来已较健康人低的CuZn-SOD和GSH-Px活性更趋降低[4,5].为了探讨抗氧化剂对辅助治疗鼻咽癌患者的意义,本研究以适量VA和VE给予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服用,观察不同临床分期鼻咽癌患者的抗氧化水平和治疗效果,并进行了10年的追踪研究.
作者:郑美莲;毛志达;黄惠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蜂胶是工蜂从植物体上采集的树脂与其上腭腺的分泌物和蜂蜡形成的有粘性的固体胶状物,含有黄酮类、萜类、酚类等生物活性成分及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1].本研究通过复制高血糖和高血脂动物模型,探讨蜂胶对实验动物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作者:赵文;王庭欣;马晓彤;秦淑贞;蒋东升;宋立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桑叶(Morus alba L.)既是传统的中药材,又是普通食物,服用桑叶治疗一些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研究证实,桑叶具有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的作用[1,2],并从桑叶中分离纯化出有降低血糖作用的化合物[3].我们从桑叶中分离得到一种多糖肽复合物(glycopeptides,GPs),探讨其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作者:薛长勇;滕俊英;邱继红;欧阳红;郑子新;张荣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碘是人体必需的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微量元素,参与重要生理活动,与大脑发育密切相关[1].新生儿及婴幼儿期是仅次于胎儿期的大脑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碘营养状态直接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此期作为婴儿初始阶段,碘的摄取来源于母乳及或配方奶,该阶段婴儿碘营养状态反映了在出生前体内积累及出生后的摄取.2001年3月-2003年3月,我们对在我院出生的1月龄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婴儿及其母亲碘营养进行了检测.
作者:张俊红;杨玲;张晶;郑春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措施是控制血糖(blood sugar,BS),但即使严格控制BS也不能完全阻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国内外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形成与糖尿病氧化应激增高、氧自由基积聚过多密切相关[1,2].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GSPC)是葡萄籽中的天然聚多酚类混合物,我们观察到它具有抗LDL氧化修饰[3]、调节血脂[4]等作用.本实验观察了GSPC对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作者:马亚兵;高海青;周雁;刘相菊;毕轶;沈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