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海参虫草复配物对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利用海参虫草复配物(分别为300、1200mg/kg·bw)灌胃模型大鼠35d,观察其对大鼠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以及肌、肝糖元等的影响.结果 海参虫草复配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含量(P<0.05),提高葡萄糖耐量水平(P<0.05,P<0.01);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含量(P<0.05,P<0.01);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中胰岛素含量(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P<0.05)和β细胞功能指数(P<0.05);增加肌、肝糖元含量(p<0.01).结论 海参虫草复配物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代谢水平,具有较好的辅助降糖效果.
作者:傅佳;王静凤;李晓林;李冰;王玉明;薛长湖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茶氨酸含量.方法 用ODS-SP C18色谱柱(4.6 mm×250 mm,粒径5 μm),以磷酸二氢钾缓冲液(0.1 mol/L,pH6.0):四氢呋喃:甲醇体积比=62:3:35为流动相;高丝氨酸为内标;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流速0.85 ml/min;荧光检测嚣激发波长340 nm、发射波长455 nm检测大鼠血清、脑组织中荼氨酸含量.结果 茶氨酸浓度在1~20 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浓度为1、10、20 μmol/L时日内RSD(%)分别为3.51、1.58、0.75,日间RSD(%)分别为4.54,3.25,2.87;茶氨酸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1.8%~99.1%;低检测限为0.02 μmol/L.SD大鼠给予200 mg/kg·bw茶氨酸灌胃后,血清中峰值出现在0.5~1.0 h之间,脑组织中浓度5 h达到峰值.结论 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有效分离检测大鼠血清、脑组织中茶氨酸含量.
作者:沈慧;沈新南;吴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维生素C(VC)与紫杉醇联合作用,对人乳癌MCF-7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激光共聚焦观察自噬,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变化.结果 VC单独作用,可促进MCF-7的增殖;紫杉醇单独作用及与VC联合作用均可抑制MCF-7的生长,并将细胞阻滞在G2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紫杉醇与VC联合作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与二者的用药顺序有关,紫杉醇作用24后联合应用VC,可协同抑制MCF-7的增殖,并且,紫杉醇的IC50低,即MCF-7对紫杉醇的敏感性高.结论 紫杉醇与VC联合作用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与二者的用药顺序有关,其作用的机制与影响细胞周期分布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李新莉;何栋成;黄苏君;朱圣陶;付春玲;秦立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蜂胶水提液(water extract of propolis,WEP)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致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I/R组、低剂量(100 mg/kg)WEP预处理(WEP100)组和高剂量(200 mg/kg)WEP预处理(WEP200)组.以无创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再灌注2 h建立小肠I/R模型,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肺系数判定组织水肿情况,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试剂盒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核因子-иB p65(nuclearfactor-иB p65,NF-иB p65)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结果 与I/R组比较,WEP预处理组PaO2升高而PaCO2降低(P<0.05),肺系数减小(P<0.05)且肺组织病理变化减轻;WEP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肠I/R所致的肺组织MPO活性升高(P<0.05),并下调肺组织NF-иB p65和ICAM-1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 蜂胶水提液可减轻肠I/R大鼠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иB活化,进而减少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姚树桐;桑慧;商战平;田华;方永奇;王家富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同时口服给予两种示踪剂1-13C-亮氨酸和α-15N-赖氨酸测量人体蛋白质需要量,结果是否一致.方法 选取20名健康青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预设6个膳食蛋白质水平,3个连续的实验周期,在每个实验周期给予日常膳食6d,在D7持续口服13C-亮氨酸和15N-赖氨酸4h,收集给予同位素过程中的静脉血、呼出气和尿液样本.测定血浆、呼出气和尿液中的13C、15N的丰度,计算13C-亮氨酸和15N-赖氨酸的氧化率,建立二项回归曲线计算蛋白质的需要量.结果通过13C-亮氨酸计算的蛋白质需要量是0.92 g/kg/d,无法通过15N-赖氨酸的氧化率建立二项回归曲线求得蛋白质需要量.结论 口服途径以15N-赖氨酸作为示踪剂,不能较好的反映蛋白质摄入量的变化情况.
作者:田颖;朴建华;张宇辉;刘健敏;田园;杨晓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加热或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氧化修饰大豆蛋白对小鼠体内自由基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大豆蛋白加热或MDA氧化处理,饲喂6w龄雄性KM小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未处理蛋白)、MDA氧化组(MDA氧化蛋白)、加热氧化组(100℃加热蛋白)、硫辛酸(LA)组(100℃加热蛋白+0.08%LA).4w后测定小鼠血液和组织的自由基水平、总抗氧化能力、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结果 饲喂氧化大豆蛋白提高小鼠全血、肝脏、胰腺、十二指肠、空肠自由基水平,MDA氧化组自由基水平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加热与MDA氧化组的小鼠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下降(P<0.05),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添加0.08%LA能加速自由基的清除,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结论 摄食加热或脂质氧化产物MDA氧化的大豆蛋白,导致小鼠血液及消化器官自由基显著增加,组织抗氧化能力降低.添加抗氧化剂LA可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缓解营养性氧化应激.
作者:吴秋萍;王姣;乐国伟;水银娟;殷凯健;施用晖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海参和海星脑苷脂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正常组、模型组、海参脑苷脂组(SCC)和海星脑苷脂组(SF),分别腹腔注射相应受试物10天,并于实验进行第7天开始利用四氯化碳(CCl4)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了血清肝损伤指示酶活性和肝脏氧化应激水平以及肝脂含量,并观察了肝脏形态学变化,进行了DNA电泳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肝损伤指示酶活性均显著升高,肝脏脂质大量蓄积,肝脏中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肝脏呈现明显病变,肝细胞大量坏死.海参脑苷脂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或称谷丙转氨酶ALT or GPT),碱性磷酸酶(AKP)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或称谷草转氨酶,AST or GoT)活性和肝脏MDA、NO含量以及肝脂含量相比模型组显著降低,GSH-Px和CAT活性显著升高,肝组织病变和肝细胞坏死状况明显改善,而海星脑苷脂组血清酶活和肝脏氧化应激水平变化不显著,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病变和肝细胞坏死改善效果相比海参脑苷脂组略差.结论 海参脑苷脂对四氯化碳引发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清除自由基,降低过氧化物,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有关,而海星脑苷脂对大鼠肝脏脂质蓄积表现出良好的改善效果,但其对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张蓓;薛长湖;周鑫;杜磊;胡晓倩;王玉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益生菌双歧杆菌V9对便秘和腹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该菌株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153例患有便秘或急慢性腹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双歧杆菌V9菌粉进行为期3 w的临床试验验证,菌粉服用剂量为1.0×1010cfu/d.试验期间,每3天记录一次受试患者的排便频率和粪便形态,并在试验前和试验后采集粪便,测定受试患者体内主要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试验结果证明,连续3w服用双歧杆菌V9菌粉,对便秘、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3%、95.4%和89.9%,与试验前相比,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的数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P<0.01),接近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结论 临床研究表明,双歧杆菌V9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对便秘和急慢性腹泻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王记成;高鹏飞;周琦;王秋实;赵虎云;张和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非黄酮类的多酚化合物,具有多种有益的生物学效应.本研究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酒精导致的人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经体外灌流、分离培养人原代肝细胞.测定白藜芦醇20μmol/L对酒精致肝细胞LDH释放率的影响.人原代肝细胞给予不同受试物(100mmol/L酒精,20μmol/L白藜芦醇,25μmol/L Znpp9(锌原卟啉Ⅸ:zinc protoporphyrin-Ⅸ)24h,观察HO-1酶活性变化,孵育上清液AST,LDH释放水平,肝细胞内MDA,GSH含量变化.结果 白藜芦醇可显著升高酒精致肝细胞LDH释放率的EC50(从700mmol/L上升至1050mmol/L);白藜芦醇可使肝细胞HO-1酶活性明显增加,并可显著抑制酒精导致的肝细胞AST,LDH释放,降低肝细胞内MDA水平,提高GSH含量.但是HO-1抑制剂Znpp9却明显降低了白藜芦醇对酒精导致的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 白藜芦醇对酒精导致的人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其诱导的HO-1酶活性升高有关.
作者:唐玉涵;辛鹏;郝丽萍;姚平;刘烈刚;孙秀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海带多糖(Laminaria japonica polysaccharides,LJP)对慢性局部电离辐射致雄性大鼠睾丸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适应饲养7 d的5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1组、辐射模型3组和LJP干预3组,每组8只;UP干预3个组给予LJP的生理盐水溶液,其余各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经灌胃处理7d后,除对照组外的其它6组,以60Coy射线进行局部照射,除周末两天不照射外,每天1次,每周连续5次,共20次,总刑量每只2.3Gy;分别在停止照射后1、7和14 d处死大鼠,分离睾丸;采用免疫组化、单细胞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的方法研究海带多糖对电离辐射致大鼠睾丸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量和睾丸细胞DNA损伤及其含量的影响.结果 停止辐射1d、7d、14d后LJP各组与对应模型组相比,睾丸组织形态好于对应模型组,睾丸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量降低,其彗星拖尾率、尾长减少;HC峰内细胞占睾丸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应模型组,且UP 14d组1C、2C、4C峰内细胞占睾丸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模型14d组.结论 LJP可明显降低辐射所致大鼠睾丸组织caspase 3蛋白的异常表达和各睾丸细胞的DNA损伤,促进损伤细胞的修复.
作者:刘军;罗琼;阎俊;周银柱;李菁菁;杨明亮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从氨基酸均衡的苦荞籽粒中分离球蛋白与清蛋白的亚基并进行营养评价,获得富含条件性必需氨基酸的均衡亚基.方法 根据蛋白溶解性和分子量大小差异对苦荞籽粒清蛋白和球蛋白各亚基进行分离,对各蛋白亚基组分进行了氨基酸组分分析并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SRCAA)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 清蛋白中39.6 ku、40.6 ku亚基和球蛋白的36.6 ku亚基与FAO/WHO评分模式接近,SRC分值分别达到了66.04、71.84、66.0,其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Arg+组氨酸His)含量分别为122.8,155.2,109.2 mg/g.结论 清蛋白中39.6 ku、40.6 ku亚基和球蛋白的36.6 ku亚基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对改良小麦等其它作物蛋白质营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鹏;刘洋;张曼;高吉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为探讨不同品种黑木耳中铁含量的差异,选用国内市场上常见的八种不同品种的黑木耳.方法 采用二氮杂菲光度法测定黑木耳子实体、黑木耳水提液、料渣及黑木耳多糖中的铁含量,并使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的前处理.结果 黑木耳不同品种子实体间铁含量差异很大,且黑木耳不同部位的铁含量随品种不同变化较大,黑木耳多糖中也有少部分铁存在,含量占子实体的7.14%~23.94%.结论 浙江黑木耳(Aa6)和东北秋木耳(Aa7)舍铁量较高,是两类较好补铁品种.
作者:张拥军;何杰民;蒋家新;朱艳敏;史岳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骼肌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亮氨酸对骨骼肌细胞及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处理后葡萄糖摄取能力及胰岛素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激酶B(AKT)表达的影响,从而为探讨亮氨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和相关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组织块法培养大鼠原代骨骼肌细胞,不同浓度的亮氨酸(0,0.4,2.0,4.0,8.0mmol/L)作用80min或45min,酶法测定基础状态下和胰岛素刺激下葡萄糖摄取能力,确定亮氨酸作用的佳浓度和作用时间;在此基础上,应用PI-3K抑制剂wortmannin作用30min,测定葡萄糖摄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AKT及磷酸化AKT表达水平.结果 胰岛素刺激状态下,2mmol/L亮氨酸作用45min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达大;2mmol/L亮氨酸干预可改善wortmannin对胰岛素刺激下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胰岛素信号传导关键分子pSer473 AKT的表达.结论亮氨酸可改善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这种作用不完全依赖于PI-3K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并且可能与其增强AKT磷酸化水平有关.
作者:刘锐;郝丽萍;李想;马俊;刘皓;杨雪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亚硒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生长、凋亡和hTERT表达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0.5、2.5、5.0、8.0μmol/L)的培养液培养SGC-7901细胞24、48、72、96h,用相差显微镜观察亚硒酸钠对SGC-7901细胞形态的影响;MTT法检测亚硒酸钠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亚硒酸钠对SGC-7901细胞细胞的凋亡的影响;链霉亲和素-生物素-酶复合物(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亚硒酸钠对SGC-7901细胞hTER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MTT法结果显示:用亚硒酸钠培养SGC-7901细胞株24,48,72,96h后,随浓度增加,吸光度值逐渐降低,24h后当亚硒酸钠浓度大于2.5μmol/L时,与对照组比较其吸光度值均明显降低(P<0.01),48、96h后各浓度亚硒酸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其吸光度值均明显降低(P<0.01).随浓度的增加,亚硒酸钠时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加.(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亚硒酸钠可促进SGC-7901细胞发生细胞凋亡.5.0、8.0μmol/L亚硒酸钠组比正常对照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3)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亚硒酸钠可降低SGC-7901细胞中hTERT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平均光密度(MOD),24h时5、8μmol/L亚硒酸钠组与对照组比MOD明显降低(P<0.01),48h时0.5、5.O、8.0μmol/L亚硒酸钠组与对照组比MOD明显降低(P<0.01),72h时2.5、5.0、8.0μmol/L亚硒酸钠组与对照组比MOD明显降低(P<0.01),96h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MOD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亚硒酸钠能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TERT表达有关.
作者:王慧;苏衍萍;葛丽;刘立伟;魏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河豚鱼(puffer fish)又名气泡鱼,广义上指硬骨鱼纲(Osteichthyes)、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鲈形总目(Percomorpha)、豚形目(Tetrodontiformes)中所有种类河豚鱼的统称,但实际上河豚鱼是指与我们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类剧毒却又味道鲜美的经济种类[1].
作者:陶宁萍;龚玺;刘源;王锡昌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高聚物-盐双水相体系对维生素B萃取率很高,其与荧光法结合用来测定维生素类物质有较高灵敏度[1].不同聚合物对同一种物质萃取能力有所不同,如聚乙烯吡咯烷酮对维生素B6(VB6)的萃取率高于聚乙二醇,但分相速度较慢且成本较高.由于复杂的氢键作用,VB6在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二醇混合体系中的分子刚性大大增强,荧光强度将有所增大[2-3].为此,本研究用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一硫酸铵双水相萃取VB6.
作者:谢秀娟;张振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硒是人和动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防癌等多种生理功能[1,2].食物是人体获取硒的主要来源,长期摄硒不足或过量,会增加许多疾病发生的几率[3].由于有益性和致毒性之间的浓度界限很窄,硒的日推荐摄入量被限制在50~200μg/d[4].
作者:徐庆兵;鲁丹;张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框鳞镜鲤原产于德国,简称框鲤,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鲤亚属.上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已经在东北地区开始养殖.框鳞镜鲤不仅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发病率少、产量高、养殖风险低,而且体形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受到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喜爱[1].
作者:艾明艳;胡筱波;熊善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又名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1].东亚飞蝗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分布于华北、华南、华中、华东及台湾、广西、四川、云南.东亚飞蝗主要以小麦、玉米、高粱、粟、水稻、稷等多种禾本科植物为食,也侵害棉花、大豆、蔬菜农作物等.
作者:张干伟;孙素玲;汤坚;凌文慧;钟玉林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营养不良是指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应用过度,导致患者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发生不良影响[1].但通常营养不良是指营养不足即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PEM).住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会导致多种不良临床结局.国内有许多学者报道了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其分布的调查报告[2-4],但调查方法各异,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其分布各不相同.
作者:张片红;朱心强;何芳;陈素娥;魏琳;韩春茂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王佩纲教授(1919-2009),中共党员,吉林省长春市人,1948年毕业于沈阳私立辽宁医学院,先后供职于华东军区总医院、中央卫生研究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作者:辛素贤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王佩纲教授毕业于辽宁医学院(亦称小河沿医学院),具有很好的英文和日文功底与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我军于1951年成立解放军医学科学院时,他随王成发教授从中央卫生研究院来到上海,组建营养系.同来者还有方允中、杨均、苏鸿鑫,他们一行五人是军事医学科学院营养系的创建人,也是建立我军营养学科的主要专家.
作者:顾景范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