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 国际刊号:1009-7090
  • 国内刊号:12-1329/R
  • 影响因子:0.46
  • 创刊:1997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147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Pж(AJ) 文摘杂志(俄),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2002年2期文献
  •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可降解膜支架上的附着生长及穿透性研究

    目的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两种可降解膜支架上的附着性与穿透性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牙龈以修复牙龈缺损及纠正牙龈萎缩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方法可吸收性支架采用GC膜和Gore-resolut XT膜;人龈成纤维细胞从5例就诊患者健康牙龈组织中分离,用DMEM培养液培养,第四代继代细胞以一定密度播种在两种支架膜上进行培养;定期分别用LDH试剂盒测定附着在支架上的细胞数,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膜下透过的细胞数并求出细胞透过率;结果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GC膜支架上比在Gore-resolut支架上具有较高的附着率和穿透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 GC膜状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其结构、孔径和降解速率有助于人龈成纤维细胞的三维附着生长,适宜进一步作为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牙龈的支架材料.

    作者:姚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NK-107树脂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犬的实验研究

    目的用NK-107树脂进行血液灌流清除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犬血中的炎性介质,观察犬的全身反应;方法选犬28条,采用Aho方法制作SAP模型21条,分为血液灌流组、盐水腹腔灌洗组、SAP模型组,另外7条为假手术组;血液灌流组用NK-107树脂进行血液灌流,盐水腹腔灌洗组用生理盐水进行腹腔灌洗,每天1次,共5次;对4组分别检测血清TNF-α、IL-1、IL-6,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和生存情况及胰腺组织学改变;结果血液灌流组IL-1、IL-6及TNF-α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但低于盐水腹腔灌洗组和SAP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血液灌流组临床生存情况较盐水腹腔灌洗组和SAP模型组好;结论血液灌流可有效地降低重症胰腺炎犬血液中细胞因子,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缩短胰腺炎的病程,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王毅军;徐东波;杜斌;杜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静态与动态下脱细胞猪主动脉瓣种植人成纤维细胞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在脱细胞猪主动脉瓣膜材料上种植人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与效果;材料和方法采用在脱细胞猪主动脉瓣膜材料上静态与动态种植人成纤维细胞,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静态种植不能在猪主动脉瓣叶的两侧形成完整的单层人成纤维细胞融合层;而经过动态种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猪主动脉瓣叶两侧形成完整的单层人成纤维细胞融合层;结论动态种植较之静态种植易达到形成完整均匀的细胞种植效果.

    作者:廖中凯;胡盛寿;周建业;阎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双腔右心室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双腔右心室(DCRV)的价值;方法总结1995年1月~2001年5月间经手术证实为双腔右心室的12例住院病例资料,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心动图上右心室腔内室上嵴至右心室游离壁见粗大肌束横跨,中央孔狭窄,将右心室分成高压腔及低压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中央孔示五色镶嵌的湍流,CW估测中央孔狭窄压差来判断病变程度;12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诊断DCRV与手术符合10例,符合率为83.3%;DCRV以合并室间隔畸形为常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诊断DCRV及其合并心脏畸形等方面具可靠价值,已成为临床上术前正确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价重要手段.

    作者:卢中秋;计光;倪显达;孙成超;徐湘挺;管丽洁;张怀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间位结肠综合征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间位结肠综合征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万余例需作上腹部检查的患者常规进行肝与横膈间结构层次的超声波探测,并对其中21例在肝-横膈间发现有嵌顿结构图像的患者进行X线腹部平片或CT检查;结果 21例患者均于肝与横膈间测及片状等回声区或增强回声区,主要位于肝左内叶至右前叶前上方,并对肝表面产生弧形压迹,其中15例能清晰显示肠管结构及气体回声,经X线腹部平片或CT检查确诊;另6例显示均匀的等回声区,经大量饮水(600~800 ml)后1~1.5 h复查或隔日复查,腹部平片检查确诊;结论间位结肠综合征具有典型的超声波声像图特征,超声检查能准确地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倪晓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多发肺血栓电子束CT诊断(1例报告)

    电子束CT(EBCT)有高时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横断面成像避免了影像重叠,有利于显示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结构、空间位置及连接关系,对复杂心血管畸形的节段分析有重要价值.

    作者:郑可;韩玲;戴汝平;金梅;吴邦骏;陆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引导管芯在更换经口气管导管的应用

    目的观察应用引导管芯做引导,更换经口气管内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6例已完成气管内插管的病人,将引导管芯插入气管导管内至隆突水平,并拔出气管导管;将欲更换的气管导管套在引导管芯外,在管芯引导下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完成换置;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更换导管,换管过程中病人氧合良好,术后未发生与更换导管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引导管芯更换气管内导管,方法安全、简便易行,可替代传统换管方法.

    作者:高宝柱;谷世富;华伟;瞿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国产XG-1型一次性使用含血灌注心肌保护器研制及临床使用报告

    目的介绍国产XG-1型一次性使用含血灌注心肌保护器研制及临床应用成果报告;方法该心肌保护器呈倒U字型结构,其部件热交换器内腔承受压力在552 kPa,升降温速度快,降温达3 ℃/min以上,升温2 ℃/min以上;临床应用171例,本组病情重,年龄在1.5~68岁,体重为9~86 kg,体外循环时间为60 min 50 s~268 min,心脏阻断时间为31 min 5 s~207 min,能供给心肌不同温度氧合血心肌麻痹液;结果它集供给心肌氧气血、心肌麻痹液[φ(心肌氧气血)φ(心肌麻痹液)=41]、测温、测压、祛泡、过滤等功能于一身,心肌保护效果确实,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很少有低心排发生,全组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该装置对心肌保护效果好、设计合理、技术先进、使用方便,为国内一种先进的心肌保护装置;是体外循环心肌保护领域内一种新的突破.

    作者:李柏春;张红超;徐珊;李卫红;许艳红;闻庆梅;陈京儒;杨景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低分子右旋糖酐与中药“升脉”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特殊应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在维持性血液透析(HD)中,随着HD时间的延长,在HD过程中发生低血压,已成为透析室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HD中较危险的问题之一,处理不当,可以继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肠系膜动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为了确保HD的正常进行,保持适当的血压水平是不可缺少的.有些患者还表现为经常性低血压,这些患者不仅在HD时,而且在非HD时也呈现低血压[收缩压为13.3 kPa(100 mmHg)以下,除外心功能衰竭等引起的低血压].

    作者:董淑丽;张蕴霞;何志平;傅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保留瓣下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

    二尖瓣的瓣下装置(腱索及乳头肌)有着重要的力学性能,在维持左心室收缩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常规二尖瓣置换术(MVR)中,切除病变瓣膜及瓣下装置,则破坏了这一重要功能,术后易致心功能不全.我们于1997年10月~2000年12月间共行保留瓣下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MVRP)23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娄熙彬;谢维泉;王晨光;叶玉祥;唐力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急救烧伤敷料结构设计、物理性能和临床应用

    目的对急救烧伤敷料进行结构设计,通过有关性能测试和临床应用来验证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方法根据急救烧伤敷料的使用要求将该敷料设计成双层结构,并对该敷料进行红外光谱、物理性能测试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红外光谱测定证实了敷料的双层结构;物理性能测试表明该敷料具有较好的吸水力、强度及弹性,而且透气性、透湿性适宜;临床疗效观察也表明该敷料能够较好地吸收创面渗出液,不粘连创面,对创面刺激小,具有一定的止血和抗感染作用,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多种规格,使用方便等特点,尤其适用于烧伤创面的急救包扎;结论该急救烧伤敷料的结构设计具有合理性.

    作者:关静;李瑞欣;张西正;武继民;高怀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胸腺肽α1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重组干扰素α-2b具有抗病毒与免疫调节作用,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为了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治愈率,我们应用胸腺肽α1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郑临;杨益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多功能中医针灸治疗仪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研制一种既能进行电针和体外按摩治疗又能进行灸疗的多功能针灸治疗仪;方法电针和体外按摩采用非对称双极性零电荷积累的输出设计,灸疗由微处理控制施灸温度,仪器工作过程由微处理器控制;结果多功能针灸治疗仪具有多刺激模式的电针和体外按摩输出,治疗时无疼痛感,灸疗温度可定量调节,安全可靠;结论试用结果表明,该仪器临床治疗功能齐全,疗效可靠,患者易于接受,可替代传统中医针灸疗法.

    作者:刘志朋;殷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EMG信号的计算机自动识别与处理系统

    目的建立EMG信号的计算机自动识别与处理系统,探讨该系统对各种神经、肌肉疾病肌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系统利用各种信号处理技术,通过计算机提取轻收缩运动电位、重收缩波形,给出各特征参数;结果该系统可快速、准确处理肌电信号数据,结合肌电图数值特征,给出诊断结果;结论该系统设计科学、诊断快速、准确,从而提高了肌电图诊断的准确度.

    作者:周辉;黄海;陈红薇;黄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纳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和生物学相结合而形成的纳米生物学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米技术和医学相结合形成的纳米医学必将大大改善医疗方法,提高治疗水平;被誉为21世纪制造技术的纳米技术将允许我们廉价地制造一些复杂的分子机器,也允许我们制造一些比细胞还要小很多的工具,利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来探究生命的奥秘,可以使医疗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也能够让我们以不可思议的细节来检查生物组织和器官.

    作者:王国清;钟季康;王保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我国介入放射学新进展

    本文从影像学设备、支架技术、导管栓塞技术、基因治疗等几个方面阐述介入技术的新成果;计算机控制的显示技术、造影剂长距离自动跟踪技术(步进技术)及三维血管成像等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上,CT透视引导介入穿刺正逐渐在临床应用,介入MRI基本处于研究阶段;内支架及导管栓塞技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可部分取代外科手术;用介入放射学方法进行基因治疗前景令人鼓舞;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和普遍应用,现已成为同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之一,在新的世纪里,介入放射学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作者:刘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泌尿系统肿瘤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技术在泌尿系统已有广泛应用,这包括血管内介入技术和非血管性介入技术,如经导管治疗、经皮针活检、经皮肾盂造口术,以及经皮尿路成形术等等.

    作者:贺能树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