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细胞活性,客观评价CN2006型生物人工肝支持装置恒温培养箱控制系统,为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6周正常引产的人胎肝,胎肝组织采用两步灌流法进行消化分离。在培养条件为37℃、5%CO2、湿度100%下培养24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及形态变化;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以2×105/ml细胞数在酶标仪上所测吸光度作为对照;同时,检测胎肝细胞清除氨的能力,设无胎肝细胞的反应器为空白对照。结果胎肝细胞培养24 h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呈集落状生长。在装置内反应器中培养24 h后,胎肝细胞在装置的反应器中生长良好,而且得到了增殖。细胞在装置内反应器中培养24 h后,加入氯化铵溶液,通过在不同时间检测氨的浓度表明在装置内反应器中培养的肝细胞具有生物转化功能。结论细胞在CN2006型生物人工肝支持装置中不仅生长良好,而且还具有生物转化功能,说明设计的恒温培养系统适宜细胞生长环境,为生物人工肝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向德栋;王宇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骨科超重密闭式硬质容器盒灭菌后湿包的原因,寻求其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将我院骨科密闭式硬质容器盒200套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密闭式容器盒内的器械按照不同的器械摆放方式、装载方式、包装方法及真空后续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统计出两组的湿包率。结果对不同的器械摆放方式、装载方式、包装方法及真空后续时间的密闭式硬质容器盒湿包情况进行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骨科器械的摆放方式、装载方式、包装方法及改变真空后续时间可有效地防止骨科超重密闭式硬质容器盒灭菌后湿包的情况。
作者:李其斌;林巧玲;林彬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两种新型血液净化方法连续白蛋白净化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或配对血浆滤过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4例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PE+CAPS组13例、PE+CPFA组15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血氨、电解质、血气分析及血常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E+CAPS与PE+CPFA治疗后肝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凝血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E+CAPS组治疗后肾功能明显好转,TBIL下降幅度为42.00%;PE+CPFA组治疗后TBIL下降幅度为35.53%。PE+CAPS组总存活率为61.5%,PE+CPFA组总存活率为53.3%,对照组总存活率为25.0%。结论由于中、晚期重型肝炎肝脏坏死面积较大,建议尽早进行PE联合CPFA或CAPS治疗,合并肝肾综合征或肝性脑病者首选CAPS治疗。
作者:周再生;吴素红;叶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本实验采用以CC/MS为基础的代谢物组学为理论,结合现代生物质谱技术,对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及其生物人工肝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实验选择杜洛克猪作为肝衰竭动物模型,生物人工肝用肝细胞来自中华实验小型猪。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生物人工肝组和假手术组。对3组实验动物进行12、18、24、36 h时间点的血样采集,并冻存于-80℃超低温冰箱,直至样品前处理。另外,通过GC/MSr质谱检测对所有样品进行分析,并对所得到的经标准化的数据在数学处理软件MATLAB 7.0进行PCA分析。结果通过PCA分析,对照组因动物发生急性肝衰竭在短期内死亡,而生物人工肝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结论急性肝衰竭猪动物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以反映人体肝衰竭过程的病理过程。
作者:盛国平;虞科;杜维波;徐威;潘小平;刘小丽;章益民;陈月美;程翼宇;李兰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分析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传统手术高死亡率原因、降低Standford A型AD手术死亡率及改善中远期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杂交手术在Standford A型AD的应用情况以及完全腔内技术治疗Standford A型AD的应用情况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进展进行概述。通过分析发现,虽然Standford A型AD的高死亡率状况还未完全改善,但随着材料的研发及介入杂交手术技术的进步,治疗效果在不断改善。
作者:付强;魏民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纳米银产品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安全性评价标准难以准确地反映纳米银的毒性情况,这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从纳米银的抗菌机理、毒理研究以及应用情况对纳米银进行概述,并从FDA对纳米材料及主要纳米银产品的性能评估入手总结出目前对纳米银抗菌伤口敷料及抗菌烧伤敷料的性能评估方法。通过本文对纳米银的回顾性总结发现了纳米银产品存在的问题。因此,提供全面的毒理学评价资料,建立评价纳米银生物安全性的标准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备高效低毒的纳米银制剂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常津;顾汉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多数上皮性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关键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沿着一条途径进行连续遗传学改变的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至少存在两种途径,且具有不同的分子遗传学、生物学行为及临床预后。当致癌因素作用于靶器官时,远离肿瘤以及肿瘤附近形态学正常的组织也可以发生与肿瘤组织相似的生物学特性改变。在膀胱癌初的克隆扩增中,前驱基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篇文章拟对上述观点进行简要概述。
作者:王爱香;畅继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肝肾综合征患者透析期间的营养状况及饮食护理,尽早发现营养不良,及时予以纠正,提高肝肾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30例肝肾综合征透析患者,采用聚砜膜透析器在sambroak95型血透机进行碳酸氢盐透析。根据营养状态评价,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在透析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加强宣教,进行心理指导,并强化饮食在维持性透析中的重要性。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结果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营养指导,患者的皮下脂肪层明显增厚,精神及体力亦较前有明显好转,干体重、白蛋白等明显增加。结论做好肝肾综合征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的营养评估与饮食指导,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减少患者透析并发症、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殷桂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根据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个体特殊性进行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方法的选择。本文主要概述了治疗前的护理要点,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护理要点以及治疗后的护理要点,总结出无肝素CRRT过程中的护理要求。
作者:张海霞;王丽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肝移植患者无肝素CRRT配合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的21例肝移植患者无肝素CRRT配合治疗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24 h需用2-3套管路及滤器,其余19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结论肝移植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消耗等原因,容易发生出血现象。因此,无肝素的CRRT治疗对肝移植的患者来说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正确的无肝素护理技术是肝移植患者行CRRT治疗的保障。
作者:王微娜;周淑亚;徐雅玲;袁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增加安全性,采用血浆置换联合配对血浆分离吸附进行重型肝炎的治疗并对其进行专业护理。方法对15例重型肝炎患者行PE+CPFA治疗43次,均采用单针双腔管静脉穿刺针行右颈内或股静脉置管术,建立血液通道。采用单纯血浆置换联合配对血浆分离吸附进行治疗。为了确保PE+CPFA治疗有效、安全,护理方法的正确选择非常重要,对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专业护理。结论 PE+CPFA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重型肝炎的方法,加之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ALSS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何用群;梁少媚;钟志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人造器官”领域,又有了重大突破!哈佛大学的科研人员表示他们已经有能力制造一些带着血管的人体组织,而采用的方式就是3D打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冠心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上升,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需求不断增长,其临床治疗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国产冠心病介入材料的发展壮大,则进一步提升了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整体实力。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奈西利肽(重组B型脑钠肽)因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改善呼吸困难而被批准用于急性心力衰竭。但是批准之后,奈西利肽对急性心衰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引起了很大争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美国学者们对比了接受机械主动脉瓣置换和人工生物主动脉瓣置换后患者的早期死亡率,结果表明,在同时接受主动脉置换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中,与人工生物瓣置换相比,机械主动脉瓣置换与术后当天及30天以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利用免疫系统完整的小鼠,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个丙型肝炎病毒(HCV)持续感染、完整反映HCV感染自然史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进展的动物模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强的松龙治疗乙型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住院病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上8点给予强的松龙60 mg/d口服,晚上8点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每周检测肝功能,15天检测HBV-DNA。观察时间为1个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显著缓解,表现为总胆红素和氨基转移酶下降,血清白蛋白升高。结论对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选用拉米夫定和强的松龙进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杨毅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