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Burch-Schneider(BS)网杯和颗粒状异体骨打压植骨技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及其近期疗效.方法利用对患者主观症状、患髋客观体征和功能进行评价的评分系统,对9例术后平均3.8年的使用网杯的全髋关节置换或翻修患者评分,按得分情况评价l临床效果.结果随访时患者均完全脱拐,能上下楼梯,生活可自理,部分患者行走时跛行和穿袜困难,治疗的优良率为89%.结论(1)加强性网杯重建髋臼适用于存在重度腔洞型和混合型髋臼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或翻修患者,它是解决严重髋臼缺损的有效方法.(2)BS网杯属生物固定型网杯,网杯和髋臼的骨性愈合为术后良好的远期疗效创造了条件.(3)在骨盆环完整的条件下,BS网杯下翼无须按常规固定于坐骨或耻骨上,可将其自髋臼横韧带上方插入,同时用多枚螺钉固定上翼并使网杯有向外的弹力,这种固定方式的效果佳.(4)网杯上翼的折弯应顺应髂翼的弧度一次成型,反复折弯易致其断裂或下翼与髋臼横韧带之间松脱,造成网杯与骨床接触不良.(5)在髋臼缺损内填充颗粒状异体骨并压实,植骨颗粒以0.8cm×0.8 cm×0.8 cm大小为宜,提倡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作者:韩一生;朱庆生;吴尧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并发严重椎管内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脊柱手术后并发严重椎管内感染的原因,5例中4例行切开清创引流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从中总结出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结果5例感染均获治愈,1例遗留双下肢运动、感觉功能轻度障碍.结论(1)椎管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2)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无菌观念不强,术后处理不当是引发椎管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明确原因,严于防范,才能防患未然;(3)患者卧床制动,全身支持治疗,大剂量敏感的可透过血脑屏障抗生素的应用及局部合理用药,尤其是伤口清创引流等综合处理才能避免严重后果.
作者:陈永雄;陈环球;姜苗;敖立国;梁国平;宋卫东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血清中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水平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间的关系,及对手术后软骨代谢改变的反映.方法研究对象包括6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及22名正常人.45例患者分别行不同方式手术治疗,术后半年复查.正常人及患者术前和复查时抽取静脉血,摄下肢负重位X线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样本中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的水平.结果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中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水平在轻型骨关节炎组升高,在关节明显狭窄组水平高,而在严重狭窄组明显降低.术后半年,全膝关节置换术组血清中蛋白聚糖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截骨术组血清中Ⅱ型胶原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中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的水平与骨关节炎软骨的破坏程度、软骨细胞的合成反应及软骨的总量有关.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水平是反映软骨代谢改变的较敏感的指标.
作者:姚力;周乙雄;赵丹慧;尹大庆;张洪;康倩;薛延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脊柱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中老年患者,采用椎弓根系统治疗的方法;并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共治疗25例脊柱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中老年患者,男17例,女8例;年龄43~63岁,平均52岁;T111例,T126例,L1 8例,L2 7例,L3 3例.按照Jikei骨质疏松分级标准,骨质疏松初期者5例,Ⅰ级者7例,Ⅱ级者1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系统短节段内固定术,应用RF钉6例,AF钉8例,USS 5例,Socon 6例.行侧前方减压15例,未做任何减压10例.术中采取增加螺钉直径、应用椎体复位器等措施,使塌陷的椎体复位,并增加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同时进行椎体内植骨,增加椎体愈合后的强度.结果术后随访9~48个月,平均28个月,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矢状位指数从伤前的平均53%恢复至术后的89%.未发生内置物断裂和螺钉松动现象,也无复位丢失现象.结论中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对其脊柱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治疗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手术的失败率.
作者:张贵林;李楠;公茂琪;丁占云;张波;王满宜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膝十字韧带移植重建术中韧带末端缝合固定的方法及固定强度.方法将24条带髌骨的髌韧带标本分为3组,对其末端分别采用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缝合2针、3针,缝合材料为Ethilon缝线及直径0.4 mm钢丝,对样本分别进行拉伸力学检测以比较强度,探讨佳的缝合针数和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结果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缝合2针,缝合点固定强度超过钢丝材料的破坏强度;用缝线缝合2针的强度达到80 N以上,超过缝线材料的破坏强度;将第一针贯穿韧带缝合,不降低固定强度.根据实验结果,将改良的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临床应用17例,加速了术后早期康复,取得良好效果.结论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缝合2针或3针的固定强度差别不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一针贯穿韧带,可减少缝线裸露但不降低固定强度,均超过缝合材料破坏强度.若想增加固定强度,应从改进缝合材料强度和增加缝线数目着手,此缝合法临床应用可加速康复,固定可靠.
作者:张春礼;范宏斌;李明全;王臻;王海强;刘继中;李新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介绍应用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方法依髋臼的解剖学特点与镍钛合金的特性,研制出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它由前柱臼A、后柱臼B、弓齿C、转子D四组系列组成.至2001年10月,该系统临床治疗髋臼骨折41例.结果该内固定系统能将复杂粉碎的髋臼骨折稳定地聚合于解剖位,术中操作简便.术后随访6~28个月,其中38例术后1.6个月达骨性愈合,并于术后2.5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术后并发异位骨化、关节失用1例,骨化性肌炎致功能障碍2例,感染但未遗留功能障碍1例.结论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的应用,为粉碎性髋臼骨折的解剖性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春才;许硕贵;王家林;禹宝庆;侯铁胜;纪方;吴岳嵩;王继芳;梁雨田;李重茂;沈惠良;李斯明;王爱民;胡小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the posterior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病理现象,表现为颈椎后纵韧带内异位骨的形成.
作者:崔志明;贾连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诱导分化为骨、软骨、脂肪、肌腱、神经、肌肉等组织和造血支持基质.因此,其在细胞和基因治疗方面呈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傅德皓;杨述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撑开复位与椎体成形术后椎体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收集6具新鲜成人尸体的胸腰椎标本,制成T11~L1、L2~L4、T1~L2节段标本共10具,用自由落体撞击试验造成中间椎体爆裂型骨折,撑开复位、用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行椎体成形术.分别于骨折前、骨折撑开复位后、椎体成形术后用薄层CT扫描测量中间椎体内空隙,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骨折前、椎体成形术后中间椎体与其上方椎间盘在前屈、后伸、侧屈和扭转应力下刚度的变化,并比较成形术后的伤椎及其下方的完整椎体的抗极限压缩测试结果.结果8具标本造中间椎体爆裂型骨折模型成功.(1)骨折前椎体内无明显空隙;骨折并撑开复位后椎体内空隙体积平均为5.25 cm3,占椎体总体积的13.9%;椎体成形术后空隙减少,与骨折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骨折前椎体骨密度在正常范围,骨折并撑开复位后骨密度较骨折前降低;椎体成形术后,骨密度较骨折复位后及骨折前均明显升高.(3)椎体成形术后,伤椎的刚度与骨折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抗极限压缩强度的均值低于其下方完整椎体,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伤椎上方椎间盘在前屈和后伸应力下的刚度小于骨折前,但在侧屈应力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标本在扭转应力下的刚度小于骨折前.结论(1)撑开复位未能恢复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椎体结构上的完整性,这可能是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与矫正度丢失的重要原因.(2)应用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行椎体成形术有助于伤椎的重建,术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接近骨折前水平.
作者:徐宝山;唐天驷;胡永成;倪才方;杨惠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在兔膝关节滑膜切除术中置入壳聚糖膜以预防术后关节粘连的效果.方法将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壳聚糖膜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均行右侧膝关节滑膜切除术,术中实验组在滑膜切除区域放置壳聚糖膜,对照组不放膜.术毕,右下肢石膏管型固定4周.对每组动物行右膝关节的大体观察、半定量计分、组织学观察、生物力学分析及生物化学分析,所有的定量数据经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半定量计分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粘连程度较严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光镜下组织学观察显示,对照组有大面积致密的厚纤维组织形成,实验组有松散的极薄的纤维组织形成.生物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膝关节屈曲挛缩的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粘连组织中的总胶原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实验组Ⅲ型胶原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膜组关节粘连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壳聚糖膜可以有效预防膝关节术后粘连.
作者:陈百成;郭斌;赵振拴;高石军;邵德成;王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growth factor A,PDGF-A)与PDGF-αR的表达,进一步探讨两者对骨折愈合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ABC法),检测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5、7、14、28、42 d)骨痂组织中的PDGF-A与PDGF-αR的表达与变化.结果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骨痂组织内软骨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等可呈现不同程度的PDGF-A与PDGF-αR的表达.结论PDGF-A参与调节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能力的降低可能与PDGF-A分泌水平异常有关.
作者:郝永强;戴尅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先天性膝关节脱位是较为少见的畸形[1],我院2002年1月治疗一例,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徐自强;和素芬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儿女,6岁,发现左足跟部畸形,行走时左鞋易脱落4年余.
作者:高大柱;秦慈南;陈峰;胡大勇;孙成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例l男,38岁,因右胫腓骨骨折10 h入院.入院查体: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右小腿中段肿胀,皮肤轻擦伤,足背动脉搏动存在.X线片示:右胫腓骨中1/3处粉碎性骨折,给予小夹板外固定.伤后20 h患者出现高热、胸闷、烦躁、头痛,继而出现意识不清.
作者:张明义;孙峰;戴志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中腰椎向前、骶椎向后,故仰卧位时,骶尾部是人体的大受压负重部位.
作者:徐英杰;王铁翔;吕海峰;夏光麒;李士伦;张云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胫腓骨中下1/3骨折非常多见,其中短螺旋型和短斜型骨折也较为常见.
作者:官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胸椎管狭窄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本作者于1982年在国内首先报告了此症[1],又于1988年报告了整块半关节突椎板切除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2].
作者:胥少汀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概念、术语目前还不统一,在其解剖、发病原因、病理类型及治疗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明确.
作者:王沛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