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天津医院承办。本刊创刊至今已有30年,始终是我国骨科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期刊。30年来,我们始终以学术质量为根本,以促进骨科事业发展为己任,以造福人民为最终目标。目前,我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学术地位等持续领先。作为骨科学术交流平台,我们欢迎各种类型的稿件,请关注我们、信赖我们、支持我们、与我们一同进步。
1. 投稿方式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接收纸质来稿,稿件需经中华医学会远程稿件处理系统(http://www.cma.org.cn/ywzx/index.html)或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http://www.medline.org.cn/)投送。注册为杂志作者后选择《中华骨科杂志》投稿。来稿需经作者单位主管学术机构审核,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本刊不收取稿件处理费。
2. 投稿要求
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资料真实、数据准确、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文字精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
文稿需包括:(1)题名及作者,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简介,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E-mail,电话,传真;(2)中文摘要;(3)英文摘要;(4)正文:前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志谢,参考文献。视文章体裁选择相关项目。
投稿时必须注明该文稿是否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的文稿,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的文稿(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此三种情形不属于一稿两投。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后脊柱-骨盆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L1 PSO矫形内固定术的21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18例,女3例;年龄(35.6±10.8)岁(21~53岁).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统计测量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即刻X线片的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全脊柱大后凸Cobb角(globe kyphosis,GK)、固定节段角度(angle of the fusion levels,AF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ing,PT).结果 脊柱-骨盆相关参数中,除TK和PI外,其余参数手术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L的变化与PT(r=0.59,P=0.005)、SS(r=0.64,P=0.002)、SVA(r=0.49,P=0.025)及AFL(r=0.60,P=0.004)的变化存在线性相关,PT的变化与SS(r=0.94,P=0.000)的变化存在线性相关,AFL的变化与PT(r=0.59,P=0.005)、SS(r=0.61,P=0.003)的变化存在线性相关.结论 PSO能够显著地改善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LL的重建与骨盆矢状面形态的改变密切相关.
作者:钱邦平;季明亮;邱勇;朱泽章;王斌;俞杨;蒋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检验中文版牛津膝关节量表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经翻译、回译、文化适应性检验和预测试形成中文版牛津膝关节量表,对114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前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男23例,女91例;年龄55~84岁,平均(67.35±6.94)岁.对比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简明生活质量量表-8(Short Form8 Health Survey,SF-8)中的生理维度、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Qol Group 5-Dimension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EQ-5D)中的行动能力及日常活动能力,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分析其天花板效应及地板效应.结果 中文版牛津膝关节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885).与WOMAC骨关节炎指数(r=-0.80)及SF-8中的生理维度(r=0.65)呈强相关,与EQ-5D中的行动能力(r=-0.35)及日常活动能力(r=-0.41)呈中度相关;与SF-8的心理维度(r=0.58)呈强相关,与EQ-5D的焦虑/抑郁条目呈中度相关(r=-0.35),与EQ-5D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呈弱相关(r=0.30).说明其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良好.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三个公因子:躯体功能、疼痛、睡眠问题,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02%,因子载荷均高于0.4.量表各条目均未出现天花板效应及地板效应.结论 中文版牛津膝关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敏感检测到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变化.
作者:林恺;包良笑;李小丹;王健;张辉见;廖晓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低位髌骨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一种并发症.低位髌骨是指髌韧带缩短或髌骨远离股骨滑车而引起的髌骨位置过低,分为先天性低位髌骨、获得性低位髌骨及混合性低位髌骨.获得性低位髌骨常见,常继发于创伤或手术.因TKA术后关节线抬高而引起的低位髌骨称为假性低位髌骨.低位髌骨病因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股四头肌及其肌腱的伸长,髌韧带、髌下脂肪垫及其他软组织挛缩,关节纤维化等可导致低位髌骨.低位髌骨的诊断多借助膝关节侧位X线片,主要指标包括Insall-Salvati指数、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Blackburne-Peel指数、Caton-Des-champs指数和胫骨平台-髌骨角.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展还出现了基于MRI图像的诊断方法.但目前的诊断方法仍然不够完全准确.低位髌骨可导致膝关节活动度降低、伸肌力臂减小、髌骨对胫骨平台或聚乙烯衬垫的持续碰撞,继而出现膝前疼痛,严重者甚至出现髌腱或股四头肌肌腱断裂.对低位髌骨的治疗,应首先区分真性低位髌骨和假性低位髌骨,对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手术治疗.若为真性低位髌骨,改善髌腱挛缩状态和将胫骨结节近移为主要方法;若为假性低位髌骨,则应重建关节线、更换垫片或假体.
作者:黄旭胜;王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兔的骨髓基质细胞(MSC)经体外培养后与纤维蛋白凝胶(FG)混合,自体移植于其一侧的膝关节半月板缺损区,即FG+自体MSC(自体移植组);另一侧单纯植入FG(FG植入组)。于B组兔的一侧膝关节半月板缺损区移植FG+同种异体MSC(异体移植组),另一侧缺损不予修复(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2、3个月取材,观察半月板损伤部位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1)自体移植组:术后1个月缺损区可见纤维组织,内有大量成纤维细胞;术后2个月见大量软骨细胞并有胶原纤维形成;术后3个月损伤区呈纤维软骨愈合。(2)空白对照组:术后1~3个月缺损区始终未愈合。(3)单纯FG植入组:术后1~3个月缺损区可见纤维组织,内有少量成纤维细胞,没有软骨细胞生长,呈瘢痕样愈合。(4)同种异体移植组:与自体移植组所见大致相同,但有3侧缺损区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少。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可促进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愈合,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机率较低。
作者:卢华定;蔡道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膝、小腿血管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0年10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208例(234侧)膝及小腿血管损伤患者资料,男192例(217侧),女16例(17侧);年龄14~67岁,平均39.6岁.损伤血管:腘动脉84例(86侧),胫前动脉36例(46侧),胫后动脉41例(49侧),胫前后动脉47例(53侧).伤肢远端完全缺血129例(141侧),不完全缺血79例(93侧).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采用AO通用外固定架164例,创生镶嵌式外固定架37例,组合式外固定器7例.血管采用直接或大隐静脉桥接吻合.创面采用一期包扎、植皮、皮瓣移植和VSD负压吸引治疗.结果 194例保肢成功,14例因伤肢毁损严重及全身情况差于术后2~4 d截肢.术后43例患者创面自行愈合,127例二期行手术清创植皮或皮瓣治疗,24例一期行游离皮片或皮瓣移植覆盖.148例获得8个月~3年的完整随访,其中6例因患肢功能严重受限且伴发骨髓炎而自愿要求截肢.拆除外固定架时间1~18个月,平均7.2个月.102例骨折获得愈合,时间为3~13个月,平均5.6个月;40例出现骨折不愈合、骨缺损,行骨折内固定+植骨术或骨段滑移术,骨折均愈合.结论 外固定架具有固定可靠,可在短时间内复位骨折,减少肢体缺血时间等优点,利于膝、小腿血管损伤的修复.
作者:王斌;王鹏飞;杨焕友;马铁鹏;尹佳丽;焦伟;张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后路融合结合选择性节段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性.方法 2002年11月至2005年11月,共46例患者,男14例,女32例;年龄41~78岁,平均66.4岁.节段行TLIF的标准:运动节段存在僵硬的后凸畸形,椎体在任一个方向存在明显移位、节段不稳定,冠状位L3或L4椎体明显倾斜;3个节段行TLIF 3例,2个节段21例,1个节段22例.随访2~5年,平均3.6年.影像学评价包括腰椎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和节段前凸角;临床疗效评价包括腰部和下肢症状的JOA评分.结果Cobb角术前平均31.7°3±14.4°,末次随访平均10.2°±6.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6,P<0.05),术后改善率67.8%.腰椎前凸角术前平均27.5°±12.6°,末次随访平均39.3°±9.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7,P<0.05),术后改善率44.4%.TLIF节段前凸角术前平均6.5°±5.1°,末次随访平均11.6°±5.9°;TLIF节段的脊柱其他畸形和椎体移位均得到明显矫正.术前JOA评分平均(14.1±4.2)分,末次随访平均(22.2±4.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P<0.05),根据JOA评分恢复率,优良率84.8%;术后JOA评分增加与术后腰椎前凸角增加呈正相关(r=0.61.P=0.02).结论 选择性TLIF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恢复腰椎前凸、矫正节段畸形和移位,从而提高脊柱后路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方财;陈其昕;陈维善;徐侃;吴琼华;韩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转子移位术矫正儿童及青少年短髋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5年8月至2011年1月,应用大转子移位术矫正儿童及青少年短髋畸形20例22髋,其中18例20髋获得随访.男4例,女14例;年龄7.5~15.0岁,平均11.4岁.5例6髋为Perthes病残留畸形,13例14髋为发育性髋脱位手术后股骨头坏死.4例4髋曾行大转子阻滞术.均行大转子移位术,矫正畸形后以拉力螺钉固定,术后石膏裤固定6周.结果 随访14~79个月,平均31个月.术前有行走后疲劳不适感或髋关节疼痛18例,末次随访时消失或改善13例;术前16例存在跛行、Trendelenburg征阳性,末次随访时改善9例;术前12例13髋存在髋外展受限,术后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外展范围(45.38°±1.05°)与术前(25.38°±1.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转子尖到股骨头上缘关节面水平的距离[(17.47±3.14)mm]、大转子尖到股骨头中心距离与股骨头半径之比(2.10±0.21)与术前[分别为(-2.89±4.62) mm、1.59±0.2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下肢长度差(0.78±0.26)cm,与术前[(0.83±0.33) 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儿童及青少年短髋畸形,大转子移位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股骨近端正常解剖关系,重建髋关节生物力学环境,但不能改善下肢不等长.
作者:邓书贞;杨建平;张中礼;龚仁钰;王春会;曾裴;蔡少华;杨红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骨组织时刻处于骨重建的动态变化之中,即不间断的骨形成、骨吸收贯穿生命的始终.骨重建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每10年成人骨骼完全再生一次.对于健康青年人,骨形成量与骨吸收量保持动态平衡.随着年龄增长,骨吸收日益占据优势,由此可导致骨质疏松等衰老性疾病的发生.骨重建的过程有赖于两大类细胞的活性:其一是成骨细胞,负责生成新骨(骨形成);其二是破骨细胞,负责破坏旧骨(骨吸收).骨代谢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就是研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和活性的调控机制,以期实现骨重建的动态平衡,达到预防和治疗各种代谢性骨病的目的.骨重建的调控机制非常复杂,但由于人们的不懈努力,骨代谢研究不断取得重大发现.其中,瘦素(leptin)与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是近几年发现的两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生物活性物质,骨代谢研究因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
作者:屈会起;林珊;邱明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酒精灭活骨复合人工假体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应用酒精灭活骨复合旋转铰链膝关节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2~40岁,平均29.6岁.3例为术后复发病例,2例伴病理性骨折.均为CampanacciⅢ级.选择1名18岁成年男性健康志愿者,利用CT数据建立股骨远端40%骨缺损的复合假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加载平地慢速行走步态周期下肢3倍重量负荷,分析股骨-骨水泥-假体柄的应力分布.结果 全部5例随访28~49个月,平均37个月.无感染、肿瘤复发、假体松动、肢体短缩等并发症.术后6~11个月骨性愈合.1993年美国骨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omor Society,MSTS)功能评分25~27分,平均25.7分(85.7%);ISOLS影像评分28~35分,平均31.4分(87.2%).有限元分析表明,早期大应力分别出现在股骨近段(145.82 MPa)、骨水泥上1/4段内侧(40.90 MPa)及假体柄上段(389.24 MPa),均未超过三种材料的大应力负荷;远期愈合后股骨、骨水泥及假体柄应力降低至139.05MPa、36.95MPa、253.65MPa.结论 酒精灭活骨复合旋转铰链膝关节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术后肿瘤复发率低、早期肢体功能好.有限元结果提示术后早期力学稳定性好,远期应力遮挡小.
作者:许宋锋;杨阳;徐明;于秀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作者: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请问中华骨科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请问一下,中华骨科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中华骨科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昨天联系了中华骨科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