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动态造影下液压扩张手法松解(hydraulic distension and manipulation under dynamic arthrography, HDMDA)治疗冻结肩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0年3月~2001年3月间按制定的病例选择标准选择100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HDMDA和药物治疗进行对照研究,并观察HDMDA术中注入液量、粘连松解程度、肱二头肌长头腱滑囊显影情况与HDMDA疗效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近期疗效(5个月)和远期疗效(10~21个月)HDMDA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6%、90%,药物组优良率分别为48%、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近=2.322,u远=3.556,P<0.05);同时发现HDMDA治疗后盂肱关节在每一方向的活动度均优于药物组(校正χ2检验,P<0.05).HDMDA术中注入液量≤15ml者,远期随访优良率仅为25%;肱二头肌长头腱滑囊未显影的9例患者远期随访良2例、差7例.结论HDMDA是诊断和治疗冻结肩的有效方法,该法创伤小、简单易行、并发症少且疗效可靠、持久;HDMDA术中注入的液量、关节粘连松解程度尤其是松解后肱二头肌长头腱滑囊的显影情况均影响其疗效.
作者:冯世庆;郭世绂;王沛;马信龙;郑永发;李晖;孙振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术后失代偿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7月~2001年12月间AIS手术后失代偿病例14例.术后失代偿的诊断标准:躯干偏移距离>20mm,肩部不等高,远侧腰椎的旋转加重为冠状面失平衡;C7棘突垂线偏离S1后缘,胸腰段后凸>10°为矢状位失平衡.结果病例失代偿的原因包括初次手术时的分型错误、融合节段选择不当、胸弯过度矫正及腰骶弯认识不足.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及失代偿的类型选择再手术10例,其中3例取出内固定后重新融合固定,6例延长融合节段,1例去除主胸弯内固定、融合上胸弯;采用支具治疗4例.随访除1例为6个月外,其余随访1~3年,平均18.9个月,12例随访时脊柱冠状面躯干偏移均<20mm,所有患者矢状面平衡良好.结论AIS手术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侧凸类型,自重力悬吊牵引位、反向弯曲位X线片了解躯干的平衡、侧凸的柔韧性,以选择适当的融合水平和手术方式来减少术后失代偿的发生,当术后发生失代偿时,应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及失代偿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邱贵兴;徐宏光;王以朋;沈建雄;翁习生;仉建国;赵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人关节软骨细胞在体外单层培养过程中的去分化,以及转染TGF-β2在关节软骨细胞内的表达和对去分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从手术中切除的软骨组织中分离培养成人关节软骨细胞,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已构建的pcDNA3.1(+)/TGF-β2转染到体外单层培养的软骨细胞中.采用RT-PCR、ELISA、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对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的第1、6、9代细胞进行检测,比较目的基因表达、软骨细胞形态以及胶原和多糖生物合成的差异.结果经多次传代后,未转染软骨细胞在体外单层培养过程中逐渐走向去分化,TGF-β2、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糖体的表达逐渐减低,而Ⅰ型胶原的表达增高.目的基因在转染组各代软骨细胞内均得到表达,转染后细胞保持软骨细胞的形态,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糖体表达虽有降低,但均高于未转染的同代细胞,而Ⅰ型胶原表达增高的程度低于未转染细胞.结论人关节软骨细胞在体外单层培养中有去分化趋势;pcDNA3.1(+)/TGF-β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关节软骨细胞获得成功,在转染后关节软骨细胞内稳定表达,并对软骨细胞的去分化有抑制作用.
作者:王卫国;娄思权;佘华;夏家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去势大鼠股骨骨折模型愈合早期骨痂的组织学、骨密度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BMP-2)合成变化的观察,探讨骨质疏松骨折早期愈合过程的变化.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分为去势组和对照组,3个月后制成股骨干骨折模型,伤后不同阶段处死,分别进行组织学、骨密度以及TGF-β1、bFGF、BMP-2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结果大鼠去势后3个月全身骨密度检查证实去势组骨质疏松形成.骨折后第3 d两组均开始形成原始骨痂;第4~6周,去势组骨痂比对照组少,且软骨痂比例较高,骨密度较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两组间bFGF、BMP-2的表达与分布、高峰出现与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去势组骨小梁附近表达TGF-β1的成骨细胞数目减少.结论骨质疏松使大鼠骨折早期骨痂的数量与质量降低,自软骨性骨痂至骨性骨痂演变过程减缓,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与BMP-2、bFGF的表达无明显关联.TGF-β1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减少可能是引起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质量下降的因素之一.
作者:徐少文;喻任;赵光锋;王建卫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染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向成软骨方向定向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将具有促进MSCs增殖分化及抑制多种炎性介质活性等多重生物学效应的TGF-β1基因以不同剂量转入MSCs,通过免疫组化、RT-PCR、水貂肺上皮细胞生长抑制法、3H-TdR、Na235SO4掺人法、流式细胞仪、Ⅱ型胶原原位杂交及透射电镜等系列方法检测TGF-β1基因转染的瞬时和稳定表达情况,分析TGF-β1基因转染对MSCs增殖和向成软骨方向定向分化的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TGF-β1基因转人MSCs能获得瞬时及稳定表达,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3μl脂质体介导1μgTGF-β1基因转染能获得佳促MSCs增殖及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合成效应;TGF-β1基因转染能显著抑制IL-1对羟脯氨酸合成的降解作用.结论MSCs能作为基因治疗的受体细胞并可稳定高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TGF-β1;通过增强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来提高S期细胞DNA含量,促进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合成,从而促进MSCs增殖并调控其向成软骨方向定向分化、抑制多种炎性介质生物学活性以保护关节软骨,使提高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成为可能.
作者:郭晓东;郑启新;杜靖远;杨述华;王洪;刘勇;王运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0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ACL重建术.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均取自同侧,其中25例应用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进行重建;5例单纯应用半腱肌腱.将肌腱反复折叠为长约8.5cm的4~5股,在距两端2.5cm处分别用丝线编织捆绑缝合,用直径为7~8 mm,长20~5mm的Soft Silk型挤压螺钉于屈膝20°~40°位固定,等长重建ACL.合并损伤于先期或同期治疗.结果术后随访7~30个月,平均15.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4周膝关节均达正常活动范围.X线片显示24例内固定物位置良好,5例股骨侧和1例胫骨侧位置明显偏前.12例胫骨隧道和8例股骨隧道轻度扩大,无骨隧道明显扩大的病例.26例术后Lachman试验≤Ⅰ度,27例轴移试验阴性或Ⅰ度,Lysholm评分平均为87.5分,较术前平均54.5分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egner运动评级平均为5.2级,较术前平均2.8级有所增高.结论关节镜下挤压螺钉固定自体多股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ACL是治疗急、慢性ACL损伤的较好的方法.
作者:夏春;周江南;胡海;陈国能;成有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转移重建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1998年6月~2002年6月共收治28例PCL损伤患者,男22例,女6例;年龄18~31岁,平均25.5岁.使用开口螺旋肌腱剥离器剥离半腱肌腱,保留肌腱远端附着点,在靠近肌腱肌腹交界处切断,对折成两股,关节镜下重建PCL,内口侧使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3个月.后抽屉试验术前26例阳性,术后2例;Lachmam试验术前均阳性,术后3例阳性,2例弱阳性;轴移试验术前12例阳性,术后均消失.随访评分采用IKDC评分方法:A级9例(32.1%),B级16例(57.1%),C级3例(10.8%);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7分.结论关节镜下使用双股半腱肌腱转移重建PCL,通过两隧道转折处时,由于韧带两端无骨块,操作容易.可吸收挤压螺钉在隧道内口侧挤压固定,愈合后内口消失,避免隧道内口扩大导致韧带松弛、关节不稳.胫骨隧道外口原附着点附着牢固,股骨隧道外口固定坚强,重建韧带强度大.该手术还具有创伤小,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黄华扬;张余;曹正霖;章莹;李菊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认识并定义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症,探讨其发病机制及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5月~2002年7月,34例经MRI诊断的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症的MRI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X线片、CT及关节镜所见进行分析.从矢状、冠状及横断三个平面行MR扫描.扫描方法采用:(1)三维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E3D)T1及T2*加权像,该序列可较好地显示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损伤程度;(2)脂肪抑制梯度回波反转恢复序列(STIR)PD加权像,该序列对骨及软骨损伤有非常高的敏感性;(3)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反转恢复序列(TSHIRT)T2加权像,该序列可显示韧带损伤情况.结果34例外伤后膝关节MRI均显示髌骨内下部及股骨外髁前外侧部对应的软骨下骨质异常信号改变,表明为骨损伤.与关节镜相比,34例中MRI可见20例髌骨内下部软骨骨折,其中15例为骨软骨骨折;8例股骨外髁前外侧部软骨骨折,其中6例为骨软骨骨折;11例于关节囊内可见游离软骨或骨软骨碎片影.27例MRI显示不同程度髌内侧支持带损伤,其中Ⅰ度8例,Ⅱ度12例,Ⅲ度7例.所有患者均可见关节积液,其中单纯积液6例,血性积液18例,脂肪血性积液10例.23例可见髌骨外侧半脱位.结论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症拟定义为当膝关节急性屈曲外翻时,髌骨在向外侧滑脱或脱位后再自行复位的过程中,髌骨内侧面与股骨外髁相互撞击或挤压,并随之产生的一系列膝关节各解剖结构的损伤,主要包括髌骨内侧面骨软骨损伤、股骨外髁前外侧部骨软骨损伤、髌骨脱位或半脱位、髌内侧支持带损伤、关节囊积液.MRI提高对该症的检出率,并可全面而准确地表现各解剖结构的损伤程度.
作者:王植;王林森;胡永成;张铁良;赵力;黄竟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中的各种失误并提出解决办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自1995年1月~2002年6月对194例陈旧性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固定方法包括88例Kurosaka挤压螺钉固定和106例Aesculap内扣式缝线钢板固定.其中86例使用自体中1/3骨-髌韧带-骨移植,19例应用异体髌韧带移植,89例为自体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移植.结果36例发生术中失误,其中2例不可挽救.术中失误的原因可分为隧道问题、移植物问题、固定问题等.术中常见的失误是导针位置和方向不佳,与移植物和固定方式选择无关.Aesculap内扣式缝线钢板法固定自体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修复ACL时常遇到的问题是取下的移植物过短或分叉.结论只有掌握各种ACL重建方法的操作要点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减少和正确处理各种术中失误.
作者:沈灏;蒋垚;赵金忠;邵俊杰;何耀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联合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自1998年4月~2000年5月在关节镜下联合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ACL的患者12例.于ACL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的附着部分别钻直径4.5 mm的隧道,用半腱肌腱重建前内侧束,股薄肌腱重建后外侧束,保留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的附着点,在股骨隧道外口将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打结固定,不行内固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8个月行膝关节屈曲30°、60°、90°前抽屉试验,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8~43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均为阳性,术后9例阴性,2例屈膝30°位阳性,1例屈膝30°、60°位阳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40~58分,平均50.5分,手术后18个月为62~92分,平均85分,总优良率为91.7%.结论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联合重建ACL,术后膝关节动态稳定性好,疗效满意.
作者:黄迅悟;孙炳慧;常青;关长勇;胡明;白一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比较60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ACL)损伤患者关节镜下应用4股半腱肌腱或髌韧带重建ACL的疗效.方法对60例具有可比性的陈旧性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重建术,重建材料选用自体4股半腱肌腱或髌韧带.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医生完成.术前和术中检查表明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时检查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日常活动和运动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关节稳定性相同.半腱肌腱组恢复体育活动的百分比略大于髌韧带组,分别为80%和7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伸膝角度丧失(≤3°)的百分比小于髌韧带组,分别为6%和4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KT-2000关节动度仪检查,30磅(133.4 N)拉力试验中,半腱肌腱组13%的患者双膝移位差值>3mm,髌韧带组中20%的患者>3mm.术后半腱肌腱组与髌韧带组中度髌股关节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6%和17%.结论关节镜下半腱肌腱或髌韧带移植重建ACL的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李学金;王立德;齐志明;张羽飞;李作洪;高凯;林霖;王维彬;李素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MRI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及其指导制定关节镜下手术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将157个(147例)膝关节分为两组,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组107膝,运动创伤(sport injury,SI)组50膝.所有病例均行MR检查,152膝行关节镜下手术,按半月板损伤MRI诊断标准进行分级诊断,并将结果与关节镜下表现进行对比.结果OA组中MRI诊断Ⅰ级21膝,Ⅱ级34膝,Ⅲ级40膝,Ⅳ级12膝,各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100%(21/21)、91.2%(31/34)、92.5%(37/40)和100%(12/12),OA组总诊断准确率为94.39%;关节镜下行半月板修整15膝,部分切除及成形术25膝,次全切除4膝,全切8膝,未处理55膝.SI组中MRI诊断Ⅰ级5膝,Ⅱ级4膝,Ⅲ级26膝,Ⅳ级15膝,Ⅱ~Ⅳ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5%(3/4)、92.3%(24/26)和93.3%(14/15),SⅠ组Ⅱ~Ⅳ级总诊断准确率为91.11%;行关节镜下半月板修整2膝,半月板部分切除及成形21膝,半月板次全切5膝,半月板全切9膝,半月板修补2膝,未处理6膝.结论MRI诊断Ⅰ级的半月板损伤可不必手术;Ⅱ级损伤必要时可行关节镜探查;Ⅲ级损伤可行部分切除或成形术,关节囊缘撕裂可行半月板修补术;Ⅳ级损伤应行半月板次全切除或全切术.
作者:黄竟敏;王植;赵力;王林森;杜莉如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