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 国际刊号:1672-6731
  • 国内刊号:12-1363/R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2001
  • 周期: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182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神经病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4期文献
  • 牛磺酸对液压冲击伤后神经细胞内钙超载的保护作用

    1),以伤后1h牛磺酸治疗48h组效果佳,细胞内游离钙表达水平接近正常值水平(P>0.05).结论 牛磺酸对液压冲击伤模型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尤以伤后1h予以牛磺酸并维持治疗48h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佳.

    作者:武俏丽;黄慧玲;李庆国;王辰;张文治;苏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病毒性脑炎并发癫(癎)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

    癫(癎)持续状态患者病死率高,预后不良.

    作者:黄颜;郝红琳;孙鹤阳;刘秀琴;关鸿志;倪俊;徐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海水浸泡重型开放性颅脑创伤早期清创范围的实验研究

    P=0.001).结论 经海水浸泡重型开放性颅脑创伤早期施行大清创,可减轻神经细胞肿胀、坏死并显著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于永;余新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癫(癎)减停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0.05).结论 癫(癎)减停药应该注重个体化原则.儿童期发病的癫(癎)患者发作控制1~2年可考虑减停药,成年患者发作控制>4年方可考虑减停药,减药时间应≥6个月.青少年期发病、成年期发病、青少年肌阵挛癫(癎)、症状性部分性癫(癎)及减药前脑电图显示(癎)样放电者,减停药后癫(癎)复发风险高,减停药需慎重.

    作者:卢强;刘秀琴;吕瑞娟;金丽日;周祥琴;吴立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生长抑素和微清蛋白mRNA表达研究

    后7d逐渐升高且高于对照组(t=1.021,P=0.005).结论 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和PVmRNA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在颞叶癫(癎)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至慢性期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和PVmRNA表达水平的恢复或上调可能与颞叶癫(癎)的发展或修复有关.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数目的 变化,部分是由于其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的调节所致,并非神经元数目变化的唯一因素.

    作者:房雅娜;肖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颞叶内侧癫(癎)海马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回、颞上回及第一运动感觉皮质下部的正向功能连接增强;与前额叶背侧、顶间沟及第一运动感觉皮质上部的负向功能连接减弱.结论 在颞叶内侧癫(癎)患者功能连接网络中,默认网络及部分正向功能连接网络受损,提示患者存在广泛的、与海马相关的生理功能丧失;与右侧额下回、颞上回及第一感觉运动皮质下部的功能连接增强则可能与颞叶癫(癎)网络有关.

    作者:陈志立;卢光明;张志强;谭启富;钟元;孙康健;田蕾;王正阁;朱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早期并发症调查研究

    64%)、分流管堵塞3例(2.73%)、分流管皮下隧道破溃2例(1.82%);17例手术修管或择期再次手术,余2例保守治疗.结论 现代医学条件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详细的手术前评价及严格的手术中规范化操作,是降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举措.

    作者:王宁;赵瑞林;徐跃峤;程玮涛;凌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难治性癫(癎)手术前脑磁图定位的临床价值

    )手术疗效良好(Engel方案Ⅰ~Ⅱ级);定位敏感度为92.11%,特异度为42.86%,准确度为78.85%.结论 难治性癫(癎)患者采用手术前脑磁图定位较其他癫(癎)灶定位方法更为精确,对手术切除癫(癎)灶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吴婷;张锐;刘宏毅;杨露;陈奇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超高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好发于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CT等检查设备的普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年龄呈上升趋势.我院1999年9月-2008年9月共诊断、治疗≥85岁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0例,占同期住院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8.97%(20/223),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新军;韩东华;魏子龙;徐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手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选择我院2000年4月-2005年4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分别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以及手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

    作者:赵一宁;闫侠;张素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两种不同材质气管导管的临床应用

    气管切开术是神经外科常用抢救方法之一,塑料气管导管和金属气管导管均为临床较为常用的气管导管.我院自2002年1月-2008年6月采用两种不同材质气管导管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共682例,现对其临床应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皮水平;石新东;黄前樟;卢细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由于手术视野大、减压充分,对降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病死率,尤其是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效果尤佳.山东省青岛市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2003-2007年采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73例,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锡起;姜丽东;王勇;王岩;薜成江;杨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四例

    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由嗜粒细胞无形体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的新发自然免疫源性疾病,又称人嗜粒细胞无形体病.我院2008年7-10月诊断、治疗4例不明原因头痛、头晕、发热患者,经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明确诊断为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

    作者:张勇;张金彪;宋明玉;王鹏飞;王晶;孙超;丛燕楠;赵俊武;于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发作性运动障碍疾病两家系和一例散发病例

    发作性运动障碍疾病(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PMD)为一类临床少见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多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发病,以男性居多,病因不明,有家族史或散发.现对2005年6月-2006年8月山东省潍坊市脑科医院诊断、治疗的发作性运动障碍疾病两家系和1例散发病例进行临床与遗传学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爱娟;赵黎明;杨利丽;逢迎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二例

    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dyssyn-ergia cerebellaris myolconica,DCM)亦称Ramsay-Hunt综合征(RHS),为临床少见癫瘸综合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8年3-6月诊断、治疗2例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谢羽佳;王凤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癫(癎)持续状态研究热点与新问题

    癫(癎)持续状态(SE)是神经科为常见的急危重症.持续性癫(癎)发作不仅可以引起细胞代谢紊乱、葡萄糖和氧耗竭、离子跨膜转运障碍,甚至不能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神经元死亡,而且还可以合并感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呼吸和循环衰竭、肝肾功能障碍等,从而加速机体死亡.

    作者:韩雁冰;王学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神经皮肤黑变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表达阳性,Kj-67抗原标记指数<2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丝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细胞角蛋白表达阴性.结论 神经皮肤黑变病为临床少见、发生于皮肤和脑膜的弥漫性或局灶性黑色素细胞增生性斑痣性错构瘤病.皮肤黑色素痣通常呈良性.而脑膜黑色素细胞则具有恶变潜能,患者预后不良,约50%患者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3年内死亡.

    作者:桂秋萍;石怀银;韦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癫(癎)持续状态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二)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癫(癎)持续状态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癫(癎)持续状态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癫(癎)持续状态与脑电图

    癫(癎)持续状态(SE)是神经科常见急症之一,若不能尽早终止发作,可导致神经元永久性损害和患者死亡[1-4].除基础病因、年龄等因素外,癫(癎)持续状态持续时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据癫(癎)持续状态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发现,癫(癎)发作持续时间>30 min,即会演变得难以控制[5].

    作者:刘秀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部分性癫(癎)持续状态

    关于癫(癎)持续状态(SE),以往关注较多的是全面性强直-阵挛性癫(癎)持续状态(即大发作持续状态).实际上,同样作为特殊发作类型,部分性癫(癎)持续状态(PSE)并不比大发作持续状态发生率低,只是关注度不够而已.笔者拟从临床角度对部分性癫(癎)持续状态的相关问题进行概述.

    作者:金丽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

    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NCSE)系临床常见但易忽视的癫(癎)持续状态(SE)发作类型,据估计,占所有癫(癎)持续状态的20%~50%.2004年,英国癫(癎)研究基金会(ERF)将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定义为:由于持续性癫(癎)样脑电活动导致的一系列非惊厥临床征象[1].

    作者:邵晓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的现代观点

    2001年,国际抗癫(癎)联盟(ILAE)取消了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CSE)和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NCSE)的分类,但近年实践发现这种传统分类方法具有其合理性,因此仍被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黄园媛;王学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再论癫(癎)手术疗效评价问题

    癫(癎)外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6年,Horsley成功施行了首例癫(癎)外科手术,至今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我国的现代癫(癎)外科也已有50余年历史,随着癫(癎)诊断与治疗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癫(癎)外科手术技术有了明显提高.

    作者:谭启富;胡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发展中国家癫(癎)社区控制研究进展

    癫(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和负担.全球约50×106例癫(癎)患者,其中约40×106例在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医学知识的缺乏和医疗条件的限制使许多患者未能得到治疗或合理治疗.

    作者:杨洪超;王文志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