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 国际刊号:1672-6731
  • 国内刊号:12-1363/R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2001
  • 周期: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182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神经病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期文献
  • 轻度认知损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认知功能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40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及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40例正常对照者的认知功能,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结果 MCI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0.023)和阻力指数(P=0.035)高于对照组,而平均血流速度和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以及基底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异常率高于对照组[45%(18/40)对20%(8/40);X2=4.615,P=0.03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CI组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82,P=0.036),与MMSE评分无关联性(P>0.05);而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以及基底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MMSE和MoCA评分均无关联性(P>0.05).根据搏动指数将轻度认知损害患者进一步分组,搏动指数异常亚组MoCA评分低于搏动指数正常亚组[(18.57±3.02)分对(23.41 ±2.78)分;t=3.914,P=0.015].结论 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存在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尤以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升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为密切.

    作者:陈竹林;黄光;徐斌;王俊芳;郭常红;王海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非腹源性肠梗阻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非腹源性肠梗阻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共48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中24例合并非腹源性肠梗阻,其中3例(12.50%)行开颅血肿清除术、5例(20.83%)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16例(66.67%)予保守治疗,均予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24例未合并非腹源性肠梗阻,其中4例(16.67%)行开颅血肿清除术、6例(25%)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4例(58.33%)予保守治疗,均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0和20 d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P=0.008)、白蛋白(P=0.002)、前白蛋白(P=0.031)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后10d相比,治疗后20 d血红蛋白(P=0.003)、白蛋白(P=0.000)、前白蛋白(P=0.005)水平均降低.结论 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非腹源性肠梗阻,可以有效缓解肠梗阻症状,有利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康复能力.

    作者:王伟;王博;姚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胶质瘤分级及分子遗传学标志物相关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近年来胶质瘤病理学和影像学诊断均有显著进展.胶质瘤分级和分子遗传学标志物既是重要的预后预测因素,又可以指导治疗策略的制定.本文主要介绍应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和磁共振波谱等新型MRI技术进行胶质瘤分级和分子遗传学标志物检测方面的新进展.分子遗传学标志物联合上述新型MRI技术可以更精确地对胶质瘤进行诊断和分级,并无创性检测胶质瘤分子特征,从而提高对患者预后评价的准确性,更好地指导个体化治疗.

    作者:张姗姗;于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对帕金森病痴呆与路易体痴呆鉴别诊断“一年规则”之争的思考

    传统观点认为,帕金森病痴呆(PDD)多见于疾病进展期,病程10年以上的帕金森病(PD)患者极易出现帕金森病痴呆[1].路易体痴呆(DLB)通常先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而后再出现锥体外系症状.二者临床表现具有相似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后短时间内即出现痴呆,难以与路易体痴呆相鉴别.为区分二者,1992年英国帕金森病学会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将早期出现严重痴呆作为排除标准[2];2007年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公布的帕金森病痴呆临床诊断标准指出,在帕金森病诊断基础上,以1年后隐匿出现缓慢进展的认知功能障碍且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为诊断帕金森病痴呆的必备条件[3-4].而路易体痴呆诊断标准并未对认知功能障碍与运动症状之间时间间隔作出界定[5-6].

    作者:李淑华;李凯;陈海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伴淀粉样变性

    目的 报告1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伴淀粉样变性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结合文献探讨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与结果 女性患者,4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伴脚趾麻木感.头部MRI显示,T5-7水平脊髓后方硬脊膜外和T6-7水平附件内不规则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边界清晰,硬脊膜受压向前移位.术中可见T5~7棘突和椎板以及部分T5、T7棘突和椎板被侵蚀,骨皮质呈“虫蚀”样改变;病变位于椎管内硬脊膜外,血供丰富,呈疏松骨样结构,硬脊膜完整.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细胞以密集排列的小细胞为主,可见灶性浆细胞样细胞分化,其间可见片状粉染物质沉积,并多见人工裂纹和散在分布的多核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CD138、CD38和波形蛋白弥漫性阳性;白细胞共同抗原散在阳性;免疫球蛋白κ轻链和λ轻链、CD99、S-100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和CD34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1.25%.特殊染色,粉染物质刚果红染色呈棕红色.原位杂交显示免疫球蛋白κ轻链DNA含量高于λ轻链.终病理诊断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伴淀粉样变性.术后辅以药物化疗.随访18个月肿瘤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伴淀粉样变性临床罕见,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明确诊断仍依靠特异性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特殊染色和原位杂交检测.

    作者:孙翠云;于士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4年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2岁,主因四肢麻木、无力4年,于2016年3月24日入院.患者4年前(2012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剧烈运动耐力下降,易疲劳,症状无日间波动;此后逐渐出现双侧手指、足趾麻木,伴双手握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降低,无肌肉疼痛、视物模糊等,未予重视.约3年前(2013年6月)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下山、上楼费力,有时蹲起困难,伴脚踏不实,行走不稳、呈醉酒步态;此后逐渐出现双手骨间肌萎缩,尤以虎口显著,双足略下垂,穿衣、系纽扣笨拙,同时麻木感逐渐进展至手腕和脚踝.

    作者:徐银燕;张江涛;牛婧雯;倪俊;崔丽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和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法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病,主要由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所致,目前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后中老年人群的“第三杀手”.近年来多模态MRI(包括结构性和功能性MRI、扩散张量成像等)的发展和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法的引入,为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脑结构和功能连接提供新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基于多模态MRI和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法所构建的结构性和功能性脑网络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以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影像学标记.

    作者:梅明金;聂坤;熊冬生;张玉虎;王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自1911年Oppenheim首次提出“肌张力障碍”的命名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临床沿用的肌张力障碍定义陈旧,临床分类不甚具体,2013年Albanese等提出肌张力障碍的新定义和新分类,对指导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有很大帮助.近年国内外关于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取得新的进展和新的认识,本文拟就肌张力障碍的定义、临床分类、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作者:张媛;杨楠楠;严伟倩;孙占芳;唐北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应重视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家属负担.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包括帕金森病轻度认知损害和帕金森病痴呆.本文拟对国内外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作者:张建芸;陈彪;许二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与脑肿瘤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与脑肿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以帕金森病,肿瘤和癌症,以及PD,Parkinson's disease,tumor,cancer,neoplasm等中英文检索词,计算机检索1965年1月-2016年7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Web of Science、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e图书馆,以及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帕金森病与脑肿瘤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同时辅助手工检索,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和Stata 12.1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获得1832篇文献,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终纳入11项临床研究共350 632例帕金森病患者.Meta分析显示:帕金森病患者脑肿瘤发病风险高于健康人群(OR=1.370,95%CI:1.120~1.690;P=0.003),剔除2篇低质量文献后结论仍一致(OR=1.360,95%CI:1.080 ~ 1.720;P=0.008);根据发病顺序和地域分层分析,仅帕金森病后脑肿瘤发病风险高于健康人群(OR=1.430,95%CI:1.120 ~ 1.830;P=0.004),欧洲(OR=1.420,95% CI:1.290 ~ 1.560;P=0.000)和亚洲的中国台湾地区(OR=2.590,95%CI:1.730~3.880;P=0.000)帕金森病患者脑肿瘤发病风险均高于健康人群.漏斗图以及Begg法(P=0.583)和Egger法(P=0.985)证实发表偏倚较小.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脑肿瘤发病风险增加.

    作者:杨晓东;徐绍卿;钱逸维;肖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200年史话

    James Parkinson医生于1817年首次描述帕金森病的概念、病程和特征性临床症状,直至1877年Jean-Martin Charcot医生方命名其为帕金森病并广为熟知.Frederic Henry Lewy于1912年在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元中检出一种特殊的异常蛋白小体,至1919年Konstantin Tretiakoff将其命名为路易小体,认为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变部位是黑质,医学界方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学特征有所了解.1867年Leopold Ordenstein医生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流涎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并予颠茄生物碱治疗,开创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以后,研究者们陆续发现帕金森病患者黑质、蓝斑等神经核团存在路易小体,逐渐明确帕金森病的病理学特征.Arvid Carlsson和Isamu Sano发现帕金森病患者脑组织多巴胺缺乏,从而研发出左旋多巴药物.帕金森病的历史已近200年,以此为基础,我们期待很快能够看到帕金森病相关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王晓丹;纪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多模态分子影像学在路易体痴呆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模态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路易体痴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5例可能的路易体痴呆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病史采集、神经心理学测验、头部MRI检查,以及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11C-β-CFT)、11C-匹兹堡复合物B(11C-PIB)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结果 路易体痴呆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和幻视较为明显.11C-β-CFT PET可见双侧壳核和尾状核多巴胺转运体摄取降低;11C-PIB PET可见双侧额颞顶枕叶皮质弥漫性淀粉样蛋白摄取升高;18F-FDGPET可见双侧顶枕叶葡萄糖代谢降低.结论 多模态分子影像学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路易体痴呆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有望实现生前明确诊断.

    作者:高中宝;王炜;陈彤;富丽萍;徐白萱;王振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神经精神症状及PET影像学特征

    目的 探讨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影像学特征.方法 共8例很可能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包括以小脑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萎缩(MSA-C型)1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4例、皮质基底节变性1例、路易体痴呆2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神经精神科问卷评价神经精神行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1项评价情绪状态.结果 1例MSA-C型患者仅表现为焦虑.4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其中3例还表现出明显抑郁、焦虑、易激惹和睡眠障碍.1例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表现为执行功能和视空间能力、言语功能、注意力和定向力障碍,以及抑郁、焦虑、易激惹和睡眠障碍.2例路易体痴呆患者均不能复制MMSE量表之五边形,MoCA量表之画钟测验仅能勾画圆形轮廓,同时表现为幻觉、抑郁和淡漠.18F-FDG PET显像,1例MSA-C型患者为小脑葡萄糖代谢降低;4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均为双侧对称性额叶、前扣带回、顶叶代谢降低,尤以丘脑、基底节区和脑干显著;1例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为右侧额颞顶枕叶外侧、左侧顶叶外侧、双侧扣带回和楔前叶代谢降低;2例路易体痴呆患者均为双侧颞枕叶代谢降低.结论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早期易误诊为心理疾病而延误治疗,还可因使用镇静催眠药而加重运动障碍和锥体外系症状.神经心理学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PET显像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淼;陈曦;张惠红;蔡莉;周玉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两种常见睡眠障碍关联性研究

    研究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和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帕金森病(PD)两种常见睡眠障碍,本研究探讨帕金森病合并两种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和睡眠参数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中文版、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帕金森病预后量表-自主神经功能部分(SCOPA-AUT)、39项帕金森病调查表(PDQ-39)和Hoehn-Yahr分期评价190例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认知功能、睡眠质量、自主神经功能等)和病情严重程度,并行多导睡眠图监测记录睡眠参数.结果 共73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其中22例同时发生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PD+ OSAHS+RBD组),51例不发生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PD+ OSAHS-RBD组).PD+ OSAHS+ RBD组患者UPDRS I评分(P=0.015)、UPDRSⅡ评分(P=0.023)、ESS评分(P=0.002)、PSQI评分(P=0.048)、NMSQuest评分(P=0.001)和SCOPA-AUT评分(P=0.026),以及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P=0.029)、低动脉血氧饱和度(P=0.001)、快速眼动睡眠期低动脉血氧饱和度(P=0.000)、快速眼动睡眠期紧张性(P=0.000)和时相性(P=0.000)下颏肌电活动均高于PD+ OSAHS-RBD组,而MoCA评分低于PD+OSAHS-RBD组(P=0.013).相关分析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氧减指数与NMSQuest(rs=0.252,P=0.032;rs=0.229,P=0.010)、SCOPA-AUT(rs=0.322,P=0.005;rs=0.247,P=0.037)和PDQ-39(rs=0.340,P=0.004;rs=0.269,P=0.023)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帕金森病同时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日间嗜睡程度、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更加严重.尽管发生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患者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较高,但并不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总体缺氧症状.

    作者:马丽婧;傅蕴婷;沈赟;王益;李洁;毛成洁;韩菲;刘春风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