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抗CⅡTA核酶对肝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134、218及464位点的核酶(分别为Rz134、Rz218、Rz464)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分别插入pGEM-T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筛选.将切割作用明显的Rz464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pIRES2-EGFP-Rz464,pRz464)进行细胞内切割分析.pRz464稳定转染人胎肝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HCⅡ(HLA-DR、HLA-DP、HLA-DQ)类抗原表达,RT-PCR分析CⅡTA mRNA水平.结果:pRz464肝细胞表面HLA-DR、HLA-DP、HLA-DQ的诱导型表达分别为(1.01±0.51)%、(4.37±1.28)%和(1.98±0.42)%,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下调90.65%、89.11%及65.32%;同时CⅡTA的诱导型mRNA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抗CⅡTA核酶-Rz464降低了CⅡTA的mRNA含量,从而阻止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作者:金中奎;郭荣;贺强;李宁;陈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耐量异常(IGT)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筛查,按照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DM)组、IGT组和正常糖耐量(NGT)组.抽血检查血脂及胰岛素水平,B型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IGT组的IMT值和内膜连续性比NGT组差;DM组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比NGT组高;以上指标IGT组与DM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CH、rG、HDL、LDL水平与IGT相关.结论:与NGT组相比,IGT组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其程度与糖尿病患者接近.IGT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杨波;李天德;智光;王劲松;徐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个甲状腺发育不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天性甲减)患者家系促甲状腺素受体(TSHR)基因突变遗传规律.方法:调查包括先证者3代家系成员共计13人,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用TKM法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TSHR基因第10外显子序列,对PCR产物正反向测序,测序结果同Genbank人TSHR基因序列对比.结果:先证者TSHR基因同时存在2个位点纯合子型点突变R450H/D727E,家系12人甲状腺功能均正常,6人为R450H/D727E杂合子型点突变,其中5人血清sTSH轻度升高.结论:R450H/D727E纯合子导致先证者甲状腺发育不良及先天性甲减,R450H/D727E杂合子甲状腺功能正常仅sTSH轻度升高.
作者:马绍刚;方佩华;吕枚;陈慧;许静;李宁;冯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近期胸痛的原因.方法:对比介入治疗后近期有胸痛的患者12例(胸痛组)与无胸痛患者100例(无胸痛组)的临床一般资料、心电图、心肌酶、术中小冠脉分支的损伤等情况.结果:胸痛组的12例中有10例心电图呈持续性ST-T改变,ST压低或(和)T波倒置.其中6例术中曾有冠脉小分支的闭塞并伴有心肌酶的升高,4例术中出现过夹层,2例出现冠脉内血栓和慢血流现象,与无胸痛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项目如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等2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的发生可能与术中冠脉小分支的闭塞性损伤导致小的局灶性心肌坏死,出现夹层,冠脉内血栓和慢血流现象有关.
作者:王绍军;王禹;李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DM)患者中线粒体DNA tRNALeu(UUR)3243 A→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无亲缘关系、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患者34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7例为对照组.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克隆的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3243 A→G突变,并进行家系研究.结果:糖尿病组发现2例3 243 A→G突变,检出率为0.6%,在有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为1.2%.对照组未发现此突变.结论:tRNALeu(UUR)3243 A→G突变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患者中检出率低,在合并其他线粒体病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作者:李明珍;于德民;刘德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99Tcm-TRODAT-1多巴胺转运蛋白SPECT/CT同机融合脑显像在早期诊断帕金森病(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早期PD患者24例[Hoehn&Yahr(H-Y)I级16例、Ⅱ级8例]、中晚期PD患者6例(Ⅲ~Ⅳ级)和正常对照者9例进行99Tcm-TRODAT-1 SPECT/CT脑断层融合显像.结果:对照组SPECT显像显示双侧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AT)结果正常,即双侧纹状体显像左右基本对称,形如八字.H-YI级的PD患者SPECT显像显示纹状体形态基本完整,示踪剂分布稀疏.H-YⅡ级的PD患者SPECT显像显示纹状体形态不完整,示踪剂分布明显稀疏甚至缺损.结论:99Tcm-TRODAT-1 SPECT脑显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
作者:刘晓华;孙峰;张富海;肖茜;贾强;董峰;谭建;张本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国天津地区人群中肌肉糖原合酶基因(GYS1)的XbaI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334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和116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GYS1进行XbaI多态性检测,选择A1/A1基因型和A1/A2基因型PCR样品各1例进行测序.结果:在T2DM组中未检出XbaI多态性A2等位基因.在对照组中发现1例A1/A2基因型,没有发现A2/A2基因型,A2等位基因频率为0.004 3,A1/A2基因型频率为0.008 6.2组之间A2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测序的2例PCR样品碱基序列均有3处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网站上GenBank公布的人类GYS1内含子14碱基序列有差异.结论:中国天津地区人群中GYS1的XbaI多态性与T2DM无关.测序发现的3处差异很可能与种族不同、基因变异或PCR方法本身的误差有关.
作者:周莹;于德民;刘德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早产低体质量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THP)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早产低体质量儿生后筛查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计算THP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胎龄≤32周组THP的发生率为64%,明显高于33~36周组及≥37周组;出生体质量≤1500g组THP的发生率为80%,明显高于1501~2499 g组及≥2500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出生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产前感染与THP发生相关.结论: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500g的早产低体质量儿THP发生率分别为64%及80%.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红细胞增多症是THP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群;屠青;于文红;孙夫强;张平平;刘瑞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循环状态和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40例ASAI-Ⅲ级择期开胸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全麻方法和用药种类相同,术中调节维持用药量.研究组诱导前取T5-6用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阻滞.术后1 h和术毕采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和血清紧张素(A-Ⅱ)的浓度.记录循环指标、全麻药用量和围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研究组血清皮质醇和A-Ⅱ浓度及麻醉药用量和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循环指标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轻应激反应,稳定循环状态,减少并发症,是一安全的围术期处理措施.
作者:史文生;刘克玄;徐国亭;王岩;李中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对照研究司帕沙星(SPFX)与氧氟沙星(OFLX)治疗老年患者呼吸道细菌感染(RTB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老年患者随机分入试验(T)组和对照(C)组.试验组给予司帕沙星口服300mg,1次/d,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口服200mg,2次/d.疗程均为7~10 d.结果:试验组的综合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痊愈率为71.7%,有效率为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为3.33%,对照组不良反应为6.67%.结论:司帕沙星治疗老年患者呼吸道细菌感染疗效肯定、安全.
作者:韩钢;刘小晓;王薇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检测nm23-H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突变,寻找它们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m23-H1mRNA表达,毛细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CPAGE)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DNA突变.结果:应用CPAGE可在30min内分离出nm23-H1基因RT-PCR产物的单链及双链峰.nm23-H1表达、突变在腋淋巴结有、无转移组均有差异;mRNA在有远处转移组呈现低表达;DNA突变率在肿瘤≤5 cm和>5 cm组间有差异.结论:nm23-H1表达和突变可以做为评估乳腺癌转移危险的指标;CPAGE技术用于肿瘤组织的PCR-SSCP分析具有快速灵敏、准确、重复性好的特点.
作者:王倩;戚峰;梁晖;邱宇杰;王鹏志;朱理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结肠占位性病变传统的检查方法有大便潜血试验、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等方法,各有优劣.Vining[1]1994年首次提出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ic colonography,CTC)以来,经过不断地改进,尤其是16排螺旋CT的出现,使结肠占位病变诊断又增加了一种新的检查方法.我院应用此项技术检查21例可疑结肠占位病变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祥林;陈岩;宋冰;张文婧;孙涛;郝明利;姜缤;温连庆;夏爽;沈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颌骨的肿瘤与瘤样病变是一类颌骨严重损害的疾病,多见于青壮年,儿童期相对少见.由于伴随牙颌发育,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治疗上也存在手术耐受性差和骨缺损修复难以满足后期骨改建要求的诸多难题,笔者就我院1961年-2000年收治、经病理学证实的93例15岁以下颌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作者:张林朴;陈瑞扬;王永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合并肺癌,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较少.笔者分析我院收治的17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IPF-cancer,IPF-CA)的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等方面的特点.
作者:朱亚茜;刘昌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新生儿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常发生在早产儿,对于足月儿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认识不足,现将我院收治的11例足月儿ALI及ARDS情况予以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美健;孙月娥;王庆杰;王丹;郭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是儿童期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及过度活动为核心症状,同时合并多种心理病理表现如行为障碍、对抗障碍、情绪障碍及学习障碍.为了更好的治疗儿童ADHD,笔者从2002年起开展以脑功能生物反馈与益智汤联合治疗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静;郭华;王玉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脏亚低温、心肌缺血预处理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21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亚低温组和联合组(亚低温加缺血预处理).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45 min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然后再灌注2h.亚低温组和联合组通过物理降温使结扎30min时中心体温降到32℃~35℃;对照组体温维持在38℃~40℃.结果:心肌梗死后3组动物血压均出现下降,3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面积占缺血心肌面积的比例,亚低温组和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也低于亚低温组.亚低温组和联合组梗死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力的升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亚低温可缩小家兔急性心肌梗死的面积,与心肌缺血预处理同时应用的保护效果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作者:钱远宇;孟庆义;马勇;王志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糖尿病合并麻痹性肠梗阻偶有报道[1,2],造成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伴肠扭转)鲜有报道.现报告1例糖尿病患者,既往无胃肠疾病史,因肠麻痹导致绞窄性肠梗阻.
作者:马芸;邱明才;严文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年来,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我院对26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的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顾剑玲;安雅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非创伤性乳糜胸发病率低,病死率高.我科收治1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及胸导管结扎术治疗,患者治愈出院,现将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李明明;李晓平;张卫东;郭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也称许-亨氏紫癜(Schonlein-Henoch purpura,SHP)综合征,是学龄期儿童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2/3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因而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为严重腹部绞痛、呕吐和血便等.本病的消化道症状早于皮疹出现前,临床需与外科急腹症鉴别.笔者回顾分析32例终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SHP患者伴消化道症状的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对SHP消化道损害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胸导管或其主要分支破裂,其内的液体漏出聚集在胸膜腔,即为乳糜胸.多见于食管或纵隔手术后损伤,而自发性乳糜胸临床较少见,约占所有胸腔积液的2%.其病因较复杂,多数由肿瘤、炎症、寄生虫或免疫疾病等引起,其中特发性乳糜胸无明确的原发病因,可能与以前的外伤、感染或原有脊椎异常引起胸导管固定后突然牵拉固定的胸导管有关;饱餐后胸导管充盈又突然咳嗽引起压力升高也可能是其发病因素之一.我院胸外科自2000年2月-2003年6月,共手术治疗不明原因特发性乳糜胸8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医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观察黄芪对哮喘儿童细胞免疫功能调节的疗效,2003年6月-2004年6月,笔者对6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应用黄芪颗粒剂及胸腺肽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维新;潘春莹;徐勇胜;马翠安;杨瑄;林书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2002年1月-2003年3月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70岁以上高龄患者112例,占同期冠脉搭桥总数的18.6%(112/615).现总结如下.
作者:江力;郭志刚;李庆和;王联群;储荣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股骨头血运障碍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其特征是股骨头缺血、坏死,随之出现的修复反应,进而发生股骨头塌陷及髋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其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类:非手术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及髋关节成形术.
作者:王捷;于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得到的β,(1,4)-2-乙酰氨基-D-葡萄糖单元和β-(1,4)-2-氨基-D-葡萄糖单元的共聚物,后者含量一般超过80%.壳聚糖自从问世以来,在环境工程、食品、农业、生物技术、化妆品和医药等诸多行业得以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给药系统的发展,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中,壳聚糖以其优良的物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得到世界各国制剂研究者的关注.笔者综述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应用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建平;白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