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先生感到很纳闷:他父亲今年53岁,前些年血压170/110mmHg,也只是感到有点头晕,从去年起开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可今年反而中风了.关先生百思不得其解.
作者:康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病人,以及某些心脏手术后的病人,往往需要服用强心药.
作者:沈书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通过科学调整饮食,有目的的进食那些具有解毒功能的食物,不失为经济、实惠,又颇具理想效果的有效途径.那么,究竟哪些食物能够解毒呢?
作者:黄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常言道:人老腿先老,腿老从足始.脚底部的血管离心脏远,血液供应少,足部常因经脉阻滞,肌肤失养,出现皱裂、冻疮等病症,因此,注意脚的保养十分重要.
作者:石中元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倒走:倒走与向前走的方向相反,因此使用的肌肉群也不相同.倒走可使腰脊肌、膝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和股四肌均得到锻炼,从而调整脊柱、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血液平均分配,达到舒筋、活络、健骨的目的.长期坚持倒走锻练,对腰腿酸痛、抽筋、肌肉萎缩、关节炎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坤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和取得的知识的总结,内容极为广泛.它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人们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受到有益的启迪.这里谈及的养生保健谚语,通过流传,成了人们研究长寿之道的宝贵资料.
作者:李秋菊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金秋10月,气候转凉,昼夜温差悬殊,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因脏器老化,功能减退,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更易发病.因此,要重视疾病预防.
作者:蒋正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长寿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有三个根本的要点不容忽视:1.节养心神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事业孜孜以求,建功立业,劳心费神,整日谋虑深远,却往往忽视了对身体的养护,造成大量的心血耗损,使身体过早地出现憔悴和衰老.
作者:康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如今影响人类健康和长寿的主要因素是由人类的不良行为所导致的,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中风、癌症等疾病.
作者:徐俊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笔者长期从临床B超检查中发现,不良饮食习惯易引发胆结石.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科学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有益身心健康,也有利脱贫致富.
作者:占保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调理饮食保养脾胃俗说:饭吃八分饱,不需医生找.大凡古今长寿者,都非常注意节制饮食.
作者:周蔚汝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汉族中为流行.道教注重养生之术并追求长生成仙之道.
作者:石柱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生活中的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情绪波动.下面的20个问题可以让你测试一下自己是否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作者:吴登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乾隆皇帝在位60年,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长寿皇帝之一.据说乾隆皇帝暮年身康体健,一生未用眼镜,去世前两年还能外出狩猎,临终前不久尚能读书写字.这一切固然跟他的先天禀赋有很大关系,但良好的养生方法也是他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看一下他的养生之道:
作者:林芳珊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张群先生,字岳军(1889-1990),四川成都人,国民党元老,与蒋介石私交甚深,颇得蒋的信赖,历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市长、湖北、四川省主席、行政院长、总统府秘书长及资政等要职.1990年12月4日在台湾去世,享年102岁.
作者:管恩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冬季是一年四季冷的季节.祖国医学认为,冬季是储藏的季节,河水结冰,田地封冻,草木凋零,百虫蛰伏,地户闭塞,阳气伏藏,自然界呈现阴盛阳衰的景象.
作者:施善葆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黄帝内经·素问》中指出:秋凉冬寒,阳气渐衰,人体气血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皱缩,腠理致密,津液下流而多尿等.从小雪至大寒,总计60天,气候变化以严寒为基本特点.此时雪降冰封,百虫眠藏;人体内肾和膀胱经脉的气旺.
作者:常敏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编辑同志:我今年72岁,从1988年订阅了《中国气功》至改刊名后的《现代养生》,十几年来从未间断.每期《现代养生》刊载的文章,篇篇阅读,自认为重点文章反复阅读,并写出笔记和感想,深感受益匪浅.同时,我还把《现代养生》介绍给爱好研究养生的老同志阅读,读后有空闲时间就坐到一起交流心得和感想.
作者:李泽兴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