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5日下午,中甲北控燕京足球队开展正常训练期间,科特迪瓦籍外援谢克·蒂奥特突发昏厥,终因抢救无效,当天19时许不幸辞世.
作者:邬时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眼神的扫描可能也是一种能量的辐射吧,不然人怎么能够感觉到它的温度呢?方主任清晰地察觉到这位名叫魏军的患者,两眼一直在紧紧地盯着自己的脸,想急于在他的表情变化中确认他并不想看见的含义.
作者:苏光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老伴儿退休后一时难以适应,成天显得焦躁不安.为了充实他的休闲生活,增添闲情逸致和精神愉快,我特地从花鸟市场买回了一只芙蓉鸟,并配以漂亮的鸟笼,拎回家将其悬挂于阳台之上.芙蓉鸟清脆婉转、悠扬高亢似梦幻般的鸣声,立马将老伴儿吸引了.
作者:王惠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据《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解毒、消痈肿、治五痔、润肠通便、止心痛、益心气、黑须发、悦颜色.在我居住的小区有位周老伯,现年76岁,精干利落,讲话中气十足.他不仅用何首乌治好了自己的病,还上山采集何首乌,制作成一盆盆极富艺术价值的盆景.
作者:王从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误区一:减肥就为苗条.调查显示,我国减肥大军中,只有1/4的人认为减肥是为了健康,有3/4的人认为是为了更苗条.在医学上,肥胖确实是一种病,它会带来一系列心理和生理问题,还是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危险因素.但如果盲目地追求苗条,可能会引起身体诸多的毛病,如贫血、血尿、脱发、子宫脱垂等,还可造成不孕.美国近在对3683名女性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体瘦的女性髋骨骨折发生率比标准体重的女性高1倍以上.这是由于过瘦的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不足,影响钙与骨结合,无法维持正常的骨密度.因此,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发生骨折.
作者:高花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什么叫心念力?我们先做一个试验,来切身体验一番心念力的神奇.首先身心都放松下来,放松,放松.伸出两只手.我们每个人的手腕处都有两道横纹,现在把两手腕的横纹对齐,然后,两手掌相对合并朝上,观察两只手的手指是否一样长.然后放下一只手.
作者:马志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几年前,海峡两岸殡葬文化与生命教育研讨会在天津天鹅湖度假村的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我的一位朋友,是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召集人,邀我参加.不用说,这是一个离不开死亡的研讨会.说心里话,若不是朋友的真情相邀,我是不会有兴趣的.而会后的结果是不虚此行.研讨会上,汇聚了海峡两岸的顶级专家,每人讲演40分钟,信息量之大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有关生命教育的研讨,有关死亡的研讨,让我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与生命的升华.
作者:骆志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泡一壶花草茶,看那轻盈的花瓣在水中摇曳,澄清的茶水变幻出缤纷的颜色,馥郁的香气如阳光般溢出,喝一口,使人联想到普罗旺斯的天空……
作者:艾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先生的一位同事,不满50岁便意外离世了,说起他的离世,让人感到很是惋惜.在外出差了一个星期的他,回到家中正逢小长假,家人便央求他一起外出旅游.原本身体就已经有些透支,可他却想着能够撑得过去,刚下飞机的他,便驾车带家人外出.
作者:朱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古人曾经哀叹:人生须臾!生命仅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短短几十年,有的人生璀璨夺目,有的人生平淡无华,有的人生黯淡无光.那夺目的就像是宇宙里的一颗恒星,发光发热,照亮一片黑暗.伟人就是这样,经历过百般磨砺,让自己变得高大,奉献自己,改变世界,即使死去,也能永垂不朽,人们赞美他们的功绩就像赞美太阳的光辉一样.有人说,跌宕起伏,激烈昂扬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
作者:晨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真意、炁穴,入门具体操作方法.请注意,这是入门具体操作方法,当熟悉后,这方法就不具体存在,而是自然存在.就像在驾训班学开车的分解动作,真正开车时已不存在.
作者:薛仁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引起近视的原因很复杂,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人种、性别、遗传、营养、地域差异等.此外,用眼过度也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原因.
作者:董绍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相当一部分卓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具有一种叫做忧郁的气质.古今中外,具有忧郁气质的名家不胜枚举,屈原、李清照,顾城、海子,梵高、海明威,拜伦、米开朗基罗……作家的忧郁体现在他的文字中,演奏家的忧郁流动在他的手指缝里,雕塑家的忧郁附属在每一件完成、未完成的雕塑作品上,指挥家的忧郁藏在指挥棒划出的弧线里,画家的忧郁点缀在或明或暗的色彩里、或工或写的意境中……成也忧郁,败也忧郁,有幸能常常被忧郁击中的人,即使他的生命短暂,但无界的思维却能让他的人生达到某一个高度.
作者:程应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朋友这几年一直很拼命,为了前程,每天像个陀螺,不到晚上12点绝不睡觉.有时候看他喝得醉醺醺的回家,我便劝他多注意身体,他却说要把领导和客户都陪好,不能拒绝,关系到自己的前途事业.本来不胜酒力的他只能逞强,结果每次都是他先喝趴下.
作者:刘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怎么锻炼腹部肌肉呢?很多人都会回答——仰卧起坐.但你是否知道仰卧起坐并不能有效锻炼腹肌,而且错误的仰卧起坐会伤害到腰部与肩部,甚至影响到颈椎.
作者:冯庆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沙漠里有这样一种沙鼠,每逢入夏,便开始不停歇地搬运草根到洞穴.哪怕洞穴中的草根绝对可以安然过冬.后来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小实验,他们为沙鼠提供充裕的草根,然后封闭洞穴进出口.谁料沙鼠无视眼前的草根,寝食难安焦虑不已,后竟然一个个忧心忡忡地死去了.
作者:佟晨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下面介绍几款茯苓保健药膳的配方.茯苓薏米粥 茯苓15克,薏米60克.共研细粉,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熟即可食用.有清热、理脾湿功效.适于咳嗽痰多、胸膈痞满或风湿关节肿痛者食用.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古谚说,药补不如食补,选择适宜秋季防燥润肺的饮食尤为重要.秋季养生要从调理饮食开始,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能防止秋燥伤肺伤津,防治多种疾病.秋天喝粥,能和胃健脾、养阴清燥,同时还能帮助消化,预防感冒等,食粥是秋季养生的佳选择.防燥润肺粥制作简单,味道可口,功效颇佳,现简单介绍几款滋阴润肺粥,供需要者参考选用.
作者:孟昭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脑卒中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改善认知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共治疗20次.结果 经20次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时代在变迁,医学在发展,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有研究显示,现代人所患疾病中大约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相关,而伤于饮食是生活方式病主要的致病原因.夏季是一年四季中气温高、阳气为旺盛的季节,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宜耗气伤津,人体的阳气外发容易外泄,稍不注意饮食即会损耗阳气,从而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积累、总结、提炼形成了丰富的饮食之道,中医更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调养思想,因此,可以有效地指导人类的饮食调养,本文从中医的养生思想来指导夏季的饮食调养.
作者:刘锋;章文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各34例,给予甲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乙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乙组患者的T-AI、S-AI评分比甲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胸外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临床效果较好,推广使用价值较高.
作者:郑玉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依据体质疗法阿育吠陀疗法分为护理预防及医疗治愈,前者为普通护理,后者治疗疾病.在接受治疗前,个人必须先咨询阿育吠陀医生,由医生根据个人体质建议适合的疗法及精油的选择.
作者:王贞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持续或反复发作出现餐后饱胀、容易饱腹、上腹疼痛或烧灼感等不适情况,小心是消化不良问题.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根据统计,全球有7%~40%的人口都有消化不良问题,其中有50%~70%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现代人的常见通病之一,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
作者:王祖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可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陌生人或不太亲近的人给予我们关怀和帮助时,我们常常感激涕零,久久不能忘怀,并想方设法地给予回报.比如,当你在街上走着,突然下起了雨,就在你成为落汤鸡时,一把温暖的雨伞遮住了你的头,你会把这个人当作友好、善良的人,并发誓要涌泉相报,但对举伞人来说,他只是为你做了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而已.然而,对于父母无私的付出与关爱,我们却常常无动于衷,有时甚至还显得十分不耐烦.比如,父母担心你受凉,屡次提醒你加一件衣服,你不但不领情,还会说道,知道了,烦不烦呀!
作者:周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在中国二十四孝里,有一则老莱娱亲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为愉悦父母,甚至在古稀之年学婴儿啼哭以博父母一笑.虽然人们无法考究故事的真假,但丽水遂昌县石练镇柳村孝子雷明敏种花娱亲的故事却是众所周知的.
作者:许群兄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在一档实况电视节目中,一位八十多岁老人坐在轮椅上,她的5个儿女坐在对面,主持人问她,愿意跟谁过?老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小女儿.主持人问她其余的4个儿女是否愿意出抚养费,让人没有料到的是,只有1个愿意,其他3个表示不愿意.他们的想法,是让老人进养老院,那样该他们花多少,他们一分不少.主持人又问老人可愿进养老院,老人回答,不愿意.
作者:杨丽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