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严重并发症, 病情重、病死率高, 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现将我院儿科1997年以来收治的40例HIE患儿分析如下.
作者:耿惠敏 刊期: 2002年第15期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 减少患者的痛苦, 增进舒适程度已成为整体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往的青霉素皮试方法, 患者对其都有一种畏惧感, 也确实给患者增加了许多痛苦, 部分患者不愿应用青霉素, 为此, 我院于2000年7月引进了青霉素过敏快速皮试仪, 开始时, 我院工作人员对其效果持怀疑态度, 不能即刻接受, 针对这个问题, 对200例患者进行了青霉素皮试对照. 现将对照结果及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秦华平 刊期: 2002年第15期
我院于2000年3月-2002年2月共收治戊型肝炎(下称戊肝)患者253例, 现将其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王守云;王玉华;马万林;孙谢文;杨志伟 刊期: 2002年第15期
1996年6月-2001年6月,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酌情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患者50例, 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秀民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结核性毁损肺是肺组织不可逆性病变, 大多有广泛的干样病变和空洞及纤维化陈旧性肺结核, 病肺呼吸功能已大部分丧失, 成为感染源, 还可引起咯血, 并发支气管扩张和继发感染. 虽经各种化疗药物治疗, 但效果较差, 多需外科手术治疗. 笔者总结1994-1999年21例毁损肺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 分析如下.
作者:李永军;刘瑞林;石彦涛;梁敏英;吕明尧 刊期: 2002年第15期
替硝唑是一种强力抗厌氧菌及抗原虫感染的硝基咪唑类药物, 具有疗效高、疗程短、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等特点. 笔者应用替硝唑片对50例牙周炎或冠周炎患者进行治疗, 并作疗效观察.
作者:沈佩珍 刊期: 2002年第15期
骨科领域的断指、断肢、骨折合并大血管损伤及一些低度恶性肿瘤如骨巨细胞瘤(Ⅱ级)复发病例, 在血管外科技术应用之前, 只有进行截肢手术. 我院骨科于1998年6月-2001年9月应用血管外科技术救治此类患者17例, 均取得成功, 报道如下.
作者:倪向阳;邵云伟;张辉 刊期: 2002年第15期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本文对我院1973-1999年间, 住院资料较完整的84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68例, 胃溃疡179例, 复合溃疡除外)的住院情况进行分析, 以期探讨该病在本地区的某些临床特点. 全部患者除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外, 均经胃镜或X线胃肠钡餐检查确诊.
作者:曹建江;胡咏泉;庞强 刊期: 2002年第15期
泄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 各种急慢性肠炎以及内分泌疾病、消化不良、结肠直肠肿瘤、肠道激惹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导致泄泻. 祖国医学认为泄泻是由于脾虚湿胜而发生, 在治疗上较为有代表性的是李士材在<医宗必读>所提出的治泻9法, 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既然泄泻是因脾病而生, 故治疗上就应从治脾入手, 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12种从脾论治之法, 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胡佳婷 刊期: 2002年第15期
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一书, 由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7味药组成. 主治外感风寒发热咳嗽. 笔者以该方适当加味, 治疗小儿肺炎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海;周红三 刊期: 2002年第15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之一, 在所有的腰腿痛疾病中, 约有1/5的患者是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的. 所以该病症一直受到许多临床医师以及各方面人员的高度重视, 在实践中也推出了各种各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 运用大回环手法治疗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桂兴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目前, 大部分基层医院还没有洗板机和酶标仪, 因此用ELISA法检测HBsAg只能手工洗板和目测法判断结果, 如果不注意, 易造成假阳性结果(假阴性少见), 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验操作, 认为只要注意以下几点, 就可大大减少或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作者:倪艳英;倪化勇 刊期: 2002年第15期
我科自1998年2月对9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会 刊期: 2002年第15期
微侵袭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疗效高、恢复快、操作简单等优点, 一般基层医院都能开展. 我院2000年7月-2001年8月采用微侵袭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萍;张莉 刊期: 2002年第15期
2001年6月14日我科收治了1例膨胀剂致眼烧伤患者, 由于护士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精神安慰, 使其减轻了恐惧心理, 稳定了情绪, 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 在住院的30d中, 每日坚持结膜下注射2~3次, 使眼部损伤减到低限度,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靳丽华;吕兰存 刊期: 2002年第15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年人口的增加,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逐渐增多. 脑血管病患者大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 卧床久, 输液时间长, 加之老年人血管生理特点: 静脉细、弹性低、脆性和通透性增加, 反复穿刺可造成周围静脉的严重破坏.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 使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用药及时, 在长期静脉输液中静脉得到保护.
作者:于东华;苏小云 刊期: 2002年第15期
食管癌手术创伤大, 而老年人心肺功能降低, 发生并发症的机会相对增加. 1998年1月-2000年12月我科对102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加强术后护理,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马桂荣;司秀兰 刊期: 2002年第15期
小腿伤后造成胫骨外露一直是骨伤科棘手难题之一. 我科自1996年以来, 采用带血管皮瓣移植术修复胫骨外露患者24例, 均获满意的临床疗效. 手术成功除需精良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外, 精心的护理也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桂芳 刊期: 2002年第15期
创伤或手术引起的大量出血患者, 常需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输血. 做好术中的输血护理, 可为抢救大量出血患者的生命赢得抢救时机,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朱勤红 刊期: 2002年第15期
医疗差错是医疗质量缺陷(简称医疗缺陷)的一个重要方面. 医院调剂室在日常繁重的调配处方工作中, 往往难以避免出现一些医疗差错, 它一旦发生, 轻则延误患者的治疗, 增加患者痛苦, 重则致残致死, 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和经济上的损失. 调剂室人员多, 医疗差错防不胜防, 如何提高调剂室的工作质量,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认真寻找医疗差错发生的原因, 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是笔者所要探讨的内容.
作者:张春东;巩伟 刊期: 2002年第15期
我科于1998年1月-2000年12月, 共对28例骨折损伤患者运用CPM关节康复治疗仪治疗, 收到了满意效果. CPM机的使用, 是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在此, 特作一护理报道.
作者:王雅萍 刊期: 2002年第15期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肝脓肿的治疗也改变了以往手术开胸切开引流的传统方式. 我科利用超声引导穿刺术抽吸脓液, 用生理盐水加灭滴灵或庆大霉素冲洗脓腔的方法治疗肝脓肿患者1例, 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金玲;王春福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外科常见病, 以妇女多见, 临床以甲状腺肿大及高代谢症候群为主要表现. 我院自1998-2001年共收治行手术治疗的此类患者38例, 其中女32例、男6例, 均施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平 刊期: 2002年第15期
异丙酚作为麻醉剂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已在临床广泛开展, 其手术期间的护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 现将我院近2年来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淑会;刘爱辉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 目前常用的治疗仍是化学疗法, 其目的是杀灭白血病细胞, 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症状, 缓解病情. 但化学疗法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 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杀伤和抑制作用, 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加之白血病患者抵抗力低下, 往往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如感染、出血等. 因此化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和科学的护理, 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也是白血病护理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
作者:冯亚丽;王志会;崔淑杰 刊期: 2002年第15期
脊柱由24块脊椎骨(颈7、胸12、要5)和1块骶骨、 1块尾骨组成.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 创伤较轻者常遗留腰背痛, 较重者可造成不同的残疾. 胸腰椎骨折的病变不仅限于骨组织的损伤, 腰背肌韧带也可发生撕裂, 脊髓神经也可能受伤. 我科1996-2001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38例, 对患者施以综合康复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钟青兰 刊期: 2002年第15期
脑外伤昏迷患者咳嗽和吞咽反射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 口腔内的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 细菌迅速繁殖, 导致口腔黏膜溃疡、糜烂、涎腺炎等, 张口呼吸者易引起口腔黏膜干燥, 口唇干裂, 由于分泌物的吸入可并发吸入性肺炎而危及生命. 因此, 做好脑外伤昏迷患者的口腔护理, 对抢救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对1998年以来908例脑外伤昏迷患者的口腔护理体会作一总结.
作者:张瑞英;曲雅琴 刊期: 2002年第15期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 以剧烈上腹疼痛, 伴恶心呕吐、恶寒发热、腹胀便秘为特征, 属中医学结胸、胃脘痛范畴. 我科对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实行临床辨证施护,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明华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中药三子消淋丸配合微波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 方法: 将6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2 例予三子消淋丸治疗, 并配合经肛门体腔内微波治疗, 对照组单纯给予微波治疗, 并对比两组的疗效. 结果: 观察组总显效率为90.62%, 对照组总显效率为68.57%,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三子消淋丸配合微波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优于单纯微波治疗.
作者:刘定彬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酶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 4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被分为轻、中、重度3组, 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酶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作对照. 结果: 中度及重度中毒组血清酶水平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血清酶水平增高与一氧化碳中毒轻重有密切关系, 测定血清酶可作为诊断中毒程度、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付双来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心复康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心肌损伤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150例上呼吸道感染心肌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予西药和心复康联合治疗; 对照组只予西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在心肌酶谱的恢复上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复康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心肌损伤有显著疗效.
作者:穆莉芳;常宝忠;崔燕南;白泳勤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不孕症诊断、治疗方面的意义. 方法: 分析行腹腔镜检查及手术治疗的71例患者资料, 并与接受其它诊治方法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 结果: 输卵管炎症性粘连是导致继发性不孕的主要原因, 而盆腔内炎症则是本组中原发性不孕的主要原因, 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探查术比手术损伤小, 且与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所示输卵管通畅情况相符率为85.7%, 镜下输卵管伞端造口术后2个月通畅率为89.8%. 结论: 腹腔镜手术在相对损伤小的情况下, 可全面、准确地评价患者盆腔状况, 确诊不孕症原因, 并可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对不孕症的诊治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颐;黎小斌 刊期: 2002年第15期
中风是目前世界上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 它与癌症、冠心病相同, 已成为目前阻碍人们进一步长寿的三个大敌, 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 所以, 在治疗同时, 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掌握中风的先兆征象及如何预防中风, 已逐渐成为医学界所关注的问题. 笔者将历代医家对此问题的认识加以综述.
作者:陈红霞 刊期: 2002年第15期
近年来, 肿瘤的化学治疗发展迅速, 化疗药物层出不穷, 人们注重化学合成药、生物制品等在肿瘤治疗中作用的同时, 也将目光投向天然中草药及其有效提取成分. 华蟾素是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的抗癌药物之一, 是从天然中药材中华大蟾蜍全皮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 其抗癌成分是蟾蜍二烯羟酸内酯, 由蟾毒配基及蟾毒素类物质组成[1], 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二类新药, 由于其有低毒、高效和抗癌谱广等诸多优点, 预示着华蟾素在临床肿瘤治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梁朝晖;张维彬;汪波 刊期: 2002年第15期
激素诱导的股骨头缺血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sular Necrosisof the Femeral Head, SANFH)以骨的活性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死亡为主要改变过程, 其发展的后结局是髋关节的骨性关节炎. 病程长、致残率高, 成为骨伤科治疗的疑难重症.
作者:史风雷;陈峰;郑志永 刊期: 2002年第15期
据调查, 成人房颤发生率为0.4%, 60岁以上发病率为2%~4%[1], 70岁以上发病率为11%, 84岁以上为17%. 现将引起房颤的病因、预后及其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游敏生;汪鹰;杨玉朴;王家枢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是一个病理形态学诊断, 其特征为光学显微镜下肾小球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和/或系膜基质增多, 而毛细血管壁正常. 1977年WHO正式将其规划为原发性肾小球一个独立病理类型. 据北京、上海、南京及广州较大系列的肾穿刺病理报告, 该类型约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4~1/3. 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1/2左右. 在我国, 40%的本病患者有前驱上呼吸道感染.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以青少年常见, 男女之比为1.5∶1~2.3∶1.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主要为无症状蛋白尿、孤立性血尿、蛋白尿合并血尿、肾病综合征[1]. 其预后与临床特征、肾组织活检的病理特征相关. 治疗无特殊有效方案, 尚处于缓解临床症状及经验性治疗阶段. 笔者对近6年有关该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邱明山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生脉注射液是根据古验方生脉散制成, 按红参、麦冬, 北五味子依次1∶3.12∶1.56的比例配伍, 提取并制成可静脉给药的复合制剂. 该药有增强心肌收缩力, 提高心排血量[1], 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的双重作用, 从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2]. 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现就对其临床应用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王燕午;许月红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 评价CT检查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搜集我院4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资料, 其中车祸致伤38例, 高处坠落9例. 对其脑CT平扫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4例出弥漫性脑肿胀, 含液性腔隙变小或消失, 但无中线结构偏移. 19例脑质中见到1个或数个点状出血灶, 其中大脑半球14例, 基底节2例, 胼胝体2例, 脑干1例. 结论: 脑CT扫描对临床诊断DAI提供了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02年第15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快, 老年病越来越多, 其中以心脑疾患常见, 心脏疾患中以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多见, 我科对55岁以上年龄组患者1224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以探讨老年性心瓣膜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意义.
作者:褚雯 刊期: 2002年第15期
高脂血症是人体内脂质代谢失常, 血液中脂质成分含量增高的一种病症.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不合理, 高脂血症患者日益增多, 现代医学证明, 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变, 为此笔者对60例高脂血症患者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亚莉;胡惠英 刊期: 2002年第15期
患者对80例临床上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和有吸烟史的患者做颈部动脉彩超检查, 结果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达98%, 因此对此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显得非常必要, 也是发现此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作者:姜兰芳;刘明东;杨建红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经阴道B超避免了患者憋尿的麻烦, 且不受腹部脂肪层的影响, 距靶器官近, 图像分辨率及清晰度高为卵巢功能的监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诊断方法, 尤其在不孕症的诊断、治疗中起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李莉 刊期: 2002年第15期
为了探讨儿童睡眠脑电图中具有癫痫性放电的脑电图特征, 笔者对200例1999年12月-2000年12月临床拟诊为癫痫的患儿进行睡眠脑电图检查, 发现10例具有癫痫性电持续状态. 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小华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 5例FNH患者均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 测量FNH及正常肝组织的强化CT值, 观察三期强化特征,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5例FNH在分布上左叶多于右叶且大多分布靠近肝包膜, 5例FNH在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强化, 在延迟期表现为稍高密度影, 两者与正常肝组织定量平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7.94, P<0.01; t=10.80, P<0.05). 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FNH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尤其是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作者:蔡志强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病毒性心肌炎均有心电图的改变[1], 因而心电图检查目前仍是诊断心肌炎的一种重要手段. 自1998年1月开始, 笔者对收治的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学臣 刊期: 2002年第15期
我院1995-2000年经痰或胸水脱落细胞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刷检及手术病理检查共确诊180例原发性肺腺癌患者, 其X线表现多种多样, 现将其X线片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家岭;满涛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补肾益智方对由Aβ片段毒性诱导的NG108-15细胞老年性痴呆(AD)模型的影响. 方法: 利用细胞计数、 MTT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等方法观察补肾益智方含药血清处理由Aβ片段毒性诱导的NG108-15细胞存活率、形态学及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补肾益智方含药血清能增加Aβ片段毒性诱导的NG108-15细胞存活率和细胞突起; 细胞增殖周期分析显示, 含药血清能增加S期细胞数. 结论: 补肾益智方具有减轻细胞对Aβ的神经毒性反应, 表明该方通过拮抗AD的病理发展而发挥对AD的治疗作用.
作者:钟振国;赖世隆;刘茂才;程淑意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健身宝(JSB)延缓衰老模型小鼠衰老的机制. 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 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成衰老模型, 并给予不同剂量的JSB和金匮肾气丸治疗,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小鼠治疗前后血清中IL-2和IL-6的活性. 结果: 衰老模型组IL-2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IL-6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JSB各剂量组IL-2活性均高于衰老模型组(P<0.01), 其IL-6的异常升高也受到抑制(P<0.05, P<0.01). 结论: JSB可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IL-2活性, 抑制IL-6的异常升高, 从而增强免疫功能, 起到延缓衰老作用.
作者:杨昌林;赵健雄;朱玉真;王敏 刊期: 2002年第15期
临床药学是每个医院必须开展的项目之一, 大部分医院在住院部药房均有开展临床药学, 但在门诊药房开展临床药学者则很少. 因此, 在门诊药房开展临床药学具有必要性. 临床药师是开展临床药学的主要对象, 其具体实现要通过医生、护士、药师和患者四者的关系来完成. 在门诊药房主要是药师和医生、药师和患者.
作者:郭达文;林燕莲 刊期: 2002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保健意识逐渐增强. 各单位和集体为了促进员工健康水平提高, 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疾病的目的, 均定期组织体检. 其中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体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体检采血具有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大、临时集中的特点, 笔者摸索了一套管理措施, 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德芳;桂鸿斌;尹保荣;李江涛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男性不育精液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对筛查出的男性不育对象常规采用解脲支原体培养基查精液解脲支原体(UU)感染; 英国CLEARVIEW试剂盒检测沙眼衣原体(CT); ELISA法检测弓形虫(ATAb); 自制的琼脂培养基做精液细菌培养; 根据培养菌种加药敏试验. 结果: 男性不育患者中精液感染者占55.64%. 其中: UU 39.96%, CT 24.35%, ATAb 2.3%, 细菌感染率为68.49%, 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率高, 占29.8%; 感染菌群为微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腐生葡萄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药敏试验: 对壮观霉素、头孢三嗪、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头孢拉定敏感性高, 对红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及磺胺类药物耐药率高. 结论: 男性不育病因中感染因素占主导地位, 感染可导致精液环境改变及精子异常. 药敏试验改变了临床医生印象用药, 可有效节省资源, 缩短疗程, 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子州;郭志伟;郭丽君;周巧霞;李霞 刊期: 2002年第15期
前列腺炎是中青年多发病, 笔者对我院泌尿外科1998年10月-1999年11月收治的184例前列腺炎患者的EPS(前列腺液)进行细胞分类及细菌培养,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雪辉;张晓玲;吴雪芸 刊期: 2002年第15期
新生儿溶血病(HDN), 是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 其原因已被证实[1], 为孕妇体内有特异性不完全抗体(LgG)的存在, 导致婴儿在宫内和出生后死亡, 即可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 为更好落实计划生育国策, 优生、优育, 笔者对217名孕妇作了A, B, O血型系统鉴定和HDN血清学检测, 现将实验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康承玉;朱勤;杨松 刊期: 2002年第15期
克霉唑(Clotrimazole)为咪唑类抗真菌药, 用于深部及全身霉菌感染, 其栓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真菌性阴道炎. 克霉唑栓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双相溶液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滴定法, 但在滴定时, 若振摇不够充分, 会使终点不易判断. 有报道用HPLC法测定复方制剂中克霉唑的含量[1]. 该法操作简便、省力、灵敏度高、专属性强, 结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洁卫 刊期: 2002年第15期
酮康唑是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 收载于中国药典[1], 其对各种念珠菌、酵母菌、皮肤真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目前已有其片剂、栓剂等用于临床, 而滴耳剂至今未见报道. 笔者利用其对念珠菌和浅表癣菌的强大抗菌力, 与月桂氮卓酮(氮酮)的透皮作用相结合, 研制了氮酮康唑滴耳剂, 用于治疗霉菌性耳炎. 临床证明其具有剂量小、疗程短、疗效好等优点. 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鸿飞 刊期: 2002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增加尿标本量, 提高已用抗生素患者尿培养的病原体检出率. 方法: 实验组应用0.5μm孔径滤菌装置过滤中段尿, 再将滤菌膜放入培养基中增菌; 对照组做常规尿培养. 结果: 实验组病原菌检出率为33.4%, 对照组病原菌检出率为21.09%, 二者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应用中段尿滤过膜培养法可以提高已用抗生素患者尿标本的病原菌检出率.
作者:赵志红;陈康;高美霞 刊期: 2002年第15期
当尿道黏膜表面有细菌繁殖时, 白细胞在接收到一种趋化信号后即进入细菌繁殖区, 吞噬细菌并释出溶酶体, 结果造成炎症和在尿中出现白细胞. 笔者采用正常人非感染性泌尿系疾病及尿路感染患者的新鲜尿液做白细胞计数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兴平;朱明祥 刊期: 2002年第15期
为探讨ENA多肽抗体在风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笔者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119例各类风湿病患者血清中10种ENA多肽抗体,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霜;林为澄 刊期: 200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