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4-583X
  • 国内刊号:13-1062/R
  • 影响因子:0.94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23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临床医学
临床荟萃杂志   2018年6期文献
  • 初诊时伴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 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初诊伴髓外病变(EMD)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初诊伴EMD的M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EMD发生的部位、疗效、生存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51例患者中位随访44个月(范围7~98个月).与骨外EMD组相比,骨旁EMD组溶骨性病变≥3处比例较高(P=0.033)、淋巴细胞绝对值较高(P=0.016)、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较低(P=0.036).初诊合并骨旁EMD组的预计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未达到、初诊合并骨外EMD的预计中位OS为38个月(P=0.056).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初诊合并EMD的MM患者,血红蛋白<118.8 g/L(OR=0.139,95%CI=0.040~0.488,P=0.002)为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初诊 MM患者合并 EMD预后差,其中合并骨旁 EMD的患者预后优于合并骨外E MD的患者.初诊时低血红蛋白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杨建柱;张金巧;王晓萌;吕鸿雁;孙丽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AIMS65评分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 出血风险评估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AIMS65评分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短期预后和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AIMS65评分对110例肝硬化EGVB患者进行评分,统计6周内的再出血和死亡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两种评分系统对短期预后和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组患者病死率14.6%,再出血率17.3%.死亡组MELD、AIMS65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5),MELD、AIMS65评分预测死亡的AUC分别为0.813、0.8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组MELD、AIMS65评分均高于非再出血组(P<0.05),MELD、AIMS65评分预测再出血的AUC分别为0.599、0.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MS65评分过程简单快捷,对肝硬化EGVB短期预后和再出血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金燕;葛志华;孙源源;徐殊嫣;邵建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内镜检查在低增殖活性胃肠道神经内分泌 肿瘤微创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低增殖活性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GI-NEN)微创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0例低增殖活性GI-NEN的内镜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胃镜检查发现瘤体,并行镜下微创治疗,其中行超声胃镜检查59例,直接镜下切除71例.所有病例进行内镜随访.结果 130例均行病理G分期:Gl期114例,G2期16例.其中对切除病理依术前EUS评估与否进行分组,非EUS评估组垂直切缘阳性率高于EUS评估组(P=0.03),而水平切缘阳性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中23例再次治疗病例均为多发病例.结论 低增殖活性GI-NEN在EUS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内镜切除方法,可以提高内镜完全切除率.多发低增殖活性GI-NEN内镜治疗复发率高,应严密随访.

    作者:尓丽绵;吴明利;郑秀丽;王顺平;徐志彬;袁丽;温转;靳玲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 microRNA-451表达与预后

    目的 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微小RNA(microRNAs)-45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经病理组织活检明确诊断的EGFR表达阳性的靶向治疗联合全身化疗肺腺癌患者67例.癌组织病理标本经逆转录后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microRNA-451表达,根据microRNA-451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比较两组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高表达组在化疗过程中发生3度、4度骨髓抑制的情况较低表达组低(χ2=5.382,P=0.020;χ2=4.947,P=0.026);高表达组在化疗过程中发生3度、4度消化道反应较低表达组低(χ2=7.208,P=0.007;χ2=6.211,P=0.013).两组生存期比较,高表达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2.3个月,低表达组中位PFS为9.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2,P=0.002).高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3个月,低表达组中位OS为11.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9,P=0.016).结论 EGFR阳性表达的靶向治疗联合全身化疗肺腺癌microRNA-451高表达患者化疗不良反应轻,生存期长.

    作者:王同甫;张振;姚传山;李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1例罕见B(A)血型鉴定及其临床安全输血策略初探

    目的 鉴定罕见B(A)血型并探讨其临床安全输血策略.方法 利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测ABO血型,发现正反定型不符的一位患者,利用血型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患者及其家系中9位成员进行血型鉴定和ABO血型基因测序,分析该家族血型的遗传特点;并对该血型的患者进行临床输血探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结果患者为B(A)血型,与B101基因序列比对,均为nt640A>G,基因型鉴定为B(A)04/O01,B(A)型血清与同型红细胞以及O型、B型红细胞不凝集,B(A)型红细胞与同型以及AB型血清不凝集.结论 血型血清学方法可以对正反定型不符的B(A)血型做出初步判断,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进一步准确判断该血型;临床输血应采取自体输血、同型输注及配合相容性输血.

    作者:刘立坤;梁聚友;陈静;姚瑶;郭萌;李晓娜;赵军莉;赵怡然;邢巧玲;潘红娟;李旭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NEWS评分、qSOFA评分、SIRS评分对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早期预警评分(NEWS)、快速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qSOFA)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对感染性疾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的41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记录就诊后生命体征,进行NEWS评分、qSOFA评分和SIRS评分,根据患者28天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3种评分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3种评分对预后的评估价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NEWS评分、qSOFA评分和SIRS评分分值越高,死亡危险越高;NEWS评分、qSOFA评分和SIRS评分的ROC曲下面积分别为0.750、0.792和0.723.结论 NEWS评分、qSOFA评分和SIRS评分对急诊感染性疾病预后评估存在临床价值,且3种评分中qSOFA评分的评估价值高.

    作者:王子琪;刘志强;祝亭亭;梁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在血友病性骨关节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探测血友病患者的关节情况,探讨超声结果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9例临床明确诊断的血友病患者,记录一般资料,首次关节出血时患者年龄、出血关节总数、关节出血频次、因子治疗方式,对患者肩、肘、髋、膝、踝关节进行超声检查,应用血友病骨关节超声(HEAD-U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与临床因素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均为血友病A,男性,年龄5~50岁,平均年龄(24.53±14.82)岁,受检关节116个,病变关节72个(62.07%),软骨病变、骨缺损或骨赘形成、滑膜肥厚、滑膜血管增生和关节腔积液检出率分别为88.89%(64/72)、66.67%(48/72)、58.33%(42/72)、47.22%(34/72)和26.39%(19/72).Kappa检测操作者间评分结果一致性良好.患者年龄与出血关节总数、HEAD-US评分呈正相关(r=0.700,P=0.001;r=0.631,P=0.004),关节出血频次与HEAD-US评分呈正相关(r=0.335,P=0.000).首次关节出血时患者年龄与出血关节总数、HEAD-US评分无相关性(r=0.115,P=0.640;r=0.108,P=0.660).结论 超声可以用于评估血友病患者的关节情况,超声评分与临床因素相关,可作为评估血友病性骨关节病的客观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孙超;彭晨星;齐晅;郭惠芳;雷玲彦;张敬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单次负荷剂量与常规剂量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单次负荷剂量与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PCI介入诊治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负荷组,每组各54例,分别在术前12小时使用常规剂量和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为5 mg,负荷剂量为20 mg,术后均使用常规剂量5 mg连续服用.收集所有患者在PCI术前的基线资料,检测术后心肌指标物,并进行随访.观察比较其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瑞舒伐他汀的肝毒性和肌毒性发生情况并进行率的比较.结果 心肌指标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术后24小时、7天的测量水平均较术前有所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记录术后30天内MACE及瑞舒伐他汀的肝毒性和肌毒性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单次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在术前使用负荷剂量他汀药物来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魏振衡;张军堂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实时三维超声及组织速度向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 右心室收缩功能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RT-3 DE)及组织速度向量(VVI)技术评价右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预测其在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功能衰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诊断的PH患者86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轻中度组、重度组,每组43例,选择体检健康人3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定量分析右心室三维射血分数(3 D-RVEF),右心室三维每搏量(3 D-RVSV),右心室三维舒张末容积(3 D-RVEDV),右心室三维收缩末容积(3D-RVESV),采用VVI技术分析右心室六个节段心肌纵向应变(L-S)、应变率(L-SR)、整体应变(Globle S)及应变率(Globle SR),并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中度组和重度组3D-RVEF逐渐减低,3D-RVEDV、3 D-RVESV及3 D-RVSV增高(P<0.01);3组右心室室间隔心尖段的L-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两PH组右心室其余各节段L-S,L-SR均减低(P<0.05),与轻中度组比较,重度组右心室L-S及L-SR降低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两PH组右心室其余各节段L-S,L-SR、Globle S及Globle SR均减低(P<0.05),与轻中度组比较,重度组降低更明显(P<0.05),3D-RVEF与Globle S,Globle SR呈正相关.PASP与Globle S,Globle SR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强.结论 肺动脉高压组右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有所降低,随着肺动脉压力逐渐增高,右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及应变率逐渐减低,但是在不同程度PH组中,右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比整体功能变化更早.

    作者:马惠;张永峰;李慧莉;冯国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于编码血红素合成途径中第 3 个酶-胆色素原脱氨酶(porphobilinogen deaminase PBGD)发生基因突变,致使PBGD活性下降,前体物质堆积,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累及脑脊髓交感神经系统.截至2015 年 6 月已报道391 种PBGD基因突变可以导致AIP[1].血红素合成的具体步骤见表 1.

    作者:胡远想;康宁琳;吴佳宏;刘现涛;张晓宁;张松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胃泌素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食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胃泌素是一种重要的胃肠道激素,可以维持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防止胃食管反流.它的异常分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因此血清胃泌素的检测可以应用于初步临床诊断.

    作者:朱春平;刘肖肖;李兆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Toll样受体4对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影响

    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它能检测病原体相关和危险相关的分子模式,从而引发炎症反应.TLR4向下信号传导引起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些促炎细胞因子可诱导肥胖和2型糖尿病中的胰岛素抵抗,并进一步影响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过程.降低TLR4水平有可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及胰岛素抵抗,靶向抑制TLR4或可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一个潜在靶点.

    作者:王承卉;白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microRNA-216a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microRNA-216a持续升高是胰腺高特异性microRNAs之一,且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同时发现microRNA-216a可能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本文综述了microRNA-216a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靳晓旭;冯志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术前经内镜胆管引流术对比经皮胆管穿刺引流术治疗 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

    目的 比较术前经内镜胆管引流与经皮胆管穿刺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均从建库开始至2017年4月.查找术前经内镜胆道引流(endoscopic biliary drainage,EBD)和经皮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临床研究,共涉及79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EBD较PTBD在并发症发生率(OR=1.27,95%CI=0.89~1.82,P=0.185)、死亡率(OR=0.45,95%CI=0.13~1.58,P=0.212)及胆红素水平变化(SMD=-0.47,95%CI=-1.11~0.17,P=0.14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BD组首次操作失败率(OR=2.50,95%CI=1.31~4.79,P=0.006)及引流方式转换率(OR=9.71,95%CI=4.64~20.30,P=0.001)较PTB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采用PTBD成功率高,安全可行.该结论还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作者:慕春红;冯金龙;刘少飞;马平安;张志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糖尿病对肝癌发生率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HCC).而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中合并糖尿病(DM)对HCC发生率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文综合评价CHC患者合并DM对HCC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等文献检索平台对CHC患者合并DM对HCC发生率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然后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纳入符合标准的队列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统计分析,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为相对危险度(RR),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异质性检验及发表偏倚的检测.结果 终共有9篇队列研究的文献入选,共纳入11855例CHC患者,DM组共1058例,非DM组共10797例.DM组和非DM组HCC的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RR=2.674,95%CI=1.800~3.974,P=0.000),异质性较大(P=0.000,I2=86.2%);按研究对象是否合并肝硬化进行亚组分析,当研究对象全部为肝硬化患者时,合并效应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0.689~1.580,P=0.842),同时异质性显著下降(I2=40.8%,P=0.194);当研究对象全部为未合并肝硬化患者时,合并效应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2.341~6.101,P=0.000),异质性也显著下降(I2=42.2%,P=0.188).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分析纳入文献所得数据后得到的结果相对较稳定,发表偏倚检测结果也在允许范围内(Harbord法95%CI=-1.582823~10.18881,P=0.130;95%CI=-409.0079~382.1317,P=0.939).结论 在CHC合并肝硬化患者中,合并DM对HCC发生率无影响;而在单纯CHC患者中,合并DM可增加HCC的发生率.DM可能是通过影响CHC患者发生肝硬化的过程影响HCC发生率的.

    作者:孙婷婷;郭健;孙雯雯;赵燕珍;刘丽敏;朱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是目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依赖于发现冠状动脉存在超过 50%的狭窄或能够证明存在心肌缺血.发现冠状动脉狭窄主要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来实现.冠状动脉造影分为有创伤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即通过将导管插到冠状动脉开口处造影)和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目前可以通过CT或磁共振完成,限于造影效果及设备条件,目前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主要是通过CT造影来实现;由于设备的限制,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

    作者:张卫国;崔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儿童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与随访观察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搜集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例多发性硬化(MS)患儿的临床资料,10岁以下患儿所占比例较高,首发症状表现多样,核磁共振成像(MRI)提示皮质下多发异常信号;急性期以糖皮质激素为一线治疗,个别患儿需要加用丙种球蛋白、甚至予血浆置换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差或反复复发者,缓解期可考虑选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多在1年内复发.

    作者:段广富;华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糖尿病血脂异常研究进展

    糖尿病与血脂异常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本文对近年糖尿病与血脂异常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了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血脂异常对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的影响,并对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强调糖尿病综合管理中加强血脂管理.

    作者:薛鹏;李玉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脂可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是临床上重要的检测指标,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中.临床上把血浆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称为脂质异常.血脂分类中的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ApoA1、ApoB等对评估ASCVD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血脂种类、水平划分、脂质异常分类及相关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梁依;胡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他汀时代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再认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但不容忽视的是,即使经标准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仍然存在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事件的风险(即心血管剩留风险).我国成人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高,与心血管疾病剩留风险关系密切,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王绵;郝玉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他汀类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防治

    他汀类药物因其抗炎、调脂的作用目前被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然而,其相关不良反应如肌病、横纹肌溶解、肝损伤等屡见报道.本文就他汀类药物致肝损伤的特点、发病机制、监测以及处理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牛国超;尹凤荣;张晓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应用指征

    目前心血管疾病(CVD)是人类主要致残、致死原因,如何有效防治CVD已成为医学界疾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在CVD防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汀类药物不但能够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而且对那些尚未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一级预防也会产生显著的效果.一级预防的高危人群包括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和多数老年患者.本文将阐述不同人群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级预防应用的必要性及指征.

    作者:赵佳;李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