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1(IL-1)是由多细胞产生的具有多种效用的细胞因子,其和多种其它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粘附分子共同作用参与哮喘发病.气道平滑肌细胞在白介素-1和其他因子的作用下,通过环氧酶-2(COX-2)产生收缩效用,加重哮喘症状.
作者:徐峰;张洪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项新的生物学技术,近年发展势头迅猛.该技术以其高通量及高度精确性的特点,在疾病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综述了新近用基因芯片技术,在部分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应用,并简述了其在本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邢国宏;张进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哮喘发病机制中,免疫细胞和神经元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神经生长因子(NGF)由免疫细胞产生,通过调控神经元的可塑性,介导气道高反应性,并参与气道炎症形成的过程,认为NGF是哮喘免疫神经发病机制的重要介质.
作者:周敏;徐永健;张珍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文主要介绍了白介素-10(IL-10)抗炎的生物学特性,IL-10是由多种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促进其他抑炎细胞因子的分泌,清除炎症部位的嗜酸粒细胞,诱导免疫无反应性,抑制IgE的产生.IL-10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宗文;修清玉;韩焕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新近发现的一组与水通透性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它的发现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水跨膜转运调节的基本机制,目前从哺乳动物中鉴定出10种水通道蛋白[1],其中分布于肺组织的水通道蛋白有6种(AQP1、AQP3、AQP4、AQP5、AQP8、AQP9)[2],AQP在膜中以四聚体形式存在,表达于肺组织的不同部位,在肺泡毛细血管间水跨膜转运中发挥作用并参与了某些肺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AQP在肺组织中的分布、功能、调节及与肺疾病的关系作一些简要介绍.
作者:谢艳萍;王建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核因子-κB(NF-κB)是一个结合DNA的蛋白因子家族,参与许多前炎症介质分子转录水平的调控,包括细胞因子(如IL-1β、TNF-a、IL-6、IL-8、TGF等)、粘附分子(ICVA-1/CD54、ECVA-1/E-选择素、CCVA-1/CD106)、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环氧合酶-2).这些分子大多是促进肺间质性疾病发展的重要因子.
作者:程真顺;徐启勇;叶燕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白介素-9(IL-9)是由CD4+TH2细胞分泌的多效性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具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可作用于参与哮喘发病的多种炎症细胞,是一种具有重要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细胞因子,近年来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者:徐向晖;郭雪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粘蛋白的质与量决定了气道粘液的理化特性,对于维持正常的气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刺激因素可引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活化,导致气道上皮细胞粘蛋白合成增加和杯状细胞化生.选择性EGFR抑制剂能够抑制气道粘蛋白生成和杯状细胞化生,在气道高分泌性疾病中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作者:曲仪庆;黄绍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蛋白激酶C是新近发现的蛋白激酶的多基因超家族,是细胞内信号转导重要途径之一,介导细胞的粘附、运动、生长、分化、调亡,参与多种酶及毒性氧产生、NO代谢、基因表达等,本文就其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疾病的作用进行阐述.
作者:杨印楼;李月兰;许仁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是近年研制成功的一类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对于流感的治疗和预防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综述NA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药理学特征、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耐药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隽;王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肺间质病变(ILD)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常见的关节外损害.α1-蛋白酶抑制物(α1-Pi)和HLA基因表达改变是RA-ILD的易患因素.局部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可能参与了RA-ILD的肺损伤过程.肺泡巨噬细胞激活是RA-ILD亚临床期肺泡炎的早期标志.肺泡中性粒细胞可能是致RA-ILD的效应细胞.肺泡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是RA-ILD免疫活性失衡的结果.RA-ILD的机制至今未明,早期诊治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作者:赵占胜;金玉怀;丛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自由基是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和原子团的总称,在体内分布广泛,它在介导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和DNA损伤、改变信号传导通路、刺激转录因子活化、诱导细胞凋亡中有重要而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高晓玲;刘卓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白介素(IL)-12可促进TH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上调卜干扰素的表达,在调节TH1/TH2细胞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复习文献,概述了IL-1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探讨它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前景.
作者:徐钰;高占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白介素-17(1L-17)是由活化CD4+、CD45RO+记忆T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IL-17在体外能激活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的成纤维细胞(FB)、巨噬细胞产生并分泌一系列与气道重构有关的细胞因子,如GM-CSF、TNF-α、IL-1β等,还能与FB一起支持CD34+造血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成熟为中性粒细胞,是T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的早期启动因素,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与气道重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这方面的进展.
作者:顾晓燕;殷凯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是重症监护室(ICU)常见的院内感染,本文对这一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如何预防进行综述.
作者:陈婷;黄亦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支气管哮喘的加重与气道内中性粒细胞的大量浸润有密切关系,晚近研究表明,淋巴细胞相关因子白介素-17(IL-17)在T细胞的激活及中性粒细胞在气道募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进行临床研究以评价IL-17的作用机制,以为今后的药物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邵亚娟;高金明;林耀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