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干扰是近几年在基因表达调控领域的重大发现,是一种经济、快捷、高效的抑制基因表达的技术手段.目前在全球.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10余年来已成为癌症死亡原因之首.肺癌的治疗方法中,靶向基因治疗成为研究热点.RNA干扰作为基因治疗的强大工具,可通过有效沉默原癌基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生长因子以及耐药基因等,达到抑制肺癌细胞生长、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增强其对化疗或放疗的敏感性的目的 .RNA干扰已经广泛应用于肺癌的基因治疗,发挥其明显的抗癌作用.
作者:苗彦;陈愉生 刊期: 2010年第10期
NKX2-1主要表达于肺组织、甲状腺上皮细胞并广泛分布于前脑腹侧.NKX2-1在肺部的表达状态不仅与肺组织的发育有关,还与肺部的一些疾病相关(如肺癌).本文主要概述NKX2-1的基本信息,并综述NKX2-1与肺部相关疾病的关系及研究进展.NKX2-1可能是肺癌的特异性原癌基因.
作者:杨莉;应可净 刊期: 2010年第10期
RECK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表明RECK可在转录后水平抑制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侵袭与转移.RECK、基质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与肺癌的关系研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范红燕;朱运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胸腔积液是常见的胸膜疾病,病因复杂,诊断困难.近年来,与细胞外基质降解和沉淀有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在胸腔积液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这也为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与各种原因所致胸腔积液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施劲东;李善群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多年来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低剂量化疗以其利用化疗药物的新靶点、采取合理的给药方式和计划,且相对于大耐受量化疗具有毒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明显提高、疗效更佳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肺癌治疗研究的热点和新策略.本文就低剂量化疗的起源、作用机制、优势及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宋本艳;王鸿程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自1998年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以后,结核杆菌转录组学的研究就变得异常活跃,特别是随着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结核菌转录组学的研究,结核杆菌转录组学的进展更加迅猛.结核杆菌转录组学研究经历了由体外分离株到巨噬细胞吞噬体内结核杆菌,从结核杆菌在体外的表达到在宿主体内表达,而宿主由以小鼠为模型到以人体为模型的研究过程.由于以动物为模型的便利性,当前结核杆菌转录组学研究以基因突变小鼠为模型或药物作用后的小鼠结核感染模型为主.这些研究为抗结核药物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本文对结核杆菌的转录组学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张彦春;许绍发;张宗德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肺癌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癌症首位.近年来,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乳头瘤病毒密切相关.本文对人乳头瘤病毒的结构与分型、生物学特性、致瘤机制及与肿瘤免疫等进行综述.
作者:成潇;江兴堂;尹小文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耐药已成为当今肺癌化疗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其作用机制至今还不十分清楚.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作为多种信号传导过程中的枢纽,不仅参与细胞信息传递、分泌、细胞分化、增殖,更重要的是参与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分化.国内外研究表明通过抑制PKC的活性,减少其表达量可以增加细胞内药物的积聚导致胞内有效浓度的上升,从而降低肿瘤细胞耐药率.PKC抑制剂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分化、增强细胞毒性、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目前已有部分PKC抑制剂进入了临床的Ⅰ/Ⅱ期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通过对其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深入探讨,有望在肺癌耐药的研究中取得更多的突破.
作者:邹叶强;胡成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对既往化学治疗有效的晚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1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经4~6个周期含铂类方案化疗后取得临床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中,随机选取2例Ⅳ期肺腺癌患者予以吉非替尼维持治疗,250 mg/次,1次/d,口服.结果 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部肿瘤进一步缩小,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消失.病例1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示转移病灶放射性浓聚程度明显降低.病例2 MRI显示颅内多发转移病灶稳定.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KPS评分提高30,症状改善率达100%.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Ⅰ级),不需处理.结论 吉非替尼用于既往化疗显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维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可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爱华;陆京伯;苏瑾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脓毒性肺栓塞的认识及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例脓毒性肺栓塞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基础疾病、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3例脓毒性肺栓塞均有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影像学上表现为双肺靠近胸膜处结节状、斑片状阴影等改变,2例伴有空洞,其中1例伴有气囊肿,2例伴有胸腔积液.基础疾病方面3例患者均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确诊伴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症方面1例患者出现肾脏、眼底受损,2例患者伴有贫血.血培养仅有1例为阳性.结论 脓毒性肺栓塞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疾病,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上常有靠近胸膜多发结节状斑片状影,伴或不伴空洞形成.多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基础疾病,可出现肾脏、眼底等栓塞并发症,血培养阳性率较低.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婉瑜;曾奕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临床典型病例对自荧光支气管镜(AFB)的主要临床用途加以阐述.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自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联合应用普通光源支气管镜(WLB)和AFB检查的全部56例病例,并从中选取了7个典型病例对AFB的临床应用价值加以阐述.结果 1例是AFB诊断肺癌早期黏膜病变;1例是AFB纠正肺癌假阳性诊断;2例是AFB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指导手术范围的界定,决定治疗方式;2例是.AFB检查发现肺癌术后肿瘤残端复发及新发病灶;1例是发现异物的特殊病例.结论 WLB联合AFB较单独WLB检查在诊断早期中央型肺癌方面显示出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是筛查和诊断早期肺癌的有效工具,同时也能够指导术前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术后早期发现肿瘤复发.
作者:颜晶晶;孙加源;韩宝惠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结合北京安贞医院2001年10月至2009年3月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原发性肺动脉肉瘤患者的的临床资料和国外有关文献,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误诊、误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临床表现和肺血栓栓塞症相似,主要有活动性呼吸困难/气促、胸闷、胸痛、咳嗽、咯血、晕厥等,无特异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扩大,三尖瓣返流.肺动脉高压,右室流出道及主肺动脉内团块样异常回声;多普勒血管超声显示下肢静脉正常;CT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动脉扩张,管腔狭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内大块充盈缺损等.4例患者术前全部误诊为肺栓塞,给予溶栓抗凝治疗,疗效不佳.手术后死亡1例,3例存活者病情缓解,无一例辅助放疗和(或)化疗.结论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临床上少见,易误诊为肺栓塞给予溶栓抗凝治疗,确诊需手术,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高元明;刘双;甘辉立;陈东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病与婴幼儿支气管炎的结构特点有关.该病常见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起病急,并且进展迅速,其临床症状似肺炎,但喘憋更明显,临床治疗较棘手且疗效不理想.我科自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用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卿;周树玲;曹丽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疾病,且为一种预后很差的肿瘤,但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欧洲呼吸学会和欧洲胸外科学会特别工作组于2010年正式颁布了欧洲呼吸学会和欧洲胸外科学会恶性胸膜间皮瘤诊疗指南[1].
作者:张力;蔡柏蔷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