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影响CTD患者的预后,目前认为CTD相关PAH的发病机制可能是血管痉挛、血管壁重塑、肺间质病变、内皮损伤、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免疫炎症机制、微血栓形成、基因多态性等多种原因,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CTD-PAH)的发病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张明娜;王秋月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烟雾暴露对大鼠肺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etor-1α,HIF-1α)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表达的影响,探讨烟雾暴露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烟雾暴露4、8、12周组,每组8只,制备各组烟雾暴露模型.右心导管法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并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HI),荧光定量PCR测各组大鼠肺组织HIF-1α mR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各组大鼠肺组织HIF-1α、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①大鼠mPAP烟雾暴露8周组[(14.700±1.125) mm Hg]、12周组[(17.830±2.437)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10.670±1.12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烟雾暴露12周组大鼠RVHI(0.260±0.006)高于对照组(0.220±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大鼠肺组织中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在烟雾暴露8周组(1.170±0.211)、12周组(1.360±0.185)高于4周组(0.920±0.141)及对照组(0.760±0.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烟雾暴露组大鼠肺血管平滑肌中HIF-1α及NF-κBp65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HIF-1α蛋白的表达与mPAP、RVHI、HIF-1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NF-κBp65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688、r =0.497、r =0.706、r =0.583,P值均<0.01).结论 HIF-1α和NF-κB在烟雾暴露大鼠肺组织中表达均增高,HIF-1α和NF-κB在烟雾暴露引起肺动脉平均压增高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作者:王红云;杜永成;张焕萍;许建英;李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长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稳定期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处于稳定期的严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其能否耐受并接受长期NIPPV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口服茶碱缓释片、吸入噻托溴铵等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水平NIPPV治疗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评分)、呼吸困难评分(MMRC评分)、六分钟行走距离(6-MWD)、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及血清MMP-9等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上1年及治疗后1年内急性发作及住院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实验组SGRQ评分、MMRC评分、6-MWD、PaO2、PaCO2、FEV1% pred、血清MMP-9分别是(63.60±3.92)分比(51.93±3.77)分、(3.65±0.48)分比(2.43±0.50)分、(158.85±6.39)m比(248.00±9.32)m、(56.98±1.63)mm Hg比(66.58±2.23)mm Hg、(60.58±2.89) mm Hg比(51.55±2.28) mm Hg、(38.68±3.17)比(42.05±3.11)、(182.85±6.62)μg/L比(170.93±6.51)μg/L,治疗前后对照组SGRQ评分、MMRC评分、6-MWD、PaO2、PaCO2、FEV1% pred、血清MMP-9分别是(64.40±4.33)分比(53.75±3.73)分、(3.73±0.45)分比(2.83±0.39)分、(156.50±5.88)m比(211.43±7.53)m、(56.80±1.57)mm Hg比(62.58±1.91) mm Hg、(59.90±3.49) mm Hg比(55.98±3.36)mm Hg、(38.85±2.77)比(40.80±3.16)、(180.60±5.23) μg/L比(172.83±5.22)μg/L,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急性发作次数、住院天数等明显减少,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严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稳定期长期NIPPV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清MMP-9水平.
作者:于立萍;巩法桃;王新安;李燕燕;张颖;欧阳修河;郑世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比较吸烟组、戒烟组及未吸烟组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相关肺功能指标及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探讨吸烟对COPD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1例处于稳定期的重度COPD男性患者分为三组:吸烟组(n=47例),戒烟组(戒烟时间≥6月,n=46例)及未吸烟组(n =28例),并分别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及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测定相关肺通气功能参数、心肺运动功能参数,并将三组间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①三组的PFT测定结果显示,FEV1、FEV1% pred、FEV1/FVC、TLC、DLCO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组的IC值[(1.43±0.5)L]显著低于戒烟组[(1.51±0.6)L]与未吸烟组[(1.64±0.6)L](P<0.05),吸烟组的RV、RV/TLC[(4.43±1.5)L,(57.2±9.8)%]显著低于戒烟组[(4.1±1.3)L,(54.3±7.6)%]与未吸烟组[(3.4±1.2)L,(51.5±7.9)%](P<0.05);②CPET测定结果显示,三组间peak Lo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的(V)O2/kg、peak(V)E、dO2/dW1、peak O2 pulse、VD/VT[(15.4±4.6)ml·min-1·kg-1,(33.1±7.6) L/min,(8.1±0.8)ml· min-1·watt-1·(8.0±2.4)ml/beat,(39.4±7.0)%]与戒烟组[(17.2±4.8)ml·min-1·kg-1,(34.3±79.1)L/min,(8.7±0.7)ml·min-1·Watt-1,(9.8±2.7)ml/beat,(35.1±6.7)%]、未吸烟组[(18.7±4.0) ml· min-1 ·kg-1,(38.6±7.7)L/min,(9.1±1.5) ml·min-1·watt-1,(10.8±2.7)ml/beat,(32.4±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的peak(V)O2、peak(V)O2% pred、lowest(V)E/(V) CO2[(876.6±384.3)ml/min,(54.3±15.6)%,(32.5±3.2)]与戒烟组[(1 086.9±305.1) ml/min,(63.4±18.4)%.(30.3±3.4)]、未吸烟组[(1 299.5±284.8) ml/min,(71.1±17.6)%,(28.8±2.9)]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吸烟指数与IC、TLC、peak(V)O2、peak(V)O2/Kg、peak(V)E呈负相关(P<0.01);与peak(V)O2、peak (V)E、lowest(V)E/(V) CO2、VD/VT呈正相关(P<0.01).结论 吸烟能明显影响COPD患者运动心肺功能,降低运动耐量,且其影响程度与吸烟量的多少相关.戒烟对于COPD患者仍有较大意义.
作者:郑聪;刘锦铭;杨文兰;邱洁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状况,汉族、维吾尔族过敏原比较,为新疆哮喘患者预防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体外特异性变应原检测方法(IVT)对577例哮喘患者进行吸入变应原(IVT701)及食物变应原(IVT702)检测.其中汉族289例、维吾尔族288例.结果 吸入过敏原IgE阳性率为98.1%,吸入变应原总阳性率75.3%,其中汉族:蒿属植物为32.8%,榆柳树为31.6%,豚草为26.2%,霉菌为13.2%,螨为9.2%.维吾尔族:蒿属植物为32.1%,榆柳树为31.7%,豚草为26.0%,霉菌为27.4%,螨为13.7%.食物过敏原:总阳性率为56.0%.其中汉族:果蔬过敏原主要为(大蒜、洋葱、胡椒粉)14.5%、(菠菜、芹菜、西红柿)13.1%、(橘子、草莓、香蕉)13.5%.维吾尔族:果蔬过敏原主要为(大蒜、洋葱、胡椒粉)14.2%、(菠菜、芹菜、西红柿)12.8%、(橘子、草莓、香蕉)13.1%.食物过敏原汉族:(花生、大豆)13.8%、(猪、牛、羊肉)12.8%、(蛋白、蚕豆)14.2%.维吾尔族:(花生、大豆)13.5%、(猪、牛、羊肉)12.5%、(蛋白、蚕豆)14.2%.吸入变应原霉菌、螨阳性率维吾尔族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吸入组变应原及食物组过敏原阳性率汉族与维吾尔族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蒿属及榆柳树为乌鲁木齐周边哮喘患者主要的变应原,汉族与维吾尔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霉菌和螨维吾尔族高于汉族.检测变应原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戚宇飞;刘辉;吐尔逊古力·布尔汗;杜湘琳;刘甚红;高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以联合缩唇-腹式呼吸法和六字诀训练为改良的运动处方,探讨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缩唇-腹式呼吸组、六字诀组、运动处方组,每组25例,各组分别于锻炼前和坚持锻炼半年后测定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运动处方组较对照组、缩唇-腹式呼吸组、六字诀组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6MWD及血气分析等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运动处方能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且在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降低PaCO2等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的缩唇-腹式呼吸操和六字诀训练.
作者:赵东兴;周玉民;李风雷;张挪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气胸者患肺复张的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不同气胸类型、患肺压缩范围、发病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时间,CAT评分对患肺复张的影响.结果 纳入111例患者中,94例到达观察终点,张力性气胸(47例)、闭合性气胸(27例)、交通性气胸(20例)的患肺复张时间分别为(91.91±45.68)h、(56.89±27.56)h、(120.00±46.07)h,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3.800,P<0.01).根据患肺压缩范围分为≤30%亚组、>30%亚组,张力性气胸患肺复张时间为:(84.80±54.16)h、(98.52±41.08)h(t=-0.988,P>0.05);闭合性气胸患肺复张时间为:(64.00±27.71)h、(51.43±28.02)h(t=1.146,P>0.05);交通性气胸患肺复张时间为:(111.00±36.14)h、(126.00±52.31)h(t=-0.704,P>0.05).根据发病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时间分为≤72 h亚组、>72 h亚组,张力性气胸患肺复张时间为:(102.18±50.27)h、(70.29±28.96)h(t=2.214,P<0.05);闭合性气胸患肺复张时间为:(72.00±28.95)h、(44.80±20.01)h(t=2.884,P<0.05);交通性气胸患肺复张时间为:(135.43±46.7 0)h、(84.00±13.15)h(t=2.616,P<0.05).根据患者CAT评分分为≤20分亚组、>20分亚组,张力性气胸患肺复张时间为:(73.09±33.52)h、(109.92±50.95)h(t=-2.884,P<0.05);闭合性气胸患肺复张时间为:(46.50±23.95)h、(72.00±26.29)h(t=-2.613,P<0.05);交通性气胸患肺复张时间为:(85.33±27.13)h、(148.36±38.43)h(t=-4.140,P<0.05).结论 COPD并发气胸患者中,闭合性气胸患肺完全复张时间短于张力性气胸及交通性气胸,张力性气胸患肺完全复张时间短于交通性气胸;发病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时间越长,CAT评分越低患肺复张时间越短,反之患肺复张时间越长;患肺复张时间与患肺压缩范围无关.
作者:李毅;李月川;马晖;谷松涛;焦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基转移酶抑制剂丙戊酸钠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表达的调节.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控制对照组、肺纤维化组、肺纤维化+丙戊酸钠干预组.肺纤维化模型组、丙戊酸钠干预组给予博莱霉素溶液按5mg/kg气管内注入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各组随机于造模后第7天处死,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数及LDH的变化,肺组织大体及HE变化和Masson染色,Szapiel评分,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HYP)检测及TNF-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BALF中LDH、BALF白细胞数的变化(P<0.01),肺组织TNF-α及HYP含量显著增高(P<0.05),丙戊酸钠干预后增高的Szapiel评分,TNF-α及HYP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给予VPA干预后能显著降低TNF-α水平,减小早期肺部炎症,从而达到抑制肺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黄旭晴;李万成;梁颇;李旭;陈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及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的表达,探讨CC16和sPLA2在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小潮气量组和大潮气量组,测定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含量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Clara细胞计数和CC16蛋白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组织sPLA2 mRNA的表达.结果 大潮气量组大鼠BALF总蛋白含量、中性粒细胞的计数和肺组织sPLA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小潮气量组(P值均<0.01),而肺组织Clara细胞计数和CC16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小潮气量组(P值均<0.01);小潮气量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潮气量机械通气通过诱导肺组织sPLA2 mRNA高表达,使Clara细胞合成及分泌CC16减少,导致肺组织炎症反应扩大,可能是VILI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军;王晓艳;张新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前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发生例数分别为27例(42.19%)、28例(43.75%)和23例(35.94%),而干预后的三个指标的发生例数分别为10例(15.63%)、12例(18.75%)和9例(14.06%).x2检验显示,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等8个因子得分分别为62.79±30.54、34.13±27.35、27.35±26.86、35.50±21.27、54.28±26.74、58.46±26.37、71.24±27.69和73.57±22.79,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7.47±30.15、42.85±20.62、85.40±26.86、42.84±21.53、62.46±28.83、65.28±27.03、78.24±22.89和81.45±20.46,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更重要的是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晓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吸烟人群中尼古丁受体3(CHRNA3)基因启动子区的基因多态性与吸烟相关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收集60例吸烟COPD患者和60例健康吸烟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HRNA3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6495309(T>C)的基因型,用SPSS 13.0软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分析基因变异与吸烟者的COPD的发病情况.结果 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CHRNA3 rs6495309(T>C)突变基因型与吸烟COPD患者:三个基因型在吸烟COPD组与吸烟健康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CHRNA3rs6495309的CC基因型与吸烟者COPD的易感性相关(P=0.014),且在男性吸烟人群中,rs6495309的CC基因型与COPD的相关性更明显,携带CC基因型的吸烟男性个体患COPD是TT型个体的4.22倍(OR=4.222,95% CI为1.369~13.020,P=0.012),而TC基因型与COPD无相关性.而且随着吸烟指数的增加rs6495309的CC基因型在COPD患者中占的比例越高.但进一步根据COPD发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可得,rs6495309的CC基因型在Ⅲ、Ⅳ级COPD人群与Ⅰ、Ⅱ级COPD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rs6495309的CC基因型与COPD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 CHRNA3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吸烟男性的COPD易感性相关,且rs6495309的CC基因型与吸烟男性COPD的相关性更明显,与吸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但其与COPD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作者:杜敏;张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系统性炎症与大动脉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病例组:102例COPD稳定期患者;对照组:8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两组研究对象用同样的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定仪测定颈-股动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颈-足背动脉搏波传导速度(C-DPWV)作为大动脉弹性的参数,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这些炎性因子的测定作为系统性炎症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①病例组C-FPWV、C-DPWV、IL-1、IL-6、TNF-α、hs-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例组C-FPWV与年龄、吸烟指数、收缩压、IL-1、IL-6、TNF-α、hs-CRP呈正相关,P<0.05.C-DPWV与年龄、吸烟指数、IL-1、IL-6、TNF-α、hs-CRP呈正相关,P<0.05.③IL-6、吸烟指数、TNF-α是影响C-FPWV的独立因素;IL-6是影响GDPWV的独立因素.结论 系统性炎症与COPD患者大动脉弹性间存在相关性.系统性炎症可能参与了COPD患者大动脉弹性下降的发病过程,它是COP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作者:孙丽蓉;靳娜;高扬;李水霞;李冬梅;张建玲;张毅;马显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因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住院患者吸烟状况及其戒烟意愿,探讨医师戒烟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对2011年2月至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住院的1 237例患者进行吸烟和戒烟状况问卷调查,其中心血管病患者592例,脑血管患者291例,糖尿病患者354例.针对现吸烟患者(n =345)进行戒烟干预,并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干预组(n=172)和强化干预组(n=173).通过电话随访出院后6个月时的吸烟和戒烟状况.结果 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住院患者总吸烟率为47.0%(582/1 237),现吸烟率为27.9%(345/1 237).经过住院期间对现吸烟患者进行戒烟干预,患者戒烟意愿向戒烟行动期转变.在6个月随访中,303例接受电话随访患者总戒烟率为30.0%,强化干预组戒烟率(45.8%)高于常规干预组(21.3%),P<0.05.结论 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住院患者吸烟率高,对烟草危害认知度较低.对住院患者采用强化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戒烟率.
作者:夏建珍;孙永昌;刘晓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