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呼吸杂志

国际呼吸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河北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36X
  • 国内刊号:13-1368/R
  • 影响因子:0.55
  • 创刊:198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12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河北省优秀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国际呼吸杂志   2015年8期文献
  • 侵袭性曲霉菌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和免疫抑制宿主的增多,曲霉菌感染率明显升高.侵袭性曲霉菌病成为免疫受损宿主死亡的重要原因.机体的免疫状态是宿主是否发病的重要因素.宿主对侵袭性曲霉菌病的防御包括固有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本文对近年来侵袭性曲霉菌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章雪娜;李玉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性治疗的并发症之一,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终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放射性肺损伤是由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参与的疾病,本文就相关研究作一阐述.

    作者:王静;林殿杰;高桂新;万云焱;姚周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外泌体与肺疾病的研究现状

    外泌体是一种含多种生物活性蛋白、脂质、核酸成分的囊泡,已被陆续报道存在于各种体液.研究显示:外泌体能够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参与各种疾病过程,包括各种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肝损伤、急性肾损伤,以及哮喘和各种病原体感染.本文主要介绍有关外泌体与肺部疾病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白丰玺;潘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新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MTB)的耐药形势日趋严重,耐药结核病的及时诊断对患者的治疗结局及结核病的控制十分重要.MTB传统的培养及药敏结果回报需时2~3个月,MTB耐药性的快速准确诊断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MTB耐药性检测的传统技术包括罗氏培养及快速培养,并对比分析了其优缺点.综合国内外文献阐述了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性测定法的研究进展及分子生物学快速诊断技术包括线性探针杂交技术、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基因芯片诊断技术及滚环扩增技术对于MTB及其耐药性检测的新动态、各种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医师选择快速准确的诊断工具提供佳的选择.

    作者:梅早仙;韩骏锋;吴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侵袭性真菌感染分子诊断及病原谱的研究进展

    侵袭性真菌感染在近些年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上升,对人类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能够尽早确诊、绘制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原谱是提高侵袭性真菌感染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传统方法相比,分子诊断技术大大缩短了诊断所需时间,同时提高了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便、易于重复.本文对研究较多的分子诊断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基因测序等以及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原谱调查进行综述.

    作者:王圆方;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鲍曼不动杆菌产NDM酶的基因研究进展

    NDM-1是一种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自2008年被首次发现,便吸引了公众及研究者的目光.随之NDM的不同亚型也相继被报道.该文章主要对NDM-1及NDM-2分子特点及结构、基因序列及不同亚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雅静;朱惠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微粒及其在肺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粒是间充质干细胞在静息或活化状态下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直径30~1 000 nm的膜性小囊泡.近的研究发现干细胞来源的微粒可以有效地转运mRNA、miRNA和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在调控组织再生修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干细胞微粒的形成机制、生物学特性及在肺脏疾病中主要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干细胞肺组织修复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陈洁;陈良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软件——DirectPath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索虚拟支气管镜导航软件(DirectPath)使用不同重建层厚的CT图片数据重建出三维支气管树的效果,评估该软件引导常规/超细支气管镜进入肺外周目标支气管的能力.方法 入选行胸部CT扫描发现肺孤立性结节者60例,其中8排螺旋CT扫描组(8排组)30例,64排螺旋CT扫描组(64排组)30例.8排组获取的图片可以刻录成1.25 mm层厚的重建数据,64排CT组图片可分别刻录成1.25 mm和0.625 mm两组层厚的重建数据.将所有入选者的重建数据导入DirectPath导航软件中,软件自动重建出三维支气管树,并模拟出目标支气管的图像,记录所有入选者重建出的三维支气管树及右B1a、右B6a、右B10a 3支支气管远端所在的支气管级别和短直径.结果 所有入选者均重建出了三维支气管树.1.25 mm层厚时,64排组重建出的三维支气管树优于8排组(Z=-2.849,P=0.004),且64排组重建出的右B1a、右B6a级别更远.64排组中,0.625 mm层厚较1.25 mm层厚能重建出级别更远、直径更小的支气管,但2种层厚重建出的三维支气管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2,P=0.083).60例入选者,1.25 mm层厚时,重建出右B1a、右B6a、右B10a 3支支气管的远级别及短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支支气管重建出级别大于6级(含6级)的比例分别为66.7%、60.0%、65.0%,而当64排组0.625 mm层厚时,上述比例分别为90.0%、90.0%、88.3%.结论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软件(DirectPath)使用64排CT扫描0.625 mm层厚的数据可以重建出较好的支气管树,其具备引导常规/超细支气管镜进入肺外周目标支气管的能力.

    作者:黄永军;钟小梅;李静;高兴林;黄海乐;杨士芳;陈兢兢;陈正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重庆市近10年肺栓塞诊治情况初步调查

    目的 了解近10年重庆市各医院肺栓塞诊治情况,为合理组织肺栓塞知识培训及进一步提高肺栓塞诊治水平提供整改依据.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抽取重庆市30家医院(三级医院15家,二级医院15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各医院2003-2012年肺栓塞例数、肺栓塞诊疗软硬件条件、肺栓塞筛查预防情况.结果 ①近10年肺栓塞诊断例数703例(三级医院512例,二级医院191例),其中临床诊断581例,确诊122例,确诊率为17.35%.②随着年限的增加,诊断肺栓塞例数逐渐增多,在2009-2012年大幅度上升.③诊断肺栓塞医院数逐年增加,但至今仍有6家医院未诊断肺栓塞.④30家医院均可以进行D-二聚体、血气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下肢血管超声、心脏超声、增强CT等影像学及生化检查,均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尿激酶抗凝及溶栓基本药物.⑤17家医院可以开展CT肺动脉造影检查,其中8家医院用于临床开展.⑥8家医院有部分科室用相关量表进行肺栓塞风险评估.结论 2003-2012年重庆市大部分医院医务人员肺栓塞诊断意识逐年提高,但筛查肺栓塞高危患者及肺栓塞预防意识差,且仍有部分医院肺栓塞诊断意识薄弱.重庆市大部分医院诊断肺栓塞为临床诊断,确诊肺栓塞能力低,肺栓塞诊治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古正凤;韩晓黎;陈虹;重庆市PTE-DVT防治协作组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氯化钆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IL-10、MIP-2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氯化钆(GdCl3)在脓毒症诱导大鼠ALI中对肺组织IL-10、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表达的影响,探讨GdCl3对肺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GdCl3治疗组.脓毒症组和GdCl3治疗组行盲肠结扎穿孔术构建脓毒症ALI模型.假手术组只翻动盲肠不结扎穿孔,GdCl3治疗组术后即刻经尾静脉注射2% GdCl3溶液(10 mg/kg).术后6h处死动物取样,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0、MIP-2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IL-10、MIP-2的表达水平,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变化,用SPSS 19.0统计软件统计结果.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组、GdCl3治疗组肺组织内MIP-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GdCl3治疗组肺组织内MIP-2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假手术组肺内IL-1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Cl3治疗组IL-10表达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结果提示脓毒症组和GdCl3治疗组肺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水肿、肺内出血,但GdCl3治疗组症状较脓毒症组明显减轻.结论 脓毒症ALI时,肺组织MIP-2表达明显升高,大量炎性细胞浸润.GdCl3通过调控肺泡巨噬细胞使其促炎细胞因子MIP-2表达减少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增加,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起到肺保护作用.

    作者:张继峰;张紫琦;强准;侯林义;姜琴;吕洁萍;张文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液基细胞学检测结合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肺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LCT)结合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对肺癌纵膈淋巴结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32例行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经组织学确诊的并终行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术前均行TBNA纵隔淋巴结分期,穿刺物分别行常规涂片(CS)法与LCT法处理,所有患者行肺癌根治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分析LCT法结合TBNA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病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分析其病理类型的符合率及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LCT法与CS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05%、100.00%、96.51%、100.00%、76.92%和61.84%、100.00%、66.28%、100.00%、25.64%.LCT法在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敏感性、阴性预测性、准确性等方面均明显高于CS法(P值均<0.01).LCT法在判断肺癌TBNA细胞病理学类型与手术组织病理学类型的符合率明显高于CS法(93.10% vs 58.62%,x2=12.02,P<0.01).LCT法c-N分期准确率高于CS法(93.75% vs 62.50%,x2=9.14,P<0.01).结论 LCT法结合TBNA能有效提高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敏感性、准确性、细胞病理学类型符合率、c-N分期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亚洁;陈凯;蔡媛;习羽;吴正霞;李蔚;杨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厄他培南治疗中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厄他培南与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治疗中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中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组给予厄他培南(默沙东公司)1 g(1次/d),对照组为头孢曲松(沪罗氏)2 g(1次/d),头孢吡肟(施惠宝)2 g(2次/d).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治疗中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及用药天数、住院天数等.结果 厄他培南组32例,治疗有效率为96.9%,头孢曲松组治疗有效率为75.0%,头孢吡肟组治疗有效率为73.1%,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他培南比头孢曲松、头孢吡肟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有突出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是治疗中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理想选择.

    作者:左震华;王东晓;管希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白光气管镜与自发荧光气管镜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在白光气管镜(white light bronchoscopy,WLB)与自发荧光气管镜(autofluorescence bronchoscopy,AFB)下的病变特点以及WLB与AFB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在我院同时行AFB和WLB检查,并经病理明确诊断患者708例,比较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在WLB和AFB下的病变特点以及WLB与AFB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分别有63.7%、59.3%、75.0%、56.4%的鳞癌、腺癌、大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在WLB下表现为增生组,100.0%、87.0%、100.0%、97.4%的鳞癌、腺癌、大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在AFB下表现为Ⅲ级.AFB与WLB诊断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5.6%和63.2%,特异度分别为89.4%和7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各种病理类型在WLB主要表现为增生组,在AFB下主要表现为Ⅲ级.AFB对肺癌的诊断价值优于WLB.

    作者:刘政;张业;李银鹏;赵东芳;石芳;李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监测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联合CURB-65评分对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联合CURB-65评分对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近期(28 d)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ICU就诊的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患者74例,入院后2h内即检测NT-proBNP,并进行CURB-65评分,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成活组(50例)和死亡组(24例),对两组的NT-proBNP及CURB-65评分进行比较,并将NT-proBNP与CURB-65评分联合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死亡组在入院当日NT-proBNP水平为(2 872.80±790.16) μg/L,CURB-65评分为(3.57±1.04)分,显著高于成活组[(1 739.53±803.55) μg/L,(2.53±0.958)分,t值分别为2.865、2.06,P<0.01或<0.05].监测NT-proBNP、CURB-65评分以1 761.22 μg/L、3分为截断值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64%及79%、76%,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 (95% CI:63.3%~86.9%)及0.76(95% CI:63.9%~88.4%).2种指标联合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91%,ROC曲线下面积为0.92.结论 监测NT-proBNP与CURB-65评分同样具有较好的预测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特别是将两者联合进行评估,有更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辉明;刘继民;蒋玉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的嗜酸粒细胞增多伴肺浸润3例分析

    目的 分析在我科诊断的3例特殊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诊断的3例华支睾吸虫感染伴肺浸润的嗜酸粒细胞增多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影像表现、病理、治疗及转归.结果 3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6.7岁,均有吃鱼生史.3例患者均慢性起病,均以肺部症状为主要表现.例1表现为刺激性干咳6个月,夜间明显,伴有盗汗.例2发作性喘息2年余,解痉平喘治疗效果差.例3活动后气促2年,且出现多脏器受损甚至功能衰竭的表现.前2例患者肺部可闻及哮鸣音.3例患者经肺活检证实嗜酸粒细胞肺浸润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大便找肝吸虫卵(+),血清肝吸虫抗体(+).经吡喹酮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 对来自肝吸虫病流行区,有吃鱼生史,患者以肺部症状起病,不能用肺部常见疾病来解释,抗炎、抗结核、抗真菌和解痉平喘治疗无效时,同时伴有周围或组织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就要考虑到肝吸虫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的可能.大便找到肝吸虫卵、肝吸虫酶标抗体阳性是肝吸虫病的可靠诊断方法.吡喹酮是治疗肝吸虫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郑厚文;傅钰雁;李文涛;张建全;钟小宁;柳广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五步法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的技术平台

    1、时代的需求2010年,世界银行对84个国家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疾病谱的变化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当人均GDP达到1 000~3 000美元时,慢性病即进入高发期.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3 000美元,正处于慢性病高发阶段.根据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仅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就占到我国前10位疾病病死率的78%左右,因此,若不采取积极措施,将来30年将可能成为慢性病的“井喷”年代.

    作者:白春学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