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80%以上。Cdc25A 是 Cdc25磷酸酶3种同源物之一,是一种双特异性蛋白激酶,也是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和凋亡因子。研究发现 Cdc25A 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发挥癌基因作用。Cdc25A被认为是细胞发育和肿瘤形成、进展和转移中必不可少的调控因子,但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中的确切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仍不十分明确。
作者:宁国兰;李殿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仍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多项免疫治疗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呈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目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当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疗法的原理、相关药物临床试验以及评价标准作一概述。
作者:陈闽江;王孟昭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组罕见的累及肺、气管支气管树和/或肺血管的疾病,可在任何年龄阶段出现症状,在临床表现、严重性、预后等方面有很大异质性,容易被误诊、漏诊,且目前治疗方案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现就其发病机制、病理、影像学、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重点阐述成人期发病者的特点。
作者:肖强;邓静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弥补了常规超声不能反映组织硬度信息的不足,在鉴别疾病良恶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对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赵志刚;杨震;陈良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介入呼吸病学是现代呼吸病学的一个分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介入诊疗方法已经逐渐应用于一些传统疾病,如COPD、支气管哮喘、恶性肿瘤等。介入呼吸病学逐渐发展为一个成熟的亚专科,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范围和治疗有效性也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文就2015-2016年介入呼吸病学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疗方面的新进展和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周子青;苏柱泉;李时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序贯化放疗治疗肺鳞癌的临床应用。方法74例入选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 =37)和对照组(n =37)。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实验组在化疗基础上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化疗方案以21 d 为1个周期,接受4个周期化疗,化疗的第1周期同期对原发病灶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观察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实验组有效率为54.1%,疾病控制率为81.1%,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分别为73.0%、64.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及恶心呕吐,实验组患者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程度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序贯化放疗治疗肺鳞癌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作者:吴建亮;徐怡;刘观斌;郝朋朋;赵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 ARDS 患者血清 miRNAs 生物标志物进行筛选。方法选取我院 ICU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60例 ARDS 患者,同时选取我院体检的志愿者5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DS 患者血清 miRNAs 的表达图谱通过微阵列分析。微阵列数据通过实时定量 RT-PCR 进一步分析。结果本实验所提取的总 RNA 的 A260/A280和 A260/A230比例分别大于1.9和2.0,表明所提取的总 RNA 的质量是较好的。miRNAs 微阵列数据的结果表明:基于 SAM 分析有27种 miRNAs 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是显著性改变的(P <0.05),其中有20种 miRNAs 表达是上调的,有7种 miRNAs 表达是下调的。下调的 miRNAs 包括 miR-24、miR-26a、miR-126和 Let-7的家庭成员,上调的 miRNAs 包括 miR-99a、miR-127、miR-128b、miR-135b、miR-30a 和 miR-30b。终挑选出来的 miRNAs 是经过 RT-PCR 验证的,miR-99a 和 miR-30b 被确认是 ARDS 患者血清中上调的 miRNAs,而 miR-126和 miR-26a 被确认是 ARDS 患者血清中下调的miRNAs。结论 miR-99a、miR-30b、miR-126和 miR-26a 这4个血清组合可能作为 ARDS 诊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郭蕾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2例,分为常频机械通气组(n =41)和高频震荡通气组(n =41)。常频机械通气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高频震荡通气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治愈率、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PaCO 2、PaO 2、吸入氧浓度和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治疗后1、6、12、24 h高频震荡通气组 PaO 2明显高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 值均<0.05),PaCO 2、吸入氧浓度和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 值均<0.05);高频震荡通气组住院时间、上机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 值均<0.05);2组患儿主要的并发症为新生儿硬肿症和肺炎,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能明显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韩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自体 CIK 细胞联合培美曲塞和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87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n =44)和对照组(n =43)。对照组实施培美曲塞和顺铂一线治疗,研究组采用自体 CIK细胞联合培美曲塞和顺铂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药物毒性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自然杀伤细胞、CD3+、CD4+、CD8+、CD4+/CD8+)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对照组(P 值均<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36%和65.12%,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χ2=5.363,P <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总稳定率(52.27%)高于对照组(18.60%)(χ2=10.752,P <0.05);研究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Ⅰ~Ⅱ度、Ⅲ~Ⅳ度)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2.164、11.553、5.132,P 值均<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自体 CIK 细胞联合培美曲塞和顺铂治疗,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疾病控制率高,药物毒性反应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杜国威;王文明;彭宗玉;鞠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病态肥胖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时普通肝素的治疗剂量。方法报告1例病态肥胖(体质量>100 kg,体质量指数>40 kg/m2)的肺栓塞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合本患者和文献资料分析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肝素初始剂量、维持剂量与体质量的关系。结果患者男,21岁,身高178 cm,体质量140 kg,因“晕厥3 h”入院,肺动脉 CT 血管造影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立即按校正体质量106 kg [(实际体重+理想体重)/2]给予负荷剂量普通肝素80 U/kg,续以18 U·kg-1·h-1持续泵入,4 h 后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145 s;暂停肝素泵入1 h,复查 APTT 为96 s;继续暂停肝素泵入1 h,APTT 为56 s;开始以1500 U/h 泵入肝素,根据 APTT 值调整肝素泵入速度,终肝素维持用量为9.4~14.6 U·kg-1·h-1(按校正体质量计算),APTT 维持在45~96 s。复习文献:病态肥胖患者肝素按 Raschke 量表负荷和维持治疗,会出现 APTT 超标和达标时间延长。按照校正体质量′[理想体质量+0.3×(实际体质量-理想体质量)]计算,80 U/kg 为负荷剂量,13 U·kg-1·h-1为维持剂量,可能能减少病态肥胖患者肝素治疗时 APTT 的超标几率,增加安全性。结论肝素抗凝时 Raschke 量表不适合病态肥胖肺栓塞患者,应适当降低肝素的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
作者:李天水;刘法永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纳米磁靶向药囊对肺鳞癌 A2细胞体内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对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植入肺鳞癌细胞株 A2细胞的裸鼠肺癌模型分为3组:模型组、化疗药物组和纳米磁靶向药囊组。观察并计算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并通过 RT-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 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纳米磁靶向药囊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为33%,并且显著下调Bcl-2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纳米磁靶向药囊可以显著抑制肺鳞癌 A2移植瘤的生长,下调 Bcl-2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薛克营;柯明耀;吴雪梅;赵年贵;林岩;沈杰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白细胞(WBC)升高是由于感染加重所致的感染性升高,还是糖皮质激素自身所致的非感染性升高。以此来提高感染诊断准确率,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住院的80例患者,根据其病种及治疗方案分为非感染激素组(n =20)、感染激素组(n =29)、感染非激素组(n =31),分别在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生素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5、7天采集静脉血,对其 WBC、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前白蛋白(PA)进行检测,并对感染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进行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感染激素组与非感染激素组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3、5、7 d WB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与感染非激素组相比,感染激素组在应用糖皮质激素3、5、7 d 后 WBC 显著升高(P 值均<0.01),CRP 显著下降(P 值均<0.01),PCT、PA 及 CPI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可升高外周血 WBC,降低 CRP,但对 PCT、PA 及 CPIS 无明显影响,可以以 PCT、PA 及 CPIS 结果为参考了解患者感染控制情况,三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感染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
作者:王钧;任瑞华;何红彦;殷智晔;王亮;孙金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近期北京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分析,并复习32例国内外文献发表的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病例。结果33例患者中,男18例,女15例,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和下肢疼痛等,其中合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三联征的比例为42.4%,双下肢静脉血栓占38.7%,双侧肺动脉栓塞占87.1%,右房和/或右室增大者占56.3%,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占75.0%。部分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及时诊断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合并三联征(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的比例高,血栓范围广泛,常合并右房和/或右室扩大、血小板和凝血机制异常,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谭政;许小毛;杨鹤;金金;乔力松;方保民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经支气管镜下置入单向活瓣(EBV)行肺减容术(BLVR)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015年6月至12月我院呼吸科病房收治3例男性老年气胸患者,均为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2周以上未愈者,胸腔引流管直径均≥16F。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条件下接受支气管镜操作,采用 Chartis 肺旁路通气评估系统确定引起气胸的靶肺叶,并应用 EBV 治疗。结果3例患者分别置入2~5枚不同直径的 EBV,术后7~10 d 拔除引流管。结论 BLVR 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作用机制与治疗非均质性肺气肿基本一致,在靶肺叶所属支气管内置入相应内径的 EBV,使胸腔内气体经 EBV 引流出来,同时又阻止气体随吸气动作通过支气管胸膜瘘口进入胸腔,进而促使瘘口逐渐愈合。BLVR 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老年患者也可耐受,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屈肖杰;陈宇清;李强;张旻;周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应用于肺癌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 =30)和对照组(n =30)。观察组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加铂类方案化疗,对照组接受培美曲塞加铂类方案,观察2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肿瘤客观缓解率为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0.00%和6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2,P >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95% CI :9.99~14.51),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95% CI :9.05~11.95),2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5,P <0.05);观察组出现高血压症状的比例为2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 <0.05),其余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陈瑞琳;张程程;张永庆;吴桦;杨淑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 survivin 基因启动区-31G/C 位点多态性是否与肺癌发生相关,同时评估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这一病理分型与多态性的关系,揭示吸烟因素是否参与了这一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产生。方法临床收集血液标本。病例组为病理诊断明确的肺癌患者,对照组为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匹配者。采用 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133例肺癌患者与150名对照者外周血基因-31G/C 位点多态性定性分析。将含有-31G/C 位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 PCR 扩增,扩增产物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酶切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并置于凝胶显像系统成像。随机抽取酶切样本进行基因测序检测,并按照吸烟程度、肺癌的病理分型进一步深入分析。结果基因型频率-31GG、-31GC、-31CC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21.05%、51.13%、27.82%与22.67%、54.67%、22.67%,而在小细胞肺癌组则分别是25.86%、34.48%、39.66%,只在小细胞肺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P =0.018)。在不同吸烟情况下肺癌组和对照组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细胞肺癌发生和-31G/C 位点多态性具有一定相关性,吸烟这一因素与-31G/C 位点多态性无明显关联性。
作者:徐美玲;夏荣耀;陈复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2012年4月26日中国肺癌防治联盟筹委会在上海通过选举建立了“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下称联盟)。成立伊始,联盟即确定其目标为“惠及国内,影响国际”。联盟的精神为“交流互动,防治并重,同建平台,联袂共赢”,即联袂各学科的肺癌防治工作者一同搭建平台,进行临床、科研等深层次交流,做好肺癌防治大计。通过“防患未然,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现代管理”主要工作,体现联盟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学术引领,科技创新,智能惠众”。其主要终点是“如何实现惠民目标?”。2年来已经启动,即将逐步启动下面三大工程。
作者:张晓菊;王悦虹;白莉;洪群英;胡洁;白春学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