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探讨颈动脉低回声,不均质回声斑块,通过治疗溶解血栓,稳定斑块,减少卒中TIA的发生.方法:对于存在脑血管危险因素的病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用面积测量法监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及斑块形成208例病人,其中低回声、不均质回声斑块47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病人治疗选用溶栓、抗凝、降脂;B组病人选用抗凝、降脂.两组病人同时用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治疗14天后,采用双盲法复查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的变化.结论:A组:25例病人治疗后,颈动脉超声15例无变化.管腔狭窄率减少≥10%~15%的7例,减少》15%的3例,再闭塞1例,有效率40%.B组:22例病人治疗后管腔狭窄率减少≥10%~15%的3例,有效率13.6%,A组结果优于B组,经X2检验:P《0.05.
作者:赵娜萍;王杏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我院2003~2004年间急性、亚急性脑梗塞病16例患者的MRI弥散加权成像(DWl)的表现,与T2WI及T2WI FLAIR序列进行比较,并对感兴趣区进行ADC(表观弥散系数)值测量,推测梗塞灶的面积.方法:急性、亚急性脑梗塞病例16例,其中4例为4小时内检查发现,行急诊溶栓;8例为24小时内检查;2例为3天后一周内检查发现.临床表现12例为脑卒中症状,另外,l例为术后甲状腺危象患者抢救成功后检杳发现脑梗塞病灶,2例颈椎病症状、1例病人以急性心梗入院,入院后检查有亚急性脑梗塞灶.结果:诊断急性、亚急性梗塞病灶24个,基底节区5个,放射冠区4个,半卵圆中心区2个,小脑半球3个,脑干4个,同时或分别累及颞顶枕叶共6例.其中5名患者为多次发生梗塞,通过DWI确定责任病灶7个.在放射冠区、小脑、及枕叶病灶明显,基底节区部分病灶显示欠佳,可能与病灶面积较小有关.T2WI发现病灶5个,T2WI Flair发现病灶6个.TIWI显示病灶数为0个,结论:DWI对诊断急性脑梗塞以及鉴别新旧脑梗塞、确定责任病灶上有较高价值;ADC值的测量对诊断及推断缺血区面积有参考意义;而不同b值(弥散梯度因子)对诊断没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李保权;赵林;李林芳;刘琳;王庆胜;袁有法;唐志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减少ERPs的变异性,适应临床应用的ERPs检查方法.方法: 13名平均年龄31±5.08岁的健康受试者,5个人物名字作为刺激任务,头顶部记录ERPs.将每个受试者对5个人名的刺激引出的ERPs曲线,转换为ASIC码文件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 聚类到12类时,正确率为36/56(64%).反映出不同个体之间ERPs存在非常大的变异性.受试者ERPs形态、波幅和潜伏期差别很大.受试者本身的5条ERPs曲线能正确归类的比例很高.结论: 个体间的ERPs变异性很大,但个体本身对5个不同人物名字产生的ERPs相当稳定,变异很小.分层聚类分析是一个非常有用的ERPs研究方法.
作者:贾渭泉;刘焱;贾桂梅;周秀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利用胆囊收缩素-8(CCK-8)的抗炎作用,观察其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分为四组(n=15).①假手术组:仅进行枕大池穿刺和假注血;②SAH组:经家兔枕大池二次注射自体动脉血(0.8ml/kg)制作SAH模型;③SAH+CCK-8组:对SAH模型自day 0开始经枕大池注入CCK-8(8μg/kg,0.5ml),每日一次直到动物处死;④SAH+生理盐水组:对SAH模型自day 0开始经枕大池注入等量37℃生理盐水,每日一次直到动物处死.各组分别在day 4、day 7和day 14分三批处死动物,每批5只.结果:假手术组动物基底动脉组织结构正常.SAH组动物基底动脉在day4、 day7时出现血管痉挛,以day 7时为显著,day 14血管痉挛得到缓解.CCK-8治疗组动物的血管痉挛程度有不同程度缓解,血管壁NF-κB、TNF-a表达明显减弱,与同时段SAH组和SAH+生理盐水组比较以day7时为显著(P《0.05).结论:CCK-8对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张更申;李聪慧;孙国柱;张庆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主要累及骨骼肌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并由相应抗体(AChRab)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王晓明;冯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脑血管病导致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随着社会结构的日益老龄化,VD的发病率与日俱增,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与VD的发生关系密切.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及单胺类递质在VD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引起了众多的关注,但关于神经多肽参与VD病生理过程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神经多肽与VD的相关性研究报道,为进一步研究VD的可能病因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靳玮;吕佩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导致患者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重型脑血管病.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恶化是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主要与血肿的占位效应、毒性产物的释放、继发性脑水肿形成有关,还可能与血肿周围的缺血性损害有关.本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姜晔;刘青蕊;董小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CB)是指动作电位不能沿神经通过某一特定部位进行传导[1,2].神经传导阻滞不仅见于器质性损害,也可见于功能障碍.在局麻、缺氧、中毒等情况下,CB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在髓鞘的脱失或受损时,CB可持续数天至数周[2].神经传导阻滞可见于多种不同的临床病变中,包括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3]、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病(CIDP)[4]、格林-巴雷综合征(GBS)[4,5]、嵌压性神经病[7]、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8]等.对神经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的深入探讨将会有助于上述各种不同临床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决策.
作者:汪仁斌;刘兴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癫痫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性的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 [1].多年来人们对癫痫的基础研究主要依靠动物模型,癫痫的点燃模型,是癫痫研究中常用的局灶性癫痫动物模型[2].
作者:张瑞华;王玉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是一种很少见的儿童起病的锥体外系、遗传性运动障碍性疾病,由于其对多巴治疗具有独特良好的反应,近年来国内外对之报道不断增多,但国内报道大龄起病的DRD非常少.此文报道并分析五例中青年起病的DRD.
作者:熊斌;戚晓昆;姜树军;钱海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fi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并且临床应用日益增多.过度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S)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不常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李亚楠;李英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氧中毒是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副作用之一,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我科1998年7月至2005年7月4例开颅术后HBO治疗过程中出现氧中毒的患者.
作者:孙国柱;郭二坤;白宝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50例病人入院后均经头颅CT扫描, 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 头MRI除外脑干损伤, 分为二组. 微创碎吸术治疗组27例:男:20例, 女:7例. 其中年龄大者:78岁, 年龄小者:54岁. GCS:3~5分23例, GCS 6~8分4例.
作者:董志领;李花莲;邵汝升;刘晓满;李建华;王秀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41岁.因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血钠持续降低,在肝移植手术前连续10天缓慢静脉补钠,血钠逐渐正常.2004-12-16于作者医院肝胆外科进行肝移植手术,手术顺利.但是在手术结束后的8小时内,血钠由149mmol/L急升至168mmol/L,净增19mmol/L.
作者:姜树军;戚晓昆;刘建国;段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例1,女,65岁. 于3天前开始发作性右上、下肢抽搐. 发作时神志清醒, 不能言语,头偏向右侧,右上肢举起,右下肢强直, 每次持续2~3分钟,每天发作20~30次, 平时无多饮、多食和多尿现象.当地诊断为局限性癫痫, 给予丙戊酸钠和安定治疗无效而来我院. 检查:神智清楚,颅神经阴性, 四肢正常,反射对称, 空腹血糖24.2mmol/L,酮体阴性, 脑电图及颅CT扫描正常. 诊断为糖尿病伴发高血糖非酮症局限性强制性抽搐.
作者:赵辉;党志敏;母成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例1,女,68岁.3年前开始上半身多汗,夏季更严重,大汗淋漓,昼夜不止.腰以下皮肤干而无汗,两手指及两足趾麻木、灼痛.既往无糖尿病史.查体: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正常,两侧手指及两侧足趾痛觉减退,腱反射对称(++).随机血糖19.2mmol/L,空腹血糖10.5mmol/L.
作者:党志敏;赵辉;母成贤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