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主要以提高本专业理论水平及交流临床实践经验为宗旨。着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与普及并重,贴近实际与临床。既有科研成果及实验研究,又照顾到基层医务工作者,共同提高与受益。
1.1 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内容要求主题明确,数据真实可靠,条理清楚,分析讨论切题,具有临床与基础指导意义。
1.2 文字表达要准确,务求通顺精炼。文稿须用白色A4纸单面打印,标点占一格,外文应打印。所有数据核对无误,须作统计学处理。综述、讲座(含图表与参考文献在内)不超过5000字,论著及经验交流不超过4000字,短篇与病例报告不超过1500字。欢迎作者以磁盘方式(以纯文本格式)投稿。
1.3 地址: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邮政编码: 050000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 用信号转导通路发现者基因芯片寻找多病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不同病程的基因表达差异,从而寻找与其发病机制相关的基因.方法 采用豚鼠全脊髓匀浆诱导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分别取正常大鼠、发病期大鼠、缓解期大鼠、复发期大鼠的脊髓腰膨大组织,于700℃冰箱保存.提取样品RNA,逆转录反应生成cDNA,标记探针,探针与芯片杂交,加入链亲和素耦联的碱性磷酸酶(AP)及化学发光底物反应.图像采集使用GEArray Expression Analysis Suite软件进行完整的芯片数据分析.结果 发病期,缓解期、复发期EAE大鼠分别与正常大鼠相比,有表达差异的基因数据为19、23,10项;而有10项基因在比较中随病程变化呈现出发病期表达上调,缓解期表达下调,复发期表达再次上调的趋势.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EAE大鼠不同发病阶段基因表达有差异,且随病程发展呈一定的趋势变化.这些差异基因与多条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作者:刘宁宁;李波;刘瑞春;檀国军;郭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特点及诊治,增进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MG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MG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同时治疗效果更好.结论 MG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关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人体不同组织系统中针对相同抗原决定簇的损伤,临床医生应该注意到两种疾病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作者:姚园园;陈俊敏;王晓阳;王林静;闫妍;陈蕾;王晓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正已烷是一种溶剂,主要用于电子元件、彩色印刷板清洗及箱包粘合等。其属于低毒类化学物,但其挥发性和脂溶性高,在人体内可积蓄,特别对神经系统有毒性。近年来由于用途日益广泛,对人体损害时有发生。现报道4例正已烷中毒所致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及电生理表现。一、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岁1例, 20岁3例,均在某厂任粘合工,主要接触有正已烷的103、 108、 804粘合剂。工作时不带手套、口罩,直接用手接触合剂,每天工作13小时,大约用粘合剂60KG,工作间15×20m2,无排风设施。工作4~6个月后出现头晕、恶心、视力下降、双手麻木、四肢乏力、双手持物困难。病后1个月双下肢不能走路,以后渐发展至四肢瘫痪、肌肉萎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经有关部门检测,在车间内测出正已烷。
作者:王桂荣;王维平;陈桂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脑磁图(magnetoencephaiography,MEG)是无创性的检测大脑电磁生理信号的脑功能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能直接反映脑功能变化情况,并对信号源进行精确定位,因此已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神经科学临床实践和研究之中.本文主要对近年来MEG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赵磊;吕佩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各种类型癫痫发作患者应用托吡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 方法:对87例各种类型的癫痫患者进行托吡酯单药或添加剂治疗,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并观察疗效及副反应. 结果:87例中癫痫发作完全控制者为34例(39.1%), 显效者19例(20.7%)、 有效者16例(18.4%)、无效者16例(18.4%), 退出1例, 恶化1例, 总有效率达79.3%(69例). 结论:托吡酯治疗癫痫高效、 广谱, 副反应少, 口服安全. 个别可见矛盾反应, 用小剂量单药治疗时可一次性给药.
作者:宫殿荣;许建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丁苯酞(NBP)对脑心缺血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大鼠分别建立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模型,将两种模型大鼠分别分为假手术(0.9%氯化钠注射液)组、模型(0.9%氯化钠注射液)组和NBP低、高剂量(20~40mg·kg-1)组.通过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评分评价NBP的脑保护功能;通过心肌梗死面积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NBP的心脏保护功能.应用ELISA的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NBP低、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小,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心肌梗死的面积也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0.05).血清中VEGF水平在NBP低、高剂量组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NBP对大鼠的脑心缺血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上调VEGF有关.
作者:田小超;何伟亮;刘斯文;武宇洲;刘素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后癫痫(PSE)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528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征,随访癫痫发作的情况,包括发作时间、发作类型、病变部位及预后等,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PSE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PSE与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房颤、吸烟史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既往卒中病史、累及皮质、多脑叶病灶呈相关性.结论 既往患者有卒中病史、脑出血患者以及病灶累及多脑叶、皮质者更容易继发癫痫.
作者:郜俊峰;陈伟观;高志伟;倪耀辉;徐添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蝶鞍肿瘤出现眼部征状取决于肿瘤的位置、生长方向等,所以眼科医师应全面详细了解病史,减少漏诊、误诊.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为男性.1例患者主诉曾有不同程度的眼部拳击伤,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1年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进行性外斜,曾在他院进行斜视矫正术,症状暂时好转.术后两年再次出现视物重影,左眼外斜.1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头痛、眼痛、视物重影,未经治疗好转.两天后又出现左侧头痛、眼痛,继而左眼睑下垂、视物重影而就诊.
作者:韦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拉莫三嗪(LTG)联合丙戊酸钠(VPA)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RPE)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青年RPE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V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LTG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MoCA认知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末,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42% vs 70.83%,91.67% vs 77.08%,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末,观察组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癫痫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33%vs20.83%,P<0.05)。结论 LTG联合VPA治疗青年RPE的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无严重药物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曹化;仲玲玲;居克举;蒙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运用卫生部推广项目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1](简称为微创术)治疗丘脑出血(thalamic hemorrhage,TH)4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茂刚;陶秀;左其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昨天联系了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请问一下,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尊敬的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脑与神经疾病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请问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