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凋亡诱导因子(AIF)mRNA在戊四氮(PTZ)点燃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戊四氮建立急性点燃大鼠模型,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分析AIF mRNA在大鼠癫痫发作后的表达情况.结果 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AIF mRNA的表达水平早期即出现升高(6h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且持续较长一段时间(48h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 AIF可能参与了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过程.
作者:范亚林;王维平;刘瑞春;臧颖卓;李虹;史志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 对16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及其超声特征,测定内中膜厚度.检测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清抗磷脂抗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患者分为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斑块组又分为稳定斑块亚组和不稳定斑块亚组.结果 单因素分析年龄、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同型半胱氨酸在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年龄是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稳定和不稳定斑块亚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无斑块组和斑块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分别是13.0±6.8p.mol/L和18.4±12.6μmol/L(P=0.042).结论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一样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非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明勇;周立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用信号转导通路发现者基因芯片寻找多病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不同病程的基因表达差异,从而寻找与其发病机制相关的基因.方法 采用豚鼠全脊髓匀浆诱导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分别取正常大鼠、发病期大鼠、缓解期大鼠、复发期大鼠的脊髓腰膨大组织,于700℃冰箱保存.提取样品RNA,逆转录反应生成cDNA,标记探针,探针与芯片杂交,加入链亲和素耦联的碱性磷酸酶(AP)及化学发光底物反应.图像采集使用GEArray Expression Analysis Suite软件进行完整的芯片数据分析.结果 发病期,缓解期、复发期EAE大鼠分别与正常大鼠相比,有表达差异的基因数据为19、23,10项;而有10项基因在比较中随病程变化呈现出发病期表达上调,缓解期表达下调,复发期表达再次上调的趋势.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EAE大鼠不同发病阶段基因表达有差异,且随病程发展呈一定的趋势变化.这些差异基因与多条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作者:刘宁宁;李波;刘瑞春;檀国军;郭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7年9月收住院的165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与165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正常健康青年人比较,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卒中病人中,男性高于女性(1.26:1),有多种危险因素的49例(30%),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30.9%),吸烟、酗酒(22.4%).高脂血症(15.8%)及其他(13.9%).结论 青年脑卒中发病与性别、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等密切相关,应予以早期干预,并加强宣传教育.
作者:罗红波;陈璇;杨期东;张乐;杜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一类与血管形成有关的蛋白质,主要通过与内皮细胞特异性酪氨酸酶受体Tie-2结合发挥作用,是近年发现唯一的一个含有受体激动剂和受体抑制剂的血管生长因子家族.血管新生过程中,受多种因子调控,Ang是一个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的家族.在胶质瘤彤成过程中对血管形成、稳定、转移、退化起重要作用.阐明Ang在胶质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对肿瘤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永汉;黄荣桥;苏凤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髓周动静脉瘘是脊髓血管畸形中常见一型.以往是在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或进行手术探查才被确诊,随着20世纪60年代初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作者:尹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动脉瘤的再次破裂和脑血管痉挛成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手术治疗破裂动脉瘤尤其重要.总结我科2005-21307年收治的破裂动脉瘤108例,全部采用显微手术急诊夹闭动脉瘤,作者的临床体会如下:
作者:于春泳;魏学忠;薛洪利;彭顺舟;胥全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临床资料我院于2008年5月29日收治1例巨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现报告如下:男性,50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5年,加重3天而于2008年5月29日人我院.患者1993年和2007年6月因脑梗死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欠流利.
作者:丁文涛;刘艳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