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肌无力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一例

姚园园;陈俊敏;王晓阳;王林静;闫妍;陈蕾;王晓鹏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特点及诊治,增进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MG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MG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同时治疗效果更好.结论 MG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关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人体不同组织系统中针对相同抗原决定簇的损伤,临床医生应该注意到两种疾病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合并干燥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OMSD)合并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在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及仁济医院住院的NMOSD合并SS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10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9例;年龄34~63岁,平均年龄46.7±9.4岁;病程1~60个月,平均34.9±25个月.AQP4抗体均为阳性;4例患者以双眼视力下降起病,4例患者以脊髓病变起病,脊髓病变的平均节段长度为9.8±5.9厘米;2例患者以极后区病变起病;EDSS治疗前评分为5.0±2.160,治疗后EDSS的评分为4.4±2.319.结论 NMOSD合并SS的患者AQP4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EDSS评分高,预后差,NMOSD可能和SS存在某些共同的发病机制.

    作者:杨红;管阳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甲状腺素水平变化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近些年已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合并脑梗死的相关研究,提示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可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现对其中的关系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一、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相关疾病甲状腺是人体大的内分泌器官,它受神经刺激后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人体相应器官而发挥生理效应.

    作者:王培;朱雨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与分析

    目的 考察和分析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4例,将患者分为2组:101例杓型组和103例非杓型组.并选择8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后,两组高血压的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杓型组的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无明显降低(P>0.05),非杓型组的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均降低(P<0.05),与杓型组比,非杓型组的血压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与正常组和脑梗死恢复期组比,两组高血压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CD3+、CD4+和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高血压的CD3+、CD4+和CD4+/CD8+均明显降低,CD8+明显增高.治疗前后,与杓型组比,非杓型组的CD3+、CD4+和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降低(P<0.05).结论 ①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对24h血压节律异常产生重要作用;②非杓型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参与其中,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仍有待深层次地研究.

    作者:杨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的血压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后收缩压(SBP)下降与否分为观察组(58例,SBP下降)和对照组(40例,SBP未下降),对比两组静脉溶栓后2h及24h的血压值变化,分析溶栓后血压值变化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h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2h和溶栓24h后的S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2h SBP、溶栓后24h SBP、溶栓前NIHSS评分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关系.对照组的颅内出血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具有确切疗效,溶栓后2h及24h的收缩压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收缩压偏低者预后效果更好.

    作者:张文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多模式MRI指导下不同时间窗脑梗死静脉溶栓血管再通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多模式磁共振(MRI)指导下不同时间窗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发病12h内脑梗死患者行头颅MRI检查,符合静脉溶栓标准126例,治疗前MRA显示血管TIMI分级≤2分患者95例,其中4.5h组64例,4.5~12h组31例,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的情况,分析血管再通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24h复查MRA显示4.5h组再通42例(42/64,65.62%),4.5~12h组19例(19/31,61.29%),两组患者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再通与梗死部位有关,颈内动脉再通1例(1/5,20%);大脑中动脉M1段再通6例(6/12,50%);M2段及分支再通45例(45/61,73.77%);椎基底动脉再通9例(9/17,52.94%);血管再通组和未通组90d NIHSS评分及临床结局有显著性差异.3例症状性脑出血,治疗前NIHSS评分平均16分,TIMI分级均0级,患者平均年龄75±3.6岁,大于总体平均年龄69±10.2岁(P<0.05).结论 多模式MRI指导下的脑梗死将时间窗扩大到12h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血管再通良好;血管早期再通可改善临床预后,血管再通的情况将来可作为监测预后的指标;症状性脑出血更可能发生于高龄、血管闭塞严重病情较重的患者.

    作者:陈翠荣;白青科;赵振国;赵晓晖;隋海晶;沈健;陆练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血管性疾病,其有广泛的常见的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卒中和外周动脉血管性疾病,上述并发症通常具有致死性.其发病机制与炎症密切相关,可导致动脉在不同的血管床形成斑块及狭窄.

    作者:谢甜甜;孙瑞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特发性面神麻痹患者101例,于发病3~7d内进行瞬目反射(BR)和面神经运动传导(FMC)检测,以评估其与临床表现、面瘫预后的关系.结果 101例患者BR检测均异常,表现为患侧R1、R2、R2'波潜伏期延长或未出波;在比较不同未出波情况的痊愈时间分布时发现,4组(全出波、1个未出波、2个未出波、3个未出波)间痊愈时间分布(P>0.05).101例患者患侧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M波潜伏期均较对侧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例患者患侧M波波幅均有下降,Pearson分析显示痊愈时间与患侧M波下降幅度呈正相关,(r=0.592,P<0.05).按照患侧M波波幅较对侧下降幅度大小,分为50%以下、50%~80%、80%以上3组,3组间痊愈时间分布(P<0.05),下降幅度为50%以下组的患者80.4%在1个月内痊愈,下降幅度为50%~80%组的患者56.1%在2个月内痊愈,下降幅度80%以上组的患者77.8%在3个月及以上痊愈.结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患侧BR均异常,BR可作为其诊断的客观、敏感的指标;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患侧M波波幅下降幅度与痊愈时间呈正相关,可客观评估其预后.

    作者:王龙飞;汪飞;曹婷婷;苏增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孤独症的脑影像学研究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是由美国精神科医生Kanner于1943年首次报道并命名的,它是一组严重影响儿童健康,且具有高度病因异质性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1],以交互性社会交流和社交互动的持续损害和受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为主要特征[2].

    作者:卢佳;王佳;崔洪雨;武丽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癫痫发作大鼠海马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Ptx)预处理对癫痫发作大鼠海马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癫痫组和Ptx预处理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7mg·kg-1);癫痫组和Ptx组大鼠用氯化锂-匹罗卡品(Li-Pc)诱发癫痫发作,先腹腔注射氯化锂(127mg·kg-1),20h后背部皮下注射匹罗卡品(15mg·kg-1);Ptx组大鼠在匹罗卡品注射前30min通过腹腔给予Ptx(60mg·kg-1).观察大鼠癫痫发作情况,利用Timm和Thionin染色分别观察海马苔藓纤维发芽(MSF)和神经元损伤情况.结果 癫痫组大鼠在海马苔藓纤维发芽明显增多,并伴有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和脱失,Ptx预处理降低了Li-Pc诱发大鼠的癫痫发作率和癫痫发作程度,延长了其癫痫发作潜伏期,减轻了Li-Pc诱发大鼠海马的苔藓纤维出芽及神经元的损伤.结论 Ptx预处理缓解了Li-Pc诱发大鼠的癫痫发作和海马损伤,可能成为治疗癫痫的一种方法.

    作者:康云霄;李颖昆;纪晓明;杜亚坤;李双成;郑华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与再狭窄的关系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动态变化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观察hs-CRP的动态变化.观察再狭窄组和治愈组(未发生再狭窄)的hs-CRP的数值变化,及其动态变化对于再次狭窄的提示意义.结果 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高,hs-CRP指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狭窄组的患者hs-CRP水平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数值维持较高的水平,并且数值变化可以提示发生再次狭窄的可能性.

    作者:杨靖;袁兴运;王新兰;丁小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在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 α2-glycoprotein 1, LRG1),1977年 , 从人血清中分离出, 其氨基酸序列在1985年被确定 ,是富亮氨酸重复家族中的一员,它包括八个富亮氨酸重复序列 (leucine-rich repeat,LRR),LRG1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p13.3,编码34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8kD, LRG1的成熟形式是一种分泌蛋白,含有312个氨基酸,实验确定分子量为45kD.

    作者:曹靖玮;李国忠;钟镝;赵秀丽;陈洪苹;马帅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miR-214与恶性肿瘤的研究

    微小型RNAs(microRNAs,miRNAs)是一类细胞内源性表达的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通过抑制靶mRNA的转录、翻译或直接降解靶mRNA来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各种信号传导通路,参与机体细胞增殖、分化、凋亡[1-2].

    作者:陈娟;姚丽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可乐定透皮贴剂联合盐酸硫必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单独用盐酸硫必利和应用盐酸硫必利联合可乐定透皮贴剂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TD患儿107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硫必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可乐定透皮贴剂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w分别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疗效的评定和对比,同时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2、4、8w观察组YGTSS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而对照组仅第4、8w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治疗第2、4、8w两组YGTSS总分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2%,对照组为7.8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5例和4例.结论 盐酸硫必利联合可乐定透皮贴剂治疗TD起效快,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俭俭;郑华城;刘振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重症肌无力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一例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特点及诊治,增进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MG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MG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同时治疗效果更好.结论 MG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关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人体不同组织系统中针对相同抗原决定簇的损伤,临床医生应该注意到两种疾病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作者:姚园园;陈俊敏;王晓阳;王林静;闫妍;陈蕾;王晓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应重视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注册登记研究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易疲劳,晨轻暮重,虽然该病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是具有病程长、波动性大、有发生危象潜在可能性等特点,并对于个体化治疗要求高.

    作者:张津;张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