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河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国际刊号:1006-351X
  • 国内刊号:13-1191/R
  • 影响因子:0.86
  • 创刊:1993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23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神经病学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5期文献
  • 急性缺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

    目的:本实验采用膜片钳单通道技术研究缺氧条件下对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方法:取1~3天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加入含80%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20%小牛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将培养3~5天的形态典型的神经元置于对称性高钾溶液中,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单通道电流,其通道电流通过膜片钳放大器(CEZ-2200)放大,滤波(3KHz)后,经A/D、D/A转换器输入计算机,采用pClamp6.0.6软件采样分析;结果:在细胞贴附式下,应用氰化钠(20μmol/L)造成细胞急性缺氧,在缺氧早期(5~20min)通道开放概率增加(P<0.01或P<0.05,n=5),而缺氧后期(20~30min),通道开放概率明显降低,表明缺氧时间对通道的开放概率有明显影响.结论:缺氧早期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有自身激活作用,当钙激活钾通道激活时,钾离子外流增加,产生膜的复极化,使去极化不易产生,从而稳定细胞膜及降低细胞的兴奋性,这可能是缺氧早期神经元自身的一种代偿机制.

    作者:席春江;范生尧;曾晓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NS,PACNS)是一种自发、并可复发的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而没有其它系统性疾病表现的血管炎.它早由Cravloto和Feign[1]提出,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征性,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在此我们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作一综述,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

    作者:徐磊;蔡永亮;陈怀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影像学在多发性硬化诊断的价值

    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病灶多发和时间上复发-缓解的特征.自1982年以来临床诊断一直沿用Poser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确定诊断标准和实验室支持确诊标准.辅助诊断MS的影像学手段包括CT和MRI.由于影像学的发展,多发性硬化协作组在2000年7月(伦敦)参考Poser的诊断标准结合近年来临床诊断多发性硬化的进展制定了新的临床诊断标准(McDonald标准)[1].在新的诊断标准中,当临床核心内容的客观证据不足时,MRI可作为确定诊断的补充依据.本文将对CT、MRI在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常华军;刘文;赵薛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缺血性脑卒中后微血管形成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及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尽快恢复缺血区的血供,挽救濒死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内皮细胞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治疗性血管新生为其提供了新思路.有关脑缺血后新血管形成的病理过程、机制及其调控因素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缺血性脑卒中后微血管形成及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张玉石;李耀彩;张其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76例外伤性额叶挫裂伤的治疗体会

    外伤性额叶挫裂伤的治疗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我科自1998年9月到2005年9月间收治76例此类病人,现就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张强;蔡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复发性Tolosa-Hunt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Tolosa-Hunt综合征(THS)是由海绵窦/眶上裂部位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表现为眶周或偏侧头痛,合并有同侧的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眼交感神经麻痹和三叉神经的眼支,也可有上颌支分布区的感觉缺失.偶尔视神经、三叉神经下颌支和面神经亦可被累及.病程中易出现缓解和复发,对于系统性激素治疗反应较好.

    作者:张艳;张黎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布鲁氏杆菌性脑膜炎2例报告

    1、病历介绍例1,患者男性、43岁、农民,因发热、头痛1月入院.发热呈间歇性,体温38~39.8℃,下午明显,伴头痛、全身多汗、周身乏力,双侧睾丸肿痛.入院三月前家中以圈养羊为业.查体;体温38.2℃,脉搏96次/分,血压120/80mmHg,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项强直,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克氏征阳性,病理征阴性.血常规:血红蛋白126g/L,白细胞8.71×109/L,中性0.79,淋巴0.21,尿常规正常.血沉50mm/1h,肥达氏反应阴性,胸片示双肺正常,PPD试验(-),肝胆胰脾彩超正常,腰穿检查: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为75mmH2O,白细胞20.00/μl,氯化物117mmol/L,糖2.2 mmol/L,蛋白阴性,TB-DNA-PCR(-).布鲁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诊断:布鲁氏杆菌性脑膜炎.给予四环素、利福霉素及链霉素治疗,19天症状明显好转,体温逐渐正常.复查脑脊液正常.出院继续治疗,随诊半年无复发.

    作者:孔桂良;李荚杰;李亚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带状疱疹伴发脑膜炎(附2例报告)

    例1,男性,62岁.8天前左额出现皮疹伴疼痛和烧灼感.继之发展为水疱.发疹后4天持续性头痛伴喷射性呕吐来我院就诊.检查;体温37.5℃,心肺正常.左额部可见大小不等的水疱,成群分布,似带状排列.颅神经阴性,四肢正常,反射对称(++),颈有抵抗,克氏征(+).当地腰穿:CSF清亮,白细胞计数200×106/L,单核80%,多核20%,蛋白1.0g/L糖和氯化物正常,诊断带状疱疹伴发脑膜炎.

    作者:党志敏;李林宽;郭书英;母成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原发性泌汗异常两例报告

    例1, 吴某某,女性,29岁.自1年多以前开始,阵发性对称性两手心多汗.情绪激动,高温环境,剧烈活动后多汗加重.写字时经常把纸弄湿,常于手下垫一块纸板.身体其他部位排汗正常.检查:内科情况未见异常.四肢肌力正常,两手心对称性多汗,潮湿、发凉,苍白色,其余神经系统正常.

    作者:赵辉;刘国强;郭书英;母成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全并复发性多部位出血性脑梗塞1例报告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性疾病,以红系前体细胞增生为主,其合并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较高,为22~27%,而合并复发性多部位出血性脑梗塞患者,实属少见,报告如下:

    作者:邵汝升;李花莲;韩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