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家族性运动神经元病致病基因DCTN1编码的p150glued蛋白缺失对于原代培养的皮质神经元细胞活性及Ra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野生型(WT)和p150glued缺失(p150glued KO)新生小鼠为细胞来源,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7d和14d后,分别利用MTT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质神经元存活率以及Rab蛋白家族成分表达水平.结果 与WT小鼠皮质神经元相比,p150glued KO小鼠皮质神经元在体外培养7d和14d时,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14d时Rab4、Rab5、Rab9、Rab11、Rab24蛋白表达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而Rab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 p150glued缺失对原代皮质神经元存活以及调控囊泡运输的Rab蛋白家族中Rab4、Rab5、Rab9、Rab11、Rab24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但特异性减弱晚期内体标志物Rab7蛋白的表达,可阻碍胞内溶酶体降解通路.
作者:宋彬彬;杨璇;陈艳清;于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ACI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48)和依达拉奉组(n=48).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60mg·d-1×4w,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在依达拉奉组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0.2g·d-1×4w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w、2w以及治疗4w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比容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一氧化氮(NO)、人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并统计比较两组28d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依达拉奉组比较,联合组治疗1w、2w以及治疗4w的NIHSS得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浆ET-1和VEGF水平均降低而同期血浆NO水平则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1w、2w以及治疗4w的NIHSS得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浆ET-1和VEGF水平均降低而同期血浆NO水平则升高,依达拉奉组治疗2w以及治疗4w的NIHSS得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浆ET-1和VEGF水平亦均降低而同期血浆NO水平则升高(P<0.05).联合组28d病死率为2.08%(1/48),低于依达拉奉组的16.67%(8/48) (P<0.05).两组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近期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贝筝;陈怡;龙登毅;文国强;符秀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应用二甲双胍(MET)干预,观察MET对EAE小鼠发病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及其对小鼠体内Th17细胞反应的作用.方法 以MOG35-55免疫雌性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EAE组和MET治疗组,比较不同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在发病高峰期,比较小鼠脊髓中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脾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脾细胞培养上清及血清中IL-17A含量以及小鼠脾及脊髓中IL-17A、RORγt mRNA转录水平.结果 与EAE组相比,MET治疗组发病率减低(P<0.05),疾病严重程度减轻(P<0.01);脾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降低(P<0.01),脾细胞培养上清及血清中IL-17A含量减少(P<0.01);脾及脊髓组织中IL-17A、RORγt mRNA转录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 MET通过抑制外周免疫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的Th17细胞反应而对EAE小鼠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孙雅菲;马征;侯慧清;田甜;陈丽萍;王梁;郭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支架扰流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采用单支架技术治疗的20例患者,共计21个囊性动脉瘤,其中20个动脉瘤直径≤3mm,1个直径约20mm ;5个为破裂动脉瘤,16个为未破裂动脉瘤.每个动脉瘤均采用LVIS支架覆盖,手术即刻造影可见瘤腔内造影剂滞留,无出血及血栓形成并发症.分析术后6~27个月,平均(11.0±5.15)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 成功随访19例患者,1例失访.18个动脉瘤均实现瘤颈闭合, 2个动脉瘤无变化.结论 单支架扰流技术适合治疗未破裂微小动脉瘤,易操作.
作者:赵林;杨明;李林芳;董鹏飞;王立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矛盾性失眠(PI)患者的心理症状和个性特征,为患者的主客观差异原因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根据多导睡眠图结果和患者主观感觉差异把患者分为正常组(10例)、PI组(28例)和原发性失眠组(30例),对其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评估.结果 ①3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两比较,PI组和原发性失眠组患者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阴性项目数、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平均分、躯体化、强迫状态和其他项目因子分别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PI组患者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明显高于原发性失眠组、正常组(P<0.05);②3组MMPI诈分、疑病、抑郁、癔症、心理变态、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和社会内向因子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与正常组比较, PI组和原发性失眠组患者的诈分、疑病、抑郁、癔症、心理变态因子分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 PI组患者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分因子明显升高(P<0.05).与原发性失眠组相比,PI组患者的社会内向因子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失眠患者具有情绪易波动和神经质人格特点.PI患者在心理症状和个性上有别于原发性失眠,并可能对其主观感觉产生影响.
作者:徐碧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眼部带状疱疹并发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例眼部带状疱疹并发动眼神经不全麻痹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并分析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本例患者以右侧头面部皮疹伴疼痛为首发症状,皮疹区逐渐出现成簇样水泡,右侧眼睑肿胀、抬举费力,伴视物成双.入院时查体右侧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皮肤可见疱疹.右眼结膜充血、流泪.右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入院后给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醋酸波尼松口服,辅以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等治疗,症状明显恢复.结论 对于尚未出现疱疹的头痛患者,应考虑到有无带状疱疹感染可能.眼部带状疱疹,可出现眼睛感染,伴完全或不完全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需要与Tolosa-Hunt综合征、颅内动脉瘤、糖尿病等疾病相鉴别.治疗上需尽早给予抗病毒、激素、营养神经、针灸理疗等联合手段.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可有后遗症.
作者:陈竹林;黄光;徐斌;赵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易患性与干扰素-γ(IFN-γ)第一内含子区rs2430561和第三内含子区rs2234685两位点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及IFN-γ在NMOS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50例NMOSD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分型方法对rs2430561和rs2234685基因分型;ELISA方法分别测定NMOSD组急性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IFN-γ的含量;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MOSD组和正常对照组rs2430561和rs2234685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MOSD组急性期IFN-γ水平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5);NMOSD组缓解期IFN-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IFN-γ不同基因型急性期血清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γ rs2430561和rs2234685基因多态性与NMOSD易感性不相关,IFN-γ 在NMOSD发病中起促进作用.
作者:王慧词;王北平;崔萌;宋秀娟;侯慧清;李令令;许艳秋;邓晓红;刘会佳;武志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度定量测定对脑胶质瘤(BG)术前分级.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手术治疗BG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常规、增强磁共振(MRI)扫描及多b值DWI检查,工作站处理软件获得相应的弥散系数(ADC)、分布扩散系数(DDC)、拉伸因子(α)等值,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12例低级别GB患者实质部分其ADC、DDC及α值显著高于18例高级别GB组(P<0.05),经过与对侧镜像脑实质对比标准化后,以上数据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ADC和DDC之间存在正相关,其在高级别BG中相关系数r=0.826(P<0.05),低级别BG中相关系数为0.926(P<0.05);ADC、DDC及α值3个定量指标均可对BG分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ADC曲线下面积(AUG)为0.952,显著大于α(0.838)与DDC(0.852) (P<0.05),DDC和α其AU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高的是ADC(100%),特异度好的是DDC(86.7%).结论 术前DWI信号测量的ADC、DDC和α值均可作为BG术前分级诊断的指标,且拉伸指数模型更加优于传统的单指数模型.
作者:张峰;玄国庆;孙岩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辅助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子痫前期女性胎盘及外周血中表达的价值.方法 选自本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79例(观察组);另正常妊娠孕妇42例作为对照组.采取胎盘组织和外周血清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法测定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2、IL-4、IL-10及IFN-γ含量.结果 子痫前期重度组外周血T细胞辅助细胞1(Th1)高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对照组,而T细胞辅助细胞2(Th2)细胞频数表达低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对照组,且子痫前期轻度组外周血Th1细胞频数表达高于对照组,而Th2细胞频数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血清IL-2和IFN-γ含量高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对照组,而血清IL-4和IL-10含量低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轻度组血清IL-2和IFN-γ含量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L-4和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IL-2、IL-4、IL-10及IFN-γ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对照组,且子痫前期轻度组IL-2、IL-4、IL-10及IFN-γ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助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子痫前期女性胎盘及外周血中表达具有重要研究意义,Th1表达增加,Th2表达降低,Th1与Th2表达失衡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原因.
作者:夏琰;赵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磁共振成像(MRI)脑膜病变形态、信号的特点及颅内继发性改变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本院126例TBM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检查,并且其MRI影像表现与42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26例TBM患者中,MRI平扫阳性115例(91.27%),包括脑膜中重度增厚91例,轻度增厚24例;阴性11例(8.73%),脑沟、脑池及脑室未见狭窄,并无明显异常信号,MRI增强扫描出现病变处脑沟、脑池内面线状强化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均为阳性.脑血管受累54例(42.86%),脑积水81例(64.29%),脑神经受累33例(26.19%).TBM与肺癌脑膜转移患者均存在脑膜增厚的表现,同时出现不均匀或均匀稍长或等T1、T2信号,MRI增强扫描病变脑膜出现强化,结节具有环形、均匀强化的表现.结论 TBM患者MRI影像特点多表现在大脑基底池脑膜增厚,脑膜结节在T2加权像存在低信号;MRI增强扫描结节有分隔状与环形强化等表现,同时出现继发性改变如脑内前循环血管炎、脑积水及脑梗死等,其对TBM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MRI增强扫描对TBM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露;姜文雯;张馨;刘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溶酶体(lysosome)参与调控细胞内多种生理过程,如细胞分解代谢、信号传导、质膜修复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等.溶酶体在细胞中处于高度动态分布,其活性与其特异性定位有关.不同细胞中溶酶体的数量、分布和功能具有差异.研究发现,溶酶体功能障碍会破坏细胞内稳态,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1].其中ALS主要累及大脑、皮质和脊髓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过程中,溶酶体的数量和功能发生改变.本文将对溶酶体的结构、组成、功能、分布,及其与ALS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宋彬彬;刘小鹏;张翼;梁咏梅;李阔;杨璇;陈艳清;于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22是在基因表达及功能方面都有别于Th17细胞的新型T细胞亚群[1].Th22细胞的表面特征性识别因子为CC趋化因子受体(CC chemokine receptor,CCR)6、CCR10和CCR4,关键转录因子为多环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Th22细胞亚群产生特征性细胞因子IL-22,其功能取决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STAT3)的活化[2].IL-22属于IL-10细胞因子家族,通过细胞因子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细胞表面IL-22受体复合体是由IL-22R1和IL-10R2构成的异二聚体受体链[3],后者也是IL-10、IL-26和IL-28/IL-29受体的辅助受体链[4].除此之外,还存在一种可溶性单链受体叫做IL-22结合蛋白(IL-22 binding protein,IL-22BP),在体内、体外发挥类似拮抗IL-22的作用[3].Th22细胞及细胞因子IL-22在多种疾病病理生理改变中参与免疫应答,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加以综述.
作者:马帅男;李国忠;钟镝;韩百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卒中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与脑卒中相关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为25%~79%[1],联合统计卒中患者患病率约为33%[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3].目前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本文就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变化予以阐述.
作者:潘永惠;王春燕;张维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LIRA)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凝法制备小鼠局灶性皮质梗死模型(dMCAO).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测定微血管密度、内皮细胞增殖以及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包裹率,利用RT-qPCR方法测定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在dMCAO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大剂量LIRA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梗死体积明显减小,微血管密度、内皮细胞增殖和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包裹率显著增加,同时增加VEGF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LIRA可能通过增加VEGF mRNA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从而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陈彦霞;张祥建;杨旸;解燕昭;贺银习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代谢激活剂配合常规疗法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ACI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降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代谢激活剂奥拉西坦,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2w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同对照组81.5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2w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1%,同对照组15.3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代谢激活剂配合常规疗法治疗ACI,可显著增强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璇;薛艺东;郭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上海长宁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情况、知信行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2017年6月-2017年12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长宁区≥40岁的10428例常驻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辅助检查的方式,筛选脑卒中高危人群,分析高危人群中脑卒中发病情况及知信行得分,比较不同特征人群脑卒中发病情况,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脑卒中患者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8630例脑卒中高危者,其中脑卒中者336例,发病率3.89%;脑卒中高危人群脑卒中防治知识总均分(28.12±5.84)分,总知晓率39.06%,防治信念总均分(40.14±6.83)分,总得分率63.71%;防治行为总均分(37.74±7.20)分,总得分率48.38%;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吸烟、饮酒、有无糖尿病等特征患者脑卒中患病率差异显著(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吸烟、高血压、心脏病、血脂异常、糖尿病、明显超重或肥胖、脑卒中家族史及既往TIA或脑卒中病史因素为脑卒中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上海长宁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生脑卒中的比例为3.89%,发生率较高,且缺乏脑卒中防治知识,防治态度总体较好,防治依从性较低,年龄、吸烟、高血压、心脏病、血脂异常、糖尿病、明显超重或肥胖、脑卒中家族史及既往TIA或脑卒中病史均是脑卒中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王梓睿;李亚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D)斑块性质,初步探讨ICAD斑块与复发脑梗死(RC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住院的由头颈MRA或CTA证实存在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脑梗死患者61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5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1.7±6.1)岁.所有患者分为初发脑梗死(PCI)患者28例和RCI患者33例,所有脑梗死患者均行HRMRI检查,根据不同信号特点分析ICAD斑块性质,区分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观察两组颅内不稳定斑块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不稳定斑块与RCI的相关性.结果 ①RCI组和PCI组之间基线临床特征比较,RCI组年龄、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比例显著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RCI组不稳定斑块比例明显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了年龄、2型糖尿病外,颅内不稳定斑块是R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8.088,95%CI为2.587~126.450,P值为0.004).结论 颅内易损斑块与RCI密切相关,重视中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不稳定斑块的检测,有助于预测RCI的风险,为二级预防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董爱勤;王春雨;刘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脑电图(EEG)特点.方法 连续收集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血管性MCI患者40例(实验组),总结其EEG特点,同时按照1:2配对设计的原则,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较低(P<0.05);② 两组患者EEG结果:实验组患者EEG异常有18例(45.0%),其中边缘EEG 6例(15.0%),EEG轻度异常10例(25.0%),EEG中重度异常2例(5%).异常波主要表现为局部导联的等/稍高波幅慢波活动,持续存在,额颞叶为主,具有相对特异性;对照组患者异常者有22例(27.5%),其中边缘EEG18例(22.5%),轻度异常EEG 4例(5.0%),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MCI患者EEG改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其对早期识别MCI患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孔朝红;赵一龙;任国平;王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石家庄地区儿童化脓性脑膜炎(PM)的分布特点、临床特征、主要致病菌、疗效、预后、危险因素情况,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13-1至2017-12年连续5年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12例石家庄地区PM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流行病学及疗效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河北省儿童医院共收治PM患儿312例,发病时间3~5月(75/312,24.0%);6~8月(89/312,28.5%);9~11月(84/312,26.9%);12~2月(64/312,20.5%);城市(132/312,42.3%),县级市(36/312,11.5%),农村(144/312,46.2%).男性患儿(177/312,56.7%),女性患儿(135/312,43.3%),男女比例1.31:1;其中年龄1月~3月(104/312,33.3%),<3岁(186/312,59.6%).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原发病(185/312,59.3%),临床表现以发热常见(260/312,83.4%),其次为呕吐(216/312,69.2%),嗜睡(210/312,67.3%);血培养阳性者(67/312,21.5%),以肺炎链球菌(17/67,25.4%),流血嗜血杆菌(11/67,16.4%)常见;脑脊液培养阳性者(43/312,13.8%),以肺炎链球菌(13/43,30.2%)、脑膜炎双球菌(7/43,16.3%)常见.首次脑脊液WBC≥500×106·L-1(265/312,85.2%);<10×106·L-1(8/312,2.6%).治愈及好转出院者(272/312,87.2%),自动出院(34/312,10.9%),死亡(6/312,1.92%);患儿年龄<3月及病初抽搐发作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别为P=0.002;P=0.033).结论 2013-2017年石家庄地区儿童PM全年散发,四季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原发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初以发热为常见,其次为呕吐及嗜睡;肺炎链球菌是导致该病的主要致病菌;患儿年龄小于3月及初期抽搐发作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少数脑脊液白细胞正常不能排除本病,发病趋于不典型,加强预防和早期识别尤为重要.
作者:王欣;杨花芳;王媛媛;崔小普;李宝广;左月仙;郑华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脑神经纤维束重建,以此确定不同位置行侧脑室穿刺时的佳角度与深度.同时为侧脑室穿刺提供一个佳适宜的并可供选择的部位.方法 选取120例成年人脑部扫描标本,其中90例标本来自CT扫描,另外30例来自DTI成像.在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进行测量,找出在侧脑室穿刺手术中佳的穿刺角度与穿刺深度,同时对与侧脑室有关的位置关系和大小还有大脑两半球之间的不同与否进行了测量比对.结果 大脑左右两半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上缘与下缘的垂直距离是22.2±0.5mm,侧脑室长度为124.1±2.1mm.在额叶穿刺入路中,穿刺深度和角度分别是105.2mm至109.4mm和71.6±2.7°.在枕叶穿刺入路中,穿刺的深度和角度分别是90.7mm至111.4mm和15.3±1.8°.以上两种方法是传统穿刺入路途径利用CT和DTI技术所测量的结果.在顶叶穿刺入路中,穿刺的深度和角度分别为124.4mm至130.2mm和56.6±2.0度,此方法是根据DTI重建技术第一次新开创的一个侧脑室穿刺方法.结论 佳的顶叶穿刺将对脑部造成小的损害同时大程度保留功能的完整.DTI图像结合脑神经纤维束重建对侧脑室穿刺起到重大作用,可以帮助神经外科医生确定佳的穿佳穿刺角度与深度.
作者:李苇航;武波;王新慧;赵迎静;钟升;周保林;金铮;金日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美罗培南基础上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给予美罗培南静脉注射联合万古霉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对照组36例仅给予美罗培南静脉注射,用药1w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用药时间、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5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67%(P<0.05),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用药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PCT、NSE、CRP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癫痫、肝转氨酶升高,后遗症包括偏瘫和语言功能障碍,但发生率相当(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78%,与对照组的5.56%相当(P>0.05).结论 对于儿童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在静脉注射美罗培南基础上给予万古霉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起效快速、疗效确切,可显著下调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作者:赵梅;刘心洁;张恩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一、分子基因学CADASIL致病突变Notch3的33个外显子编码一个含2321个氨基酸的单次跨膜异二聚体受体蛋白Notch3[2-4],其由一个细胞外位点(Notch3ECD)与细胞内位点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5].Notch3ECD包含34个内皮生长因子重复序列(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peats,EGFr)位点,每一个EGFr包含6个半胱氨酸残基,从而形成了3个二硫键,当突变致半胱氨酸个数变为奇数个时,会造成EGFr的错误折叠和Notch3ECD多聚化[6],导致颗粒状嗜锇物质(granular osmiophilic material,GOM)大量沉积于血管壁,紧贴小动脉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进而VSMCs退行性变[7-8],从而引起CADASIL一系列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作者:田晶;李培芳;李桐;史晓曼;崔慧先;刘晓云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