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河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国际刊号:1006-351X
  • 国内刊号:13-1191/R
  • 影响因子:0.86
  • 创刊:1993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23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神经病学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6期文献
  • 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检测分析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CSF)对诊断、病情观察、疗效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 年 1 月~2008 年 1 月年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并且资料比较完整的 92 份病例就其脑脊液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SF 的改变可以反映脑损害的范围及程度.CSF 改变特点随着病情的好转,CSF 的异常改变也随之好转,阳性率下降.结论:CSF 检查对病毒脑炎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对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尤其是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能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但其方法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作者:龚守会;曹治华;宋金辉;王守安;张翠云;王安平;黄砾;张贵宾;罗韵文;罗文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补体C3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半月内补体 C3 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在发病后 12 小时、24 小时、48小时、72 小时、7 天、15 天,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 40 例脑梗死患者补体 C3 和 Hs-CRP 含量,并选取 30 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组血清 C3、Hs-CRP 的浓度于发病后 12 小时、24 小时、48 小时、72 小时、7 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15天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血清补体 C3、Hs-CRP 水平与梗死灶体积有关,体积越大,血清补体 C3、Hs-CRP 水平越高.大、中病灶组血清补体 C3 浓度、Hs-CRP 浓度明显高于小病灶组,P<0.05.脑梗死组血清补体 C3、Hs-CRP 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缺损越重,血清补体 C3、Hs-CRP 水平越高.重、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清补体C3、Hs-CRP 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缺损组,P<0.05.结论:C3、Hs-CRP 浓度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升高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刘波;徐秋梅;马悦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痴呆类型,AD 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 AD 的基础,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多种制备 AD 动物模型的方法.以老化为基础的动物模型1.自然衰老认知障碍模型AD 是一个年龄相关的疾病,衰老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衰老所特有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它病的影响,是用年轻动物制作的动物模型所不能替代的.常见的有灵长类如猴、狒狒[1-2]和鼠的自然衰老模型.

    作者:冯荣芳;冯亚青;吕佩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现状和展望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世界范围内,脑血管病不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且,脑血管病有着很高的致残率,约1/3 的幸存者日常生活需要帮助[1].我国目前发病率调查显示每 12 秒就有一人发生急性脑血管病,也称脑卒中,每 21 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类,其中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发病率占 73%~86%[2].而死亡率约为 23%,幸存者大多遗留偏瘫、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作者:于秋红;刘亚玲;薛连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目前被认为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它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但其中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促进炎症反应以及破坏机体出凝血系统等机制有关.本文就 Hey的代谢、高 Hey 血症病因、Hey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和高 Hcy 血症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张旻明;苗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伏立康唑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三例报告

    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该病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及病死率,今将 2007 年收治的 3 例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一飞;邹月丽;王敏;何俊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头-颈-躯干旋转试验:一种鉴别颈性眩晕的简便方法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工作节奏的加快,眩晕发病率逐渐增高,已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广泛关注.眩晕涉及多个学科,据统计,眩晕占内科门诊患者的 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 15%.多数人一生中都有眩晕的经历[1~4],老年人 50%~60% 有过眩晕症状,占老年门诊的 81%~91%,其中65 岁以上老年人眩晕的发病率女性占 57%,男性占 39%.

    作者:张祥建;杨燚;祝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20例临床观察

    自发性小脑出血占脑出血总量的 10%,病情凶险,一般采用颅后窝开颅术,但有时由于患者体质等原因无法耐受手术,且手术准备时间较长,不适合开颅术.而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清除自发性小脑血肿,可在床边快速实施,操作简便.我科 1997-2007 年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 20 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台立稳;苏彦果;赵桂森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