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7-3205
  • 国内刊号:13-1209/R
  • 影响因子:0.67
  • 创刊:1960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31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1996年获河北省优秀期刊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2年2期文献
  • 酶组织化学和免疫金显示大鼠胰淋巴管及其多肽激素转运的意义

    目的探讨胰腺内脉管系的分布特点及其多肽激素转运的意义.方法应用常规HE染色、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5'-Nase-ALPase)双重组织化学染色、免疫金标记外源性胰岛素(immuno-gold marking exogenous insulin,IGMEI)注射技术,对大鼠胰组织冷冻切片进行了光镜(LM)、扫描电镜(SEM)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图像(secondary and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es,SEI,BEI)观察.结果①经HE和5'-Nase-ALPase染色处理的胰组织切片LM观察表明,在大鼠胰腺内、较大的胰岛周围甚至内部,不仅存在血管,而且分布有丰富的淋巴管样结构;血管呈现ALPase强阳性蓝色反应,淋巴管表现5'-Nase强阳性褐色反应.②免疫金标记胰岛素注射的胰组织切片SEM观察表明,SEI只显示胰腺的组织构造;BEI可显示标记金颗粒的背散射电子,主要存在于胰结缔组织间隙或组织通道、淋巴管或毛细淋巴管内.然而,胰腺的血管或毛细血管内,无背散射电子或BEI微弱.结论在较大的胰岛周围甚至内部,不仅存在血管,也分布有淋巴管;胰腺组织液的淋巴回流,对于胰岛素等多肽激素的正常转运,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保芝;王学礼;王建钦;王树峰;王丽;樊宇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粉防己碱对血管内皮剥脱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凋亡机制及粉防已碱(tetrandrine,Tet)对VSMC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球囊损伤内皮后VSMC凋亡及bcl-1、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球囊损伤后血管壁增生,血管中膜和内膜出现的细胞凋亡较少.Tet可明显促进VSMC凋亡、降低球囊损伤后内膜及中膜厚度、增加管腔面积(P<0.05),促进bax蛋白的表达、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bax、bcl-2参与了球囊损伤内皮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节,Tet可能通过对bax、bcl-2基因表达的调节,增加VSMC细胞凋亡,防止血管再狭窄.

    作者:李佃贵;李俊峡;李振彬;扈国杰;蔡春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冠心病及脑梗塞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脑梗塞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关系.方法对31例健康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急性心肌梗死和17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测定.结果与健康人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比值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则未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的明显变化.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形成与发展和机体内纤溶系统的活性改变密切相关.

    作者:李志安;王宝元;李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IL-6及其受体mR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eceptor,IL-6R)在胃正常粘膜、癌前病变、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91例不同胃粘膜标本中IL-6及其受体mRNA表达情况,其中正常粘膜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或)肠上皮化生20例,早期胃癌25例,进展期胃癌26例.结果IL-6 mRNA在正常粘膜、癌前病变、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5%、84%、84.6%.IL-6受体mRNA在胃粘膜不同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0%、80%、88.4%.IL-6及其受体mRNA在正常粘膜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前病变(P<0.05);IL-6及其受体mRNA在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早期胃癌(P<0.05);而早期胃癌中的IL-6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与进展期胃癌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6及其受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赵向阳;陈凛;李玉红;许倩;梅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正交设计-重复试验法优选抗抑郁胶囊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抗抑郁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栀子甙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指标,考察煎煮次数(A),煎煮时间(B),加水倍数(C),药材粒度(D)四因素对栀子甙含量的影响.结果本方佳提取工艺为A3B1C3D2.结论煎煮3次,每次1h,加水12倍,药材粒度选粗粉为好,栀子甙可基本提取完全.

    作者:吴俊萍;姜少灏;王淑芹;任永欣;康丽娟;张红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bcl-2/bax基因在铁诱导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bcl-2、bax基因在铁负荷诱导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右旋糖酐铁复制大鼠高铁负荷模型,以CCl4攻击.观察各实验组(高铁组、CCl4组、CCl4+高铁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血清铁(serum iron,SI)、肝组织铁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DNA含量,bcl-2、bax表达量,计算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和增殖指数(poliferation index,PI).结果高铁组不仅大鼠SI、肝组织铁及MDA含量增加,而且AI升高,bax水平上调,PI无明显变化.CCl4+高铁组与高铁组相比,MDA、AI、bax均有显著增加.结论高铁负荷诱导肝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为:上调促凋亡基因bax水平,催化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氧自由基产生.铁负荷与CCl4有协同引起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曹治宸;白玉;宋艳改;甄真;勾凌燕;庄甲举;刘景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颅内结核病的MRI表现

    目的评价MRI对颅内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检索近10年收治的颅内结核病病例21例,就其临床表现与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1例颅内结核病例中,脑膜型15例,脑实质型4例,另有2例为混合型.在MRI影像上脑膜型结核在T1权重像上均有脑池和脑裂的不规则信号增高,T2权重像上信号更高,但低于脑室内脑脊液信号,增强后均有脑膜的异常强化;脑实质型结核在T1权重像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权重像上为高信号,呈环状和结节状,增强后有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脑膜脑实质型结核具有上述两型的MRI表现,但主要以脑膜异常改变为著.结论脑池、脑裂正常形态消失,呈T1稍低信号、T2高信号,但低于脑脊液信号.不规则的脑膜强化和脑实质内环状或结节状强化是颅内结核的主要MRI表现,对确立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怀军;张琳;武柏林;王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因素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 )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31例NAION患者和31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NAION组与健康体检组之间的血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相对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NAION组较高.结论高血粘度是引起NAION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建民;任力;马景学;王长龄;李素芬;史丰;杨爱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酒精中毒性肝损伤的体视学研究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和发生机理.方法实验用雌性SD大鼠:对照组(C组),自由饮用去离子水;实验组(A组),自由饮用20%酒精水溶液.应用体视学方法计量各组大鼠肝细胞核的体密度(Vvn)、面密度(Svn)、比表面(Qn)、肝细胞核质比(Dnp)、肝贮脂细胞计数(NIto)、贮脂细胞平均截面积(AIto).结果实验组大鼠肝细胞核质比(Dnp)、肝细胞核的体密度(Vvn)、面密度(Svn)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肝贮脂细胞计数(NIto)、贮脂细胞平均截面积(AIto)较对照组非常显著的增高.结论酒精中毒会引起肝细胞和贮脂细胞增生,促进肝纤维化.

    作者:郑淑芳;郑纪宁;赵淑萍;刘成斌;吕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生儿窒息原因及防治体会(附126例报告)

    新生儿窒息(neonatal asphyxia,NA)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很多,如果观察处理不及时,容易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留有后遗症.积极防治NA对降低围生期小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有重要意义.现分析126例NA的原因及防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于轩;史海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例心肺联合移植术及围术期处理

    本文总结1例心肺联合移植术(combined heart-lung transplantation,CHLT)的经验与体会.1 临床资料

    作者:苏业璞;景吉林;兰凤贺;王建明;朱晓东;吴清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戊型病毒性肝炎抗体消长及与肝功能关系

    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为肠道传播的肝炎[1],1989年Reres[2]建立了抗HEV的检测方法后,对抗HEV检测的报道较多,但结果有差异,尤其是抗HEV IgG抗体消长各家报道不一,抗HEV的消长与肝功能关系未见更详细的报道.我们自1995年对4年来住院的单纯散发戊肝患者进行系列血清抗HEV检测,随访6个月,探讨抗HEV的动态变化,抗HEV的消长与肝功能各期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宏;孙殿兴;孙晓燕;许景耀;孙晓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迪银片治疗银屑病30例临床观察

    银屑病是常见的、较难治愈的红班鳞屑性皮肤病,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我科于2000年1月~10月间采用迪银片(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单纯给药治疗银屑病3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美洲;高顺强;李艳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臂丛神经根受损的神经肌电图定位诊断(附20例术中对照)

    1992~1998年,我们为408例臂丛神经受损的患者进行了神经肌电图定位诊断,其中20例与手术所见伤情作了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凤荣;张克亮;邸旭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神经源性肺水肿早期诊断与处理(附12例分析)

    神经源性肺水肿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肺间质水肿.本病起病急剧,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征,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80 %~90 %.及早发现和治疗NPE对于减少神经外科病死率和致残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诊治12例NPE的经验.

    作者:张更申;孙国柱;马树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钢板断裂原因分析(附22例报告)

    1994~1999年间我院行股骨干骨折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术420例,术后出现钢板断裂22例,其中收治外院转来的5例.为提高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质量,本文对钢板断裂原因及预防分析如下.

    作者:潘晓华;肖德明;林博文;黎伟凡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低血糖偏瘫17例

    1994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共收治低血糖偏瘫1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中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51~60岁8例,61~70岁7例,71岁以上2例,平均64.2岁.既往有糖尿病史16例,高血压病史11例,脑梗塞史3例,冠心病史6例.

    作者:张秋香;庞亚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联合用药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1997年6月~1999年12月我们用欧普罗康(德阳华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赛扶欣(广州天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阿奇霉素及甲硝唑联合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28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电击伤的院前急救(附21例分析)

    电击伤是一种较常见的意外伤害.它可以造成患者昏迷甚至呼吸心跳骤停,现场急救成为患者成活与否的重要因素.我中心2000年共抢救电击伤患者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建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不同温度下放置时间对PT、APTT测定的影响

    目前,我院用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以及血小板计数的检测来代替传统的出血时间测定(bleeding time,BT)、凝血时间测定(coagulation time,CT)方法预测外科手术前患者的凝血功能,为更好的对PT和APTT测定进行质量控制,引起医务人员对样品收集和处理的重视,本文就不同温度下放置时间对PT、APTT测定的影响进行探讨.

    作者:王晓;马景芝;郝增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漏诊6例临床分析

    1992年5月~2001年8月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15例,其中漏诊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向北;赵昌平;李增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双角、瘢痕子宫完全破裂活胎1例

    患者24岁,孕2产1,因孕23+2周,畸形子宫、瘢痕子宫要求保胎于1998年9月17入院.患者3年前因孕7+月,无诱因出现剧烈腹痛、血压下降、胎心、胎动消失,诊断为自发子宫破裂,行剖腹探查及子宫修补术.术中发现子宫完全破裂,畸形子宫,系单宫颈、双角子宫,术后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进一步确诊为心形双角子宫.此次妊娠末次月经1998年4月12日,停经40+天有早孕反应,孕4+月自觉胎动,孕5+月要求保胎治疗而入院.既往体健,家族无相同病史.入院时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肝脾不大,下腹不对称隆起,下腹正中9 cm长手术疤痕,宫高22 cm,腹围88 cm,宫底偏左,胎位RSA,胎心148次/min,骨盆测量各个径线均在正常范围.

    作者:王惠兰;黄向华;赵素芬;关淑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腹膜后巨大神经鞘瘤1例

    患者女性,45岁.因右腹部肿物10年伴头晕、头痛1月入院.查体:慢性病容,血压波动于(22~20)/(13~15)kPa,脉搏78次/min.心肺正常,腹软,右侧腹部见一肿物隆起,质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差,无压痛.上界在肋缘下3 cm,下界半髂前上棘.肝脾不肿大.化验:血常规、血糖、血沉、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正常.B超示右侧腹膜后12 cm×12 cm×10 cm大的实质性肿物,肝、胆、胰、脾、双肾正常.肾盂造影双肾显影清楚,全胃肠道钡餐示升结肠向左侧推移,肠道无受压和狭窄.入院诊断:右侧嗜铬细胞瘤,反复检查刺激患者肿物和抗肾上腺素药物试验,患者血压、脉搏无变化.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肿物位于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旁,较宽呈结缔组织与2、3腰椎前缘神经鞘紧密相连,完整切除肿物,质量575 g,切开肿物组织为黄色.术后切口7天拆线愈合出院.病理诊断:右侧腹膜后巨大神经鞘瘤.

    作者:王云鹏;胡建军;苏小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巨大胰岛恶性细胞瘤1例

    患者,女性,72岁.因上腹间断隐痛1个月入院.查体剑下可触及约5 cm×5 cm×4 cm肿物,质硬,界限不清,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差.肝脾未触及.B超示上腹实性肿物,胰体尾区被肿物占据,正常胰体尾结构显示不清,考虑为胰体尾部肿瘤.CT检查显示胰体尾部低密度巨大占位,密度较均匀,边缘轮廓较规则,约11 cm×6 cm大小.术前空腹血糖5.6 mmol/L,尿糖(-).术前诊断:胰腺癌.行剖腹探查术,见肿物位于胰体尾部,约12 cm×6 cm×5 cm,质硬、有包膜,未与胃、横结肠粘连,未侵及脾脏,肿瘤包绕脾静脉,右侧紧贴肠系膜上静脉,胃左动脉根部可触及一直径约1.5 cm淋巴结,肝脏未见转移,肝门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不大,腹膜及盆腔未见转移.行胰体尾、脾切除术,同时清除第7、8、9、10、11、12组淋巴结和脂肪组织.术后病理报告恶性胰岛细胞瘤.复查尿糖(+~++),血糖11.8~12.1 mmol/L,应用胰岛素治疗,患者顺利出院.

    作者:焦计凯;马忠锋;王顺祥;彭利;张风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主动脉心室通道的外科治疗(附2例报告)

    主动脉心室通道为罕见的心脏畸形.我院手术治疗成功2例,经随访均发育正常.例1,女性,8岁,以活动后心慌、气短3年入院.查体:Bp 14/8 kPa,P 90,身高110 cm,体质量25 kg.无紫绀及杵状指,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3、4肋间可触及连续性震颤,并听到连续性机器样杂音,P2亢进,固定分裂.EKG右室肥大.心胸比率:0.58.超声心动图见右房、右室及主动脉内径增大,右冠瓣上离右冠状动脉口左上5 mm处见一管状物通向右室流出道,内径7 mm,右室内瘘口7 mm.

    作者:牟德堂;李成茂;李维东;崔保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Pylon骨折超关节固定法

    Pylon骨折是指由于轴向应力造成的胫骨远端不同程度经关节面的爆裂性骨折[1].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强直等并发症较高.自1998年我们采用超关节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Pylon骨折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振清;任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移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变化

    细胞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nucleolus organizing regions,NORs)是一种酸性非组蛋白,是反映细胞核中核糖体基因(rDNA)转录活性的重要指标,其与核糖体形成及细胞内蛋白的合成关系密切.银染的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silver stainability-NORs,Ag-NORs)可清楚反映NORs的数量和大小,了解细胞的核糖体基因转录及蛋白的合成状态.本研究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检测移植术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核中的Ag-NORs变化,探讨Ag-NORs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及FK506对其影响.

    作者:张霄鹏;曹月敏;白玉山;张朱欣;张玉英;孟爱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简易冷溶血试验的临床应用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多年来,红细胞渗透性脆性试验(osmotic fragility test,OFT)为诊断HS的标准试验,尽管操作较繁琐,且不够灵敏,但仍广为应用,其原因可能为甘油溶血试验、酸化甘油溶血试验、改良甘油溶血试验及改良OFT试验等均未能普及.近来,我们观察了简易冷溶血试验在诊断HS中的意义,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春;李彦会;张晋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大孔吸附树脂在水溶性天然药物化学成份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不含离子基团的网状结构高分子聚合物吸附剂,具有吸附性强,解吸附容易,机械强度好,可反复使用和流体阻力小等优点.早期在废水处理、维生素、抗生素分离纯化方面应用较多.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天然药物化学成份的提取、分离纯化、制剂工艺改革、制剂质量分析等方面有了较广泛的应用研究,并明确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有关大孔吸附树脂在药物分离中的应用多年前已有人作过综述[1~3].本文仅就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天然药物化学成份提取分离应用方面进行概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医科院药物所植化室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糖、生物碱和黄酮成份等进行吸附,并在此基础上用于天麻、赤芍、灵芝和照山白等中草药提取分离,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是分离中草药水溶性成份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在皂苷类成份的分离纯化上已取得了成功,并在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和其它苷类成份上也有了较广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作平;霍长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固体分散技术在控制药物释放上的应用

    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SDS)是指一种或多种活性成分与载体混合制成的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系.制备固体分散体所用的方法或技术称固体分散法或固体分散技术.文献报道的方法包括溶剂法、熔融法、溶剂-喷雾法和研磨法等.它是20世纪60年代初被发现的一种新的制剂技术,其优点是能改善药物的溶出度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自从60年代初Sekiguchi和Obi第一次用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与难溶性药物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而改变了难溶性药物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后,这一技术已成为改变难溶性药物溶解性能、制备高效、速效制剂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解决了许多药物因溶解度小、吸收少而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后来,Yuasa[1]改用难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为载体制备了水溶性药物的固体分散体,又达到了控制药物释放延长药物疗效的作用,这使得固体分散技术既可解决难溶性药物溶出慢的问题,又可解决水溶性药物的缓释和控释问题,使该方法在药剂学上具有了更重要的作用.但在国内这种技术尚未得到广泛使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外在该技术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及国内部分情况作一简单综述,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陈桂兰;张虹;姬焕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DNA结构多态性在法医血液遗传学中的应用

    法医血液遗传学是应用分子遗传学的理论及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的血液及其它组织标本的司法鉴定的一门法医学分支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及遗传信息的实现,所采用的技术为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即利用遗传标记的多态性对生物检材进行种类、种属、表型的鉴别及亲子鉴定.遗传标记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 )、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主要指小卫星DNA),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TR)(主要指微卫星DNA)三个阶段.过去常用的遗传标记是红细胞血型、红细胞酶型、血清蛋白型、唾液蛋白型及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等.

    作者:闫玉仙;丛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 11.6 %[1].高血压是中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或心衰与肾衰,以及其他心脑肾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据统计,在高血压患者中,其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很低.要想改变我国高血压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和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的现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以及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掌握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自我保健的方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治疗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书平;张利宣;王威;王丽坤;赵维江;曹治宸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