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式.方法:分析21例经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均行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术,术后10d头颅CT检查,5例血肿完全消失,16例血肿腔内有少许低密度硬膜下积液;无再出血及气颅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作者:罗杰;谷斌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讨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疗效及预后.方法:对该科2002年1月~2004年9月收治的47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8例,占59.6%;好转17例,占36.2%;2例危重患儿,自动出院.结论: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可提高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作者:穆传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随着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在尿毒症及透析病人中,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而其血管通路的难以建立不断地困扰着肾科医师.该科近2年对老年尿毒症患者进行留置长期血液透析导管1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斌;王凉;孙铸兴;魏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液气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其常见的外科治疗方法是胸腔闭式引流术.自2000年以来,该科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替代以往的硅胶或塑料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均一次性置管收到了满意效果,尤其对开胸术后局限性液气胸和恶性胸腔积液更显其良好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臧琦;王伟;朱强;蒋仲敏;施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院骨科自1999年6月~2004年6月,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48例,疗效十分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关志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称之为收缩期心衰.少数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能使心排血量维持正常,但由于异常增高的左室充盈压,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肺循环淤血,称之为舒张期心衰.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1].老年充血性心衰是老年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并发症,由于老年人充血性心衰的病因较多,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2003年以来收治老年充血性心衰病人数百例,从中随机抽取180例,就其临床治疗问题作一回顾性总结.
作者:翟爱珍;张红梅;周利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总结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疝环充填物及补片,治疗65例腹股沟疝,总结这些临床资料,并评定疗效.结果:本组65例,56例斜疝,3例直疝,骑跨疝2例,4例股疝;其中10例嵌顿疝,切口红肿10例.经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该项技术比传统手术操作简单、疼痛轻、恢复快,尤其适用于老年病人,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作者:姚卫康;陈正中;于群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C肽检测多年来一直作为判断胰岛功能的灵敏指标,但本文通过测定肾病患者血清中的C肽水平,结果显示:C肽与肾脏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翠云;高福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KTP-YAG泪道激光治疗不同部位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80例(219眼)采用KTP-YAG激光行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患者,按不同阻塞部位分为泪小(总)管阻塞组(95眼),鼻泪管阻塞组(124眼),单纯泪道阻塞组(140眼),慢性泪囊炎组(79眼),术后局部点抗生素眼液,定期泪道冲洗,平均随访1年,将各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泪小(总)管阻塞组,鼻泪管阻塞组,单纯泪道阻塞组,慢性泪囊炎组各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6.3%和88.4%,84.7%和96.0%,87.9%和96.4%,75.9%和92.4%.泪小(总)管阻塞组疗效低于鼻泪管阻塞组,单纯泪道阻塞组疗效优于慢性泪囊炎组.结论:KTP-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效果好,对于单纯泪道阻塞和慢性泪囊炎亦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菁洁;董刚;金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用于腰麻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下肢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布比卡因或复合吗啡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术后48h镇痛情况及其他副作用.结果:复合使用吗啡0.2mg及0.3mg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布比卡因组(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具有明显的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耿桂启;徐达;张励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暑是夏天高温气候引起的常见病之一,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多半处于昏迷和休克状态,如不及时确诊和正确治疗,就会延误或加重病情.本文收集4年来重症中暑68例,并进行了血常规及部分生化检查,揭示了中暑与血常规、电解质等生化指标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书梅;赖文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新方法.方法:自2001年7月~2005年12月,对2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行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早期胰周及腹腔液体积聚.结果:23例共穿刺置管44次,无1例行早期手术.结论: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应用于早期病人的治疗中以达到引流腹腔内渗液的目的,消除或减轻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可明显降低早期手术的概率,减少分期手术的可能性,减少病死率.
作者:刘继军;许杰;乐静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邦亭)和奥美拉唑(洛赛克)联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邦亭与洛赛克联用治疗3d;对照组43例,洛赛克治疗3d.结果:治疗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d后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5.9%,对照组为51.2%和7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邦亭与洛赛克联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崔红;胡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1%罗比卡因在上腹部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中对其阻滞效果,自控镇痛效果,血液动力学的干扰进行临床观察.方法:ASAI~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58例,硬膜外穿刺点选T8~9,向头置管3cm,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4mL,观察5min,出现阻滞平面后注入1%罗比卡因8~12mL,阻滞平面T4~12或L1之间,根据手术需要间断追加1%罗比卡因5~7mL.术后经硬膜外行PCA,1%罗比卡因5mL为负荷量,连续48h镇痛泵输注(2mL/h),追加量0.5mL,锁定时间为15min.镇痛药配方:吗啡2mg+1%罗比卡因22.5mL+氟哌利多10mg,用生理盐水配至100mL.结果:全组病人均有良好的镇痛阻滞效果,肌松满意率100%,但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血压下降大于30mmHg28例(占48.2%),大于40mmHg7例(占12.0%),大于50mmHg4例(占6.8%),术后镇痛VAS评分:4、6、12、24、48h分别为(1.25±0.49)、(1.21±0.51)、(1.30±0.32)、(1.25±0.40)、(1.20±0.31)分.结论:1%罗比卡因用于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可提供良好的镇痛、肌松作用和耐受性,但血压下降者比例较大,因此手术中必须实施连续监测ECG、BP、HR、sPO2,及时处理并发症.术后镇痛效果满意.
作者:杨文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浮膝损伤(Floating Knee)是指同侧股骨和胫骨同时发生骨折,使膝关节与股骨和胫骨的连续性中断,丧失其稳定性[1].随着交通事业的发达,该类损伤呈增长趋势,我院自1997年5月~2005年5月共收治浮膝损伤患者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琼;范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长托宁(化学名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mehy droch lovide,PHC)是抗胆碱能新药.该药对抗胆碱作用强,持续时间长,毒副作用小.我院自2002年7月~2005年7月应用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0例,获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英;陈典颜;陈典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难治性腹水的疗效研究[1,2],笔者对该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采用超滤术治疗的80例病人,超滤腹水蛋白总量及分类进行了分析.
作者:周志莲;范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近几年来,笔者在临床上用针刺后溪透合谷穴方法配合腰部活动治疗急性腰扭伤4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缺血、葡萄糖利用率下降,元氧糖酵解增加使乳酸积聚、乳酸浓度增高,影响病人的预后.本文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的40例患者,使用常规抗脑水肿治疗及加用低浓度胰岛素治疗,进行血糖、血钾监测及预后的比较,以期对颅脑损伤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章震宇;何桂芝;李福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两季,以5~12岁儿童常见,在儿童及青少年中传染性强.其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发热伴咀嚼受限,并有累及多种腺体组织和脏器的倾向.引起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并发症.2002年10月~2005年10月,笔者对34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用西咪替丁联合扑尔敏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丽丽;孙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以及对出血区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发病28d以内)病人8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周,给药方法:0.9%NS2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qd(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支),并配合常规脱水降颅压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脱水降颅压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头颅CT示新鲜梗死病灶出现明显偏少,出血灶治疗第1周、第2周后头颅CT均未见出血灶扩大.结论:采用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0.9%NS250mL,qd治疗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发病28d以内)一个疗程(2周)在出血区安全性方面是可靠的.
作者:高磊;潘晓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输卵管阻塞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据统计,由于输卵管阻塞所引起的不孕症约占所有不孕的20%~30%[1].1990年6月~2005年6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5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赵天皎;张晶;董星河;张艳杰;张亚伟;张芙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后尿潴留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12月间产科所有阴道分娩病例中产后尿潴留的发病情况,回顾性地检查分析了产妇年龄、生产方式(自然分娩或器械助产)、并发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阴道产总产程与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关系.结果:所研究的产科住院阴道产的5214例产妇中,尿潴留的总发生率为2.3%.年龄>35岁的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5.2%)显著高于20~35岁年龄组(2.0%),P<0.01,而低年龄组(<20岁)自然分娩产妇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3.7%),比20~35年龄组高,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器械助产组及总产程大于12h,尿潴留发生率(6.1%和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和1.8%),P<0.01.结论:高龄产妇、器械助产及产程大于12h是产后尿潴留的风险因素.糖尿病产妇较高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提示外周神经的病理改变可能是产后尿潴留的病理生理基础.
作者:宗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卵巢黄体破裂以生育年龄妇女多见,临床常被误诊为异位妊娠,现择2例报告如下.
作者:申健;赵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选择一种安全、快捷且副反应相对较少的方式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1]是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药物治疗、刮宫联合药物治疗以及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3种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方式,在治疗效果、副反应以及可接受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京红;洪建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笔者曾于2004~2006年做为援阿医疗队一员赴该国一省城医院工作2年.该国以多生多育为荣,但医疗条件落后,故产科并发症较多,特别是妊娠子宫破裂较国内发病率高.本人曾收集其产科妊娠子宫破裂22例临床资料.现作为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以供后期援阿人员及同仁参考.
作者:杨艳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3月我科施行的12例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先后全部手术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90~120min,术中出血小于200mL,术后2d体温恢复正常,7d出院.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同时吸取了开腹子宫切除术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优点,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同时扩大了阴式手术的适应证,弥补了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不足,是值得推广的手术.
作者:杨秀英;罗建萍;谭美秀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自拟归心汤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金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在国外早已获得普遍肯定,但国内报道不多,其应用尚未普及.笔者在使用固尔苏的基础上,重视综合治疗和护理,加强消毒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俊岭;付淑芳;代芹芳;陈凤仪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是指生理性绝经后1年以上又发生的阴道出血(包括血性白带),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症状之一.本文对该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患者中,排除了外源性雌激素及阴道病变所致出血,并有病理诊断资料的62例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程晓伟;杨宇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提高二科医师对小儿腹泻并发肠套叠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合理治疗,降低本病手术率及死亡率.方法:对26例小儿腹泻并肠套叠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在腹泻病症状基础上出现血便15例(57.7%),出现腹痛或腹痛加重18例(69.2%),面色苍白16例(61.5%),呕吐或出现呕吐加剧19例(73.1%),腹部扪及包块6例(23.1%),出现腹胀或腹胀加重16例(61.5%),非手术治疗22例,手术治疗4例,2例死亡,死亡率7.7%.结论:小儿腹泻病并肠套叠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症状不一定很典型,如有可疑肠套叠表现,应立即拍X线腹部平片,并请外科医生协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李爱香;王末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三种药物联合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足月妊娠计划分娩的初产妇136例采用静滴催产素至有效宫缩后静推安定,在宫口开大3cm时再静推654-2.结果:催产素、安定、654-2三药联合应用能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结论:药物促产程进展是科学管理产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有效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常晓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院2003年6月~2005年5月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中期妊娠以及过期妊娠的引产收到满意效果,现将324例病例的临床应用与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王晓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贝飞达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42例,均采用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贝飞达口服,对照组予胃蛋白酶合剂口服.结果:婴幼儿肺炎456例患儿中发生继发性腹泻136例,发生率为29.8%,其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88例,发生率为19.3%.治疗组总有效率89.4%,显效率68.1%;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显效率38.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飞达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满意、安全、有效.
作者:郑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秋季腹泻是幼儿的常见病,以往用药物治疗往往疗程较长、见效慢,近年来选择用无乳糖奶粉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取得明显效果.
作者:李江;梁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是妇女宫颈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宫颈癌变的潜在因素.我所于1995年~2005年使用波姆光疗仪治疗宫颈糜烂1456例,获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秀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报道已见于不少文献,这一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起效迅速,记忆消失确切,苏醒迅速,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用量一般均以公斤体重计算.本文对应用丙泊酚于无痛人流sPO2变化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孙守永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AP)的临床特点及肾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8例A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肾损害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AP患儿中年龄>7岁90例(76.27%),乡村患儿87例(73.73%),春冬季发病77例(65.25%),感染为诱因的患儿34例(28.81%).AP发生症状主要为紫癜118例(100%),关节痛58例(49.15%).肾损害发生率男性(58.90%)高于女性(40.00%).肾损害组出现消化道症状(发生率73.77%)与无肾损害组(发生率77.19%)无明显差异.结论:AP发病以学龄儿童、乡村患儿、季节9月~3月较多,感染为第1位诱因.男性患儿肾损害发生率较高.消化道症状与肾损害发生率元统计学意义.
作者:徐会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利凡诺(又叫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自米非司酮上市后,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已有报道,现将该院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报道如下.
作者:陆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四磨汤是由中药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组成,有促进胃肠蠕动,消化吸收的作用,在临床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明显的疗效.本文应用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定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近年来,镇痛泵的使用较广泛,但由于对疼痛程度的正确评估,有时会延长止痛药物泵入的时间.本文结合临床妇产科病人术后对疼痛的评估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章晓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属常见病、多发病.该科自2005年1月~3月收治此类患者5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甚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该院对近5年来行气管插管麻醉术的3119例病人全部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发现低氧血症病人51例(1.5%),经迅速抢救,全部成功,无一例死亡,报告如下.
作者:种道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联合泰利必妥眼液冲洗治台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新生儿泪囊炎采用泪道探通术联合泰利必妥滴眼液冲洗的治疗护理方法.结果:随访3个月以上,56例(64眼)新生儿泪囊炎一次探通治愈91%,二次探通治愈9%,未发生1例假道和泪小管损伤.结论:掌握泪道探通及泪道冲洗的技巧,观察术后治疗效果,加强专科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成功率.
作者:朱如芝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增加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率,减少留置针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125例留置浅静脉留置针患者中出现43例不良反应,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留置针留置期间,较易出现穿刺失败、留置针脱出、药液外渗,留置针堵塞情况,无1例发生静脉炎.结论: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时更换无菌敷料,可防止穿刺部位感染;及时给予药物湿敷,可防止穿刺部位皮肤组织坏死:做好健康宣教,采取正确的封管方法,可防止导管堵塞及脱出.
作者:王蔚;张卫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局麻下行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是目前治疗部分脑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方法,现就该科曾首次开展此术的1例病例,仅就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及护理做一详细探讨.
作者:秦学英;张慧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加压注射瘫康灵治疗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颈动脉加压注射瘫康灵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对功能缺损评分、血粘度、有效率、治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功能缺损评分、血粘度、有效率、治愈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加压注射瘫康灵是治疗偏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国平;庄德治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先行对症治疗,比如抑制LH、雄激素的高水平分泌,恢复月经等.再用r-hFSH进行促排卵,HCG诱发排卵治疗.结果:治疗28例,89周期,妊娠17例,总妊娠率为60.7%;周期妊娠率为19.1%,其中双胞胎4例,3胞胎1例,流产1例.娩出婴儿均健康正常.结论:应用r-hFSH促排卵,HCG诱发排卵治疗PCOS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荣环;张令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病因、病理,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查体及妇科检查,宫颈防癌刮片.行分段诊断性刮宫,部分行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行内膜病理检查.以绝经与否分为绝经组与非绝经组.结果: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显示,主要为功能性内膜,功能失调性内膜,及其它.结论:生殖器官炎症和非器质性因素为引起出血主要原因,以功能性内膜及其他为主;绝经后妇女亦然,但绝经后出血应首先排除子宫内膜癌变导致长期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可能性,故绝经后早期开展定期妇科检查,积极治疗能引起绝经后出血的常见疾病,就可以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作者:朱义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佳乐施急性扩容对休克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休克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输入复方氯化钠,B组输入佳乐施,输液速度都为20mL·kg-1·h-1.观察记录气管插管前5min、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10、15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结果: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后各时段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佳乐施组插管后15min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复方氯化钠组(P<0.01).结论:急性扩容不论是晶体或胶体液均可减轻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佳乐施升高中心静脉压优于复方氯化钠.
作者:秦钟;孙国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待产妇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改变及各组分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法国sebia全自动电泳仪,测定300例待产妇(实验组),300例育龄非孕健康女性(对照组)的血清蛋白电泳.结果:实验组白蛋白百分比较对照组低(P<0.01),α1、α2、β球蛋白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γ球蛋白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则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血清蛋白电泳各组分大致参考值范围为白蛋白47.9%~65.5%,α1球蛋白2.0%~6.0%,α2球蛋白8.7%~15.1%,β球蛋白10.0%~18.5%,γ球蛋白6.0%~22.2%.结论:待产妇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白蛋白、γ球蛋白低,而α1、α2、β球蛋白比例增加,和育龄非孕健康女性比较,有其独立的参考值范围.
作者:王玉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考查新药白眉蛇毒血凝酶在不同的消化道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不同的疾病进行分类,用白眉蛇毒血凝酶1kU,2次/d肌肉注射,连续3d.结果:对消化道出血总的有效率为90%,其中以消化性溃疡组疗效佳,肝癌组疗效差,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40.0%.结论:白眉蛇毒血凝酶止血作用迅速可靠,元明显毒副作用,给药途径广,在临床止血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秀君;王洪新;王轶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探讨sICAM-1、IL-18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IL-1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698.64±270.14)、IL-18(45.94±4.33)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ICAM-1(214.62±72.31)(P<0.01)、IL-18(5.13±3.24)(P<0.01);且二者呈正相关(r=0.4464,P<0.01).结论:sICAM-1、IL-18可能参与慢性肝炎的损伤过程.
作者:杜希林;刘家秀;刘兴祥;谷茂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的超声图像与病理组织类型的关系,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检测的93例甲状腺肿瘤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并与其病理组织学类型比较、分类,提出鉴别要点.结果:9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瘤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分为:实质性低回声21例,稍强回声13例,混合回声52例,囊性为主回声7例,微粒状强回声钙化点5例.甲状腺肿瘤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2.68%(77/93).其中甲状腺腺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7.5%(56/64),甲状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46.1%(6/13).结论:甲状腺肿瘤超声特征分类与其病理结构相关.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但对甲状腺癌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尤其对甲状腺微小癌、隐匿性新生物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常君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V6>RV5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RV6>RV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观察组)和同期RV6<RV5且RV5+SV1<4mV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对照组)LVEDd,LVST,PWT,LAD,E/A,LVEF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Dd,LVST,PWT,LAD值增高,E/A值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V6>RV5提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
作者:彭继晖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0岁,因反复出现晨起排尿时心悸、胸闷半年余来本院就诊.发作时不伴出汗及昏厥.体检:神清,血压14/9kPa,心率94次/min,心律不齐,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体温正常,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X线:心、肺未见异常.患者心悸、胸闷-般发生在过度劳累后于晨起排尿时,历时长可达2h多,经休息后均可自行缓解.晨起排尿发作心悸、胸闷时查心电图(图略)示:P波正常,P-R间期0.18s,ST段轻度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窦性激动后均可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其前无P波,T波多数与主波方向相反,形成二联律.未经任何处理,平卧休息约2h症状缓解后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作者:柯淑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病例介绍患儿,男,6岁,主因腹泻伴腹痛1d入院.入科查体:体温38.4℃,脉搏102次/min,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充血,元脓苔,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闯及干湿罗音,余无阳性体征发现,即往无过敏史.诊断:急性胃肠炎.遵医嘱给予10%葡萄糖(百特)100mL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生产批号:050330.生产厂家: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6g静点,输液第6d,患儿颜面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考虑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所致荨麻疹,立即停药并给予更换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其他不良反应,停药3h后,风团减退,症状减轻.
作者:刘会美;谭启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进一步完善办理免费用血程序,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使无偿献血者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后,能继续支持、参与无偿献血工作.方法:通过对1999年以来无偿献血返还资料的收集、整理、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通过免费用血服务,不断扩大和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结论:在免费用血比例不断上升的同时,不断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作者:韦丽娟;杨建芳;王永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6S活动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6S是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扫(sweep)、清洁(sanitary),素养(sentiment),安全(safety)的简称.作者从6S六个方面介绍了该院急诊科把6S引入护理管理中的实施及效果.虽然6S是一种企业管理模式,但只要灵活运用,对提升护理人员素质,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极为有利.
作者:方秀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按国家教委和省教委文件,结合学院目前经济状况,依照学科特点、教学手段、授课方式、实验教学使用仪器设备相近的原则,将临床医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实验室合并为一个实验室,命名为微寄检实验室.通过实验仪器组合获得了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建设,降低了资本存量效果.为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大效能,并圆满完成实验教学,在实验室管理中,构建了以下实验室管理模式.
作者:林梅双;罗健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医学统计方法是《预防医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统计学是一门融基础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它的理论基础则是建立在微积分和正态分布曲线原理等高等数学知识之上,有不少人认为它内容生涩、枯燥难学.《预防医学》课程的实习教学有别于医学类其他课程,它不仅要根据《预防医学》课程内容自身的特点,还要根据其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进度情况,安排其实习内容和实习形式.
作者:王建洲;章顺悦;代娟;石玉琴;杨江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工业和交通的迅速发展,环境铅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其对儿童智力、行为、能力、发育等产生的不可逆转的进行性危害将超出预料和想象,这已是一个不容回避、涉及到子孙后代的现实问题.因而,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已不容忽视.本文将儿童血铅水平、铅对儿童的污染途径、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郭立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脑室出血(IVH)大多继发于脑实质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差,死亡率高.本文从内外科两方面就IVH的治疗现状作如下综述.
作者:刘克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据WHO报道,仅2001年约有1400万人患癌症,目前约有4600多万人受癌症的煎熬.预测今后20年中,每年将有900万人患癌症.长期以来,国际社会花费巨资用于寻找治疗癌症的新药及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各种现代影像技术、内窥镜技术和免疫学技术的研究,大大提高癌症的早期诊断能力,如免疫疗法(各种生物反应调节剂,单克隆抗体及其交联物的治疗)、加温疗法、光敏疗法等不断涌现,使部分癌症的治愈率有所提高.然而由于化疗药物固有的毒副作用,使其在临床应用受到诸多限制,而传统中草药在这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使得各国学者把注意力逐渐转向了中草药领域,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现试将近年来有关抗癌中草药中植物药部分的抗癌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孟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抗癌药物的实验筛选研究,起初筛选样品都是来自天然资源.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分离有效成分,明确其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的关系,并进行化学合成或对其定向结构修饰或结构改造以增强生物活性减轻毒副作用,提高实用价值.白杨素(chrysin)是从紫葳科植物木蝴蝶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化学名叫5,7二羟黄酮,在蜂胶中含量较高.研究表明,白杨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近年来,白杨素的抗肿瘤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浓厚兴趣.本文对白杨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加以介绍.
作者:岳军;朱建思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栓剂是由一定的药物与适宜的基质混合制成专供腔道给药的一种固体制剂.历史悠久,在我国可以追溯到汉代.多数栓剂发挥局部治疗作用,现在已经在妇科、肛肠科等科室得到普遍的应用.还有一些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用,比如镇痛、镇静作用.栓剂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对于儿童、老人、不能口服给药的人群,栓剂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给药方法.但是普通栓剂存在峰谷现象,血药浓度不稳定、药物暴露部分易氧化、潮解、变质影响疗效等缺点,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大批医药工作者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对其进行了研究改进,出现了一些新型栓剂,下面就我国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作者:陈圣洁;陈志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前尿液分析仪已广泛运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但有些医务人员对尿液分析中的尿亚酸硝盐(NIT)的临床意义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下面对58例患者尿液中的NIT测定的临床意义做一简单的分析.
作者:何英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对胃癌早期诊断进行临床资料总结探讨.方法:对106例早期胃癌的诊断进行回顾性资料总结.结果:106例均为早期胃癌,其中男64例,女42例,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病变以糜烂和溃疡型为主,多次经胃镜和活检确诊为早期胃癌,确诊率较高.结论:胃镜检查直观准确,可发现微小胃粘膜病变,是胃癌早期诊断的一种方法.
作者:宁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随着尿沉渣检查方法的规范化、标准化的进步,尿沉渣定量已被推广.目前尿沉渣定量检测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Sysmex 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为代表的流式细胞仪测定法,另一种是以Fast Rtadle尿沉渣定量分析板和Diasys R/S2003型尿沉渣分析工作站为代表的定量板镜检法.关于两种检测方法的参考值已有许多报道.
作者:臧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疾病,可单发或多发,溃疡表面有白色或黄色膜,周围红肿,局部疼痛,严重者可有淋巴结肿大,影响进食.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雷尼替丁配合地塞米松涂敷治疗口腔溃疡100人次,均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作者:李秀香;闫向东;王大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对2000~2004年本市孕产妇死亡情况、死亡变化规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杨桂芬;王莉;王娜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国听力残疾人数居常见的5种残疾之首(包括智力、视力、肢体、精神、听力).据1987年全国残疾人普查结果,12亿人口中听力残疾人数约占2400万,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80万,12岁以下儿童100万.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12.95亿人口中平均年出生新生儿约2000万,按婴幼儿双耳重度以上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3‰计算,每年在我国新生儿和婴幼儿群体中听力损伤的发病人数约为6万名.为此,笔者对石家庄市城区23所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听力筛查,以了解该市儿童听力现状.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爱肖;葛芳;李素月;李士丽;李丽欣;陈丽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广州市已步入老龄化城市.目前广州市老年人口达3200万,已占总人口的12.5%.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卫生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关心和防治老年人疾病已显得非常迫切.本人对近6年来因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104例老年患者,根据其归档病案资料统计患者住院主要原因和引起死亡的直接原因.目的是试图探索出老年人发病的一般性规律,为老年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治疗以及养老院今后功能配置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和治疗水平.
作者:邓永萍;李玉梅;陈智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康王为中美合资企业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的商品名,其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多种真菌引起的感染,且疗效确切.一些不法厂家受金钱的诱惑,制造并销售假康王洗剂,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近,我所查获一批批号为050228假康王洗剂,经过与批号为050122的市场销售的真品康王洗剂比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区分.
作者:陈小红;王惠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不同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治疗,使之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提高治疗效果.结果:糖尿病病人常因精神紧张、焦急忧虑、发怒、恐惧、孤独、绝望、忧郁、沮丧或激动使病情加重.当情绪紧张消除或使糖尿病患者感到安全和满足时,糖尿减少,胰岛素需要量也减少.结论:糖尿病患者保持思想乐观、情绪稳定,对糖尿病的控制是有利的.
作者:鹿栋尧;唐洁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