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自拟泻肝利湿方对湿热型2型糖尿病早期阶段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湿热型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给予西药二甲双胍治疗并辅以饮食、运动、糖尿病健康教育;治疗组70例采用泻肝利湿方治疗,亦辅以饮食、运动和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体重指数(BMI)及中医证候积分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重指数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血糖、体重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优于对照组的81.43%.结论:泻肝利湿方对湿热型2型糖尿病早期阶段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在降低血糖和体重指数方面和二甲双胍相当;在调节血脂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则明显优于二甲双胍.
作者:张德贵;崔晓燕;宋学芳;王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我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体质特点,为社区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我社区部分糖尿病患者共251例,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体质辨识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糖尿病患者体质进行比较,并对不同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与体质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异常体质201例(81.38%,95% CI=76.53%~ 86.23%)显著高于平和体质46例(18.62%,95%CI=13.77% ~23.47%),异常体质中以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为主.糖尿病患者男性痰湿质高于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BMI> 24 kg/m2的糖尿病患者中痰湿质比例明显高于BMI≤24 kg/m2的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结论:我社区糖尿病患者以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为主,在不同性别存在差异,体重指数与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存在关联性.
作者:许月梅;刘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黄桂灌肠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黄桂灌肠剂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甲氨蝶呤,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 (95% CI=77.90% ~ 99.20%),对照组为83.33% (95% CI =69.99% ~96.6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0.662 8,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 (95% CI =0.80%~22.1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 (95% CI=2.15% ~ 26.55%),两组比较(95%CI重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黄桂灌肠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甲氨蝶呤的证据不充分,但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作者:陈晶晶;成臣;朱利;万贵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通窍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及治疗组6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通窍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95%CI=88.80% ~99.60%),对照组为86.67%(95%CI=78.07% ~ 95.2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532 2,P=0.115 7),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意义;治疗3~6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7例,经统计学处理(x2 =2.452 9,P>0.05),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自拟通窍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优于应用西医常规治疗的证据不足,其收益为OR =0.22(95% CI =0.04~1.07),NNT=10(95% CI =4.94~1 676.57).
作者:史凤珍;董调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味麦冬汤治疗肺炎(肺阴亏耗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麦冬汤煎服,10 ~ 14天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0%(95% CI =89.55% ~99.64%),对照组为74.29% (95% CI=64.05%~ 84.5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599 5,P=0.009 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味麦冬汤治疗肺阴亏耗型内伤咳嗽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医疗法,其收益为OR=0.09 (95% CI=0.02 ~0.39),NNT =4(95% CI=2.68 ~8.98).
作者:陈强;苏登峰;江炼;龚芹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拟补阳还五汤加味+西医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及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补阳还五汤加味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 (95% CI=85.80%~ 99.48%),对照组为85.42% (95% CI =75.44% ~95.4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304 6,P>0.05),尚未达到显著性意义.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优于应用单纯西医治疗的证据不够充分,其收益为OR =0.24(95% CI =0.08 ~ 1.24),NNT =9(95% CI =4.54 ~125.73),但已显示出优势.
作者:何旺旺;侯清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赵尚华教授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40余载,博览医书,勤于钻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皮肤病、周围血管病、肿瘤疾病、乳腺病及其他疑难杂症.笔者将赵老门诊临床治愈的1例典型白血病患者介绍如下.
作者:范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采用温针灸配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肩周炎患者9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关节松动术治疗,联续治疗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 (95% CI=84.55% ~ 99.43%),对照组为60.00% (95% CI =45.69% ~74.3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 =3.894 3,P<0.000 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评分参数明显升高(t=9.551 3,P<0.01).结论:采用温针灸配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关节松动术,其收益为OR =0.07(95%CI =0.01~0.33),NNT=3(95% CI=1.90 ~5.44).
作者:王晓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药组予温针灸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药物组只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3个月后WOMAC膝部指数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WOMAC膝部指数评分比较,治疗组疼痛、晨僵积分参数明显降低(P<0.05,<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是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石海卫;李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大鼠肺俞、心俞穴定位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Wistar大鼠重200 g左右,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后,俯卧位固定,使头、颈、胸、腰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备皮,消毒,定位肺俞和心俞穴.结果:通过第2胸椎棘突高点定位肺俞和心俞穴佳.结论:根据大鼠骨骼解剖特点,采用体表标志和骨度分寸方法定位是一种及其精确可靠的方法.
作者:刘海涛;张立德;刘玉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刘冬梅教授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山东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刘教授从医30载,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诊疗消化系统疾病.
作者:魏珍珍;刘冬梅;张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逍遥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疏中寓养,气血兼顾,肝脾同调的配伍特点.闫润红教授从事方剂学教学及临床工作近30年,对逍遥散的认识从理论到实践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将其运用逍遥散治疗肝郁相关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乔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王氏连朴饮对脾胃湿热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IL-6、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维甲酸,40 mg/kg)、中药小、中、大剂量组(5.43、10.85、21.70 g·kg-1),共6组.除正常组饲以普通饲料外,其余5组均先以“湿热环境加高脂高糖饮食和白酒综合法”复制脾胃湿热证模型,共15日;再以“灌服热盐水、2%水杨酸,饮用脱氧胆酸钠+饥饱失常”综合法复制胃癌前病变模型,共12周.连续灌胃给药4周,观察该方对脾胃湿热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IL-6、NF-κb表达的影响及病理形态的变化.结果:模型组IL-6、NF-κb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大、中、小剂量组IL-6、NF-κb表达有一定程度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以西药组和高剂量组作用明显.结论:王氏连朴饮可能通过下调脾胃湿热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IL-6、NF-κb水平的表达,一定程度减少胃黏膜的炎症反应,调节其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进而达到阻断胃癌前病变的目的.
作者:黄琴;魏瑄;王和生;王俊霞;谭芸;左海潮;黄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传统本草学除记载胡黄连可以除疳热、退虚热外,也强调其清湿热、厚肠胃、止泄痢的作用.宋明锁主任医师在多年的儿科临床工作中发现,胡黄连免煎剂具有明确的泻下作用,这与传统本草学所记载的“厚肠胃”一说截然相反.笔者对胡黄连免煎剂泻下作用的发现过程略作回顾和总结,冀以引起广大中医药临床、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赵怀舟;王小芸;冯文海;赵敏;宋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回族H型高血压与中医证型的关联性.方法:将70例回族H型高血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检测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回族患者中医各证型血浆Hcy水平痰浊上蒙证>风痰上扰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结论:回族H型高血压与中医各证型均有相关联,其中与痰浊上蒙证密切相关联,对于临床中医辨证论治回族H型高血压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骞;徐娟;刘丽梅;朱思敏;李志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汤在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痰瘀型)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收集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痰瘀型)急性发作期患者共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服用瓜蒌薤白汤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共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综合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基质蛋白酶(MMP)的不同表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95%CI=83.68%~99.90%),对照组为80.65%(95%CI =66.74% ~ 94.56%),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 =3.886 0,P=0.000 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参数(t=-12.305 5,P<0.001),改善FEV1/FVC% (t'=11.573 0,P<0.05),降低TNF-α(t'=-13.916 6,P<0.05).结论:应用瓜蒌薤白汤合西药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痰瘀型)急性发作期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的疗效的证据比较充分,其收益为OR =0.13(95%CI =0.02 ~ 1.18,但95% CI跨过1),NNT =6(95%CI =3.15 ~ 141.84).
作者:代君;奚肇庆;赵庆峰;瞿媛;方媛;姚宏凤;宋德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方对冠心痛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方法:80例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服化痰祛瘀方,对照组服复方丹参片,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Ⅰ)、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 (95% CI=77.25% ~ 97.75%),对照组为72.50% (95% CI=58.66% ~ 86.3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159 6,P=0.030 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降低FBG(t'=-2.773 8,P<0.01),升高ISI(t '=4.016 7,P<0.01),降低PAI-1(t=-2.379 9,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化痰祛瘀方治疗冠心痛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其收益为OR =0.38(95% CI =0.12 ~ 1.21),NNT =7(95% CI=3.07 ~46.19);且可降低FBG,升高ISI,降低PAI-1.
作者:简亚平;徐琼芳;陈晓育;张毅敏;唐敏;欧阳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月经期哮喘(PMA)患者生殖激素、T淋巴细胞与呼气峰流速的变化,探讨其相关性及在中医证型肺肾阳虚证(虚寒证)、非肺肾阳虚(非虚寒证)的表达.方法:选择PMA患者161例为研究对象、正常健康女性5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Ⅰ/Ⅱ型T淋巴细胞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的含量;采用GD微型峰流速仪测定气道峰流速(PEF)及变异率.结果:(1)PMA患者在月经前、月经期PEF值明显降低(P<0.05、P<0.01),PEF变异率≥20%例数显著增多(P<0.05);(2)与正常组比较:虚寒证组患者血清T、FSH激素水平的降低(P<0.05),E2激素水平降低则有显著性(P<0.01).非虚寒证组患者血清P激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T、LH激素水平亦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正常组相比,虚寒证组患者外周血中CD3+ T、CD3+ CD8 T、Th2、Th2/Th1、Tc2、Tc1细胞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Tc2/Tc1降低(P<0.05);CD3+ CD4+ T细胞含量升高(P<0.05),CD3+CD4+ T/CD3+CD8+ T、Th1升高(P<0.01).非虚寒证组患者外周血中CD3+T、CD3+ CD8 T、Tc1细胞的含量降低(P<0.01),CD3+ CD4+ T、Th1细胞含量降低(P<0.05);Th2/Th1、Tc2升高(P<0.05),Tc2/Tc1升高(P<0.01).CD3+CD4+T/CD3+CD8+ T、Th2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PMA虚寒证患者T淋巴细胞Th2、Tc2、Th1、Tc1细胞与血清生殖激素中E2、P、T、FSH等水平变化相关,与PRL、LH水平变化无明显相关性.Th1细胞与E2呈负相关(r=-0.551,P<0.05),Th2、Tc2细胞、Th2/Th1与T呈正相关(r=0.549,P<0.01;r=0.619,P<0.01;r=0.382,P<0.05),Th1细胞与P、FSH呈负相关(r=-0.353,P<0.05).结论:PMA患者围月经期存在生殖激素的波动,尤其是E2和(或)P水平激素水平的异常,对气道呼气峰流速有影响,且与虚寒证的发生相关.
作者:李卫青;李巨奇;廖文生;马全庆;夏洪涛;禤少敏;赖伟娇;刘艳艳;秦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安胃一号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70例,口服安胃一号;对照组72例,口服多潘立酮,疗程1月,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和胃排空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3%(95% CI=82.32%~90.54%),对照组为66.67% (95% CI=55.78% ~ 77.56%),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395 1,P=0.163 0),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性意义;采用SF-1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在八个维度中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一般健康状况(GH)及精神健康(MH)4个维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排空率比较(u=-1.815 6,P=0.069 5),差异接近临界状态.结论:采用颗粒剂安胃一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属脾虚气滞型患者的疗效优于多潘立酮的证据尚不够充分,但其收益为OR =0.46(95%CI =0.21~0.99),NNT=7(95%CI =3.52~89.29).
作者:李妍;刘华一;王秀娟;金蓉;高颖;杨柳;齐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正肝化症汤联合西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正肝化症汤(灵芝、白术、茯苓、茵陈、丹参、赤芍、白花蛇舌草),每日1剂,分2次口服.两组均以治疗12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1.67% (95% CI=79.60% ~97.66%),对照组为54.17% (95% CI=40.04% ~ 68.2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536 7,P=0.000 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2年生存率为54.17% (95% CI =40.07% ~ 68.27%),对照组为29.17% (95% CI=16.31% ~42.03%),两组比较(x2=6.171 4,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和总胆红素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肝化症汤联合西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证据明显,其收益为OR =0.11 (95%CI =0.03 ~0.35),NNT =3(95%CI=1.81 ~5.07);其两年生存率的收益为OR=0.35 (95%CI =0.15 ~0.81),NNT=4(95%CI =2.24~ 19.94);且可促进肝功能恢复.
作者:程井军;王述菊;朱雪萍;吴其恺;胡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营养不良普遍存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对中西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并提出问题与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开拓思路.
作者:刘娇娜;曹宁;白久旭;郝峻烽;张晓玲;李亚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通过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古今文献梳理,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结合FSGS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血尿的辨治方法,并阐释其理论意义,从而为临床治疗FSGS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李萱;孙响波;牟林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小儿便秘的中医证型分类.方法: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调查表及合理评分方法.通过填写问卷收集各证型症状的评分,根据积分情况诊断各证型.应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得出小儿便秘的中医证型分类.结果:经统计结果示,单纯证型87例,其中食积内热型19例,阳明燥热型31例,肠燥津枯型37例;复合证型30例,其中食积内热合并阳明燥热12例,阳明燥热合并肠燥津枯5例,食积内热合并肠燥津枯7例,食积内热、阳明燥热合并肠燥津枯6例;无证型29例.结论:利用数理方法进行证型分类和临床诊断比较符合实际.小儿便秘的中医辨证主要证型可分为食积内热证、阳明燥热证、肠燥津枯证.
作者:王晓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SP引入我国已20余年,在对SP的研究应用中,一致认为SP应用于医学教学及考核,不仅训练学生的临床实践应用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医学文书书写水平及临床思维能力,SP是作为医学生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手段.从标准化病人的优点、SP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SP工作困境之原因分析、完善SP项目的对策建议四个方面简要归纳总结我国高等医学院校SP工作的现状.
作者:袁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