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宣传党的中医政策,报道中医药科研成果,交流临床经验,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中医药人员素质,提高中医学术水平,促进中医事业发展。
1. 文稿 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论著、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000字,病例报告1000字左右,其余2000字为宜。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以及E-mail角注在同页左下方。
2. 关键词 摘要 论著请附4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论著类文章采用结构性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Objective, Methods, Results, Conclusion)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
3. 医学名词 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7年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4. 图表 如果能用文字简洁说明的内容就不必列表。图、表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表格采用三线表,不得有竖线。计量单位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
5. 参考文献 将参考文献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文献务必与原著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三名,后加“,等”。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的新生儿硬肿症患儿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按分度标准给予不同剂量的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0.5mL·kg-1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治愈50例,死亡6例,治愈率89.29%(95%CI=77.5%~95.9%);对照组治愈44例,死亡10例,治愈率81.48%(95%CI=71.1%~91.8%).两组治愈率比较,未达显著性差异(x2=1.347 1,P>0.05).结论:根据硬肿程度给予相应剂量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可能降低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病死率,其收益OR=0.53(但95%CI跨过1),NNT=13(95%CI=4.6~29.4).
作者:祁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黄疸分阳黄和阴黄,阴黄治疗时应明确其病因病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把握传变规律,谨守肝郁血瘀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用药主次分明,寒温并施;处方遣药贵在轻平,时刻注意扶护正气,守方缓图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冯德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综述近10年来葛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其多种化学成分如皂苷类、挥发油类相继被检出,主要含有黄酮类、生物碱、挥发油类、皂苷类、甾醇类和氨基酸等成分,其中黄酮类是葛花中含量高的成分,其新的药理活性也在不断拓展,如保护心肌、保护糖尿病痛变视网膜、保护小胶质细胞、抗肿瘤等作用.
作者:裴香萍;王瑶;杨文珍;张雅鸿;张琪;刘海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咽部神经官能症,中医学称之为梅核气,临床表现以患者自觉咽部不适,如有异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查体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病程缠绵不愈为特点.笔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应用清热理气生津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治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少阴三急下证”为后世对《伤寒论》少阴病篇中第320条、321条、322条论少阴痛三种当急下之证的简称.对“少阴病三急下证”的病因病机历来存在认识分岐,仁智互见.试从伤寒病程的角度对“少阴三急下证”进行诠释,以期更加深刻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少阴三急下证”.
作者:邓亮;郭智江;张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7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使用甲钴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方,连续治疗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 (95% CI =87.31% ~99.90%),而对照组为65.71% (95% CI =49.98%~81.4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 =2.223 0,P=0.026 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参数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其收益为OR =0.25 (95% CI =0.07 ~0.87),NNT =4(95% CI =2.35 ~31.35);提高MNCV和SNCV参数.
作者:葛艳杰;孟德勇;王宏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予芪归糖痛宁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主侧肢体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MNCV评分以及SNCV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主侧肢体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MNCV评分以及SNCV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归糖痛宁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作者:邓红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选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应用益心活血汤联合生脉注射液,对照组予地奥心血康加复方丹参注射液,疗程均为30天.结果: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2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95%CI=80.2%~96.4%);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2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7.3%(95%CI=55.3%~79.3%);两组综合疗效有明显差异(u=2.571 9,P=0.0102);且两组95%CI不重叠;治疗组发生无效患者的危险性明显减小(OR=0.27,95%CI=0.10~0.72);治疗组每治疗5人,可较对照组减少1例无效患者(NNT=5,95%CI=2.8~16.8).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亦有相似的效果.
作者:卫建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蜂针、刺络拔罐和TDP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疗法.10天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治疗前后总体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小梅;廖东山;凌恩;洪小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小儿癫痫散系笔者临床治疗小儿癫痫的常用效方,已有百年传承,兹将其临证验案介绍如下.1 典型病例例1 张某某,男,9岁,2015年10月2日初诊.患儿3岁时罹患病毒性脑炎后出现痫性发作.每次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口吐沫,面色青,双手紧握,四肢僵直,抽搐缓解后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曾就诊于山西省某某医院,经24h脑电图监测检查明确诊断为症状性癫痫.先后服用托吡酯、地西泮、丙戊酸钠、奥卡西平、苯巴比妥、拉莫三秦、德巴金效果不佳.发病频率每月约20~30次,平均发作持续时间约3 min,长1次约持续20 min.发病以来精神差,睡眠多应,性格转内向,记忆力减退,语言理解、表达能力较前差.脑电图检查提示弥漫异常儿童脑电图;脑电监测检查提示异常儿童脑电图(左侧中后颞区棘慢波发放);头颅CT及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刻诊:神清,生长发育可,纳寐正常,二便可,舌黯红、苔薄黄腻,脉弦细.西医诊断:症状性癫痫;中医诊断:痫证,证属痰热上扰,瘀滞脑络.治以清热活血,涤痰熄风.
作者:王英旭;刘智;牛兰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昨天联系了山西中医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请问一下,山西中医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山西中医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山西中医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山西中医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9月中旬在投山西中医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