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补中桂枝汤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60例,予补中桂枝汤辨证加减治疗,15天为1疗程.结果:显效4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95%CI=88.3%~99.6%).结论:补中桂枝汤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疗效满意.
作者:张维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36例.结果:痊愈34例,无效2例,平均治疗时间5日,治愈率为94.4%.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作者:王栋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确诊的急性脑血管病216例,采用通腑泻热中药治疗.结果:基本治愈52例,显效56例,有效88例,无效12例,恶化8例,总有效率为90.7%.结论:通腑泻热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疗效肯定.
作者:杨娟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癫痫发作的中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在应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中草药全蝎、蜈蚣、胆南星、川芎等组方制剂(散剂或胶丸)治疗脑外伤后癫痫37例,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用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7例经用药3个疗程后,近期治愈19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1.1%.结论:应用中药治疗外伤性癫痫,可控制症状发作,且标本兼顾,毒副作用小.
作者:闫登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拟补肾排卵摄精汤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不孕症采用补肾排卵摄精汤治疗,每个月经周期服用5剂,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4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补肾排卵摄精汤治疗不孕症疗效肯定.
作者:黄瑞彬;黄周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拟香砂左金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口服香砂左金汤;对照组38例,口服雷尼替丁、丽珠得乐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4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95%CI=83.8%~99.4%);对照组治愈25例,好转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9%(95%CI=62.7%~90.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未达显著性差异(u=1.358 5,P=0.174 4).结论:香砂左金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与雷尼替丁、丽珠得乐相当,其收益OR=0.19(95%CI=0.04~0.95),NNT=6(95%CI=3.25~56.18);提示有必要加大病例深入研究.
作者:万昌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的新生儿硬肿症患儿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按分度标准给予不同剂量的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0.5mL·kg-1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治愈50例,死亡6例,治愈率89.29%(95%CI=77.5%~95.9%);对照组治愈44例,死亡10例,治愈率81.48%(95%CI=71.1%~91.8%).两组治愈率比较,未达显著性差异(x2=1.347 1,P>0.05).结论:根据硬肿程度给予相应剂量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可能降低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病死率,其收益OR=0.53(但95%CI跨过1),NNT=13(95%CI=4.6~29.4).
作者:祁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疗效.方法:选诊断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38例,口服非淋清汤治疗,7天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并与美满霉素治疗16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中痊愈2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中痊愈103例,有效28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81.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游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祛湿化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1个疗程30天,可用1~4个疗程.结果:治愈24例,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55%.结论:祛湿化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
作者:李立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更年益肾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05例符合更年期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以自拟更年益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7例,以更年安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变状况和治疗前后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2)等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7例,好转5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5%,对照组治愈1例,好转2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1.08%.两组比效差异显著(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E2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更年益肾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有提高E2水平的作用.
作者:解春湘;解宁湘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B超等检查确诊的泌尿系结石患者65例,中医治疗予自拟排石汤加减,配合双氢克尿塞等西药,治疗15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48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8%(95%CI=90.28%~100.00%).结论:排石汤加双氢克尿塞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满意.
作者:黄春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及对美多巴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肝肾阴虚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联合服用美多巴和熄风定颤丸;对照组单用美多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评分、美多巴平均每日剂量的改变.结果:治疗组UPDRS评分治疗后(43.20±6.74)低于治疗前(50.00±5.78),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美多巴平均每日剂量(365.62±188.37 mg/d)低于治疗前(637.50±295.66 mg/d),差异非常显著(P<0.01);并且低于对照组(531.25±253.67 mg/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熄风定颤丸联用美多巴治疗PD,与单用美多巴治疗相比,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而且能够减少美多巴的用量,显示出减毒增效的作用.
作者:程传浩;马云枝;马龙;王俊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颅脑CT检查诊断为血管性痴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对照组60例单纯用胞二磷胆碱治疗,两组均治疗60天.结果:治疗组中临床治愈14例,显效28例,有效18例,全部有效.对照组中临床治愈6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7.92,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可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症状.
作者:陈莲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曹志群教授就职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内科临床教学20载,临证经验颇丰,对内科杂病有独到的见解,遣方用药不落窠臼,兹将其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的思路介绍如下.
作者:张迎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补中益气法乃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补中益气汤是其代表方之一.肛肠疾病多因脾胃功能失常导致,所以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种肛肠疾病,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陆明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笔者应用活血调经法治疗女性皮肤病取得一定效果,兹将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兴明;邵占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未病先防,是理想、积极的措施.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早期诊治就要求病者勿讳疾忌医,医者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才能防微杜渐有效地治疗,而临床的要点就是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作者:高玉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病历摘要李某某,女,61岁,农民,1999年6月10日初诊.浮肿、乏力、劳累时呼吸困难2周.体格检查:血压20.0/9.3 kPa,心率84次/min,律齐,二尖瓣区与主动脉瓣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薛必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内经》对刺禁论述颇多,如《素问·刺禁论篇》、《灵枢经·五禁》篇有专门论述,其他多篇也均有涉及.内容包括部位刺禁--五脏、血脉、形体诸窍刺禁,穴位刺禁,操作刺禁--留针禁忌、补泻禁忌、深浅禁忌、时间禁忌、病者刺禁等.这类刺禁产生的原因有重要脏器禁刺、针具落后、缺乏消毒措施、师传经验等.从现代医学知识来看,刺禁理论确有一定的科学性,涉及到针刺禁忌、针刺注意事项及针刺不当造成的危害,不仅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对针灸临床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作者:徐晖;许银珊;刘清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遗尿症的有效方法.方法:96例遗尿症患儿全部采用针剌气海、关元、膀胱俞、足三里等穴治疗,结合耳穴贴压肾、膀胱、神门等处.结果:临床治愈63例,好转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8%.结论:用电针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小儿遗尿症具有温补肾阳、补益脾肺的作用,且疗效确切.
作者:刘振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针刺及刺络拔罐法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1个疗程5次,用3个疗程.结果:两组均全部治愈.结论:治疗组可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作者:郭学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局部穴位埋入肠线的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85例,每次选穴5~10个,15天1次,3次1个疗程,用2个疗程.结果:临床痊愈28例,显效37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12%.结论: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可抑制患者食欲和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脂肪的分解,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郭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超短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性关节炎患者200例,采用推拿加超短波治疗.结果:治愈80例,好转10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2.5%.结论:推拿配合超短波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作者:刘新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4年8月至2006年2月,笔者用桂枝加桂汤治疗顽固性呃逆42例,收到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杜世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笔者采用苏子降气汤治疗发作期慢性支气管炎4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方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常采用镇痛剂、封闭疗法,严重者采用手术疗法,虽能解除疼痛,但术后易遗留面部感觉消失.笔者运用自拟方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兴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自1998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院使用自制环血安冲剂治疗放环后月经异常1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2年6月至2004年2月,笔者采用自拟调经镇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立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采用复方香附贴剂穴位外敷加按摩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芬;于建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玻璃体混浊为较常见的眼科疾患,因局部炎症、衰老或是由于高度近视、某些视网膜病变、某些全身疾病、异物损伤或手术等等使玻璃体的透明凝胶状结构发生凝缩、液化、脱离以及出血等改变,从而出现颜色深浅不等、形态大小不一、不透明或欠透明的漂浮物,轻者眼前有不洁物混淆视线,重者影响视力n].2003年2月至2006年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玻璃体混浊15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研究硝菔通结口服液对便秘大鼠肠组织中SP、VIP含量影响的实验,阐明硝菔通结口服液治疗便秘的机理.方法:将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组,造模,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它各组给药治疗12天,取大鼠肠组织检测SP、VIP含量的变化.结果:硝菔通结口服液大、小剂量组对模型大鼠肠组织中SP、VIP含量的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硝菔通结口服液大、小剂量组均有治疗便秘的作用.
作者:赵子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新型良附口服液的药效.方法:参照徐淑云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提供的造模方法和相关文献的方法,40只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灌服生理盐水)、醋酸泼尼松组、良附丸组、良附口服液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小鼠耳廓肿胀度、扭体反应、肠推进运动功能.结果:新型良附口服液具有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减少扭体次数的作用,且疗效优于良附丸,但对正常小鼠肠蠕动无影响.结论:新型良附口服液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翟志光;冯前进;牛欣;闫润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血塞通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对神经细胞的影响机理,特别是血塞通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利用末端标记法,测定血塞通干预后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血塞通能明显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降低凋亡神经细胞积分光密度,减轻病理损害.结论:血塞通可显著抑制由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起到一定程度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蒋祁桂;刘赛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味甘,性微温,生用益卫固表,炙用补中益气.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从药理方面研究该药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就近5年该项研究的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郭琰;魏玉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畴.结合《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对痹证的认识,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金匮要略》所述历节病为相符,并根据历节病的病因病机以及仲景遣方用药特点,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思路.
作者:周刚;王庆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转移是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虚、痰、瘀是肺癌转移的主因,五脏生克关系是肺癌转移的主要规律.临床应针对肺癌转移的病机提前预防治疗.
作者:张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气阴两虚为糖尿病的主要病机.其形成机理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迁延日久,气阴两虚,产生瘀血、痰浊、水湿、浊毒等病理产物.辨证论治应着眼于肺、脾、肾气虚及肾阴虚为主,益气养阴,标本兼治,以加味参芪地黄汤为主方.
作者:严晓华;梁彬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胥京生主任医师是江苏省名中医、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从医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余有幸随诊其左右,深得教诲.今将胥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收集整理如下.
作者:吴丽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米逸颖主任医师是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医数十年,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赵展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黎烈荣教授为湖北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黎师从事妇科临床30余载,在中医妇科方面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随黎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将黎师治疗月经病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杨丹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股骨(下段)、髌骨、胫骨(上段)等骨折术后,特别是膝关节的关节内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运用活血接骨汤中药热敷及CPM机辅助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帮助.方法:将51例近膝关节或关节内骨折术后早期行中药热敷及CPM机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51例全部有效,有效率100%.结论:近膝关节或关节内骨折术后早期中药热敷并配合CPM功能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可减少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程宗敏;杨骏;林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周围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实践证实,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施治整体综合治疗与调护是这类疾病的佳治疗方法,其中外治法的效果不容忽视.现将笔者多年来应用外治法的体会简述于下.
作者:齐洪珍;张学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的生理反应.这些情志变化过度时,可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活动失调而产生疾病.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神情志的正常与否与健康有很大关系.
作者:张改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将流行病学的方法引入中医证候群体特征的研究,通过binary 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原发性肝癌肝血瘀阻证出现频数较高的症状、体征为腹壁青筋暴露、肌肤甲错、面色黧黑、胁下症块、刺痛固定不移、舌紫暗有瘀斑、脉涩等,可通过β取值的大小确定该症状和体征与证型的关系程度,且HA和CD4取值愈大,肝血瘀阻证出现的可能性愈大.因此为临床原发性肝癌肝血瘀阻证型宏观和微观指标量化标准化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武嫣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当归芍药散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凡见两处.一处见于《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另一处见于《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方中川芎、芍药、当归活血疏肝,和血养血,茯苓、泽泻、白术健脾运脾,胜湿利水,合用之,既行瘀滞之血,又散蓄积之水,可用于治疗水血互结引起的病证.笔者用此方加减化裁治疗多种病证,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祁宝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真武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由茯苓、白术、芍药、附子、生姜组成,功能温肾健脾、利水消肿,用于肾阳不足、水饮内停之证.该方现代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妇科多种病证.笔者以此方为主治疗神经性水肿、神经系统疾患等,中医辨证为虚寒证者,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尊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今存本《御药院方》由元代许国祯等人修订编辑而成,其采用的底本为金代《御药院方》,成书于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中医大辞典》、《三百种医籍录》均误为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该书明清后已在国内失传,而后经朝鲜流入日本,再从日本回归中国,现存本为日本千贺芳久于宽政戊午(1798年)仿刻朝鲜癸巳刊本.是书为研究金元宫廷医方重要的资料,从中可了解当时医方的发展概貌,更能体现金元医学的成就与贡献.
作者:周益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癌症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癌症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方法,但对于那些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癌症患者,或由于癌症生长部位特殊而无法手术者,或年老体弱不耐手术及化疗者,仍缺乏良好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癌症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现将笔者体会简介于下.
作者:郝现军;王冠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腹型癫痫属植物神经性癫痫范畴,多见于儿童,临床以发作性剧烈腹痛为主要表现,同时,具有突发性、反复性、自解性等痫证发病的一般特点,由于该病病因复杂,发作突然,反复无常,且病程较长,严重危害患儿的身心健康,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对癫痫病的治疗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郭志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