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祛腐生肌散治疗慢性体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外科常规清创处理,治疗组局部外敷祛腐生肌散,对照组予三黄膏换药.均配以全身及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95%CI=89.15%~99.95%);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51%(95%CI=62.55%~86.4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176 7,P=0.00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祛腐生肌散治疗慢性体表溃疡疗效优于三黄膏,其收益为OR=0.06(95%CI=0.01-0.47),NNT=4(95%CI=2.70~10.03).
作者:黄晶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加味平胃散治疗湿滞脾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治疗组给予加味平胃散治疗,对照组给予吗丁啉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9例,显效2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41%(95%CI=91.37%~100.00%);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66.67%(95%CI=55.03%~78.3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564 4,P=0.000 0).结论:加味平胃散治疗湿滞脾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吗丁啉,其收益为0R=0.03(95%CI=0.00~0.25),NNT=3(95%CI=2.2~5.4).
作者:尚风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枳苓化浊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胃动素的影响.方法:选择该病门诊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予枳苓化浊汤口服,对照组50例予多潘立酮片(吗丁啉)口服.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10%(95%CI=82.85%~98.06%);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62.00%(95%CI=48.55%~75.4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238 3,P=0.0017),差异显著;治疗后两组血浆胃动素含量均明显上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枳苓化浊汤治疗萎缩性胃炎较多潘立酮片能明显改善患者胃脘胀满的临床症状,提高血清胃动素含量,增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其收益为OR=0.12(95%CI=0.04~0.39),NNT=3(95%CI=2.15~6.41).
作者:王石红;霍永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清热养阴合剂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持续发热的疗效.方法:选该病患儿7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子清热养阴合剂,对照组36例应用阿奇霉素,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l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95%CI=82.0%~99.3%);对照组治愈12例,有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2.2%(95%CI=57.6%~86.8%);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7131,P=0.000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养阴合剂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持续发热的疗效明显优于阿奇霉素,其收益为OR=0.14(95%CI=0.03~0.72),NNT=4(95CI=2.5~17.5).
作者:张社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息风通络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56例患者予息风通络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煎取500 mL.分3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可用3-5个疗程.结果:临床痊愈15例,占26.79%;显效22例,占39.29%;有效14例,占25%;无效5例,占8.93%;总有效率为91.07%.结论:息风通络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疗效肯定.
作者:周婧;冯方俊;余永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中药治疗,对照组60例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95%CI=85.8%~98.9%);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2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6.7%(95%CI=66.0%~87.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497 3,P=0.013 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黄连温胆汤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其收益为0R=0.17(95%CI=0.05~0.64),NNT=5(95%CI=3.24~17.09).
作者:胡福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加用冠心宁注射液.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22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2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90.0%(95%CI=73.45%~97.90%);对照组基本痊愈12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3例,无变化7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70.0%(95%CI=50.55%~85.2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326 4,P=0.02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对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冠心宁注射液,其结局事件的收益为OR=0.26(95%CI=0.06~1.08),NNT=5(95%CI=4.53~5.58).
作者:马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育子汤合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方法:将66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予自拟补肾调经育子汤口服,同时加服二甲双胍薄膜片;对照组单服二甲双胍薄膜片.两组均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排卵27例,排卵率为75.0%(95%CI=60.9%~89.1%);对照组排卵11例,排卵率为36.7%(95%CI=19.5%~53.9%);治疗组妊娠21例,妊娠率58.3%(95%CI=42.2%~74.4%);对照组妊娠7例,妊娠率23.3%(95%CI=8.2~38.4);两组排卵率(x2=9.844 2,P<0.01)、妊娠率(x2=8.206 6,P<0.01)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补肾调经育子汤配合二甲双胍薄膜片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所致不孕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薄膜片,其收益为0R=0.19(95%CI=0.07~0.56),NNT=3(95%CI=1.61~6.95);其收益为0R=0.22(95%CI=0.07~0.64),NNT=3(95%CI=1.70~9.05).
作者:李绥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黄桂灌肠荆加庆大霉素及α-糜蛋白酶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慢性盆腔炎患者2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38例,治疗组用黄桂灌肠荆加庆大霉素及α-糜蛋白酶治疗,对照组用青霉素及甲硝唑治疗,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16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10%(95%CI=91.99%~99.11%);对照组显效70例,好转38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78.26%(95%CI=71. 38%~85.1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5.090 3,P=0.000 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黄桂灌肠荆加庆大霉素及α-糜蛋白酶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青霉素及甲硝唑治疗,其收益为0R=0.10(95%CI=0.04~0.31),NNT=5(95%CI=3.76~9.02).
作者:魏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生肌敛湿粉结合高频电波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妇科检查等诊断为不同类型的宫颈疾病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20例行生肌敛湿粉结合LEEP刀治疗.对照组60例行LEEP刀治疗.鲒果:治疗组阴道排液时间11.45±1.50天,出血时间6.53±1.6天,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0%(95%CI=96.8%~100.0%);对照组阴道排液时间18.63±3.43天,出血时间9.58±3.87天,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1.67%(95%CI=84.68%~98.66%).结论:生肌敛湿粉结合LEEP刀治疗宫颈疾病较单用LEEP刀治疗阴道排液、出血时间短(t'=-15.490 9、-5.901 6,P<0.01),一次手术成功率高(u=2.335 0,P<0.05).
作者:宗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绝经前后诸症是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一类证候群.治疗上,西医多用激素替代疗法结合对症治疗缓解症状,然而一些潜在的副作用令患者对此顾虑重重.中医多认为.本病以肾虚为主,并可累及心、肝、脾诸脏.治疗上则以其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酌定方药,前者以六味地黄丸、左归饮之类为代表,后者以<金匮>肾气丸、右归饮之属为主,临症或因阴阳俱虚而兼顾治之.
作者:张智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散见于中医水肿、虚劳、癃闭等病证中.中医认为,本病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正气损伤或久病失治、误治,引起脏腑气血阴阳不足,尤其是脾肾亏虚所致.肾虚则失封藏,精气外泄,下注膀胱故出现大量蛋白尿;脾虚则精微物质生化无源,加之肾虚外泄,因而致机体精气更亏,故而出现低蛋白血症;脾虚水湿运化失司,肾虚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泛溢于肌肤则为水肿;脾肾俱虚,损及肝脏,而使肝阴虚.阴阳气血不足为病之本,湿热瘀血阻滞为病之标.本病表现为虚中央实之复杂病理过程.叶传惠教授强调指出:邪去则正安,水湿、瘀血等既是病理产物,又是促使病情发展的因素.叶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虫类药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疗效显著.
作者:姚红宇;游婉芳;王颖;宣乐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乌梅丸系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主治蛔厥和久利的专方.临床上笔者应用于慢性胆囊炎、复发性口腔炎、神经性头痛等效果良好,举例如下.
作者:杨平;邵启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半夏泻心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由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甘草、大枣组成.全方寒温并用,辛开苦降,攻补兼施.笔者运用本方化裁治疗多种疾病,获得较好疗效,兹举例如下.
作者:郭军雄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术后腰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1例采用针刺结合中药内服.对照组38例采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口服,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68%(95%CI=83.22%~98.70%);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4.86%(95%CI=49.48%~80.2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963 1,P=0.049 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年随访复发率治疗组5.26%(95%CI=0.68%~18.04%),对照组41.67%(95%CI=21.95%~61.39%),两组比较(X2=12.488 8,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与中药内服结合治疗腰椎术后腰痛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其近期疗效收益为0R=0.15(95%CI=0.04~0.57),NNT:4(95%CI=2.18~10.13);其远期疗效收益为OR=0.08(95%CI=0.02-0.40),NNT:3(95%CI:1.77~6.17).
作者:徐勇;葛海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远道取穴结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疼痛疗效.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针灸远道取穴的方法,并配合腰部超短波治疗.对照组局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疗效差异.结果:1疗程8天,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8%(95%CI=86.05%~99.49%);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8.26%(95%CI=66.34%~90.18%);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000 0,P=0.045 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下降分数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远道取穴结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局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其收益为0R=0.15(95%CI=0.03~0.71),NNT=6(95%CI=3.23~21.28).
作者:陈健云;周湘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放血配合艾条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放血配合艾条灸和小荆量西药治疗,时照组采用西药治疗.两组治疗5天,治疗结束后1周复查.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显效17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95%CI=91.6%~100.0%);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95%CI=91.5%~100.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u=1.751 6,P=0.0799),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可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疼痛积分、血尿酸(P<0.05).结论:放血配合艾条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与秋水仙碱疗效相当,且方法简单,无副作用.
作者:施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笔者采用按摩针刺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20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段风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笔者在1989年作为首批中国中医专家公派赴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医院,从事中医诊疗工作.曾用针刺疗法治疗2例夜游症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于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以经常不易入睡为特征,轻者入睡困难,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睡[1].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54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媛媛;秦霞;杨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运用天麻川芎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90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选同期符合<实用内科学>[1]高血压病分期诊断标准的该病患者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30~50岁者30例,51~60岁者35例,61岁以上者25例;病程1~5年者50例,6~10年者28例,10年以上者12例;高血压分期Ⅰ期42例,Ⅱ期35例,Ⅲ期13例.
作者:冀汝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癔病,又称hysteria(歇斯底里),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多发生于青中年女性.目前西医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疗效不甚满意.远慧茹教授业医近30年,学验俱丰,对癔病的认识有独到之处.笔者随师学习,亲聆教诲,深感其经验丰富.现将远老师针刺治疗癔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廉彬青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功能失调为本,以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等痹阻心阳、阻滞心脉为标.笔者跟随张翠英教授临证观察,从痰瘀着手,以健脾祛痰,化瘀通脉为基本大法治疗胸痹心痛,效果良好,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苏虹;李仕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动态观察消症散结法组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11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消症散结法组方(肾炎防衰液)大、中、小剂量组.分别在术后第二周、第四周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CTGF蛋白表达结果: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肾组织CTGF表达增加;与模型组各对应时间点比较,消症散结法组方(肾炎防衰液)治疗后可使肾组织中的CTGF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消症散结法可通过抑制CTGF表达,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刘兰英;王耀献;赵宗江;杨美娟;刘尚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丁桂儿脐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药效学作用.方法:观察药物对催产素诱发大鼠痛经模型的影响;药物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及对催产素所致大鼠离体子宫剧烈收缩的影响;药物对寒凝血瘀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丁桂儿脐贴能明显减少痛经模型大鼠30 min内扭体次数,延长扭体潜伏期;能强烈对抗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正常收缩和催产素所致离体子宫剧烈收缩;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大鼠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和全血黏度(P<0.01或P<0.05).结论:中药丁桂儿脐贴能明显抑制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从而缓解动物实验性痛经,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并能够有效改善湿寒所致的寒凝血瘀症状,可用于临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作者:艾文超;李松梅;朴晋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固本安胎方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抗心磷脂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体内产生ACA的模型,观察中药固本安胎方对ACA的影响.结果:环磷酰胺能诱导小鼠体内产生ACA,固本安胎方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ACA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并且随着使用剂量的加大,小鼠体内ACA降低效果更明显.结论:固本安胎方可有效有降低ACA的水平,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有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
作者:朱娇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加减复脉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其功用滋阴养液,主治温病邪在阳明久羁,深入下焦,肝肾阴伤之证.探讨方荆源流,分析加减变化,结合方证特点,进行鉴别,以便深入领会吴氏治疗温病始终以救阴的宗旨.
作者:吴志莲;赖明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制备预防流感颗粒(Ⅰ号),并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黄芩和牛蒡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颗粒剂中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制得的颗粒剂,在(TLC)色谱中均能明显的检出黄芩、牛蒡子;HPLC法测得黄芩苷在64-1280 ng(r=0.999 9)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0%,RSD为1.71%(n=6).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合理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
作者:周玉枝;李慧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制剂尿路清在体外抗奈瑟淋球菌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对淋球菌的体外抑制试验、抑菌时间观察试验、抑茵环试验,分别检测尿路清、八正散和壮观霉素的抗淋球菌作用.结果:对尿路清、八正散和壮观霉素进行比较,对淋球菌的体外抑制试验:尿路清作用强,体外对产青霉素酶的奈瑟淋球菌(PPNG)和非产青霉素酶的奈瑟淋球菌(NPPNG)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给药浓度为1:512(160mg/L)~1:1 024(820mg/L)时可抑制淋球菌生长;抑菌时间观察试验:尿路清高浓度能快速杀灭淋球菌,当浓度为7.81 mg/mL时,30 rain可以对淋球菌有杀灭作用;当浓度为15.63 mg/mL时.20 min能杀灭淋球菌;浓度为31.25 me/mL时,10 min即能杀灭淋球菌,而当浓度升为62.5 me,/mL时,5 min内即可杀灭淋球茵.抑茵环试验:尿路清对淋球菌的平均抑茵环为15~21 mm,敏感菌株占63.63%,八正散平均抑茵环12~15mm,敏感菌株占54.55%.壮观霉素平均抑菌环为16~19 mm,敏感菌株占72.72%.结论:尿路清有确切的体外抗淋球菌作用.
作者:陆原;陈达灿;禤国维;李清;柴宝;何雯;翁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糖尿病是常见的全身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是致盲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早期发现、及早防治显得非常必要.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并初步显示了优势.仅就近年来中医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陈臻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的辨证论治体系不仅为后人树立临床辨证的典范,更重要的在于他所创建的临床思维方法成为我们永远效法的思维程式.祖国医学的思维方法,不但具有医学思维普遍的规律性,也更具有东方文化思维的特色.中医的著名典籍毫无例外地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和记载了前人临床思维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分析和研究<金匮要略>具体汤证认为,仲景临床思维的方法和特点是:①病为纲,证为目,病证结合为<金匮要略>辨证大法;②二向思维从阴阳高度整体上把握病情;③多端性思维为临床辨证提出多种思路;④层次分析思维法有利于复杂病证的辨析;⑤类比思维法简洁援比.借已知之情推求未知之理;⑥排他思维法排除相邻无关病证,即可破疑解难;⑦比较思维以两相对举比较,辩真别疑.
作者:畅达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咳嗽病因较多,而因虫致咳不可忽视.小儿多因饮食不洁,易感染寄生虫,蛲虫、钩虫、蛔虫均是虫咳的主要致病源.临床凡见有虫咳三症,即咳嗽昼轻夜甚、虫斑、杨梅舌者,应结合粪便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当结合脏腑表里寒热虚实,辨证施治,驱虫杀虫,常用方拔萃四逆散疗效显著.
作者:吴雁;魏贻光;黄河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符合标准的该痛患者36例,予中药灌肠,辅以心理疏导,观察30天.结果: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78%(95%CI=64.20%~91.36%).结论:采用中药灌肠,辅以心理疏导,护理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效果满意.
作者:高春红;李卫青;利慧珍;李安娜;王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当中,中医学教育也是如此.多媒体教学在给日常教学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板书搬家、资源浪费等弊端,如何扬长避短应用好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成为当今教学改革中一个重点问题.就中医推拿学教学当中视听教材制作方面的合适选题、脚本编写、拍摄前的准备、中期拍摄、后期制作等,为广大中医院校教师提供一些体会,使其真正地应用到教学之中,为当今的中医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马云伟;刘瑜;郑超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