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西中医杂志

山西中医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山西省中医药学会 山西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0-7156
  • 国内刊号:14-1110/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30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2002-2005年“山西省一级期刊”
  • 中医学
山西中医杂志   2012年9期文献
  • 益气补肾排石汤结合体外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79例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排石法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采用体外震波碎石和西药治疗.治疗组7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补肾排石疗法.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治愈47例,好转24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59.49%,总有效率为89.87%;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29例,无效23例,治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70.5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益气补肾排石法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体外震波碎石疗法.

    作者:雷家辉;王军;王晓蓉;蒋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糖肾康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糖肾康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属气阴两虚瘀血内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属气阴两虚瘀血内阻型的确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糖肾康方.3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中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中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肾康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较显著.

    作者:王惠玲;司海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尿散治疗小儿肾性血尿4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血尿散治疗小儿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确诊的该病患儿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自拟血尿散治疗,对照组30例予三七粉口服.疗程2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96% (95% CI =77.23%~96.69%);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95%CI =46.09%~88.5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2.0651,P=0.0390).结论:自拟血尿散治疗小儿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三七粉,其收益为OR=0.26(95%CI =0.08~0.81),NNT =4(95% CI =2.3~22.4).

    作者:宋明霞;郭淑丽;王晓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地菊平肝胶囊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地菊平肝胶囊的降压作用.方法:选取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纳入地菊平肝胶囊治疗组30例,口服地菊平肝胶囊及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30例,口服地菊平肝模拟胶囊及硝苯地平控释片.1疗程8周后,观察治疗后谷峰比值(TPR)、平滑指数(SI)和降压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降压效果较对熙组无明显差异,而谷峰比值(TPR)、平滑指数(SI)较对照组均大,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地菊平肝胶囊具有平稳降压使血压稳定的作用.

    作者:牛天福;王少波;耿强;祁慧霞;杨晓燕;李娟;郭志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复方玄驹胶囊联合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联合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氯米芬治疗PCOS所致不孕患者35例,与单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PCOS所致不孕35例对照.结果:两组用药观察其临床肾阳虚症状、排卵、妊娠情况,认为联合用药对其肾阳虚症状改善及促进排卵率优于氯米芬单一用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率方面,联合用药妊娠率略优于单一用药妊娠率,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玄驹胶囊联合氯米芬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效果优于单用氯米芬治疗.

    作者:李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患者行抗感染结合针刺及中药五味消毒饮加味内服及外敷治疗,10天为1个疗程,连用3令疗程.结果:38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8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4.2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丹毒患者症状,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长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在西医常规控制饮食、调节血脂及血压、改善肾血流、应用胰岛素、营养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固肾、化瘀解毒汤;对照组36例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1.1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方法对本病有消除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衰竭之优势.

    作者:尹菊霞;李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阴虚证治举隅

    阴虚的病理机制是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的临床表现.阴虚证在临床中颇为常见,笔者整理阴虚证验案4则,介绍如下.

    作者:秦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妇科病验案3则

    1妇人脏躁董某,女,47岁,2012年4月16日初诊.月经紊乱已逾3年,夜间难以入寐.每晚仅能人睡2~3 h,若遇烦心之事则整夜不寐,先后服用艾司唑仑、地西泮等西药,初服有效,后则失效,即便加大剂量亦然,后转服中药多剂,效亦不佳.

    作者:谢一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苍附导痰丸验案2则

    苍附导痰丸出自《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方由茯苓、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南星、枳壳、生姜、神曲组成,为理气导滞、化痰祛湿之良方.临床运用此方治疗辨证属痰湿阻滞型多种疾病均获良效.

    作者:于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补中益气汤新用验案4则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主要用于治疗饥饱劳役内伤脾胃所致身热心烦,四肢困倦,自汗口渴,动则气短,脉象虚大;或因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所致久泄久痢,或久疟等.

    作者:刘润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温胆汤合丹参饮治疗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1例

    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HGMUE)是指食管上段粘膜异常,出现了胃的黏膜,病因尚未明了,多数学者认为是先天性的病变.内镜下钳取食道异常组织进行病理检验,确认有胃黏膜结构者可确诊.

    作者:杨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合并痛风1例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产生过多的尿酸,引起血尿酸浓度增高,尿酸盐沉积到软组织所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病位在经脉,毒邪入犯与寒邪相结化热成疾,致血运失常,聚于肌肤腠理而成毒,卒然红、肿、热、痛,如虎咬,彻骨彻髓,后期患处可有结石.

    作者:石光;李世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分为“醒脑开窍”法针刺组40例,并设“醒脑开窍”法针刺并加服中药化痰通络汤对照组40例.治疗30天分别统计两组的临床有效率、愈显率,症状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针药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均显著高于针刺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针刺组.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针刺组,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张吉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38例

    目的:观察针灸、闪罐、TDP照射及辨证内服中药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闪罐、TDP照射及辨证内服中药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38例,每周3次,2周为1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痊愈23例,占60.5%;显效11例,占28.9%;有效4例,占10.6%;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灸、闪罐、TDP照射及辨证内服中药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满意.

    作者:崔素芝;任丽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48例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确诊的顽固性呃逆患者48例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结果:48例中痊愈33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结论: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较好.

    作者:崔立民;杜琳;赵嘉莹;商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加巴喷丁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观察两组三叉神经痛发作的频率、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观察两组三叉神经痛发作的频率、程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缓解疼痛症状起效快,安全性好.

    作者:许佳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1例

    目的:观察运用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1例采用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40例,有效21例,无效0例,临床治愈率为65.57%.结论: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作者:刘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综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活络效灵丹加减配合雷火灸治疗骨折后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活络效灵丹配合雷火灸法治疗.结果:痊愈7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5.2%.结论:采用活络效灵丹配合雷火灸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滕居赞;苏波;王大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部推拿六法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疗效.方法:采用腹部推拿六法结合四肢推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20例,疗程3个月.结果:临床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结论:以腹部推拿六法为主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冯兆才;马融;李瑞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针结合腕踝针治疗偏头痛45例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腕踝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偏头痛患者均采取腹针结合腕踝针疗法.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偏头痛临床疗效明显,治疗1个疗程与2个疗程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结合腕踝针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

    作者:曹锐;张元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加味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自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笔者运用加味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6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6例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病例,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小10岁,大79岁;病程2天~6个月.

    作者:赵会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汪荫华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撷菁

    江苏省名中医汪荫华主任医师,熟谙四大经典,通晓中医理论,从事中医内、妇科临床工作40余载,好学博览,学验俱丰,特别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多年,现将汪老诊治消化性溃疡经验简要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潘存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王道全辨证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经验简介

    王道全主任医师从事推拿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推拿临床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常务委员等职,曾在国家级与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医学论文百余篇,主编、参加编写推拿著作教材30余部,部分学术论文与著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作者:姚妍妍;李霞;李玉实;蔡淑玲;颜金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奚彩昆治疗顽固性头痛经验撷要

    奚彩昆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生于苏南六代中医世家,秉承家传,擅长治疗顽固性头痛.顽固性头痛是以头痛反复发作,病程在1年以上,或至少有5次发作,疼痛部位可在头部两侧、前额、巅顶、后脑勺等部位,或左或右,或前或后辗转反复;疼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甚者头痛如裂,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

    作者:陈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灯盏花素对腹膜透析相关腹膜间皮细胞VEGF及TGF-β1的影响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腹膜透析液诱导的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 -β1)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随机分对照组、PDS组、DA组(灯盏花素终浓度为5 μmol/L)、DB组(灯盏花素终浓度为10μmol/L)、DC组(灯盏花素终浓度为20 μmol/L)5组对照观察.培养48 h后检测各组上清液中VEGF及TGF - β1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腹膜间皮细胞在PDS诱导下,VEGF及TGF - β1分泌显著增加(P<0.01);与PDS组比较,经灯盏花素干预后的VEGF参数DB、DC组及TGF-β1参数DA、DB、DC组显著下降(P <0.05,P<0.01).结论:灯盏花素可以抑制腹膜透析液诱导的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及TGF-β1的分泌.

    作者:杜飞;高原;张文辉;袁立英;王永丽;孟艳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黄连温胆汤对实验性大鼠慢性胃炎模型EGF及bFGF表达的影响

    目的:以黄连温胆汤为代表的清热除湿降逆法,干预实验性慢性胃炎模型SD大鼠,观察胃窦黏膜的病理变化及对EGF、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把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连温胆汤高、中、低剂量组,西沙比利组.分别给予相应干预对比观察胃黏膜改变,并进行胃窦部的病理切片,进行镜下观察,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胃窦黏膜炎细胞总面积和水肿总面积、炎症区域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与模型组比较,西沙必利组、黄连温胆汤中、高剂量组程度均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沙必利组比较,黄连温胆汤高剂量组炎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沙比利组与黄连温胆汤高剂量组免疫组织化学比较,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造模后的EGF、FGF表达较高,经药物干预后,EGF、bFGF的表达较疾病模型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黄连温胆汤高剂量组作用明显,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能够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胃窦黏膜bFGF的表达,协同EGF促进局部血管的生成.

    作者:谭万初;王宗勤;赵瑞珍;尤敏;李晓星;胡洁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药的前利后害说

    吴又可《瘟疫论》用参宜忌有前利后害之说.临床中对于超大剂量的用药,特别是药性猛烈和有大毒的重金属药的使用,应万分慎重.恶性肿瘤的治疗亦是如此,关键在于准确辨证施治,适时投药.

    作者:王世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清莲润肺胶囊药效学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清莲润肺胶囊的主要药效学作用.方法:测定清莲润肺胶囊对小鼠氨水引咳的止咳作用、酚红排泌的祛痰作用、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抗炎作用和对豚鼠乙酰胆碱加组胺引喘的平喘作用.结果:使用清莲润肺胶囊各组咳嗽潜伏期显著长于空白对照组(P<0.05),咳嗽次数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酚红排出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并能显著降低耳廓肿胀度,肿胀抑制百分率均大于25%;其喘息潜伏期、抽搐潜伏期和跌倒潜伏期均长于乙酰胆碱加组胺引喘豚鼠空白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莲润肺胶囊有明显的止咳、祛痰作用,有较好的抗炎作用,且有一定的平喘作用.

    作者:王翠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小脑萎缩中医治疗近况

    小脑萎缩又称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是一种家族显性遗传神经系统疾病,只要亲代中一人为此疾病患者,其子女将有50%的机率遗传此症并发病.这类患者发病后,行走的动作摇摇晃晃,犹如企鹅,因此被称为企鹅家族.

    作者:陈璐;成海燕;于建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多发病疑难病.本病反复发作,顽固难愈,缠绵日久,更是会继发诸多并发症,严重威胁着公众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

    作者:白震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治疗中维和策略的实施与思考

    健康是一种和谐的状态,是一些成对的相反因素之间的平衡,中医学谓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内外环境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亏虚,加之外邪、情志、饮食等多种因素作用于人体,就会出现虚、痰、瘀、毒等病理改变,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晚期肿瘤不能手术,不能耐受放化疗,但并非意味着“不治”,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和谐稳定,使肿瘤失去生长的环境,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使患者长期带瘤生存.常用的治法有补法、消法、和法等,一般而言,发病早中期正盛邪实,正气尚盛,消法为主以祛邪;中后期正虚邪稽,正气衰败,注重补法以扶正;放化疗期则以和法为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具体治法运用必须知常达变,消中有补,补中有消,和中有消,消中有和,从而获得预期效果.

    作者:刘丽坤;李宜放;王晞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议中风病营卫病机及其防治

    卫气行于脉外,营气行于脉中,人体脉络布于全身,对机体的调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营气卫气的失调,对于脉络的影响也是显著的.中风病的发生因机体积损正衰、肝阳上亢、湿痰蒙蔽、瘀血阻滞、心火暴甚而致气血逆乱,阴阳互不维系所致,是由“营卫”起病,反过来影响五脏精气的过程.黄芪桂枝五物汤可用于中风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作者:王谦;赵永烈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晚期肿瘤异病同治辨证用药规律分析

    通过回顾分析胃癌、肺癌、大肠癌的临床文献得出,不同肿瘤均可出现相同的临床症状,晚期肿瘤中医姑息治疗辨证以虚为主,即气、血、阴、阳亏损,并与脾虚密切相关,进而导致湿、瘀、毒等病理产物的出现.在临床用药方面,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中,以健脾益气类中药占明显优势,远高于其它种类的药物,健脾可以间接起到调节气、血、阴、阳不足的作用.

    作者:段春鹏;贾文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赵府居敬堂本《灵枢经》萧延平校注辑录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傅山亲笔批注过的明代赵府居敬堂本《灵枢经》,萧延平曾阅读该本,并对照明·关勉学本,参照《素问》、《甲乙经》、《太素》等对赵府居敬堂本进行了校勘.这些世人难得一见的校勘材料,是研究《灵枢经》的重要文献.

    作者:姜燕;赵怀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医古文中病愈意义词语探析

    中医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表示病愈意义的词语.这些词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使用的频率和表示病愈的程度都不尽相同.现列举一些医古文中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病愈类词语,通过分析它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所表示的意义,进而揭示出这些词语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的演变规律和对现代医用术语的影响.

    作者:周蓉;杨继红;刘润兰;薛芳芸;朱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