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婴幼儿气道较成人狭窄,黏膜、血管相对丰富,纤毛运动差,常易感染并导致呼吸道阻塞,同时因为小儿肺泡数量少,间质发育旺盛,感染后易引起间质性炎症.临床常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加快、呼吸困难和肺部可闻及固定细湿啰音.
作者:姜普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腕部腱鞘囊肿是手部常见病,多发生于腕背部.目前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手法挤压、针刺[1]、药物、注射、手术等,而且复发的情况还是占一定比例,而注射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手术治疗腱鞘囊肿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
作者:马常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内科治疗和基本护理措施基础上,治疗组针刺配合手法康复,对照组仅对患肢做无规则被动活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F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均有疗效,但针刺配合手法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更明显.
作者:于春梅;毛忠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中,糜蛋白酶对坏死肌腱的靶向祛腐作用,并分析其机理.方法:将90例存在有肌腱变性坏死的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组采用糜蛋白酶合用生肌膏,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采用糜蛋白酶和生肌膏换药治疗,观察治疗后坏死肌腱液化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绝大部分坏死肌腱液化,病情得到控制,避免了截肢风险,对照1组疗效次之,但优于对照2组.结论:糜蛋白酶对于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具有明显靶向祛腐作用,在生肌膏的协助下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对局部感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中药生肌膏为酶类提供合适的微环境,促进其对坏死组织的选择性液化,加速其通畅引流有关.
作者:张朝晖;徐强;马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与熏洗Ⅰ号结合治疗肛周疾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3月肛周疾病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耳穴埋籽与熏洗Ⅰ号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治疗.分析两种不同方法对肛周疾病术后疼痛治疗情况的效果.结果:中药组在术后疼痛程度均轻于西药组,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西药组,止痛效果明显,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埋籽与熏洗I号结合治疗肛周疾病术后疼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庆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额部、颞部或半侧头部的搏动性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怕光等症状,给患者、其家庭以及社会造成较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作者:董联合;安军明;周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跖腱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均采用针刀松解治疗,并于针刀治疗1周后时行中药熏洗,并观察其中即时疗效及随访7个~12个月的远期疗效.结果:即时疗效总有效率97.50%,远期疗效总有效率91.00%.结论:采用针刀松解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跖腱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晓虎;谢晓焜;刘学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乳痈是哺乳期青年女性常见的一种乳房疾病,其临床特点为乳房局部肿块、红肿热痛,溃后脓出稠厚,且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好发于产后1个月以内的哺乳期女性,特别是以初产妇多见.
作者:孙治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年10月~2008年10月确诊为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敷脐疗法,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片.结果:治疗组43例中,32例痊愈,9例好转,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43例中,19例痊愈,18例好转,5例无效,总有效率88.3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患者易于接受,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曹雪梅;张洛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往往剧烈瘙痒反复发,易演变成慢性.
作者:杨敏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组2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岁~70岁,平均43.4岁;其中大小腿重症感染10例,臀部6例,脚背2例,胸前胸后各1例.
作者:刘根才;刘先富;刘先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组36例患者均为普外科和妇科住院手术后的患者,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5岁~76岁,平均51.7岁;阑尾切除术后18例,胆囊切除术后9例,子宫切除术后5例,卵巢囊肿切除术后4例.
作者:闫金桥;葛成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组病例均经儿科诊断为儿童多动症,28例患儿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小3个月,大14岁;病程短1周,长半年.
作者:罗荣芬;何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婴幼儿腹泻,或称乳幼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疾病.四季皆可发生,夏秋两季多见.若治疗失时或不当,则常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多种疾患.笔者采用耳穴贴压治疗婴幼儿腹泻,方法简便,疗效迅速.
作者:蒋湘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恶心呕吐是手术后为常见的麻醉并发症,在女性腹部手术后尤为明显.恶心呕吐虽然是机体为减轻消化道遭受损害的正常生理反射,但由于其伴随的感觉使人难以忍受,并且还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腹部切口裂开、切口内出血等.
作者:公翠兰;张敦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前庭大腺炎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大阴唇下1/3处红肿热痛,脓肿形成后肿痛加剧,皮肤光亮变薄,有波动感,周围组织水肿,局部淋巴结肿大,挤压前庭大腺开口处有脓液流出,同时可伴有发热、头痛、小便不利等症状.
作者:艾洁;李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5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青壮年男性占绝大多数,共有43例,余为老人和儿童7例;男40例,女10例;左膝扭伤19例,右膝扭伤22例,双膝扭伤9例;病程1d内27例,2 d~3d15例,4d~7d5例,8d~15d3例.
作者:陈定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48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均以足跟部疼痛行走困难就诊,足侧位X片上显示跟骨结节跟腱膜和趾短屈肌附着部位有大小不等的骨刺顺跖筋膜方向生长.跟骨骨刺仅仅是一个X线片所见,并不是跟骨疼痛的常见原因.
作者:汪永福;邹永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宁坤散是妇科专家郭志强教授所创,原是热敷下腹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外方,主要应用于寒湿瘀结型及气滞血瘀型盆腔炎.在临床除用来治疗慢性盆腔炎外,拓展其应用范围,还用于其他多种病症.
作者:方典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但治疗上又表现为疗效差、疗效不持久、易反复,是治疗上的老大难问题.笔者从事中医骨伤科多年,尝试过许多方法用于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或有一定疗效,但尚不能令人满意.
作者:税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半导体激光照射、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平衡针灸、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半导体激光照射、推拿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200例中,治愈151例,好转49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平衡针灸、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半导体激光照射、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延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标准化薄氏腹针辨证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采用标准化薄氏腹针辨证治疗,根据<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症状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治愈12例,显效9例,好转4例,无效5例,平均下降指数1.04±0.82.结论:标准化薄氏腹针辨证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贵锋;黄泳;肖文秋;区伟雄;叶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客观评价指针五音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症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予指针五音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6.67%,经卡方检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AMD及HAMA评分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指针五音疗法治疗FD伴焦虑抑郁症患者疗效突出,无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强,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波;颜春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文概述了近10 a来国内外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进行针刺作用机制研究的现状.通过穴位特异性、针刺镇痛、针灸疗效等三方面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通过FMRI证实了穴位与脑结构具有区域特异性;②针刺的镇痛效果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③针刺效果与脑内部分区域的功能变化有关.因此,fMRI技术是研究针刺作用机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作者:曹琳;刘智艳;邵媚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具有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是目前皮肤病治疗中具有挑战性难题之一.不断开发新的安全、高效的AD外治法是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的课题.本文就近年AD外治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探讨合理应用外治法治疗AD提供依据.
作者:陈微;曹毅;陶茂灿;罗宏宾;杨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药外洗疗法是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常用方法,作为中医的一种治疗手段,只有在辨证施治的框架内运用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中药外洗时,其有效成分对皮肤的病灶发挥直接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局部辨证的方法,即收集病变肌肤的局部症候和发病特点来判定局部证型、指导用药.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简述了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局部证型及用药.
作者:徐一平;查日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文在对近年来中药熏药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简述了中药熏药治疗在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领域中的运用情况,后指出其不足和努力方向.
作者:丁雄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骨骼肌损伤临床上十分常见、也是较难处理的运动损伤,不但愈合时间长,而且愈合质量不可靠,反复再伤,延续数年,直至肌肉疤痕或骨化性肌炎形成,疼痛影响运动,终丧失运动能力.
作者:沈健健;成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不同路径下针刀腰骶神经根触激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和肌电图分析,从神经电生理方面探索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其中A、B组为针刀治疗组,C、D组为神经阻滞治疗组作为对照组.A组采用椎管内神经根针刀治疗,B组采用椎管外神经根针刀治疗,C组采用椎管内侧隐窝神经阻滞治疗,D组采用椎管外神经根阻滞治疗.术前和术后予以肌电图检测,术后1d、7d和1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相关指标评分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和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椎管内外治疗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T引导下椎管外腰骶神经根针刀触激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作者:阮宜骏;王健;王海燕;肖新华;陈丽华;李映渊;叶贵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书之经、方书之祖,一直是人们研习的经典之一.但却鲜有人对其外治法的运用加以系统整理.笔者近来在重新温习该著作之余,对仲景外治法的运用特点做粗浅分析,以冀对临床有所启迪.
作者:陈余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20 a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总患病率已占恶性肿瘤首位.肺癌中70%~80%为非小细胞肺癌,而其中2/3的患者确诊时已属ⅢB期及其以上,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作者:谢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沙疗即埋沙疗法,是维吾尔族劳动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利用当地独特自然条件治疗疾病的一种古老的维吾尔医学治疗方法,是维吾尔医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医学(维基)治疗方法中的一种特殊自然疗法,它利用新疆的自然资源磁性沙丘,通过热沙的传热、日光浴、磁性作用、矿物质的渗透及沙粒的按摩作用组成综合性物理治疗方法,在吐鲁番已有悠久的历史[1].
作者:吾斯曼·牙生;克然木·阿不地热木;阿不都沙拉木·赛都拉;帕力旦·艾比布;巴哈古丽·力提甫;吾斯曼江·马合木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微创埋线是针灸治疗模式的创新,微创埋线的便利性和长效性将使其在治疗痛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疼痛治疗中应选择适当的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和生物材料,对不同类型的痛症,穴位进针方向、角度和深度、植线方法均有所不同.正确的穴位处方可以提高微创埋线治疗痛症的疗效.由于作用模式的不同,微创埋线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针刺镇痛有所差异,特别是不同的生物材料形成的刺激对疼痛信号的传导不同,微创埋线技术的基础研究将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
作者:孙文善 刊期: 2011年第04期